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至现在,她已刑满开释,偶尔还会有村落民来找她帮忙维权,他们仍相信“张海新中心有人”、“印章是有用的”,以为她入狱是冤枉的。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张海新在她的“办公室”写材料。新京报 唐爱琳 摄
48岁的农妇张海新的出租屋,位于河南省邓州市一条胡同里。
这是一间约40平米的门面房,布满油渍的热水壶、电饭煲胡乱摆放在一台弃用的冰柜上;剥落的墙面呈现出水渍般的灰黄色;墙上挂着一幅因老旧而发黄的河南省舆图。
这里是张海新一家五口的寓所,也是她的糖干果批发生意门店。
同样是在这里,3年前,因地皮轇轕上访数年的张海新宣乐成立“邓州市公民政府”,下面暂设三个州里“政府”,并分别刻制“公章”,撰写、下发盖有“邓州市公民政府印”的文件、公函、任命关照书等20余份。
“政府”做事的工具,都是和张海新一样因地皮问题上访的农人。
“山寨公民政府”不但存在了数月,还公开面向社会招聘“公务员”,有数名大学生寄来了简历。
因给开拓商下发“歇工公函”而被后者看破,2013年11月,张海新等人被邓州市公安局刑拘,后因假造国家机关公函罪,张海新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2015年11月28日,张海新出狱。
在重获自由的大半年韶光里,她连续就失落地农人的地皮轇轕问题写材料上访;她承认被指控的所有事实,但不认罪。张海新认为,假造公函是出于保护农人耕地不被侵略的无奈之举。
这个皮肤偏黑、矮胖的农妇,时常激动,声音不自觉提高;常常把“代表”“公民”等词挂在嘴边;说到“贪官”“腐败”时,会骂出脏话,或气得说不下去。
在辩解状师高承才看来,张海新坚信法律,“却只懂法律的某一部分”。
这是农妇张海新自我认可的武器,也是她的悲剧之源。
天下,变了
服刑两年之后,张海新的天下已经变了。
在服刑的日子里,大儿子吴洋承担起照顾10岁弟弟的任务,也因此和相恋2年的女友不欢而散;原来在读大一的女儿吴楠,则迫于经济压力辍学回家,“家里人跟失落了魂似的”。
“啥都没有了”,张海新以为把家人坑苦了。小学四年级就辍学的张海新,一贯愿望子女们能够读大学。
▲张海新出租房内物品摆放缭乱,这也是她的“办公室”所在地。新京报 唐爱琳 摄
被判刑,也减少了她在村落民中的威信:很多村落民开始跟张海新保持间隔,疑惑她中心是否真的有人。他们以为,她只会写材料往上寄,一点事都没办理。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4个月前,有村落民找她反响问题,她调集了出狱以来的第一次“蒋庄集体经济组织”会议,仅20余人出席——这是到场人数最少的一次;她先前任命的五个代表,只有两人到场。
“蒋庄集体经济组织”,是张海新入狱前成立的、以地皮确权为目的的“组织”。
张海新的虔诚追随者、同案入狱的马喷鼻香兰向张海新抱怨,“一点威信都没了”。
张海新并不以为失落落,认为这是“农人法律意识淡薄”。
与张海新有过债务轇轕的原村落支书吴振德提起张海新,很不屑,“她不是自己建了个政府吗?都判刑了,谁还相信她?”
