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9月10日是第40个西席节,我们祝愿每一位老师节日快乐。
在这里,我们特殊选择了一些与教诲、与孩子们有关的图书,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教诲的另一种模式

南京如是建筑设计 常用建材

《学会关心:教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 著,于天龙 译,上海教诲出版社2024年8月版。

这是美国教诲哲学家内尔·诺丁斯在关心伦理与教诲方面的一本经典著作。
原书初版于1992年,作者对人们长期以来信奉的教诲理念提出了反思,主见关心应成为教诲的根本和核心。
进入21世纪,在美国的教诲环境下,对关心的强调更加边缘化,诺丁斯再次负责核阅现实,于2005年推出《学会关心》第二版。

诺丁斯主见对传统学校教诲进行彻底改革,学校必须充分重视学天生长的多样性,建立一个充满关心而不是竞争的环境,对学生的各种兴趣和才能予以开拓和培养。
环绕这一主旨,书中详尽阐述了学校的紧张目的是教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与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
诺丁斯强调,“要向学生通报这样一个信息:学校教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聪慧的道路。
成功不能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故意义的连接”。

《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从学习科学到高效传授教化》,[美]约翰·阿尔马洛德 道格拉斯·费希尔 南希·弗雷 著,邢天骄 何珊云 等译,盛群力 审订,中国公民大学出版社2024年6月版。

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影象与理解知识?如何设计高效的学习策略?如何评估学习进度并持续改进传授教化?该书深入阐发学习的实质,旨在将学习科学转化为西席可直接应用的教室实践。
书中供应了7条有效学习事理(冲动员机、集中把稳、风雅编码、提取和练习、认知负荷、积极困境和及时反馈)和6条切实可行的学习策略(确立目标、整合旧知、总结归纳、绘制图示、自我检测和风雅讯问),有助于一线西席提升传授教化效果,勾引学生学会学习。

《项目式学习:西席不可不知的8个关键问题》,[美]罗斯·库珀 埃琳·墨菲 著,赵小莉 译,上海教诲出版社2024年2月版。

正如该书的作者所言:“无数的学校优先考虑的是怎么做才能让成年人最舒适,而不是怎么做对学生最好。
然后,如果学生对我们所做的事情不买账,我们还会以为学生有问题。
这种做法带来很多后果,突出的一种便是学生缺少主体性,他们没有选择权。
”那么,如何才能为学生创造条件,以便他们可以“故意义地学习”呢?在美国项目式学习的领军人物罗斯·库珀和埃琳·墨菲二人看来,“我们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成为自身事情的主人。
项目式学习可以使这些条件成为现实。

他们从一线西席履行PBL(问题驱动传授教化法即基于问题的传授教化方法)的现实问题出发,厘清观点,回应PBL传授教化中的疑难问题,如:为什么采取项目式学习?如何构建PBL体验?如何评分?如何与学生会商?如何在项目式学习中包含直接传授教化?如何建立PBL文化?如何管理混乱的局势?探究与PBL有什么关系?如何开始PBL?等等,对西席理解及节制PBL具有巨大的助益。
书中没有艰深的理论,而是供应了实用的工具和资源。

教诲的实质是什么?

《问学记》,扬之水 著,公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8月版。

“我选择的是一条细窄的路,这是在大路阁下一条偏僻的小路,它从来不是主流,也没必要成为主流。
但这里有我喜好的能够引发创造力的东西。
”扬之海军长西席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其经历颇富传奇色彩,青年时期去做工,开卡车,蹬三轮,送白菜,卖西瓜;1977年参加高考,成功考取大学,却阴错阳差未能入学,只能通过自学完成学业,终极成为一代著名学者。

《问学记》是扬之海军长西席撰写的回顾性散文集。
除了数篇带有强烈自传性的篇章外,作者还追忆了与徐梵澄、孙机、谷林、赵萝蕤、南星、杨成凯等良师良朋长期交往的点点滴滴,并用精细真切的文笔,定格了那些学人的渊博与风雅,能使广大读者领略个中的思想之美、真情之美、文辞之美,别有一种冲动奋发的力量。

《大学,有什么用?剑桥教授为大学教诲一辩》,[英]斯蒂芬·科利尼 著,张德旭 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6月版。

