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地上的残酷明珠
黄河之滨
八朝古都
诉说千年的沧桑与变迁
一、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开封大相国寺位于中国河南省开封市的佛教寺庙,不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开封府历史文化的宝贝。
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国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期间,大相国寺深得皇家爱崇,多次扩建,成为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央。然而,因战乱水患,大相国寺曾多次损毁,但又在不同朝代得到重修和扩建,尤其是清康熙十年(1671年)的重修,使其得以规复昔日辉煌。
大相国寺的布局严谨,坐北朝南,采取中国传统的轴称布局,保留有浓厚的明清建筑风格。紧张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这些建筑错落有致,构成了大相国寺宏伟壮不雅观的建筑群。个中,大雄宝殿气势恢宏,被誉为“中原第一殿”,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等佛像,庄严肃穆。八角琉璃殿则以其独特的八角造型和内部精美的千手千眼不雅观音菩萨像而有名,这尊佛像是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
大相国寺不仅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历史上,浩瀚高僧和学者曾在此讲经说法,传承佛法。唐代期间,大相国寺更是成为全国佛教文化的中央之一,吸引了浩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如今,大相国寺内还设有佛像展览馆和佛经图书馆,展示了丰富的佛教艺术品和文献资料,为游客供应了一个理解和学习佛教文化的平台。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
二、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又称开宝寺塔,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北门大街210号,是开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铁塔初建于北宋期间,初为木塔,用于供奉吴越国进贡的阿育王佛舍利,由杭州巧匠喻浩设计。然而,木塔在宋仁宗赵祯庆历四年(1044年)毁于雷火。随后,在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宋仁宗敕令重修,改用砖石砌成,形成了现在的铁塔。
塔身采取许多构造砖,砖与砖之间有槽有眼,相互咬合,严密合缝,砖的形状达28种之多。这种构造使得铁塔在历经无数次战火、水患、地震等磨难后,仍能巍然耸立。外壁装饰有飞天、降龙、麒麟、伎乐等五十多种图案,色彩丰富,做工风雅,表示了宋代建筑细腻柔美的特性。
铁塔从建筑艺术上讲,可称上是一座非常完美的巨型艺术品。其整体造型奇丽挺立,琉璃构件光彩亮丽,呈现出宋代佛塔刚劲有力的轮廓特色。
开封铁塔
开封铁塔
三、开封博物馆
开封博物馆
开封博物馆
开封博物馆(开封市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文物保护、科学研究、陈设展览、宣扬教诲为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从属于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开封市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多个专题展厅和临展厅。例如,“画韵年丰——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展”、“汴墨书喷鼻香 图画雅韵——近当代开封字画佳构展”、“千年印记——馆藏石刻佳构展”等。
1962年3月3日。开封市博物馆原址位于三胜街,是在河南省博物馆迁往郑州后的原址上筹建起来的。总建筑面积54286平方米,个中展厅面积11855平方米,文物库房面积约4400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8万余件,个中宝贵文物6787件。包括陶器、瓷器、铜器、字画、雕刻、石刻、货币、玉器、漆器、衣饰及杂项等十八类。
开封博物馆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秘闻和当代化展览举动步伐的博物馆,是理解开封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主要窗口。
开封博物馆
开封博物馆
四、开封府
开封府
开封府
开封府,作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称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开封府的建筑风格具有浓郁的北宋特色,主体建筑采取了宋式建筑风格,以木材为紧张材料,屋顶覆盖着瓦片,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具有强烈的古典美。此外,景区内还保留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元素,如开封城墙、护城河等。
开封府作为历史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开封府的历史沿革中,呈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如包拯、范仲淹、司马光等,他们都是当时政治和文化领域的主要人物。开封府还保存着许多宝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如北宋期间的官署、皇宫、寺院、街巷等,这些文物和历史遗迹对付研究北宋期间的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代价。
开封府
开封府
五、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
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宋风浓郁,充分展现了北宋期间的建筑风貌。
清明上河园以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真个传世之作《清明上河图》为原本,按照宋代建筑风格和规模进行复原,使游客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东京城。
园区占地面积约50公顷,是中国最大的仿古建筑群之一,共有100多座仿古建筑,包括宫殿、寺院、民居、商铺等。
园区以双亭桥为界分为南苑和北苑两大景区,南苑紧张反响宋代的民俗风情、市井文化,北苑则紧张反响皇家园林、古代娱乐。
在清明上河园中,市井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园区内设有各种仿古商铺、酒楼、茶馆等,游客可以品尝到宋代的美食佳肴,感想熏染到当时的市井生活氛围。北苑的皇家园林区则展示了北宋皇室的繁荣昌盛,如皇宫、御花园等建筑均按照宋代皇家建筑风格进行建造和布局。
开封清明上河园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宋风浓郁,通过复原宋代建筑风貌和展示市井文化、皇家园林等元素,让游客仿佛穿越到了千年前的东京城,感想熏染宋朝的辉煌与繁荣。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
