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战火摧残的三处民国老建筑

历史的车轮驶入民国期间,西方列强的建材如洋灰(水泥)、钢筋等大量涌入中国,使我国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技能突飞年夜进,楼房的增高才变得有可能。
这一期间,古城长沙相继涌现了一批高楼。

长沙平易近国建筑设计 施工工艺

如始建于1929年的湖南大学老图书馆,主楼2-3层,算上塔楼有六层之高,此楼于1938年4月的长沙会战中被日军飞机轰炸毁损。

1915年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在长沙相继开办湘雅医院、医学院、大学、大学照顾护士学校等。
因此,也在长沙建起了一批湘雅早期建筑群。
该建筑群在四次长沙会战期间,有多栋建筑被毁,现在只剩下四栋老建筑了。

建于民国初年的湘雅医学院大楼(网络图)

1917年,美国基督教要地本地会在长沙韭菜园(现省政府宿舍大院)创办并培植湖南圣经学校建筑群,1937年,曾作为长沙临时大学租用为校址,该建筑群也毁于1938年的日机轰炸,目前仅遗存一栋建筑。

中山纪念堂,湖南近代麻石艺术的佳构

1927年,为了纪念孙中山师长西席,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及湖南省政府决定在原教诲会坪(即现在开福区教诲街省农业厅大院内)立一座孙中山铜像,同年,一座砖木构造的大会堂在省教诲会坪内落成,这座大会堂被命名为“中山纪念堂”,虽被1930年的战火毁坏,但两年后省政府拨款重修,基本恢复原貌。

中山纪念堂占地1436平方米,南面为爱奥尼克柱式门廊,立有6根石柱,全部用花岗石精雕,净水砖墙,具有浓郁古罗马风格和湖南建筑文化特色。
该建筑南向而立,气势恢弘,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刘叔华誉为“绝对是湖南近代麻石艺术的佳构”。

抗战初期,中山纪念堂是湖南公民抗敌后援会驻地。
1944年5月14日,在常德会战中捐躯的国民党第五师师长彭士量义士尸首运至中山纪念堂,长沙军、政、工、商、学各界人士过万人搜集在此举行了公祭活动,出殡时民众沿途拜祭,将其公葬于南岳。
1949年8月4日,程潜、陈明仁将军在这里发布湖南和平叛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山纪念堂一度作为湖南省公民政府驻地,后被湖南省农业厅用于仓库。
1995年9月,省农业厅因建宿舍楼,该纪念堂被拆除,为众人留下遗憾。

建于1927年的中山纪念堂(网络图)

中山亭,长沙城利用公共标准时钟之始

建于1930年的中山亭,至今有92年历史了。
它的出身源于1929年中山路的建筑。
民国期间,方案中的中山路,东起小吴门,西到本日的沿江大道,总长1300多米,宽8米。
民国初年的贡院街一带,是长沙的政治文化中央,而“东西干线”中山路的修建让此处更加畅通,它是长沙城第一条柏油马路。

当时为了将贡院街路段扩建,培植厅还特殊成立了“让街委员会”(相称于现在的拆迁办),并把先锋厅营房的部分土地分给了在修路中被占地的市民。
有人认为,先锋厅前的老照壁,属于“封建时期之遗物”,于是,培植厅决定圈用老照壁前后的余坪,连同先锋厅剩余土地,培植一个花园,同时把老照壁拆了建一座钟楼。

1930年7月,钟楼和公园均建筑落成,公园正对当时的省政府大门(今青少年宫西门),因此称为省政府前坪公园。
钟楼在花园中央,取思念孙中山师长西席之意,命名为“中山纪念亭”,后人简称为中山亭。

中山亭 拍照/洪心怡

长沙市图书馆副馆长吴宁曾拿出一张上世纪30年代的中山亭缩印胶片,描述中山亭最初的样子容貌:为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共5层,附楼南向3层;建筑之初,钟楼附近广植草木,楼后有2米深的椭圆形池塘,砖栏堆砌,间以绿釉瓷柱;全体地坪用水泥矮柱贯穿铁链,团团环抱。
楼顶为范例的哥特式建筑,钟楼高耸,老长沙城的拥挤、破旧映衬出钟楼气度非凡。
个中,最为精细确当属第四层的电动标准时钟,耗资400银元从德国购进。
这是长沙城利用公共标准时钟之始。