大学是绝大多数人求取知识、完善人格的主要一站。
那么,大学的实质是什么?上大学,到底有什么用?学人文学科,有出息吗?昔时夜学教诲陷入困境,我们该当如何肃清误解,重现大学教诲的实质与代价?面对社会主流对大学代价的诘问,书中,剑桥大学思想史教授斯蒂芬·科利尼直面当本年夜学教诲的困境,探究人文学科的实质;为我们悉心梳理英国大学的历史、人文学科的品质,并对目前“政府、公众年夜众与大学”的关系做了锐利的剖析,并指出“在大学公司化”的过程中我们须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教诲的根本》,黄痊愈 著,中国公民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版。

从走课制里能“走”出什么?STEM是中国教诲的希望吗?创造性是“教”出来的吗?“双减”该当减掉考试吗?名校毕业须要哪些核心本色?我们是怎么用精确答案把孩子教傻的?书中既谈到了教诲的未来,也谈到了教诲的现在,作者用有料、有趣、有品的办法谈教诲,纵横驰骋的畅谈,离不开“根本”二字。
正如书中所言,教诲不能只演习“考生”去学习已知天下的知识,更要培养探索未知天下的“学生”。
一栋大厦能有多宏伟,取决于它的根本有多敦多厚,而不是它的屋顶有多尖多美。
建筑如是,教诲亦如是。

《分外报酬:来自亚洲一流医院的医学生》,[英]安娜·鲁多克 著,于茗骞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7月版。

医学教诲真正为谁做事?医学院到底教授什么?看似公正的考试排名,如何掩饰笼罩了机会本身深刻的不平等?风雅化的教诲追求,如何扼杀了学生多样化的职业路径与人生可能?该书通过深入的民族志研究,详细揭示了全印度医学科学研究院(AIIMS)的独特之处和运作办法。
作为南亚地区最好的医学院兼三级综合医院,录取率不到0.1%,AIIMS在培养医学精英的过程中,也反响和再生产了印度社会中的阶级和性别不平等。
书中生动描述了AIIMS学生的录取过程、学习经历、日常生活及其与患者的互动,展示了这所著名学府内外的巨大反差。
通过回顾AIIMS的历史、剖析其教诲体系和社会角色,作者反思了疫情期间的医学教诲,并提出了培养具有社会任务感的年夜夫以及医学教诲未来发展的建议。

那些从县中走出来的孩子

《县中:中国县域教诲野外透视》,杨华 著,华章同人丨当代中国出版社、重庆出版社2024年7月版。

这是一部关于县域教诲的野外调查力作。
该书的作者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杨华依托从调研中得到的一线案例,以整体视野展现了当下中国县域教诲的现状:从宏不雅观层面的县域教诲管理的制度与政策、县域教诲体系的构成与运行,到微不雅观层面的家校关系与学校管理、西席流动与学天生长等。
作者重点从学理上深入阐发了县中衰弱的根本缘故原由,并结合实践履历提出了县中振兴的独到方案,回应了县域教诲为谁发展、如何发展这一主要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教诲公正、高考制度、“双减”政策、校园霸凌、青少年烦闷等牵动亿万民气的焦点话题,书中均有涉及。

《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黄灯 著,公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2月版。

《去家访》是黄灯继《我的二本学生》之后推出的新作,记录了她在2017年至2022年拜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在这些散落在舆图上、须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名字的小城、州里、村落里,黄灯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互换,谛听他们对教诲和人生的体悟,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教室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

从讲台上走下来,黄灯跟随学生回家的路线,一起换乘高铁、长途客车、中巴车、电动车、摩托车来到腾冲、郁南、阳春、台山、怀宁、东莞、陆丰、普宁、佛山、深圳、饶平、湛江、遂溪、廉江、韶关、孝感等地,来到已经废弃的小学操场、爬上老屋子的屋顶、坐在茶园的高坡上、溜进快递分装车间、穿梭于养蚝厂的水域间、捡起田埂上红薯枝叶的藤蔓,来感想熏染学天生长的环境,体验每一个家庭为孩子教诲所做的艰辛付出。
在这一遍又一遍脚踏实地的拜访中,黄灯既贴近了自己的学生,也贴近了家长,并在更深的意义上贴近了自己、贴近了教诲、贴近了当下中国的现实。
没有什么是易得的,哪怕是二本院校,也须要孩子全力以赴和家庭倾力托举。

