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在厦门和新晋网红泉州之间,漳州总显得有些低调,在没有被商业裹挟之下,这座古老又朴素的小城将“闽南限定”完全地保留。五步一庙,十步一宫,这里有只能三人进入的空中小庙,到处都是“神仙斗殴”的屋顶,乃至还能在神明家里吃面。一片片红砖骑楼的市井,一天8顿吃不足的古早小吃,险些大家一把人字拖,江边随便支棱起茶摊一喝喝到凌晨一两点。漳州的松弛不精细,更随性、内敛,乃至有点野生。
随着“小城旅游”的火爆,漳州这座小城在社交平台也有了6w+的旅游条记。DECO这次约请生于漳州的设计师李超回抵家乡,以本地人的视角,避开网红打卡,沉浸式带我们走遍大街小巷。拜了拜喷鼻香火茂盛的寺庙,品尝了古早小吃,看看当地人都在玩些什么,在炎酷暑日穿行漳州的新与旧。
李超,设计师,東形西見设计事情室创始人。
“不一定要往上卷,往下走,舒适一点,然后再反弹也会有很多可能”。享受福州-漳州的双城生活状态的李超如今找到了让自己舒畅的生活办法,回到漳州便从事情中完备抽离,与家人们共同品味空隙,每一次的“洄游”让他觉得充满了电。
漳州的民间崇奉十分盛行,街头巷尾各种寺院五花八门,据漳州市宗教部门统计,漳州市各种寺院有2800多座,供奉的主神超过400位。虽然数量浩瀚,但当地人的“拜拜”却没有那么多仪式感,走在街上,你会对“拜拜”祛魅,途经看到了就拜一个,拜神就像和邻居打呼唤一样平常。
这边的寺院除了是神明居住的空间,也很好地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在当凤宫的庙里吃面,水上进发宫承载着疍民的日常生活,还有在庙里放电影,乃至熟年轻人在宗祠里放DJ,请祖宗们听电子音乐……在外人看来冲突而有趣的征象,便是漳州人的日常。
耸立于漳州九龙江畔的威镇阁,被本地人俗称“八卦楼”,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古城内保留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闽南风格民居古厝、骑楼式店铺,城里还有大量的原住民,旅游和生活互不打扰,居民安逸地生活在这里。南洋风格建筑细节精美,石雕、木雕,花砖独具闽南一带特色。
位于漳州古城C位的文庙,是城内最大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现存建筑大成殿为明代成化十八年(1482)重修,抬梁式架构和重檐歇山顶让建筑气势十足,漳州府学亦设于此。这里的喷鼻香火一贯很旺,当地孩子们考学、考公,家长们都会来拜拜。同时,红墙砖瓦的闽南美学也吸引了浩瀚游客前来打卡。
📍 芗城区修文西路2号
地方再小也有神明。想在古城感想熏染原汁原味的闽南市井老街,可以走一遍安静的喷鼻香港路,从里面的打石巷走进去,便能看到3平米的空中寺院伽蓝庙,远了望去老石牌坊与远方的天主教堂同框,颇有一丝时期对话的味道。
从伽蓝庙望出去,牌坊立于面前。喷鼻香港路上的尚书探花坊、三世宰贰坊建筑于明代万历年间,雕刻精美,与红砖骑楼相得益彰。
📍 芗城区喷鼻香港路186-3号