吴振德认为张海新“神经有问题”。
现在,偶尔还有蒋庄六组的村落民来找张海新帮忙维权,他们仍相信“张海新中心有人”、“印章是有用的”,以为她入狱是冤枉的。
他们多是一些上访多年或者不熟习上访流程的农人。
张海新刑满开释后,有村落民向她抱怨:“你不在,都没人管维权,其他人说不会说,写不会写。”
7月27日晚上,邓州蒋庄六组村落民陈付芝来到张海新的出租屋内。她家的5亩花生地被征用,与村落上交涉无果,请张海新帮助维权。
听完陈付芝的诉说,张海新语气武断地:“我已经上报中心。”
事实上,张海新只是把陈付芝的信访材料寄到了北京。
陈付芝听完说,“那我们再等等。”
代表
在假造国家机关公函这件事情之前,张海新只是一个普通的屯子妇女。
她出生在邓州市蒋庄村落,是7个子女中的老四,家里穷得只有几张床,一年到头都没吃过细粮。
由于交不起学杂费,张海新在小学四年级辍学。
1987年,张海新和丈夫吴振田结婚,他们先后开过小磨油作坊、饭店。1996年,丈夫南下广东打工,近20年来,都很少回家。
在村落民和女儿看来,张海新好强、泼辣。丈夫南下后,张海新一个人在村落边开了一家饭店,经营胡辣汤、油条、包子、家常菜等。饭店在249省道边,她一个人进货、下厨、接待来自各地的司机。
当时的村落委会去用饭,常常赊账。
张海新找村落支书吴振德讨债,讨不来。于是,在村落里修路修到她家门口时,她拦着工人不许动工,哀求“先还饭钱再修路”。
这件事情,让村落民以为张海新“不畏权势”。
▲张海新常常看书学习。新京报唐爱琳 摄
2007年9月,为了督匆匆在邓州城区读书的女儿学习,张海新关掉饭店,举家搬到邓州市,在一个胡同中找到一间出租屋,开始摆摊卖糖干果。
村落里的一园地盘轇轕,改变了张海新的命运。
张海新所在的蒋庄村落六组有8亩地皮,原来是养猪场,村落里在2009年分给五组一吴姓村落民建厂房以偿还村落委会的外债。
六组村落民认为这8亩地是本组集体地皮,只是借给村落里养猪,而村落委会则坚称是村落集体地皮,现在给吴家建厂房没问题。双方争执不下。
六组村落民希望找一个带他们告状的人,他们很快想到了“有能力”、且在城里住的本组村落民张海新。
2009年春天的一个下午,蒋庄村落6组的村落民来到县城找张海新乞助。
那个下午,张海新赞许当代表和村落委会“去世磕到底”。送走村落民,她转身去新华书店买了本《信访条例》开始自学。
从2009年4月开始,她带领6组村落民们先后到邓州、郑州以及北京等地上访。
村落民陈付芝说,每次去北京上访,车票钱、食宿用度都是张海新出。为此,张海新家债台高筑,入狱前已欠债20多万元。
上访之后,8亩养猪园地盘始终没有动工,张海新在六组村落民中树立了威信。村落民以为张海新很厉害——能言善辩、泼辣、嗓门大,能在北京找到路。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组织”
此后,不只是养猪场的事儿,有其他地皮轇轕的村落民也来找她,乃至还有些家长里短的琐事。
张海新来者不拒,她逐渐不再做家务、卖糖干果;那些年,邓州胡同中的那间出租屋熙熙攘攘,最多时,一天要接待十几个人,“一天都没停过”。
蒋庄间隔邓州约20公里,全村落4000余人,男人多数出去打工,妇女留在村落里,承担着种地、照顾老小等劳动。她们多数没上过几年学,碰着地皮轇轕,她们大都不知如何处理,不少人连上访的地方都不知在哪。
2011年9月,张海新在蒋庄村落有争议的那8亩地上,召开了村落民小组会议,发起成立“中华公民共和国蒋集体经济组织”。
这是一个以地皮确权为目的的“组织”,因上访程序只许可5个人做代表,“组织”设立5名代表。村落民选她为“组长”,在“组织”内,实施一票反对制,开会一事一议。
张海新回顾,当年,这个”组织“很壮大,成员大约有50-60人,多数为六组妇女,年事大都在40-70岁之间。
按照张海新的说法,她意图通过该组织绕过蒋庄村落委会,好进行地皮确权。
地皮确权须要乡、县、市级等各部门盖章审批。他们多年信访,都没能盖上章。
