一、 建筑专业
1、 居住空间哀求:
1.1 住宅层高:常规住宅的层高不应小于2.95m;装置式建筑、设有户式中心空调、集中新 风或地暖系统的住宅,层高不应小于3.00m。
1.2 户门设计哀求:门洞洞口尺寸不应小于1.10m,门垛宽度不应小于0.10m。向外开启的户门不应妨碍公共交通及相邻户门开启,应避免遮挡安全出口和影响安全疏散,不应碰撞消火栓箱或遮挡电梯按键。相邻户门并列支配时,门扇 间最小净间隔不应小于0.40m;相邻户门为L型支配时,门扇开启过程中最小净间隔不应小于0.60m。
1.3 疏散门应考虑装饰面层厚度及框料尺寸,安装后净宽应知足消防疏散 哀求。
1.4 住宅套内宜设置或预留储藏空间。
1.5 住宅设计应在吊柜、热水器、太阳能水箱、燃气锅炉等悬挂重物处部位采取砌筑实心砖隔墙或构造加强方法。阳台洗衣机与太阳能储热水箱预留 净尺寸不应小于0.70m×0.70m(宽×深)。
1.6 厨房排油烟机、吊柜的安装位置不应影响自然透风和直接采光。厨房 内开窗不得影响洗涤池水龙头的安装和操作台的利用。
1.7 卫生间布局应综合考虑卫生间门的开启办法及方向,避免影响洁具安 装及利用。
1.8 套内至少有一个卫生间应在坐便器与淋浴位置的墙面或地面预留安 装助力扶手的空间。
1.9 每套住宅应至少设置1间双人寝室或兼起居的寝室。
1.10 住宅地上部分中“书房”等类似功能名称的独立房间,利用面积 5㎡ 及以上的,应视同于寝室。
2、共用空间哀求:
2.1 住宅单元电梯设计为两部或两部以上时,宜成组支配,并采取节能联 动掌握。高层住宅每台电梯的做事户数宜为30~60户。
2.2 四层及以上住宅电梯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其电梯候梯厅净深度不 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深度,且不应小于1.80m。设电梯的住宅每单元 至少应设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
2.3 开敞式外廊应有防滑方法,并设置排水沟。住宅建筑的公共出入口及 平台、门厅、公共走廊、电梯厅的楼地面等防滑等级应知足《建筑地面工程 防滑技能规程》(JGJ/T331)规定的Bd、Bw级的哀求,建筑坡道、楼梯踏 步应达到Ad、Aw级或按水平地面等级提高一级,并采取防滑条等防滑布局方法。
2.4地下室及半地下室 ,汽车库内停放小型机动车车位尺寸垂直式停车时不应小于2.50m× 5.30m(宽×长)。管道、消火栓应合理设置,不得占用车位空间。
2.5 住宅电梯均应通达附设的地下汽车库,前往地下汽车库的电梯厅前应 设净宽不小于1.20m通道,通道处不应设停车位。
2.6 地下汽车库车辆出入口,应采纳有效的降噪方法。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库,地下车辆出入口应设置雨棚。通往地下的坡道在地面出入口处应设置不 小于0.15m高的反坡,坡道两端应设置与坡道同宽的截水沟。
2.7 在非机动车停车点应设置电动车专用充电举动步伐。在地下室设置非机动 车充电举动步伐时,应该与该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电动自行车存放、 充电场所应该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充电举动步伐应该具备充满自动断电功能。 非机动车库宜地面设置,当置于地下室时,非机动车库踏步式出入口宜将斜坡设置在中间,踏步设置在两边以知足连续实行哀求,推车斜坡的坡度不宜 大于20%,并做好防滑方法处理。
2.8 住宅外窗6.00m范围内不应设置朝向外窗的地下车库排风、排烟口; 当排风口与职员活动场所间隔小于10.00m时,朝向职员活动场所的排风口 底部距室外地坪不应小于2.50m。