建在河上的东桥亭一贯喷鼻香火壮盛,途经的老百姓都会容身勾留,虔诚拜拜。这座建筑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后经明清两朝续建,形成三进三殿规模。寺庙屋顶上“神仙斗殴”,五彩斑斓好不热闹,正如闽南鄙谚里说的“大厝顶有戏出”。
闽南剪瓷雕,被列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颜色鲜艳的彩瓷被剪成大小不同的瓷片,用以拼雕出动物、花卉等,作为一种建筑装饰,常见于寺庙和祠堂。
📍 芗城区修文西路33号
藏在龙眼营胡同尽头的通元庙里,竟然同时装载着玄门和佛教,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曾在此设立过指挥部,以是又叫侍王府。庙里扼守的阿公、姨妈翘着脚闲聊,屋顶上乃至还长满了野草,生活与宗教就这么亲切地交织在了一起。
📍 芗城区龙眼营38号
在古城南侧的江滨公园,九龙江旧中山桥头的“进发宫”已有500多年历史,更是作为唯一一座水上船庙,接续着水上疍民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农历玄月初到中旬则是这里热闹的时候,送王船仪式更是演绎了漳州人生而向海的传统。
九龙江西段的“船底人”(自古一贯生活在船里,没有陆地身份证)曾经围着进发宫浮家繁衍生息,宫庙是“船底人”的精神坐标。
📍 芗城区江滨路江滨公园
漳州除了“神比人多”,灵魂“小吃”也更是不尽其数。细数起漳州本地小吃,i人性格的李超有着说不完的话,冰冰凉的甜汤、稠乎乎的卤面、软糯的锅边糊、鸭胗炒菠萝,荔枝蘸酱油……如果你渴了要去买奶茶,nono,在李超看来,喝饮料则是对漳州的“歧视”。
商厝楼甜汤
居民楼下不起眼的骑楼下面,有家甜汤门口总是排着长队,这祖传承了四代人的古早味甜汤,属于漳州土著都会推举的隧道甜品。莲子、银杏、莲藕、阿达子、薏米、桃胶等二十多种手工现煮的料,加入蔗糖熬制的汤底,可热可冰,是酷热夏季解暑标配。
© 吴量
📍 芗城区北京路南段新华西南19幢12号
原公园后门四果汤
📍 芗城区青年路133-22号
来漳州不喝四果汤即是白来,高高的刨冰下面是特色的阿达子、各种水果,怎么点都不会踩雷。四果汤味道差距不大,随便进一家就可以哦!
建国海蛎煎
📍 芗城区芗新华西路鑫荣花苑二期28栋
外酥里嫩的蚵仔煎加上一碗热乎的蚵仔面线,汤头鲜美,口感细腻顺滑,切实其实仙掉眉毛。
阿君豆花
📍 芗城区青年路199-4号
豆花+粉丝打底,汤底鲜甜适口,可加大肠、鸭血、罗汉肉等各种卤料。
圆圈瘦子生烫
📍 芗城区新华北路1-9号
生烫类似于把生的东西烫熟,有点像清汤版的麻辣烫,好吃的生烫须要在汤底下足功夫,这家开了40多年的老店是本地人常来的一家暖胃宵夜。
雨堂锅边糊
📍芗城区大通北路76-21号
锅边糊用本地话叫“鼎片垂”,是漳州人的早餐常客。米浆做的面皮软滑Q弹,配上大肠等各种卤料。
怣(yóu)北盐鸡
📍 龙文区云洞岩景区
闽南盐鸡起源于漳州的民间烹饪,一锅盐焗出来,最大化地还原食材的鲜美,胆子大的朋友不要错过“阴郁收拾”鸡仔胎哦!