2011年10月的一天,从北京上访回来的张海新带回一个印章,上面刻着“中华公民共和国蒋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章”。
那是一个直径如水杯底大小的圆章,红柄金字。张海新和村落民说,“这是中心给的,备过案了,有了这个章,我们就能把地皮确权到户。”
村落民对这个金灿灿的印章充满敬畏。
张海新也对印章倍加珍惜:怕包里沉重的材料会压坏印章,张海新从不把印章放进包里;即便包了几层纸,坐车的时候,张海新也将印章拿在手里。“假如掉了一个字咋办。”
“千万不要做违法的事”,看到张海新拿出印章时,66岁的维权伙伴刘金兰对张海新说。
张海新向她担保:“我知道”。
▲出狱后,好友刘金兰对张海新说,“往后千万不要再做违法的事。”新京报唐爱琳 摄
时隔4年,张海新说,那个印章是在北京地摊刻制的,“备案”是指她将信访材料交到了中纪委信访办。“蒋”是“蒋庄”的缩写。
在张海新的辅导下,2012年下半年到2013年夏天,“集体经济组织”的模式还复制到了其余两个州里,马喷鼻香兰和王良双分别被“任命”为汲滩镇和高集乡的“公民代表”。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与此同时,张海新“中心有人”的在村落庄里不胫而走,乃至传言她能与联合国搭上线。
张海新曾调集六组村落民开会。会议记录显示,2013年6月20日,他们在“养猪场东北角”开会,发言内容写道:把村落里地皮确权案发到了《联合国早报》,戳穿腐败分子犯罪事实。
事实上,《联合国早报》为《联合早报》,她只是在《联合早报》网站举报栏里添了一些材料。
“《联合早报》与联合国当然有关系,不然怎么敢叫‘联合’呢?”
印章
一发不可整顿,从街头小广告摊位处,张海新陆续刻制了包括“邓州市公民政府印”在内的州里、市级印章十几枚。
2013年,张海新在她的出租屋里宣乐成立“邓州市公民政府”。
“组织”很快给在养猪场上建房的吴家下达了停建关照——责令其立即停滞违法行为,听候处理。
“组织”还给村落里其他违规建房的村落民下了停建关照。很多村落民找张海新说情,乃至有人提着水果登门拜访。
在几个月的“办公”期间,她共受理了文渠乡、高集乡和汲滩镇共274户农人的承包证申请资料。
“政府相信章子,我也相信章子。”在张海新的意识里,“章子是一个单位的标记,意味着法律任务和规范。”
张海新对付印章主要浸染的认识,可以回溯到2005年为女儿上户口时。
她的女儿是超生的孩子,没有派出所的印章就无法上户口,那是张海新第一次意识到公章的主要性:“管用”。
几年后,当张海新将填写完全的地皮确权申请表拿到农业部信访办,再次被提醒:不盖乡、镇、市政府的印章则不受理。
张海新对付印章执着,在那本《河南省公务员任命考试专用教材公共根本知识》书中也有表示,她只做了关于“公章公函”的课后练习题。
在“公函公章”一节中,一道选择题为:
公函上可证明作者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公函效力的标识有:
A文头 B签发人 C印章 D签署
张海新以前做过这道题,再次讯问时,她选择了签发人和印章。得知精确答案是印章和签署后,张海新问什么是“签署”,“我们只盖章,不署名”。
▲张海新刻的“中华公民共和国蒋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章”。新京报唐爱琳 摄
2013年11月,她任命的“汲滩镇公民代表”马喷鼻香兰给一个项目的开拓商下发“歇工公函”,被后者看破并报案。马喷鼻香兰被抓。
三天后,张海新在出租屋召开了一场紧急会议,商榷营救马喷鼻香兰的方案。司法职员赶到,带走了张海新和她任命的高集乡的“卖力人”王良双,警方查缴了十几枚印章以及各种文件,装满了一辆面包车。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服刑
庭审时,张海新承认所有事实,但不认罪。她认为,假造公函是为了保护农人耕地不被侵略的无奈之举。“为公民做事,我有啥罪?”
