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背景先容

大雁塔始建于唐朝,是古城西安标准古建筑之一。
其为七层方锥形楼阁式砖塔,底边长25米、通高64.5米,塔体总重量为7万吨,其高度与重量在唐塔中压倒一切,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精良代表,同时作为盛唐文化与中国佛教文化的代表,独特的文化地位也使得大雁塔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古建筑之一。

年夜雁塔建筑设计调研 施工技术

大雁塔

由于历史悠久,且长期遭受人为成分与自然成分的不利影响,大雁塔塔体涌现了较为严重的倾斜问题。
经由多方勘察调研,终极确定地基土质不均导致了大雁塔的倾斜,而地下水超采可能诱发地面沉降。

因此西安市政府自1985年起便开始对大雁塔进行监测并采纳改动方法,通过地下水回灌、立法保护地下水、采取高精度方法每年丈量塔身倾斜等方法,从根本上改进了大雁塔地基沉降与塔身倾斜等问题。

Part 02水务局漫谈

为了理解西安市的地下水管理干系方法,我们与西安市水务局干系领导进行漫谈。

在漫谈的过程中,我们理解到,地下水位降落与地面沉降紧张是由于西安当地居民个人用水较多,在较早期间大量凿打水井获取地下水,进而导致地下水水位持续降落,水资源持续减少。

水务局漫谈

为了填补地下水超采所造成的影响,西安市于2002年便制订了严格的地下水位保护政策,实施严格的封井禁采,用最严格的水资源总量考察标准,力求保住水资源保护的“三条红线”,尤其是“黑河引水”项目落成后,地表水利用已经霸占西安用水量的80%。
同时在市区内部分地方设置回灌井,用地表水进行回灌,十余年间,西安市地下水水位连续上升,已累计上升十余米,极大地改进了西安市的地下水生态,水资源管理基本上达到哀求。
而大雁塔四周也有回灌井作业,经由永劫光回灌,大雁塔已经基本实现“改倾归正”的修复目标。

支队与水务局领导合影留念

《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颁布20年后,国家颁布《地下水管理条例》,比拟来看,2002年西安本地的地下水保护方法乃至比国家政策更为严格。
然而永劫光地下水保护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上升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地下水位过高,城区部分建筑涌现了地下室渗水问题;建筑基坑施工需进行大量抽水,地铁、建筑培植地下帷幕影响地下水位流动等。
有必要调度未来政策的导向,勾引地下水合理利用、达到动态平衡,实现新局势下的新保护。

Part 03国测一大队漫谈

大雁塔的变形监测由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丈量队(简称国测一大队)卖力,作为文物保护类重点公益项目持续跟进。

支队与国测一大队漫谈

丈量职员在塔内4个门洞墙壁上钻取施工小孔、设置地面丈量点,7层共设置168个丈量点进行水准监测;在塔外,设3个不雅观测点丈量大雁塔每层的挠度。
此外,以翠西岳脚为高程基准点,通过多少通报点一起丈量标高至大雁塔外围,在大雁塔外围设置一圈丈量点监测大雁塔地区整体沉降。
大队队员坚持3年一大测、2年一小测,在较早期时均采取传统的水平仪与全站仪,通过大量人力事情完成繁芜测绘,进而得到了大雁塔自身的倾斜角度、挠度等数据,这为修复事情的顺利开展做出了相称大的贡献。

支队实地参不雅观大雁塔

Part 04总结

根据近几年的监测数据,大雁塔的塔尖偏移已经回正到998mm,并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可见通过地下水管理、常态化监测等综合管理方法,在水务局、文保单位、国测一大队等单位的配合尽力下,大雁塔“改倾归正”任务已基本完成。

文稿 | “寻砼长安”支队调研组

图片 | “寻砼长安”支队成员 网络

排版 | 宋庆仪 THU秦协宣扬部

审核 | 王欣怡 张思慎 姚雯(辅导西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