六、包公祠
包公祠
包公祠
包公祠作为纪念北宋著名清官包拯的古迹。包公祠的布局每每严谨有序,以主体建筑为核心,辅以配殿、碑亭、长廊等,形成一个完全的建筑群。不同地区的包公祠规模可能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它们都具有相称的占地面积和建筑体量,能够充分展现其纪念意义和历史地位。例如,肇庆包公祠占地11500平方米,而开封包公祠则占地1公顷多,建筑面积达2200平方米。
包公祠多采取仿宋建筑风格,红墙绿瓦,飞檐翘角,显得古朴持重。这种风格不仅与包拯所处的北宋时期相契合,也表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韵味。
在建筑的细节处理上,包公祠每每精雕细琢,无论是门窗的雕刻、屋脊的装饰还是墙面的彩绘,都充满了艺术气息和历史秘闻。
包公祠不仅是纪念包拯的场所,更是弘扬清廉文化、传承历史文明的主要载体。它通过展示包拯的生平和业绩,勉励后人学习他的清廉品质和正义精神。包公祠还具有一定的教诲功能。它通过举办各种展览、讲座等活动,向"大众遍及历史知识、传承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代价不雅观。
包公祠
包公祠
七、鼓楼
鼓楼
鼓楼
开封鼓楼始建于明代洪武十二年(1379年),是中国最早的鼓楼之一,表示了明代建筑风格的古建筑。
鼓楼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修,包括明景泰元年(1450年)、天顺五年(1461年)、嘉靖六年(1527年)、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以及光绪七年(1881年)的多次重修。1948年毁于战火,仅剩台基,后于1976年拆除。2013年重修工程圆满结束,鼓楼重新耸立在开封。
开封鼓楼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鼓楼街西口,是开封的主要地标之一。鼓楼台基高5米,中间砌有瓮门,直通大街,供通车和行人通过。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5间,上层设栏杆,可行游远眺。台基上建有两层楼,东西面阔各大间,上层四周布游廊栏杆。
鼓楼采取歇山式重檐建筑,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显得持重威严。整体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历史韵味。鼓楼的内部和外部装饰都非常讲究。内部有许多精美的木雕和石雕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不仅都雅大方,而且寓意深远。外部则通过屋顶的琉璃瓦、檐下的巨匾以及楼顶的巨鼓等元向来展现其独特的建筑魅力。
开封鼓楼作为城市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用于报时和报警,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上,鼓楼还被用作敬拜和朝拜的场所。
鼓楼
鼓楼
八、繁塔
繁塔
繁塔
繁楼原名白矾楼,后来更名为丰乐楼,一说为樊楼。它始建于何时史无记载,但最迟在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1016)已经是一处很大的造酒作坊和大酒楼了。相传繁楼为北宋东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是北宋都城东京最著名的大酒楼。它不仅吸引了无数富商豪门、王孙公子、文人骚客来此嬉戏欢宴,还留下了宋徽宗与李师师的风骚美谈。
繁楼由东、西、南、北、中五座三层楼阁所组成的庭院式仿宋建筑群体。在布局上采纳以东—西纵楼为主,向纵深延伸的形式。东楼为临街商店,中央楼和二楼是历史陈设室,三楼支配是李师师的书斋、琴房和寝室。西楼是五楼中最大最高的一座,设有高、中、低档餐位,一次可供五百位游客饮酒进餐。三楼上还设有宋徽宗的御座。
繁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北宋东京城繁华的见证。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开封市的主要文化遗产。繁楼豪门绣窗、古色古喷鼻香、十分派头,整体建筑高低起伏,檐角交错,富丽堂皇。
繁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北宋东京城繁华的见证。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开封市的主要文化遗产。
繁塔
繁塔
九、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位于开封市龙亭区宋都御街与龙亭西路交叉口北侧,详细位置为中山路北端。
公园建于六朝(五代期间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宫的遗址之上,距今已有1200余年历史。特殊是北宋建都后,龙亭景区也是北宋皇宫所在地。康熙年间,这里建筑了一座万寿亭,供奉天子万岁牌位,每逢重大节日官员来此朝拜,因此改为“龙亭”。民国期间,这里被命名为“龙亭公园”,直到1953年,政府正式命名这里为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按清万寿宫布局而建,自南向北由午门(景区南大门)、玉带桥、嵩呼、朝门、东西朝房、照壁、龙亭大殿、宋代蜡像馆、东西垂花门和东西跨院、北宋东京城和皇城模型、北宋皇城拱宸门遗址、《五岳真形碑》方亭、北门、东便门等组成。个中,龙亭大殿是公园的核心建筑,高三层,分别为明、清、民国期间建筑风格,登上大殿可俯瞰全体公园,感想熏染皇家气息。
龙亭公园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公园内会举办各种文化展览、演出等活动,如《九帝迎宾》、《杯酒释兵权》、《杨八姐游春》、《李师师劝君》等具有浓郁宋代宫廷文化特色的节目,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想熏染文化的魅力。
开封龙亭公园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浩瀚游客前来参不雅观。无论是喜好历史文化的游客,还是喜好自然风光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
十、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三省的富商殷商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府址上聚资建筑而成。
会馆为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包含旁边掖门、垂花门、钟楼、鼓楼、厢房、东西跨院等。
山陕甘会馆以砖、石、木雕艺术的“三绝”誉冠中原,是河南省明清期间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会馆内遍布各种各样的木雕、石雕、砖雕等,将佛教故事、传奇人物雕制得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是我国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山陕甘会馆作为河南省的主要文化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代价和文化代价,还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
山陕甘会馆
山陕甘会馆
开封见千里
结念存百龄
忽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回顾往昔在开封的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