在辩解状师高承才看来,张海新坚信法律,“却只懂法律的某一部分”。她扛着学到的“民主自主”“为公民做事”“权力来自公民”等旗帜,为自己“辩解”。
刘金兰也坐不才面,看到张海新戴动手铐,忍不住落泪:“大家都相信她、指望她,谁能想到她进去了。”刘金兰知道张海新平时意见律书本,没想到她犯这样的“低级缺点”。
因假造公函罪,张海新被判2年,马喷鼻香兰和王良双分别获刑10个月和8个月。
王良双回顾,庭审安歇时,张海新曾感慨:假如不发停建关照,大概不会招惹这些是非。
监狱生活,成为张海新人生短暂的休止符,乃至成为她现在怀念的生活。
“假如早点来坐两年监狱多好。”对付张海新而言,监狱像是一所好的大学。那里的警官本色很高。他们兢兢业业,冬天下雪时拿防滑草甸子铺在路上,夏天浑身是汗还坚守执勤岗位;每有冲突时,警官都会耐心开导。
在狱中,警官用网上的称呼打趣她“英雄”;监区区长给张海新过了一个生日,她见到了至今为止最大的蛋糕。400多逻辑学员被调集到会议室,蛋糕上面写着“生日快乐”。
监区区长问张海新:本日你生日,快乐烦懑活?
这让张海新非常冲动,她愣了一下:快乐。
事后,张海新写了两篇文章怀念这个生日:《故意义的生日》《难忘的生日》。
七一建党节当天,监狱组织学员们看了一天央视新闻。张海新有些激动,她看到共产党“齐心专心一意为公民”。
她把自己与新闻中的人物做了比拟,曾经交过入党申请书的张海新开始有点失落去信心,“出去没资格入党了。”
在监狱中,她还琢磨明白,不应该在“中华公民共和国蒋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章”的印章上,将蒋庄缩写为“蒋”,由于是“老蒋的蒋,加个‘庄’字比较好”。
▲张海新以“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发给蒋庄村落民吴家敏的公函。图片来自网络
“猖獗的地步”
最近几天,女儿吴楠用绝食的办法向张海新表达抗议。吴楠曾经憧憬,母亲出狱后不再维权,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为了维权,这个家庭已经欠债20余万元。他们拖欠了5年房租;由于复印材料,欠了复印店几万块钱。
但在张海新的设想里,“蒋庄集体经济组织”,将会一贯存不才去。
一个月前,张海新向中心六部委寄出了申说材料,哀求把“中华公民共和国蒋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章”、“文渠村落夫民政府印”等5个印章“退还给公民”。她坚信,这些印章都是“真的、有用”。
不过这一次,她没有申请要回“邓州市公民政府印”,她打算只做州里一级的。
同时,她正在琢磨找一个“继任者”,她希望“继任者”是个男性,要有号召力,要会说会写、办事快、品性好,要经得住磨练,最主要的是,这个人要“听我的,我领导他。”
让张海新充满信心还有一件事,出狱后,她拿到了那8亩养猪园地盘确当局批复。这份文件名为《邓州市公民政府地皮权属处理决定书》。
决定内容:争议地皮(养猪场)的所有权归蒋庄六组村落民集体所有。印章为“邓州市公民政府”。
这是张海新带领村落民最初为之争取的批复,也是将张海新卷入纷争的缘故原由。
“假如早点拿到,我也不至于下狱。”她拿着这份文件,一起哭着回家。
但张海新说,村落委会一贯未实行该决定。她决定维权到底。
吴楠时时时会和母亲爆发激烈的争吵。“别告了,再告我给你把材料烧了。”她以为母亲已经到了“猖獗的地步”。
她和哥哥每天在家里轮流看着母亲,以免“再出乱子”。
争吵之余,吴楠会怀念逝去的2009年:母亲拉着架子车,在租住的胡同口摆摊卖糖干果。放学回家后,能吃到母亲准备的饭菜,生活“有奔头,有干劲”。
从张海新的出租屋出来,走过一条狭长的胡同,来到大路上,十字路口对角线的位置便是邓州市公民政府。它间隔张海新的出租屋仅200米。
7月29日,张海新将送到路边,她指着政府大楼说:“那个,便是邓州市公民政府”。
新京报 唐爱琳 编辑 苏晓明 校正 郭利琴
(更多新闻,请在微信搜索“新京报”,关注新京报微信公号)
本文部分首发悛改京报"大众年夜众号“剥洋葱people”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利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