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SA

曼彻斯特建筑设计薪资 设计原则

“考研转出国的‘速战’版申请经历”

Leanne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建筑学专业

GPA: 86.2/100

IELTS 7.0

关于自己:

焦虑和摆烂同时进行的韶光管理大师,想退休和越拼越爽交织的纠结怪,intj

SA老师评语:

Leanne同学具备很好的根本和设计素养。
在每一次的方案推进当中都展现出很高的领悟力和实行力。
申请中由于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在选校上涌现一些误判,在老师的鼓励下及时加申了一些更好的学校。
积极沟通方案与努力投入也让她高质量完成了申请并拿到心仪的offer。
希望Leanne同学在未来求学中多多经历和感想熏染,找到深耕的方向,一定要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祝愿你学业生活统统顺利!

参与SA专题课程

SA OpenProject 269 | 边疆 3.0

录取结果

截止至今日:

建筑同盟学院 AA

MArch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Design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MSA

MArch RIBA Part2

MA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鲁汶大学 KU Leuven

MArch (Ghent)

阿德莱德大学 Adelaide

MArch

伦敦大学学院 UCL

MLA waitlist

辅导老师

YANN

Aalto,MSc Architecture

本科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研究生毕业于阿尔托大学建筑系。
曾演习于BIG, ALA, Kengo Kuma & Associates,TAO等公司,现于伦敦就职于Foster+Partners建筑事务所。
熟习北欧风格与欧亚院校的申请。
关注场所语境,形式构造,氛围营造。
善于观点挖掘,空间考虑,图纸模型表达。

Tracy

USYD,PhD Candidate in Architectural Computation

2019年于UOM硕士毕业,拿下了6所QS Top100院校的PhD offer。
20-21年于比利时KUL进行PhD课题研究并担当Urbanism硕士课程助教;目前在USYD完成PhD in Architectural Computation课题研究,兼任学校与博物馆项目互助的RA与建筑硕士课程的TA,辅导Grasshopper与Unity干系的digital computation。
已揭橥2 International Journals,1 Book Chapter,2篇中文期刊,主导1个国家级绿色建筑课题研究。
研究方向关注多感官空间交互体验与机器学习对用户行为的预测,涵盖GH插件开拓、VR/AR赞助用户调研与AI智能提升多感官舒适性的设计方案。

Hanara

Polimi,MSc AUD

本科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曾获教改班“最佳答辩”奖;连续四年得到奖学金;研究生就读于米兰理工,建筑和城市设计专业(Polimi, MSc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2019年8月参加过欧洲“OC-OPEN CITY INTERNNATIONAL SUMMER SCHOOL”项目;2020年2月参加加拿大多伦多“ETHICAL SMART CITIES”项目。

拿到第一个offer时是什么感想熏染?

还记得收到Adelaide offer的时候我刚刚睁开眼(是的我十二点半才睁眼呵呵),打开手机准备看眼微信,然后创造申请辅导老师十点半发来的,才知道我有书读了。
详细的心情由于熬了大夜人还没太复苏,以是没有太大的感情颠簸,一开始还是挺高兴的,然后惊异没想到这么快就出结果了,末了有一种作品终于有人认可的冲动和小骄傲。

选校一开始就考虑了3个问题

我一开始是考虑了三个问题:

优先2年制考虑往后找事情的问题花销

一是我个人认为1年不敷以让我完全的体验温柔应异国的生活,以是一开始没考虑英国。
二是由于我对付海内本专业的就业情形毫无期待,以是考虑在表面尽可能多事情几年,虽然这行的人为在哪儿都不高,但至少能看得到事情和生活平衡的希望。
末了是我之前作为艺考生,体验过险些“全拒德”的感想熏染,实在害怕再经历一次,加上我没有什么名校情结,以是选校都很守旧。
后来和SA的蔡老师谈论了良久,自己又权衡了一下,决定加申一些英国的2年项目。
终极选了欧洲,亚洲,英国和大洋洲院校。

AA和UCL一年的项目是老师推举我试试的,我也想看看自己的水平到底如何,没想到AA还捞我了,但是给的10天考虑韶光实在太短,还是决定等等欧洲。

最期待哪个院校的offer?

