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正值上海解放75周年,历经10年打磨,在上外洋滩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外滩金融集聚带的核心区域的“老市府大楼”正式焕新归来,以『外滩·老市府(The Bund·City Hall Plaza)』的新名字对外亮相。
这是一栋历经112年历史的大楼,也是外滩“第二立面”更新改造的先行启动项目。
老市府大楼(原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始建于1914年,1922年落成,至今已经100余年,是上海时期变迁的见证,曾被誉为“远东第一围合式建筑”。最初为上海公共租界的最高市政机关——工部局办公总部。
1949年5月28日,新中国上海市公民政府成立,陈毅出任第一任市长。新旧政府的交卸仪式在此举行,大楼正式成为上海市公民政府的办公驻地。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公民政府在此升起上海第一壁五星红旗,1956年市政府搬离,大楼改称“老市府大楼”。
1989年,它被列为上海首批精良历史建筑和市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上海前市政府建筑,该项目具有极高的文化地标意义。
△1949年10月2日上海市公民政府在此升起上海第一壁五星红旗
△初建成的上海工部局大楼
(来源:上海市档案馆)
△如今的老市府大楼(江西中路与汉口路交汇处)
2014年,由黄浦区属外滩投资集团和上海地产集团所属地产投资公司合伙成立上外洋滩老建筑公司,卖力以原工部局大楼为核心建筑的“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的详细履行。
整体保护性综合改造方案由普利兹克建筑奖得到者英国建筑师David Chipperfield领衔设计,EADG泛亚国际于2018年成功中标项目景不雅观设计的国际征集;老楼修缮于2019年10月开工;2023年4月大楼实现百年围合,2024年5月基本完成工程培植,实现了全体街坊的“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变“古旧”为“经典”。
△项目改造前鸟瞰
△中标后设计效果图
百年前『开放』:工部局大楼未能完成蓝图中的围合式建筑愿景。
根据历史设计图纸,大楼原来设计的是沿汉口路、江西中路、福州路和河南中路的围合建筑,但在1922年竣工时,福州路河南中路一侧没有完成培植,留下一个L型缺口。此时竣工的工部局大楼未能完成蓝图中的围合式建筑愿景。因此在这次更新项目启动时,个中一个目标便是让大楼实现百年后的围合。
△老市府大楼(原工部局大楼)历史设计图【4】
△1922年建成后建筑布局图(实际完成部分)【4】
百年后的『围合』:为公众年夜众创造了一个外滩地区独一无二的“中庭院落”。
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主持的建筑设计补充了原来缺失落的1/3的空间,为"大众年夜众创造了一个外滩地区独一无二的“中庭院落”,在个中历史悠久的红楼与新建的新市府礼堂相映成趣,为院落空间增长了更多的多样性和空间活力。
这种布局使得合院的格局从百年前的对称的新古典主义走向一种动态均衡的当代城市空间,也完成了当初设计蓝图中『围合』的愿景。
△老市府大楼近景(本次的更新设计,并没有在原位规复因失火而消逝的礼堂,而是在合院的东南角支配了一个独立的新“老市府礼堂”。)
△景不雅观空间布局剖析图
百年后的『开放』:从古典主义走向动态均衡。
EADG团队在项目设计之初便提出“时空倒影”的景不雅观观点。在中庭最宽阔的广场上,镜面倒影池中建筑随着荡漾轻舞,仿佛带来了历史的覆信;夜里雾喷与灯光交织,音乐在空间中流淌,场景与活动在水的波澜中流转,变幻无穷。
△倒影广场(未开放调试中)
对角另一侧的草坪上,子母相依的紫薇身姿幽美,与建筑相互比拟又相互映衬,在春夏秋冬时令授予的变革中,或温暖或凌厉,斑斓光影交错,哪怕寒冬没有了绿叶,她挺立优雅的身姿在建筑背景中都突现出自然最美的画面;更别提四五月的花季,满树鲜花随风徭役,好似能听到她的旋律。
△中心绿色庭院
△绿色中庭设计效果图
新建的音乐厅和草坪之间,散落的铁艺桌椅优雅轻巧,随着光阴的推移,与晨昏的阳光投影角度交织,迎合变换的景象,给予人们随意选择的自由。
转角巷道内,光照的变换让空间充满了诗意,桂花和耐阴花镜以令人沉静的姿态与石条相伴,攀谈互换的适宜场所。景不雅观的美在这一年四季的变革中吸引着人们容身。
△合院内部,可以体验新老与不同空间尺度的切换。
移步至屋顶,俯瞩外滩百年风貌,改建时在建筑设计‘亭子’的观点下,增长了一圈实用的露台空间,作为室内的延展,餐饮、画廊等多种功能场所。
露台上铺设的石材与建筑的长廊十全十美,外围垂吊的花坛点缀了建筑的外立面,也是对中庭四季景致的呼应。
△外滩少有的公共露台
外围的街景上,经由修剪的常绿灌木覆盖了石花坛,彷佛在为城市的影象和原来的那份新古典留下痕迹。
百年来黄浦160第一次从市政办公的封闭空间,转化为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
△合院内部的中心庭院
EADG设计团队希望景不雅观在充分理解建筑设计和适度表达的原则下,为黄浦区160 街坊创造一个历史与当代交融、功能多样且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以"街坊视角"来展现对城市更新与文化景不雅观的理解。
百年后的『围合』与『开放』回应了百年前工部局大楼观点方案的愿景。这一街坊所形成新老交织的围合式建筑以及崭新的合院,将如何被利用,呈现出如何的面貌,非常令人期待。
△合院外部,围合后的街坊创造了从古典走向当代的新空间
业主:上外洋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筑师:戴卫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上海办公室(合资人:David Chipperfield、陈立缤、Christoph Felger、Mark Randel)景不雅观建筑师:EADG泛亚国际地方建筑师/构造工程师/机电工程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顾问:科进幕墙顾问:英海特灯光顾问:倘思照明项目管理: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施工监理:上海建科施工总承包:上海建工二建集团
参考文献及引用来源:【1】文汇文艺评论:冯立丨老市府大楼的百年围合 (作者:冯立)【2】档案春秋:太宝贵!
上海“老市府大楼”影像:一座楼与一座城的百年影象(作者:李东鹏、施依娜、李磊)【3】上海发布:打造新一代新旧共融的前沿街区,101岁的老市府大楼即将揭开面纱
【4】上海杨浦:历经10年改造,老市府大楼焕新归来!
还有了新名字。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EADG泛亚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