晚清拔贡王选豪有副对联描写中山亭:“一览凌空,城郭万家归眼底;九宫在望,云山四面豁肚量胸襟。

1932年2月,长沙市政府将中山亭设为民众教诲馆,据《长沙志》先容,该馆分为传授教化、阅览、游艺等八部,市民不但可以在中山亭借阅书报,还可以看展览和听讲座,一天来馆民众可达400多人次。
“二楼还设有茶馆,市民们来中山亭喝茶看书”,吴宁说。

解放初期,中山亭作为长沙市文化馆,仍是主要的书报阅览场所,纵然在文革时也未曾改变。
1960年,长沙市图书馆成立后,中山亭成为长沙市图书馆的第一座馆舍,此后产权归长沙市图书馆所有,2006年挂牌“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最好的主题性国货陈设馆

而真正在长沙会战中躲过了一劫的高楼,要数中山路上的湖南省国货陈设馆,它坐落于中山路上的三角花园对面。

湖南国货陈设馆的建筑方案于1928年5月由旅美华侨、时任湖南劝业场场长刘廷芳所提出,1930年由欧阳淑设计,张连生承建,历时近两年,于1932年10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为当时全国最好的主题性国货陈设馆。
1932年10月30日,蒋介石、宋美龄曾来长沙参不雅观国货陈设馆。

国货陈设馆高32米,主体建筑为钢筋水泥构造,主体为三层大楼,门廊并列16根罗马圆柱,三楼顶部正中再增加四楼,顶上构成塔尖形塔楼,立钢管旗杆,气势雄伟。

1938年11月13日,长沙文夕大火,国货陈设馆后面的三和酒家老板柳三和,倾其酒家所有的好酒好菜,招待十余位北区的纵火队员,致使他们当晚酒醉不省人事。
等到酒醒时,又接到停滞纵火、迅速灭火的紧急命令。
于是,国货陈设馆、中山亭、学宫街、成功街、红墙巷、营盘街、中山纪念堂等建筑,皆因柳三和一顿好酒才幸免于难。

建于1930年的国货陈设馆(网络图)

1949年8月5日,公民政府吸收了国货陈设馆,1957年更名为“长沙市中山路百货商店”。
这里曾经走出了两位名人:一位是文革前的全国劳动模范柳同仁。
小学时,曾听他做过报告,文革后任市委副布告;另一位是经武路小学的校友王红,他是改开后从中山路百货商店脱颖而出的名人,和柳同仁师长西席一样,也是业务员出身,后来作过市物价局局长。

“小摩天算夜楼”——小吴门邮局

坐落于中山路上,与原经武路交汇的小吴道路口的小吴门邮局,始建于1937年,系麻石基座,钢筋混凝土构造。
一楼及架空层全部为两米多高一米多宽的花岗岩石砌成,建筑面积约1200平米,至今仍为邮政部门在利用。
其形成为范例的早期当代主义风格,为民国期间长沙城市公共建筑的代表作。
当时的长沙城除了国货陈设馆和中山亭,尚无高层建筑,四层大楼被称为“小摩天算夜楼”。

在文夕大火中,小吴门邮局也逃过一劫,又经历了四次长沙会战和日军飞机的轰炸而岿然不动,保留至今已有八十余年历史了。
2005年,小吴门邮局被列入长沙市第二批近当代保护建筑。

建于1937年小吴门邮局(四木供图)

王东原私邸

民国期间的经武路上,还有一栋私邸也可谓之高楼。
之以是称它为高楼,是由于他的楼层超过了三层,四楼是一平台,其女儿墙砌成城墙状。
此私邸占地约一亩旁边,建筑面积约一千多平米,坐落在松桂园三角花园北头,主人是原国军七十三军军长王东原,也是民国期间湖南末了一任省政府主席。
整栋私邸为砖混构造,外墙为红砖净水墙,因历年累月,又处在四煤栈阁下,从我记事起,这私邸外墙的颜色便是棕赤色了。

当年的经武路是沿着晚清期间的城墙墙基而修建,因此,经武路从小吴门到松桂园便开始沿城墙墙基开始向西北方向拐了一个弯,王东原的私邸恰好在经武路上拐弯处的东边,若从小吴门向北,一眼望去,那栋私邸恰好在路中间一样,宛如一个深棕色的城堡,十分显眼。

由于楼层较高,登上楼顶即可眺望全城,因此逢年过节,不雅观看游行集会时,那个四楼平台总是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范例的苏式建筑——梢公俱乐部

解放后,长沙古城从八年抗战的烽火中走过来,于文夕大火的废墟上重振山河,不断加快城市培植的步伐。
1951年5月1日,从湘江河边的五一轮渡码头到原老火车站的五一起开始兴建(之以是叫五一起,是由于五月一日正式动工),全长1.6公里,四十米的路宽设计,让首任市长阎子祥受到上级政府的批评。

