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寿坊,位于上海普陀区龟龄路以南、西康路以西。
1月2日,澎湃新闻拜访鸿寿坊,这是上海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一个微型样本。

鸿寿坊改造前。
鸿寿坊 供图

鸿寿坊建筑设计 公共建筑设计

鸿寿坊改造后。
鸿寿坊 供图

走出7号线龟龄路地铁站,仅仅步辇儿不到5分钟,就可以看到这一有着几分海派里弄特色、多栋石库门建筑组成的鸿寿坊项目。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8万平方米,由两栋佳构甲级办公楼(东塔、西塔)和里弄商业组成。
个中,里弄商业达到1.5万平方米。

只管是事情日下午2点多,鸿寿坊商圈仍旧人气满满,陆续有人来打卡拍照,一些门店如大壶春店里乃至还坐满了食客,食集里一家家生鲜店、老字号等店铺内,陆续有周边社区居民前来购物,广场中心也有居民们遛着狗、晒着太阳。

1月2日下午2点半,鸿寿坊食集中的大壶春店里,坐满了食客。
澎湃新闻 陈斯斯 摄

资料显示,鸿寿坊始建于1933年,最初是由贩子潘守仁投资兴建的一处里弄,老一辈的上海人习气称这块区域为“大自鸣钟”,由于这里曾有一座建筑于1926年、高14米的钟塔,每隔15分钟就会叮咚报时。
“大自鸣钟”也曾作为沪西著名商业聚拢地,附近居民想要买东西都会来这里,诸多小型作坊和老字号商铺都曾在此集聚。

而随着时期发展,历经近百年历史变迁,鸿寿坊于2016年启动改建。
2019年,瑞安房地产拍得这一地块,瑞安新天地倾力打造鸿寿坊。
历经4年韶光,昔日的石库门建筑重现,领悟当代商业与历史风貌的旧式里弄焕然一新,成为上海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微型”样本,主打“小而精”。

鸿寿坊入口处。
澎湃新闻 陈斯斯 摄

鸿寿坊的更新,将属地文化特色发挥到极致,其采取“原址保护、整体复建、构件再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文化要素。
打个比方,采取1:1比例还原鸿寿坊旧址,范例的鱼骨状肌理与石库门里弄构造保留了上海街巷文化特色,大面积旧砖循环利用,并采取环保低能耗透风天窗等建筑更新手段,匠心打造开合有致的里弄商业空间。
主入口处的艺术装置《上海点心》,以上海人熟习的“油条”为灵感,展现了上海市民生活特色,而位于一侧连廊内的《金色拱廊》装置,以螃蟹蒸笼为原型,将上海的烟火气与市民生活温度再次留存下来。

位于鸿寿坊中心的“食集”则装载了上海味道,集结了便民惠民生鲜店、各地老字号、品质网红与口碑名店等30多个美食品牌,主打“用美食链接社区邻里关系”。
比如:连锁生鲜品牌荟森生鲜浦西首店从早上6点就开始供应早餐与平价菜,并为居民供应洗菜、免费送货上门做事,为了适应周边办公族的消费需求,还升级做事特色,供应如牛排现煎、果汁果切等“年轻化”的康健简餐做事选择。

鸿寿坊食集,集结了便民惠民生鲜店、各地街头老字号、品质网红与口碑名店等30多个美食品牌。
澎湃新闻 陈斯斯 摄

“城市更新必须要因时制宜,结合鸿寿坊的历史特点,它的转型也必须是带有烟火气的,环绕海派市民生活的特点。
”鸿寿坊团队卖力人表示,最初打仗这一项目,团队曾一家家拜访沪上特色小店,将其引进到鸿寿坊来,如扎根愚园路30年的王记葱油饼、召稼楼内卖黄泥螺和虾干的宁波特色美食店,以及原来开在南京西路的“桃十一”海鲜水饺店等等,“我们引进了70多个品牌,个中51家是上海或普陀区首店。

上述人士坦言,小而精的“鸿寿坊”不能独立于社区而存在,鸿寿坊所在的龟龄社区老年群体不少,“下一步,我们要做的是‘适老关怀’,我们希望这里的租户可以给周边的银发族供应一些做事,目前已经有12家租户可以为社区老人供应续热水、优惠打折等做事,也有租户可以通过展示敬老卡送点心、米浆水等,未来我们希望这样的店铺能越来越多,提升社区老人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