米老头(Polimi) 和阿尔托(Aalto)吧,这是我一开始决定出国就想去的两个学校。
个人很喜好意大利这个国家,米理的课程设计虽然偏传统但是很踏实,负责学出来的话会收成很多,以及未来要读博的话米理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喜好阿尔托是之前打仗过学校里一位在阿尔托读博的老师,实力真的很强,我也很喜好他们跨学科的传授教化方法。

虽然后面由于各类缘故原由加申了一大堆,但是最近想清楚了,既然哪条路都很难,那就选自己喜好的吧,人生最主要的便是一个体验感。

申请韶光线主打“速战速决”

我算是一个以目标为驱动和导向的人,前期一贯在准备考研,但实在找不到机器化的背诵和套路化的快题对我研究生学习的意义,也没有特殊想考的学校,以是虽然每天随着机构上课到晚上十二点,但心里一贯很迷茫。
决定转换赛道去出国看看的时候已经挺晚的了,我的韶光上还是有点紧张,但是申请完再回过分看,我以为韶光再长一点我可能会被折磨的崩溃(真的很讨厌重复修正的事情,尤其是彻底的重画)。

▶ 作品集申请韶光线

●2023.4

决定出国,开始稽核机构,在两个比较信赖的学姐的推举下报名了SA

● 2023.5.29-8.8

项目一 本来打算5月开始做,但是1号直接初阳了。

狠狠安歇了快一个月才开始约课。
由于是第一个项目,加上学校这学期做的城市设计事情巨多,我还在同步学英语考雅思(烧到40°的时候还由于焦虑逼迫自己背单词,谁懂。

),导致一个项目做了两个多月(在此感谢“噼里啪啦糖果超甜X战警”组的两位组员,帮我分担了很多事情量♥)

● 2023.8.14-10.31

项目二 参加了一个边疆Open Project

● 2023.10.8-10.29

项目三 改了之前一个竞赛

● 2023.11.1-12.11

项目四 做了参数化干系比较小的一个设计,同时还要搪塞学校的各种期末作业和申报请示(谁懂大五了快题不仅是必修课,还留作业的痛)

● 2023.12.11

开始申请,先赶了NUS第二批,参加完16号SA的final review又改了改作品集,然后在圣诞节进行大规模无差别投递

● 2024.1.15

收到第一个offer,确定有书读了之后就不太管别的了

▶ 选校文书韶光线

● 2023.10.7-11.15

绞尽脑汁确定了选校

●2023.11.1

填了文书老师发的资料网络表

● 2023.11.23

文书第一次课,和老师聊的挺顺的以是很快就确定了主线

● 2023.12.6

文书第二次课

● 2023.12.19

文书终稿,后期按照不同学校的哀求不断修正

▶ 措辞韶光线

前期准备考研英语一贯在背单词,4月尾转雅思之后抽空做了几套仿照卷,综合判断了一下以为报班效率最高。
5-6月就一贯在忙课设和作品集,以及持续背单词

2023.7.26雅思首考7 6-7月随着周末班学了一个月,结课之后直接去考试。
平时白天学英语晚上画图,考前一周就全部在学雅思了。

UCL口试经:硬着头皮上,重在体验

我之前22年的人生从来没有和洋人正儿八经地说过话,且作为一个在学校申报请示了5年还会紧张的i人,在接到口试的瞬间我就一贯难熬痛苦到了口试结束(是的,整整一周呵呵),乃至一度想放弃口试。
但还是那句话,人生重在体验,末了我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在口试之前我参加了SA的仿照口试,由于那会儿是年三十事情很多,以是没有准备很充分。
但是仿照口试的老师很好,也帮我想了很多问题的答案。
经由仿照之后我的紧张就缓解一大半了,后面便是写稿背稿,规复从雅思考过就再也没用过的6分烂口语,做一些小抄(但实在说的时候根本来不及看,还由于挡住了我的画笔工具栏直接被我撕掉了)。

我的口试小抄(笑)

正式口试前我紧张到在家里来回踱步了1小时。
我在网上有看到可能会提前,但是我的口试很定时。
一共两个老师,但紧张进行沟通的只有一位。

口试的老师语速挺快的,我一开始没反应过来懵了一下,但是听了两句之后就好了,大家可以口试前多看看当地博主的vlog,熟习一下口音和语速。
以及推举大家去UCL官网看一看,然后找一个自己喜好的studio及个中至少一个自己喜好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讲几遍。
具体面经网上都有,问题很中规中矩。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害怕口试的社恐朋友,我当时焦虑的要疯,但是在网上搜到的大家看起来都是风轻云淡的,以是我想分享一下我狼狈的心途经程,希望能安慰到一些人。
实在紧张焦虑很正常,和陌生且措辞不通的人互换感到不安,想要躲避也很正常,但是一定要坚持参加口试!