第一个五年操持履行期间,正值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上采纳了一边倒方针,随即中苏关系迎来了蜜月期。
不过前苏联老大哥在那个年代也确实尽力地帮助了我们一把,看得见的城市培植处处可以感想熏染到前苏联的风格和痕迹,特殊是建筑楼宇的风格。
1952年五一起建成后,沿路的一些楼房也拔地而起。

从湘江边沿五一起向东,其东北角上有梢公俱乐部,它坐落在碧湾街上,为三层砖混构造,红砖净水墙,外墙还铺有麻石子装饰图案,屋内楼梯扶手上嵌有双环和五星装饰,范例的苏式建筑。

梢公俱乐部名声最响的是梢公乐队,这是一支规模弘大的工人管乐队,操持经济年代,逢年过节的游行集会,梢公工人乐队方阵总是走在游行军队的前面,那场面,那气势,威武雄壮,先声夺人。

梢公俱乐部图片(网络图)

五六十年代的五一广场建筑群

五一起竣工后,与之相交的黄兴北路十字路口便形成了一个宽广的交通广场,成为了长沙最初的五一广场经济商圈。
同时,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拐角相继建成了一批建筑群,在西南拐角上有湘绣大楼、湖南剧院,西北拐角上有九如斋、五一起百货商店、东北角上有省五交化大楼,东南角上有凯旋门拍照社和实验餐厅、银苑茶楼等。
这些大楼的层高都在三至五层,他们都以各自不同的定位演绎着建国后长沙五一广场经济商圈波澜壮阔历史序曲。

湘绣大楼在文革中遭受了一次重创。
1967年夏,长沙的派系斗争上升到武斗级别,湘绣大楼在武斗中遭到焚毁,这便是著名的火烧湘绣大楼事宜,无数湘绣珍品被大火吞没,真是可惜了!
大火过后,我们去五一广场看热闹,只见整栋大楼被烟熏火燎得面孔全非,只剩下一排排乌黑的窗洞。

五一广场东南角往东走一点点,便是湖南省供销互助社大楼。
这是五一起上唯一一栋中式建筑,楼高三层,飞檐翘角,绿色琉璃瓦,大屋顶,门口一对大石狮,把整栋大楼忖托得气度非凡。

该大楼1954年竣工,造型和风格一如庙殿,因此人们又叫它合管庙,反响了当时中西合璧的建筑思潮,是五十年代往后新建的最美建筑,也是五一起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省供销互助社是执掌全省三农的生产经营机构,该大楼在五一起上矗立四十余年,如若保留至今,也当是保护级的建筑了。
不过非常遗憾的是,该建筑于2000年五一起拓宽改造时被拆除。

2000年被拆除的省供销互助社大楼

省供销互助社大楼的斜对面是著名的中苏友好馆(便是现在的口腔科医院),楼高四层,纯苏式风格,四平八稳。
中苏关系分裂后,该大楼曾是省科技情报局的办公地,八十年代才成为口腔科医院至今。

要说这大楼的著名,既不是中苏友好,也不是由于口腔科医院,而是由于文革的武斗出名,并于1967年6月6日酿成“六六惨案”,致数人去世亡。
文革初期,中苏友好馆曾是“长沙高档院校红卫兵司令部毛泽东思想宣扬站”。

惨案事发第二天,我们经由这个路段,只见中苏友好馆门前及省供销社门前一片散乱,地上多处血迹斑斑,还有丢弃的狼牙棒(大木棒上钉有多颗十几公分长的铁钉),省供销社的路边,一部苏式嘎斯六九的吉普车烧得只剩下残骸,全体路段有于大战过后的场景,让你永久难忘。

六十年代初的中苏友好馆(网络图)

市委大楼、省外贸和省煤炭厅大楼

五一起连续往东,在附近原老火车站落星田路口的西边,有一栋建于六十年代初的大楼,这便是当年的市委大楼。

1966年8月19日,湖南大学土木系279名大学生前往长沙市委“宣扬毛泽东思想”并哀求进入市委大院贴大字报,与应招前来“保卫市委”的工人发生冲突。
时任市委布告孔安民身着军装(依例市委布告兼军分区政委)出面讲话,意在弹压,冲突扩大,舆论哗然,市民分成两派,辩论激烈,长沙市的文革大幕就势正式拉开。