孙氏麻糍
📍 芗城区青年路202号
漳州也是糯叽叽的天国,老字号孙氏麻糍永久都在排队,手工现包超大一个,招牌是花生味,表皮裹着黄豆粉,内馅是脆脆的小料,口感层次丰富。
百草园林记牛肉店
📍 芗城区巷道口街道南昌中路57-5号
不去潮汕也可以吃到新鲜现切的牛肉火锅,超高的性价比让这里常常人隐士海,雪花牛肉、脚趾肉、胸口油必须一试,实现牛肉自由不是梦。
野路甜点铺(河岸店)
📍 龙文区水仙大街82号
除了传统小吃,漳州也不乏一些年轻人做着当代的美食创新,正如店名,野路子出身的主理人夫妇在烘焙领域不断摸索,又因店铺空间美学而出圈,做到了漳州top,他们位于河岸店的空间被盎然的绿意包裹,复古而优雅。
主理人花现同时也是一位艺术插画师,还不遗余力地推动闽南民俗发展与传承,今年7月,他们约请林华荣的木偶戏剧团去古城店演出,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
在宗亲文化相称显著的闽南,洄游返乡对付闽南人而言也更加天经地义。曾经的侨民重视“起厝建业”,但凡在表面奇迹有成,就要回故里营建屋宇,如今,一批年轻人走出去又走回来,他们带着当代设计与思维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注入了一些新的视角。
“顺风相送——下南洋的荣光与梦想”艺术展,右为糖仓创始人安陈(陈晓霞),左为糖仓联合创始人兼策展人多宝(杨丹)
始建于1960年代的糖仓旧址,原是糖酒副食品采购站岱山转运站。随着90年代末国有企业系统编制改革,糖厂附近的老仓库变成了被时期遗留的失落落建筑群。
在北京打拼近10年的安陈,2021年来到漳州糖厂园区便被原生宁静的氛围所打动。这片不被打扰的世外桃源,像是离城市很近的“远方”,建筑后方的小火车勾起了乡愁。决定做糖仓往后,她便把家搬了回来,他们策划的第一场展览闽南生活展——心适(来自闽南话sīm sìk,意思是舒畅闲适),更像是她回到漳州的心情写照。
📍 芗城区岱山路6-2号一号仓库
历经3年半的韶光,悠久的历史与当代设计理念碰撞,建筑新旧元素比拟领悟,老糖仓抖擞出全新的生命力。糖酒仓库片区原来已有一些画家、书法家、金工等艺术家改造了事情室。随着糖仓的改造,更加带动了这片园区的活力,目前这个片区吸引着当地艺术家、手作匠人、非遗传承人的聚拢,汇聚了金缮锔钉、书法篆刻拓画、金工铸造、大漆工艺、传统武术等多元文化,如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文化集群。
在安陈看来,空间必须是原谅的,要与城市有所连接,既有在地文化,也有潮流和当代,希望通过糖仓不同策展活动来链接不同年事阶层的人。除了经营着这一空间,安陈还有另一重身份——做芍药花卉供应链,芍药盛开的时令会去到北方,花期结束再回到漳州,过着候鸟般的生活。
叁分四空间设计研究室创始人颜文树
“人生在于自洽,在哪里实在都是一样的”,设计师颜文树从上海回来后,选择随着城市一起发展,沉浸式感想熏染小城的节奏。文树折腾自己的这个事情室在圈内朋友看来切实其实“不可理喻”,他盘下小区楼下500多平的店面一口气租了20年,花了近200w打造了职住一体的家。一层时时会对外做展览,二层则是事情室,空间的另一半由独立入口进入到家,与事情完备分开。
📍 芗城区南昌中路86-29号(漳州海关缉私分局对面)
如此当代极简的空间里,却住着一颗老灵魂。回来后做了设计事情室开始,也入了很多坑,茶,古玩,收藏,作家器,中古家具…...目前空间里看到的只有10%,剩下的90%都在抽屉里、箱子里、仓库里。极致纯粹的空间与充满历史感的老物件碰撞出一种多文化杂糅的光阴感。
“从上海回来的这十几年改变挺大的,是这个城市给我的改变。”文树坦言道。与本地圈内朋友不同的是,文树喜好早睡早起,用他的话说,自己不是准备养老,是已经在养老,“6点旁边起来在河边走一走,吃个早餐,淘个古玩,回来再喝个茶,开始一天的事情,多舒畅!
