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离昆武高速,去往己衣,道路变得狭窄和波折起来,语音导航一起不间断、高频率重复警示:前方连续腕路。刚开始以为导航员读音失落误,把“弯”音读错了。逐步才领悟过来,原来说的“腕路”和“弯路”不是一回事。也算是涨知识了——所谓“腕路”,便是那种象手腕一样波折的路。导航图如下:
车速提不起来,道路波折陡峭,还好沿途风景不错……
海拔2780m。 阵雨、大雨……道路波折依然、漫长依然!
海拔2800以上,高处不胜寒,风大。不过风景这边独好!
从武定县城到己衣大裂谷,全程120公里,波折盘旋,均匀车速40迈,共耗时3小时。说真的,要不是这趟己衣之旅,尚不知俺们大云南居然也有这样波折、盘旋的盘山公路。还好都是沥青路面,路况蛮好。下午15点,终于在弯弯曲曲、摇摇摆摆的“S”路尽头找到这条“俏丽的伤疤”。
[关于红军树] 据史料记载,在1935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先头部队从禄劝马家庄进入武定境内,到5月2日兵分两路提高。为了阻击红军,国民党政府成立了禄武江防大队,四川彝族土司后裔金洪照任队长卖力在金沙江边阻击红军。蒋介石亲自敕令调集中心军和民工在金沙江两岸建筑炮楼、碉楼等防御工事并焚毁所有通川及各个渡口的船只。现在金沙江畔还有当年国民党政府筑建的碉楼残墙断壁和江防大队的练兵场。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武定己衣时,有两名红军战士因身患疾病无法行走,就借住在老乡家养病。红军大部队走后,当地强盗卷土重来,强行抓走两名红军战士,并将他们推下万丈深渊。为了纪念这些为穷汉打天下的红军战士,这里的群众就把这棵树叫做“红军树”。
旅游淡季,没有导游,找不到去谷底的路,以是,在“天生桥”一段逗留2个小时,匆匆离开大裂谷,取道回县城。
回顾“赤色己衣”,安然家园,风景奇丽、丰收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