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这是历史的缩影,也有历史的荣光。
在六图村落,看到一座范例的湘南地方特色古民居群,但细细品味,它与一些古民居群又不完备相同,在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风格里,它却夹杂着欧式风格,这是一个中西合璧、以中式为重的建筑群。
这是为何?它暗藏着若何的秘密呢?
近日,参加国、省、市三级政协委员稽核村落庄旅游活动时,来到了这个神秘的小村落。
六图村落位于常宁市西岭镇北部,间隔常宁市25公里,原名果子树下。资料显示,该村落总面积3平方公里。全体民居群布局以尹氏宗祠为中央环拥而建,这是尹氏家族居住的古老村落。
这个村落是中国人口迁徙史的一个缩影——
据《尹氏宗谱》记载:“明洪武13年(1380年)明俊翁后裔齐公、德公、仲公、瑶公、享公、云公等由江西泰和县搬家来邑,插标为地,相聚在果子树下繁衍生息。因鼻祖来此是七兄弟相伴而来,留在此地为老六,故将果子树改为六图,别的另分迁西岭、荫田、白沙、盐湖、 烟洲、三角塘、柏坊、宜潭、蓬塘等地,发展至今已达十三万人之多。”
六图村落古建筑群始建于清代早期,盛行于民国。古村落的建筑大多依阵势而建,选址讲究,构造严谨。全体民居群东南北三面古木环山,西面是水稻田,北面有600平方米的大祠堂。东面建有大书院,宅邸色彩简洁,以黑、红、粉白、青砖色、瓦黛色为紧张基调,装饰多利用木雕、石刻和徽塑,工艺都雅大方。比如在室内看到青石地板上,雕刻着鲤鱼跃龙门的图案,如今依然维妙维肖。
建筑的室内空间充分利用,材料均取自于当地。建筑风格独特,既保存了砖木构造,又有小青瓦,硬山顶,山墙呈金字屋形式。古村落设有槽门,青石巷相互交错又相互贯通,成为尹氏古村落的交通经脉。通往祠堂的三米宽青石板路,更是显示了尹氏家族的大家派头。古樟树耸立在村落东头,显示出村落的古风雅韵。
六图村落建村落以来,村落民民风淳厚,严守“家规”“祖训”“朱子格言”,一贯秉承着儒家道德思想造就着尹氏后裔。大家奋发图强,努力进取,尹氏家族因此人才辈出。这里在清代嘉庆、光绪年间曾三次获皇家诰命奖励,清代早期出的五品官员至民国七品官员共有30多位,特殊是清朝末年的尹修严师长西席官拜五品,出使日本。
正由于尹修严师长西席漂洋过海,为古村落的培植带来了新的建筑时尚。
六图古村落的建筑风格因此与其他古村落的建筑风格迥异,在村落建筑的发展中,他们在遵照传统风格的同时,也把当时西方的一些前辈理念融入个中,使得全体古村落彰显中西合璧的特色。
古村落也经历了时期的洗礼,大革命期间,这里曾经历轰轰烈烈的农人运动,尹氏祠堂曾是当地农人协会会址。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地皮改革,房产重新分配到户,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历史缘故原由,民居内建筑装饰遭到毁坏;70—80年代,由于人口增加,民居内增设构建物,部分民居改变了内部环境 ;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很多村落民逐渐迁出在其周围建起砖瓦房,村落内居住人口逐渐减少。
它的从属关系也由于历史而发生着改变:解放前,这里属德和乡;1958年,这里属东方红公社;1961年为西岭公社。
如今的六图村落里,古建筑连片,是保存状况完全的范例湘南地方特色古民居群。
由于人丁茂盛,人才辈出,这里也一贯是大家瞩目的地方。从清代至民国期间的这些兼有欧式风格的古建筑,由于其历史文化秘闻深厚,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引起关注。2015年,衡阳市将其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六图村落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在六图村落走走看看,感想熏染到它的古风雅韵。
如果要看古民居,六图村落是一个好去处。(林新华 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