口试的老师大概率不会太刻薄,我当时有一个问题没理解让老师阐明了三次,她全程保持微笑很温顺(虽然目前被奉告把我放到waiting list了)。

可持续方向的作品集主线

我一开始做的时候实在没有设定主旋律,后面写文书的时候和老师梳理了一下大概定出来一个“可持续”的线,但也只能串起来三个项目,以是文书也只先容了三个。

在我看来,建筑该当是具有在地性和长期主义的,详细来说,建筑设计该当是立足于办理既有问题,并且可以从文化、环境、社会、经济的角度适应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我的第一个项目是村落庄的游客中央设计,选址在汉中留坝县。
在这个项目中我紧张关注了建筑的在地性和文化的可持续。

第二个项目是住宅楼设计,我紧张关注城市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重庆山地和平地发展不屈衡的现状,提取了当地的传统住宅形式——吊脚楼——作为原型,设计出一种新的建筑模式。
通过将楼体横过来架在交通核上,把地皮留给自然,并把发展移动到上层空间,以此给地皮规复的机会,增强城市韧性。
同时这种形式受地形影响较小,一定情形下可以推动地区发展的平衡。

第三个项目是一个比较小的景不雅观塔设计,位于美国14号公路上,西边邻着大泥沼,东边紧挨银湖。
这个项目是对环境可持续在技能方面的更深层次的探究,也便是参数化赞助设计。
我利用gh+rhino+wallacei x 这套事情流,完成了机器剖析和遗传基因筛选,末了选出最适宜的方案作为终极设计。

最满意的项目是?

我实在对每一个项目都挺满意的,毕竟是自己亲生的。
那就分享一下前面没提到的项目吧!
是我参加SA边疆Open Project的项目。

一开始我对付“边疆”这个主题的想法是“生与去世的边疆”,这也是我之前和朋友常常谈论抱负的一个主题。
后来在Shaw老师的辅导下一步步深化,有了详细的选址和空间形态。
Teetwal(或称Chilehana)村落,位于克什米尔印巴停火线上,由于印巴分治,此村落被Neelum河切割成了两半,孩子成为了战役最大的受害者。
设计通过构建一个纪念碑式的墓园及防空洞,发出对和平的呼吁。
气泡作为单元,寓意儿童优柔易碎的生命。
横跨在河上的桥冲破了阻挡在村落民中间看不见的厚障壁,让居民仿佛回到分治之前一样平常在地下共同生活。

在设计时我故意将连接两端的桥做的很细(比较于建筑的大体量),意在解释两岸的连接实在非常薄弱,轻微的冲突打击都会导致连接的断开,以此来呼吁和平。

在中期和期末评图中,Shaw老师都找来了许多朋友和老师进行点评,为我逐渐理清思路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新不雅观点,虽然由于韶光缘故原由有一些没能实现,但是我收成的远比图纸上表达的多许多。

SA的老师们给了很多帮助

我是每个项目换一个老师这样进行辅导的,一共打仗了四个作品集辅导老师,和数个评图、口试老师,整体感想熏染便是SA的老师都很好,师资确实很强。

带我第一个项目的Hanara老师教了我许多造作品集的小知识,比如和学校作业与作品集设计思路的不同,还有网上资源的整理;还手把手给我演示精细排版的孵化过程,乃至差点上班迟到。
Open Project的Shaw老师真的很负责,常常上课到很晚依然秒回,出去旅游还惦记我们的设计,乃至课程结束还常常在群里发很多鼓励我们的话。
在这个OP里我第一次试着把本科时的抱负变成真实的设计,也是第一次做这种对我来说比较有寻衅的空间,中间好多次都想放弃,幸好末了坚持下来了。
YANN老师在作品集辅导期间由于韶光缘故原由打仗的不多,但是后期回答了我许多问题,帮了我很多忙,非常有耐心。

分享申请季好物

没什么能分享的,就给大家推举我2023年最喜好的两部剧吧!
《超异能族》和《闪亮的西瓜》,让我在无数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嘴角猖獗上扬。

再推举下东野圭吾的书,我从高中爱到现在。
我比较喜好看实体书,造作品集期间在微信阅读上看了《消逝的十三级台阶》和《死活疲倦》,书很好看,但是由于我真的讨厌赛博翻页的觉得以是第二本没看完。

对学弟学妹们的话

确定好方向了就坚持做下去吧!
开始的晚也没紧要,不用焦虑害怕那么多。
关关难过关关过,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措辞早考早过,合理判断自己的情形,不要盲目报班,也不要自己一个劲儿专一去世磕。

推举大家先排版再出图,先总结一下想申的学校对作品集的哀求再决定图纸大小和张数,不然某些

末了的感谢

当然首先感谢我的妈妈爸爸,对我做的决定都十分支持,并且在后期赶图阶段全力担保了我的后勤事情。
感谢我的小狗小猫,陪我画图,在我电量耗尽的时候默默治愈我。

狗哥哥和猫弟弟

感谢我的朋友们听我发疯,帮我分担焦虑。
感谢乐意帮我写推举信的老师,和帮我给课程描述盖章的老师(虽然让我改了800遍摧残浪费蹂躏了好多A4纸)。
感谢我的申请辅导老师,分担了我的好多焦虑,办理我成堆的问题。
以及感谢其他所有的老师!
末了感谢参与了全程,虽然有时候对未来充满恐怖,有时候焦虑的睡不着,但还是选择坚持的自己。

我的植物

积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