”
门口muinn-khau主理人大爱
从初中看到厦门杂志里做本土文化觉得很酷,到如今创立门口muinn-khau,90后女生大爱实现了关心县城的执念。门口,作为一个日常被不断利用的空间,她希望事情室亦是如此——作为县城与外部连接的窗口。同时门口muinn-khau也是《城关阿志》的线下实践场所,不定期举办对谈分享会、事情坊、音乐现场等活动。
事情室琳琅满目陈设着她二手淘到与拾荒而来的物件。也有一部分是自己diy一点点制作而成,白玉兰糖厂网络来的包装袋当灯罩,海边捡来的贝壳串一串变成门帘,空间中陈设着朋侪的书本刊物、文创产品,还有女性友好、宠物友好干系的有爱设计。
📍 芗城区北京路48号工人温泉调理宿舍楼二单元104号
她创办的《城关阿志》是一本以县城文化、县城青年为主题的在地刊物,书写的地域范围以漳州县城的城关为主。从广州做插画设计,再到去年11月从厦门回到漳州,这一次的“洄游”更像是找到了得当的土壤。
©大爱 今年7月,他们考试测验将青年人的休闲办法置入江边人的日常生活里,在进发宫船庙门口发起一场音乐活动,在电子DJ活动开始之前,还带上烧金纸掷杯请示神明,顺利地完成了一场特殊的演出。
闽南地区的传统习俗和民间文化非常丰富,漳州曾经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出发点,见证着多元文化在这里发展、繁盛。随着人们生活办法的转变,看木偶戏的人变少了,贴窗花的人不多了,一群守着传统文化根脉的民艺匠人也在探求新的表达,让厚重的文化变得“好玩”起来。
📍 芗城区水仙大街63-2号悦港新村落1幢11号
闽南木偶戏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清。泉州一带多以提线木偶为主,而漳州则以布袋木偶为主,也被称为“掌中戏”,如其名,用手掌操纵木偶进行活灵巧现的戏剧性演出,是兴盛于中国闽南地区、台湾地区以及其他东南亚地区的具有北派传统风格的民间小戏。
漳州龙潭木偶戏班第二代班主林华荣
位于漳州市芗城区,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龙潭木偶剧团,由剧团演员林龙潭组建。剧团现由以林华荣为首的12个人(包含乐队演员)构成,常年于庙会、景点等地搭台演出。漳州目前有5个民间戏班和1个政府主导的团队,如今随着资金变少,很多团队开始减员减配,现场演奏逐渐也被音响替代。林华荣感慨技艺的传承在衰落,但他们依然坚持现场演奏,打金鼓敲金锣,要让剧目热热闹闹地上演。如今,林华荣会在每周六上午开展免费传承的课程,希望让传统的闽南民间艺术走得再远一点。
📍 芗城区修文西路45号
漳浦剪纸自唐朝起传承至今,在中国剪纸艺术中独树一帜,2010年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天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剪纸的90后黄际宇回顾道,剪纸在过去人们的生活中发展繁盛,张灯结彩的民俗活动必不可少。随着时期的发展,传统文化日渐衰落,他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将漳浦剪纸活态传承下去。他跳脱出平面、单色的传统形式,在一张纸上打破多种折法,并用剪、刻、撕、拼贴、钻孔等办法,创作风格互异的平面和立体剪纸作品。
他常常将古今中外的文化故事作为灵感来源,研发互动的绘本,立体的纸灯等手工物件,让剪纸艺术融入日常生活,向小朋友寓教于乐,将剪纸作为载体传播文化和优秀的风致。
📍 芗城区岱山路 6-2号四号仓库
从小就在街坊邻里喝茶氛围里终年夜的巧师,从一开始的紫砂壶,逐步到想要一些分歧凡响的茶道具,就自学金工,上手制作,他调侃就像是给自己买装备一样,逐步进入这个领域深耕,敲敲打打一做便是十几年。
和道工社发起创始人之一巧师
在巧师看来,做一件很“传统”的事情对抗主流工业化,能让生活更有温度。他在糖酒仓库创立和道工社,将一群工艺匠人聚在一起打磨光阴,希望通过茶道具等器物传达东方审美情趣,立于传统之上,他也在考试测验当代的表达,小到茶则,大到挂在墙面的当代艺术装置。