2.9 地下室穿墙管道套管数量和口径应合理设置,并预留封堵空间。
2.10 住宅外墙应采纳防水方法,基层墙体与保温层之间应采取聚合物水泥 防水砂浆做找平兼防水层。
3、室外设备哀求:
3.1太阳能及空气源热水系统应采取一体化设计,管线应安全、暗藏、集 中支配,并应与建筑物其他管线统筹安排、同步设计,便于安装掩护;设计 深度应知足合肥市干系规定的哀求。
3.2住宅的空调室外机位应与建筑一体化设计,除设置户式集中空调室外 机位的户型外,每个居住空间均需设置分体空调室外机位;设置分体空调室 外机位的户型,宜设置一处可安装户式集中空调室外机位的搁板或平台;室 外机位应为混凝土搁板或平台。集中式空调机位不宜紧邻寝室外墙设置。分体式空调室外机位净尺寸不宜小于1.10×0.60×0.90m(长×宽×高),集中 式空调室外机位净尺寸不应小于1.30×0.65×1.60m(长×宽×高)
3.3分体式空调室外机位应靠近所对应的利用房间,且间隔可开启的窗扇 水平间隔不宜大于0.40m,窗扇尺寸应知足安装需求,房间应预留穿墙套管,安装应能从本户或公共区域完成,并应设置安全防护方法。
3.4 室外机安装位置不应对室外职员和相邻窗口形成热污染及噪声滋扰 等;室外机安装后不应影响采光透风;厨房燃气管道排烟口不应正对着空调外机。室外机安装位置不应对室外职员造成滋扰
3.5 明装消火栓下部不应留空,应采纳方法防止儿童碰头。消火栓不宜在 外墙上暗装,不能避免时应采纳防结冻方法。
3.6在阳台处设太阳能储热水箱时,应采取支架与主体构造或实心砖墙牢 固连接。在阳台或外窗处的太阳能集热器应设有挑板,挑板宽度不小于 2.20m,深度不小于0.50m,不大于0.70m,集热器与垂直面倾斜角度不宜小 于15°,且集热器与挑板之间应通过预埋或化学螺栓办法连接稳定,确保安 全。
4、安全防护与指引哀求:
4.1防护栏杆应采取防攀爬的布局,不宜做横向构件;如果设置,则横 向构件顶面到可踏部位顶面(地面、混凝土基座、金属栏杆底部横杆取三者高 值)的水平间隔必须大于700mm且垂直间隔必须大于800mm。如间隔楼地面 有0.80m 以下的台面或横栏杆时,栏杆高度应从可攀爬部位起打算。
4.2 居住区出入口处应设置各楼栋平面位置导引标牌。楼栋号标牌安装在 住宅四至六层山墙能干部位,数字清晰。单元入口处应设置楼栋、单元标识工程竣工永久性标牌安装在住宅三层以下山墙能干部位,便于查看。
5、外墙装饰哀求:
5.1外墙不宜设置装饰线条,确需设计的,应采取装饰构造一体化设计。
5.2 装置式建筑立面水平分缝位置应与预制夹心保温墙板中外叶板拼缝 保持同等,竖向分缝位置宜与外叶板拼缝保持同等。
5.3 预制夹心保温墙板间竖向缝和水平缝交卸处应分段设置导水管,导 水管竖向间距宜每层设置,且不应超过3层。
5.4 外墙保温工程优先采取外墙自保温、保温与构造一体化系统和装置 式新型外墙保温系统技能,提高建筑围护构造质量安全和利用寿命。
5.5浆料类保温系统(含无机轻集料保温砂浆)禁止作为外墙外保温系统, 可用于外墙线条、外挑板、空调机位、外墙洞口等热桥部位保温,以及全装 修成品住宅内外组合保温系统的内保温。
5.6 装置式建筑宜采取装置式装修,紧张包括:楼(地)面、墙体、吊 顶等采取干式工法施工,运用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管线分离等设计生产 施工一体化工程做法或集成部品。
6、室内外环境哀求:
6.1 户内配电箱、家居配线箱等不宜设置在分户墙上,如果设置在分户墙, 开槽处应采纳方法知足相应墙体隔声量哀求。
6.2 屋顶箱泵一体化消防水箱、消防稳压增压举动步伐不应设置在寝室上方, 并应采纳有效的隔声减振方法;卫生间的洁具、立管应避开寝室的墙面支配, 避免噪音对寝室的影响。