《小镇做题家:出身、心态与象牙塔》,谢爱磊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4年5月版。

大学,大概是人生平中最迷茫的阶段,要经历从学校到社会的困难适应:自2013年起,学者谢爱磊对中国四所精英大学的近2000逻辑学生开展追踪研究,个中近28%的学生来自屯子和小镇。
他们从千万人的分数搏杀中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口中的“小镇做题家”。
迈入校门的霎时,出身的差异一并呈现。
城市与村落庄、贫穷与富有、丰饶与贫瘠……在陌生的文化天下里,他们进退维谷,饱受匮乏、隔阂、分裂、迷茫与孤独的煎熬。
想要摆脱过往的烙印,要经历撕裂般的发展与重塑。
而这,不过是漫长的社会阶梯攀爬的第一步。

上百位平凡学子的故事,他们的人生轨迹相似也不同,有希望也有挫败。
作者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对“小镇做题家”的家庭背景、学业表现、社会适应、就业出路等情形作出客不雅观全面的剖析。
该书以普通的措辞、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结合受访者口述,呈现屯子与小镇青年社会流动征程中的内心天下,并力求揭示在精英大学中,个人的生命进程如何与宏不雅观的社会进程相缠绕。

与学习有关的实用指南

《漫画番茄学习法》,[瑞典]史蒂夫·诺特伯格 著,图灵新知/万物皆谜丨公民邮电出版社2023年8月版。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和韶光管理能力?如何集中精力、有效管理韶光、制订操持、战胜拖延症、处理繁芜问题,以及应对考试等寻衅?书中,史蒂夫·诺特伯格提出了一个大略高效的韶光管理技巧——番茄学习法,其核心理念是将韶光划分为25分钟为一个单元,称为一个“番茄”。
在这个韶光段内专注于一项任务,然后短暂休息5分钟,再开始下一个番茄韶光。
通过这种办法,可以提高事情效率和学习效率。
书中还供应了多个详细的运用处景和案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番茄学习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气。
例如,通过漫画展示如何在实际学习中运用番茄学习法,供应了一些小技巧和把稳事变。

《校园欺凌(奠基之作):我们理解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挪]丹·奥维尤斯 著,张文新 译,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3月版。

到底什么是“校园欺凌”?关于校园欺凌,我们理解什么,我们能做什么?为什么孩子会卷入校园欺凌中?家长和西席应对此承担多少任务?生理学家、挪威卑尔根大学教授丹·奥维尤斯指出,成年人的意识和参与,决定着校园欺凌事宜的走向。

1982年,三个挪威男孩因欺凌自尽引起挪威政府的关注;1983年,挪威教诲部委托并帮助奥维尤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校园欺凌调查研究,这是天下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反欺凌运动。
在此期间,奥维尤斯研发了享誉天下的奥维尤斯欺凌问卷和奥维尤斯校园欺凌预防干预方案,前者至今仍是威信的校园欺凌丈量工具,后者则是天下上第一个别系性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方案。
1986年,奥维尤斯首次提出了校园欺凌(Bullying at school)这一词汇与观点,并终其生平投身校园欺凌防治研究,是校园欺凌问题研究领域的先驱。
奥维尤斯表示,当一个学生在一段韶光内,反复受到一个或多个学生的悲观行为对待时,他便是被欺凌了。

《离开学术界:实用指南》,[美]克里斯托弗·卡特林 著,何啸风 译,薄荷实验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9月版。

如何帮助研究生和任何学术领域的学者在高档教诲界之外找到满意的职业?正如该书的作者所言:“用教诲来摆脱教诲造成的困境,在我看来不是一个成功的策略。
”该书的作者克里斯托弗·卡特林在得到弗吉尼亚大学的古典学博士学位,并于杜兰大学任助理教授后,终极决定离开学术界,在一家环球咨询公司找到了事情。
书中,卡特林将自己在这段为期两年多的求职之旅中学到的履历与教训,以及在此期间进行的150多次信息访谈、对12位离开高档教诲界后进入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的采访,浓缩成这本拿来就能用的指南。
书中的建议涵盖了极为广泛的主题——从自我评估、探索职业选择、建立人脉关系、丰富职业履历、培养技能,到简历制作、口试准备、如何将自己的专业技能翻译给非学术人士、适应新职场,等等;乃至也包括了情绪方面,尤其是很多学者都会经历的——褪去学者身份的挣扎、恐怖、耻辱与悲哀。

注:封面题图为电影《西席日记》(2014)剧照。

整合/何安安

编辑/罗东

校正/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