“八一九”那天下午,我恰好乘火车从高家坊乡下回来,一出火车站便看到五一起上红旗飘荡,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特殊是市委大楼门前,更是围得水泄不通,一问方知是湖大的学生在宣扬文化大革命,史称长沙文革的序幕“八一九事宜”。

市委大楼 (四木供图)

在五一起原老火车站北向斜对面的拐角上,有一栋四层的拐角大楼,这便是省外贸大楼。

操持经济年代,我国外贸业务不多,老百姓对外贸也并不熟知,因此这栋大楼虽身处闹市,却也显得安静神秘。
长沙“八一九”这天,这里也成了一个热闹场所,大楼前面有一块大坪,挤满了看热闹和听辩论的的人群。
辩论者紧张为湖大土木系的学生,驳论者为一些厂矿企业的工人代表即“保皇派”,双方唇枪舌剑,滚滚不停,围不雅观人群中时时有人高呼口号,热闹得很。
现在想来真有几分风趣。

原老火车站前面的外贸大楼(汤武供图)

在老火车站没有拆除以前的袁家岭,还有一座始建于六十年代初的省煤炭厅大楼。
大楼楼高七层,雄踞于袁家岭广场西北角上近六十个春秋,静不雅观袁家岭的风云际会。

要说这袁家岭煤炭厅大楼的设计者还真有超前意识,1978年10月,五一中路全线拉通后,整栋大楼的设计定位与雄姿始终与五一起保持着和谐的同等,几十年来在为袁家岭经济商圈的发展默默发力。

袁家岭省煤炭厅大楼(四木供图)

城北地标建筑——湖南日报大楼

全体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长沙古城的高楼基本上都是在五一起上布局,如五一起邮局、长沙大饭店、五一做事楼,市委第一招待所等等,但也有个别大楼是建在较为偏僻之处,如湖南日报便是建在当年的经武路北头的经武门铁路道口的西边,即原经武路261号(现在的芙蓉中路440号)。
此地解放前为国民党新一军军长潘裕坤私邸,1950年政府在此批地54亩建湖南日报大楼。

大楼于1953年建成,呈7字形,仿前苏联保密局建筑构造,坚固宽敞,能抗六级地震。
70年代曾加盖一层,一度是城北的一座地标建筑。
原楼拆除后,新建的新湖南大夏于2018年10月投入利用,53层,高248米,在芙蓉路上再领风骚。

老湖南日报大楼(网络图)

“三湘第一高楼”——湖南宾馆

湖南宾馆则建在湖南义士公园年嘉湖畔,这里风景幽美、安谧,是当年享誉三湘的第一高楼。

该大楼由湖南省建第六工程公司承建,高35米,共9层,是一栋灰色宏伟的苏式风格建筑。
九楼顶层设计为不雅观光平台,女儿墙为通透式,伴女儿墙四周安装有立柱式华灯,十分高端大气。
宾馆有客房上百间,层高四米,开间宽敞,舒适。

湖南宾馆建于1959年,1962年正式建成业务,从属于湖南省委接待处,是湖南省委、省公民政府对外接待的紧张单位,曾接待过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和多位外国元首政要。
文革期间,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湖南便下榻于湖南宾馆。

湖南宾馆(四木供图)

操持经济年代,湖南宾馆是不对外开放的,更不是你有钱就能住得进的,但它在文革期间却履行过一段主要而又紧急的防疫救治功能。
1967年,一场盛行性脑膜炎,席卷中国的大江南北,当时正值红卫兵大串联期间,神州大地的流动人口亘古未有。

那场流脑导致300万人传染,16万人去世亡,我老妹也在那次流脑的盛行过程中中招。
一开始的症状为感冒、发热、头痛,在市一医院急症室经有履历的年夜夫穿刺诊断为急性盛行性脑膜炎,需立即转院到湖南宾馆救治(鉴于全国的流脑盛行的形势严厉,湖南宾馆当时临时征用为长沙的流脑救治中央)。

流脑紧张针对处于发展发育期的青少年,那年我老妹才十岁,是我老姐独自一人以羸弱之身背着她从市一医院一起小跑出松桂园,过京广铁路,经义士公园南门一贯到湖南宾馆。
由于救治及时,老妹迅速康复,且未留下任何后遗症,真是万幸!
这要感谢党和政府,更要感谢湖南宾馆。

现在湖南宾馆一号楼已列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建筑。

蝴蝶大厦,开启“歌厅文化”

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依然是在五一起上,即五一起与蔡锷路交汇的西北角上,这里原是长沙市自来水公司和市房地局的地盘,由湖南省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建起了一座21层的高楼,名曰“蝴蝶大厦”(因其造型像蝴蝶而命名),再一次刷新了长沙25年以来超过湖南宾馆35米的高层记录,达到76米的高度。