6.3 紧邻城市交通干线两侧的住宅应加强隔声防噪方法,其居住空间的外 门窗应采取三玻两腔或夹胶中空玻璃外窗,三玻两腔外窗玻璃厚度不应低于 — 7 — 5mm、空腔厚度不应低于9mm。 外墙、户内墙、分户墙、分户楼板及外外窗 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应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和《民用建筑隔 声设计规范》(GB50118)的干系规定。
6.4 首层设置洞开、无围护构造的架空层时,内墙应采取防霉防潮涂料或 防水腻子。
6.5 住宅洞开式连廊应设置挑板等防雨方法,挑板宽度不宜小于0.6 米。 电梯厅与洞开式连廊相邻时,交界处的楼面高差应以不大于1:12的斜坡过 渡,洞开式连廊应向阔别电梯前室的方向排水。
6.6 外墙变形缝、穿墙管道、预埋件等分外节点,应进行合理防水设计。 在凸出外墙面的线条、空调板、雨篷等部位上口的墙体中应设置钢筋混凝土 防水翻边,防水翻边高度不应小于200mm,并与上述构件整浇。
6.7 卫生间楼地面防水层在房门处应水平向外延展,防水层外延展长度不 应小于500mm,向两侧延展的宽度不应小于200mm,门口应有阻挡积水外 溢的方法。
二、构造专业
1、地下室底板采取平板式筏基的板厚不应小于0.40m;地下室底板作为防水板时,板厚不应小于0.35m;应双层双向配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 0.15m。地下室外墙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0.15m。地下室顶板不应采取无梁楼 盖。
2、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构造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房屋长度中部设 置后浇带,后浇带板跨应双层双向配筋。剪力墙应沿两个主轴方向双向支配, 剪力墙厚度不应小于0.20m。
3、连接两交通体的连廊构造有效宽度不应小于2.00m,连廊梁、连廊 柱和直接支承连廊的剪力墙边缘构件,抗震布局方法宜提高一级;连廊板及 洞口周边楼板厚度不应小于0.13m,且应双层双向配筋,其配筋率不应小于 0.25%。
4、楼板宜按弹性板设计。现浇楼板的厚度不应小于0.12m,户内走道、 餐厅、厨房、浴厕当跨度较小且板内无预埋管线时板厚度不应小于0.10m, 梁式阳台板厚度不应小于0.10m,且单向板厚度不应小于跨度的1/30,双向 板厚度不应小于短跨的1/35。跨度较大的单向或双向异形板厚度应适当加 厚,异形板应采取有限元进行补充剖析,并采取双层双向配筋。
5、现浇板内预埋线管应分散支配在高下钢筋网片之间,线管交叉不得 超过两层,线管最大外径不应超过50mm,且不应超过楼板厚度的1/3,线管 外皮至楼板高下外边缘的间隔不应小于35mm;线管并排水平埋设在现浇板 中,线管间的最小净距不宜小于50mm。
6、现浇屋面板厚度不应小于0.12m,应支配双层双向通长钢筋,配筋 间距不应大于0.15m。现浇屋面板应采取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宜低于P6。
7、大跨度板(板跨≥5m)、相邻板跨度差异较大时,应考虑支座变形 对板弯矩大小和分布的影响,采取弹性板有限元补充打算剖析;大跨度板(板 跨≥5m)应采取双层双向配筋且板面贯通钢筋不小于Φ8@200。
8、 当阳台悬挑长度不小于1.50m时,阳台应采取梁板式构造;当阳台 悬挑长度小于1.50m时,阳台宜采取梁板式构造,采取悬挑板式构造时,悬 挑板根部厚度不应小于悬挑长度的1/10,且不应小于0.12m,悬挑板顶的受 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且应在悬挑板底配置不小于Φ8@200抗裂分布钢筋。
