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合排场不明朗的时候,迷茫是大多数人的底色,只有少数人可以透过迷雾看清事物全貌。
Hi,我是黯泉,是一名30岁,中年失落业后挣扎转行的建筑学硕士。
最近,后台和评论区常常收到这样的迷惑: 孩子读了土木或建筑学,立时毕业了,还能不能进设计院?
加上最近又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家里有几个准大学生就问我, 还能不能报土木和建筑?
以是,专门写篇文章,好好谈谈,2024年,设计院究竟还能不能去?
01 有趣,才是一辈子的春药
在选择奇迹时,有趣比赢利主要多了。
很多人都会回嘴,毕竟人只有先活下来才有资格谈爱好。
但仔细想想,曾经你为了 好就业,多赢利 选择的事情真的赚到钱了吗?
不知从何时开始,金钱成了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是否高薪是衡量事情的紧张成分,交友时,财力盖过统统。
金钱,已经扭曲了大部分人的天下不雅观。
普通人身处物欲横流确当下被裹挟,随大流是普世代价不雅观。
想当年,我明明喜好文学,喜好写小说,但为了好就业,我还是选择学理科,报志愿时屈服家里的见地学了土木工程;
但大学四年,我学得很吃力,后来又去读了建筑技能科学的研究生,稀里糊涂自学了Python和R措辞;
本科是暖通,空调、采暖和透风都会设计;研究生又学了编程,后来事情做了绿建、海绵城市等;
看似节制了很多技能、软件,但都不精通。
失落业后,还是笔墨给了我形而上的安慰,靠写作勉强糊口。
走到本日这个地步,全是我活该!
当初选这行,只是看重它好就业,能赢利,如今失落业,也是对我的惩罚。
这次的教训也让我明白: 有趣,才是最持久的内驱力。
对付自己不喜好的事情,我们很随意马虎抱着: 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 的心态干事;
但如果是自己喜好的事情,我们会不遗余力,是可以引发自身潜力的。
这样来看,前者只能是中规中矩,但后者可能会创造新大陆!
02 2024年,设计院还能不能去?
抛开土木和建筑已经上了张雪峰不推举专业的名单榜首不谈,这行的事情环境不太适宜年轻人。
拿设计院来说, 预发奖金的制度下,薪资报酬毫无保障 ;
市场日渐萎缩,设计院领导一味跪舔甲方,一份图纸不知道要改多少次,加班加到猝去世、令人厌恶的酒桌文化、领导动不动就拿情怀来PUA员工......
何况如今的设计院也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绝大多数的设计院都在清退职员,薪资越来越低......
俗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该何去何从,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
当然,如果你很热爱建筑设计,可以不计回报,奉献自身,我以为行业也须要你这样的人才。
独立工程(设计师)接单派单平台,轻松组队,独立却不单打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