当时培植蝴蝶大厦的时候,有很多热心的老市民险些每天都要到工地附近打卡不雅观看,还有的担心,建这么高,垂直度是不是可靠。
蝴蝶大厦便是这样在市民的关注下一层层伸向蓝天。
蝴蝶大厦投入利用后,开办了航空歌厅,开启了全国有名的“歌厅文化”,而且其舞厅也在全市有名。

但蝴蝶大厦还有一件事让它名声在外,那便是高空抛物。
不知是大厦投入运行后的哪一年,在蝴蝶大厦门前行走的一位过路行人被大厦里所抛出的啤酒瓶不幸砸中而当场去世亡,此事经公安部门数月内查外调,尚未找到闹事者,至今已成悬案。

长沙蝴蝶大厦高层楼房的竣工,迅速提升了长沙高楼的高度,短短几年间,五一起上便高楼林立,相继有长岛饭店、芙蓉宾馆、麓山宾馆等高楼崛起。
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城区的百米高层住宅楼盘比比皆是。

建于1987年的蝴蝶大厦(四木供图)

进入新世纪,长沙的住宅楼盘及写字楼的高度还在攀升。
矗立在湘江边坡子街口与公民路口的华远华中央,其大楼五十余层,高度近两百米。
2018年竣工的九龙仓国际金融中央其高度已达452米,再次刷新长沙高楼的记录。
无怪乎有人说,现在在长沙河东看河西像华盛顿,河西看河东像曼哈顿。

只管长沙的高楼在日益增高,但我仍钟情于那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楼,忘不了那些高楼里所演绎的故事,那才是古城长沙所沉淀的历史文化和影象。

参考资料:

《长沙中山亭、中山纪念堂小史》(作者刘海波,揭橥于潇湘晨报)。

《长沙文夕大火回顾录》

END

本文由城市影象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陈树森。
编辑 | 明明。

栏目征稿

多年来,城市影象CityMemory环绕“长沙影象”打造内容体系,从老街巷、商圈、人物、建筑、业态、学校、美食、风尚等多角度推出影象文章,展示长沙人文风貌。
许多文章在推出数年后仍有读者翻阅,也有部分读者留言,期待我们推出的某些特定主题内容。
为进一步方便读者阅读、查阅,综合各位读者的反馈见地,及平台内容体系培植需求,2022年,我们将对已有主题内容进行标签归类、拓展培植,并新增部分主题,形成系列栏目。

也欢迎广大读者、作者积极提出培植见地,共建一个更完善的“长沙影象”传播平台。

1、拟新增的栏目

①“影像长沙”:以拍照图片、视频为主,辅以干系影象、背景笔墨描述。

参考案例《2021,长沙人的幸福在这里》《影像记录:疫情下的长沙,无常让平常如此名贵》

②“画说长沙”:以美术作品为主,辅以干系影象、背景笔墨描述。

参考案例《爸爸画中的老长沙》《画里画外老长沙:从文庙坪到潮宗街》

③“诗意长沙”:以诗词作品为主,辅以干系影象、背景笔墨描述。

参考案例《猪喽喽诗忆老长沙》《诗忆长沙南城根往事》

④“网红长沙”:记录网红长沙当下的最新动态、社会事宜或征象记录。

参考案例《有女莫嫁梅子滩?长沙老口子的梅溪湖“下乡”之旅》《长沙街头艺人图鉴:用艺术照亮的青春与梦想》

⑤“工业影象”:以长沙工业领域发展变迁、重点工业企业的回顾记录为核心内容。

参考案例《南门口机器工业街上飞出了金凤凰》《井湾子曾经的大厂——湖南电位器总厂》

2、征稿哀求

①以客不雅观真实发生过的事实、经历为根本展开写作,切忌胡编杜撰;

②主题明确,措辞精髓精辟,逻辑清晰,构造完全;

③内容影象点丰富、可读性强,单篇字数不限;

④图文结合,无侵权行为,图片以原创为主,如确需利用资料图片需注明出处。

3、其他解释

原创首发投稿文章(授权本平台独家揭橥),采取后会支付相应稿费;已在其他平台揭橥过的文章,可授权本平台做转载分享。

4、投稿办法

请将投稿内容+作者简介、联系办法,发送至投稿邮箱citymemory@csjyds.com,平台在收到投稿后24小时内会回答(节假日除外)。

有投稿意向者,请留言与编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