9、预制叠合楼板总厚度不宜小于0.13m,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0.07m。
10、装置式建筑预制外墙对拉螺栓孔、外挂架固定孔应设置为外大内 小、外低内高的喇叭孔型。预制竖向构件预留的水平套管应外低内高,坡度 不应小于5%,且高差不宜小于15mm。
11、非构造构件、装饰构件、附属设备,应采纳与主体构造可靠的连接 或锚固方法。连接处应预留埋件或采取化学锚栓,并采纳可靠的抗震、防振 动、防风、防坠落、耐久性等方法。
三、 给水排水专业
1、 给水设计:
1.1 户内冷热水支管应贴墙边、贴顶板敷设安装,过梁处预埋钢套管。户 外公共区域支管宜穿梁敷设。
1.2 住宅应设置太阳能或空气能生活热水系统,并预留燃气热水器或电热 水器的安装条件。不同水加热设备之间设切换阀门,且阀门应位于室内暗藏 及方便操作处。
1.3 地下汽车库、非机动车库应设置地面冲洗给水系统,冲洗点宜均匀设 置,并有相应排水方法,且不应影响停车。
1.4 设置冷水打水滴的阳台宜同步设置热水打水滴。
1.5 住宅供水举动步伐设计应知足严寒天气保温防冻哀求,水管井、供水管线 等供水举动步伐宜设置在建筑的室内空间,不宜设置在洞开式外廊、地下室出入 口、风口等室外区域。若因建筑平面支配必须从洞开式外廊吊顶敷设,则应采纳安全可靠的保温防冻技能方法,如将供水管线外加保温层和保护层后敷 设于洞开式外廊的封闭吊顶内,保温层厚度打算方法参考《管道和设备保温、 防结露及电伴热》(S401)。
2、排水设计:
2.1 住宅厨卫及阳台排水立管应选择静音管,一层出户管应采取球墨铸铁 管,屋顶雨水斗应采取铸铁或不锈钢材质。
2.2 淋浴地漏不应小于DN75。洗衣机排水专用地漏宜设置在洗衣机侧面 位置,便于排水软管接入。户外公共区域地面不宜采取侧排地漏。
2.3 室外检讨井(排水井,水表井、阀门井等)应设置在住宅大堂主入口 以外区域,结合景不雅观绿地、铺装面等合理设置,不得涌现阴阳井。
四, 电气与智能化专业
1、 家居配线箱应根据功能配置相应的强弱电模块,且应将管线敷设至 终端强弱电插座。
2、 住宅套内的电视机侧应同时设置有线电视插座、网络信息插座和电 源插座,坐便器侧、洗面器侧和厨房洗涤池下方应预留电源插座。
3、 电动汽车充电桩配电应设置剩余电流保护断路器,且应具有不低于 A型剩余电流保护功能。
4、住宅区内人可触及的室外金属电动门的电击防护应设置附加防护, 应采取额定剩余电流动作值不大于30mA的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且应做辅 助等电位联结。
五、供暖、空调和透风专业
1、 住宅设置集中供暖系统时,应按紧张供暖房间划分供暖环路,并设 置分室温控调节阀。供暖燃气壁挂炉不应直接安装在与寝室相邻的墙体上。
2、 住宅设置集中空调系统时,应设分室调温和掌握装置。设置新风系统时,应采纳防止新风与厨房排油烟或卫生间排风气流“短路”的方法,过 滤装置应便于拆卸改换,并应根据空调设计图纸在构造墙体、梁处预埋冷媒 管套管。
3、 住宅设置集中空调系统时,应充分考虑气流组织,只管即便分布均匀, 应避免空调室内机送风吹向床头。集中空调的冷凝水应集中排放。
4、空调外机位的透风百叶开口率不应小于70%,水平倾角不宜大于 15°,百叶厚度宜为3-5mm,百叶宽度宜为80mm,百叶间距不宜小于80mm。
5、设置在住宅地下室内供平时利用的透风机房,不宜贴邻住宅居住用 房;当必须贴邻时,风机应设消声隔震方法并宜落地安装,风机房、管井也 应做隔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