池中漆造创始人羊羊(右)与老黄(左)
在茶里耳濡目染终年夜的福建人,做起茶的器物更像是自然而然的事,两位90后年轻人以漆造物,与巧师一起做着传统匠艺的传承。除了茶器,他们也在考试测验发散探求更多可能性,将创作拓展到空间、陈设器皿、软装家具等,表达自己对大漆这一材质与工艺的理解。
“爱拼才会赢”的闽南印象在漳州人这里,彷佛有点行不通,多位漳州的朋友见告DECO一个险些同等的答案:“安逸”。在他们看来,漳州这个让他们慢下来的地方,可以经营自己的空想和生活。搞钱并不是人生第一要义,他们除了事情,每每会由于爱好而拥有第二重身份。
日本人喝茶讲究茶道,江浙地区喝茶文人气更浓,而闽南人喝茶主打一个爽快,随便街边小店门口支起个茶摊就喝起来了。这边大家以喝茶好客,就算第一次见面,只要坐下,喝完三杯,还有三杯。
由喝茶衍生出的茶道具收藏爱好,对付漳州人而言更是自然而然。“壶必孟臣,杯必若深”这句高下立见的收藏谚语流传在收藏界已久,老茶客们爱不释手的若深杯、温润如玉的漳州窑,在收藏资深玩家陈李煜的家中比比皆是。
一边在国企里上着班,一边把自己玩成了顶级藏家,陈李煜将家里的一整层空间拿出来安置自己的收藏爱好,如博物馆一样平常,茶道具、石墩子、坛子罐子琳琅满目,从唐宋到明清险些每个朝代的器物可以串联出一条韶光线。
传统古玩茶道具收藏资深玩家陈李煜
60后资深茶人郭榕飞把自己的事情室打造成个人藏品展示空间,内设以漳州工夫茶具为主,兼有从晋唐至清代末期为序、有限并可代表各朝代特色的涉茶用具,用以与朋友或业内道友磋商。同时,他正在研究本地古代工夫茶用具,为“漳州是工夫茶发源地”正名。除了茶道具,阁楼上还藏有“漳绣”古瓷等藏品。
在电信上班的职员,把金工爱好做到了当地top,开车的司机干起了金缮锔钉,开了十几年书屋的主理人本职事情竟是金融,还有电视台职员做唱片收藏做到鼓浪屿终生顾问,乃至还有人以长期主义持续做着漳州本地的记录片……漳州人的第二人生丰富而多元,不同年事段的人用不同的办法热爱着漳州。
📍 长泰县马洋溪·安若小镇
安若小镇坐落于长泰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内,间隔厦门与漳州古城均40分钟的车程间隔。在这片3081亩的山野自然中,呼吸之间满是自然的清新空气,自然与·迹相民宿便栖居于这片疗愈之地。作为设计师庄子玉首个民宿作品,对闽南山水意象进行重新解读,以蜿蜒的流线型屋檐回应自然的山体,步移景异,穿行于天地间。自然与·迹相民宿24间南洋风情的山景雅舍,采纳全景落地窗设计,以安谧极简风格藏入了自然的禅意,水墨里的意境近在窗前。
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到小镇丰富的业态,每天还都有不同的在地活动发生:九瀑沟户外徒步、露营、自然学堂的亲子陶艺体验、永亨医馆的养生推拿等。后部的闽南宿集二期将会融入包括大乐之野、过云山居、西坡、未迟在内的中国头部民宿集群,丰富度假体验。
松子书局
位于松子书局五楼的音疗室,定期举办活动,为人们供应静心冥想和关照内心的机会。
在自然学堂里小朋友可以体验植物拓印、素胚彩绘、陶艺创作等,自由探索手作的乐趣。
看完这期漳州的旅游指南,你最喜好哪个地标呢?还想看我们去哪里打卡?欢迎下方留言和我们分享你的想法,DECO将选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监制 | 庄娅琼
拍照 | 李迪 造型 | 吴量
文 | Mannie 策划、编辑|冷面
设计|福瑞达 助理 | 俞汛
感谢李超、花现对本文的贡献
本文为《ELLE DECORATION家居廊》版权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投稿,请联系留言获取办法。
DECO目的地 | 随着奥林匹克精神,一篇攻略,玩遍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