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夹河的南河口有座桥,叫龙门桥,本地人更多的则称之为“大洋桥”。
这是一座古桥,但看上去彷佛又不是很古,由于并不是我们常见那种石质拱桥。
这座桥建筑于民国二十五年,也便是1936年,是盐城地区最早的水泥桥。

桥下是当时主要的盐运河道,原为一座石拱桥,桥身不高,极大地阻碍了来往的船只的速率。
为方便盐运交通,当地邑人钱应昌等集资改建,并请了当时日本著名的工匠山田佐子设计

年夜丰古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

整座桥身显得十分细长,两米多宽,格栅式的栏杆,桥头竖起六角形苗条路灯座,看上去很故意思。
桥下有三孔,可容三艘小型运输船同时通过。
和同在草堰的庆丰古桥比较,这座桥确实风格独特,有着中西合璧的民国期间建筑风格。
通过这座桥梁,也可以看出民国期间的草堰肯定是十分富有繁华。

盐城地处里下河水网地区,河流纵横交错,蜿蜒弯曲,数量浩瀚,一贯以来便有“百河之城”的美誉,桥梁在盐阜公民的日常生活里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如今,日月牙异的盐城大地上已经架起了上百座风格互异,形态多姿的桥梁。
而那些历经百年风雨的古桥,也值得我们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