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
林徽因去世后葬于八宝山革命义冢,梁思成亲自刻下铭文——建筑师林徽因墓。
(本文有大量宝贵的稽核及建筑手稿图片,欢迎大家欣赏品阅,评论转发收藏关注)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照,他俩无疑是民国期间的男神和女神。
▲梁思成和林徽因看似平常的结婚日期3月21日,是北宋著名土木建筑家李诫的逝世纪念日(农历仲春),后来他们的儿子,也取名为梁从诫,从此他俩的生平,便与建筑分不开了。李诫的著作《营造法度模范》,也为夫妇俩日后的古建筑稽核和学术研究,供应了第一手资料和创作灵感。然而,他俩的建筑学之路,却走得非常困难。
1924年冬,初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的林徽因和梁思成,身上仍带着浓厚的学生气息。
▲梁思成之以是选择建筑学,是受了林徽因的影响。1920年,16岁的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期间,就立下了学习建筑学的志向。1921年返国后,和梁思成相识,后两人同赴美国宾大美术学院建筑系留学,从此两人结下了与建筑科学的不解之缘。可以说,没有林徽因,就没有建筑学家梁思成,至少造诣会少一半。
1924年4月,印度墨客泰戈尔访华,林徽因与梁思成和泰戈尔合影。
▲梁思发展短范例理工男,林徽因是非范例文艺女,他俩身上,都有艺术和浪漫的细胞,也都有非常镇静和理智的一壁。很多人非要扯林徽因和徐志摩的事,我都不想理。林徽因1920年到欧洲时16岁,正在闹离婚的徐志摩23岁,徐志摩原来就对包办婚姻不满,见到青春靓丽又有才华的林徽因后,就像捉住了救命稻草,此后去世缠烂打多少年,但林徽因在欧洲只待了1年就返国了,返国后遇上真爱梁思成,两人一起赴美留学,可谓是珠联璧合。至于徐志摩,连第三者都算不上。
▲1928年8月,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学成返国后,受聘于东北大学任教,两人一起创办了我国当代教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1930年,两人先后进入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此后的15年韶光里,夫妇俩和营造学社成员走了中国的15个省,190多个县,稽核测绘了2738处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便是通过他们的稽核,而为全国认识并加以保护。
1935年天坛大修,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在祈年殿上合影,上图中未带帽子的便是夫妇二人。
▲抗日战役爆发前,日本建筑学家曾嘲讽说:“日本到处都能看到大量唐朝风格的建筑,而全体中国大陆都不可能找到唐朝遗存的木质构造寺庙,想要看唐代建筑,就来京都和奈良吧。”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自然不服气,他们誓去世要找到中国的唐代木质建筑。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共同稽核测绘古建
▲当然,稽核时的条件非常艰巨,“三伏酷暑,数九寒冬,山路波折,交通颠簸,再加上古建筑内暗藏的蛇虫鼠蚁、古怪气味,出身名门的郎才女貌放弃本该享受的富余生活,却坚持出入这艰巨的环境中连续探索而毫无怨言。”“林徽因思想生动,主张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绝不差。”夫妇二人搭配起来,相得益彰。
1933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河北开元寺和隆兴寺稽核测绘时一同爬房梁,穿旗袍爬房梁除了林徽因还有谁。
▲1932年,二人稽核天津蓟县独乐寺回来后,梁思成揭橥的《蓟县独乐寺不雅观音阁山门考》奠定了他在中国建筑学术史上的关键地位。他在媒介中说:“归来研究,得内子林徽因在考证及剖析上,不辞劳,不惮烦,与以协作”。同年,他还揭橥了《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林徽因揭橥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色》的学术论文,这几篇文论的揭橥,展现了身为建筑师的他们居高临下的学术视野,也构筑起了当代建筑科学体系。
1937年,林徽因在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唐代佛像群中,佛光寺的创造冲破了日本人关于中国无唐代木质古建的谬论。
▲1937年6月,林徽因梁思成夫妇一行,按照敦煌61窟所描述的唐代山西五台山地区的“大佛光寺”壁画,希望按图索骥,实现探求唐代木构建筑的梦想。当时,日本人的话深深刺痛着夫妇二人,由于他俩知道,在经历了唐武宗会昌灭佛,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毁佛之后,唐代以前的木构建筑早已难寻踪迹。但他们便是要为国争口气,杀杀日本人威风。
1937年创造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后,林徽因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测绘事情。
▲1937年6月,林梁夫妇等人骑着骡子抵达五台山南台外人迹罕至的豆村落镇,终于遇见了大唐。梁思成在日记中写道:“这座寺院位于山坡的一处高台上,面对一座大院,周围有二三十棵古松环抱。它是一个雄伟的建筑物,仅一层高的大雄,有着巨大、宏伟、简洁的斗拱和深远的出檐,一眼望去,立即表明了它远古的年代。”
林徽因在佛光寺内稽核时留影
▲目前所存的佛光寺东大殿,为唐大中十一年(857年)重修,是我国罕见的保存至今的唐代木构建筑,殿内多尊巨大的唐代原塑佛像,以及宝贵的唐代壁画,也是我国艺术史上难得的宝贝,林梁夫妇做了详细的测绘,然而没等他俩从创造唐代古建的喜悦中回过神来,“七七事变”就爆发了,日寇全面侵华使得他们不得不中断这次古建稽核之旅。之后,他们回到北平共赴国难。
1942年抗战期间,病榻上的林徽因(中)梁思成(右一)和女儿梁再冰(右二)儿子梁从诫(右四)等人在一起。
▲北平沦陷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向昆来岁夜后方撤退,几千公里的奔忙,携带的物品险些遗失落殆尽,但是凝集着他们全部心血的营造学社研究资料,包括照片、实测草图、丈量记录等,无论在多紧急多危急的情形下,他们都一张未丢,直到1940年,他们到了四川宜宾的小镇李庄,才暂时安顿下来。
林徽因梁思成夫妇,和美国汉学家好友费慰梅在一起
▲在李庄,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贫病交加,但仍专同等力于建筑学术研究,期间林徽因更是患了严重的肺结核,好友费慰梅担心她的病情,多次劝她去美国治疗,乃至连手续都安排好了,林徽因却在复书上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害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如果我们必须去世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去世在祖国的地皮上。”
当时,日本战机常常轰炸西南大后方,他们随时可能丧命,但在最危急时候,他们坚守着知识分子的气节。在李庄期间,林徽因和梁思成互助完成了11万字的《中国建筑史》写作,当时梁思成已经瘦到只有47公斤,林徽因更是瘦脱了骨。
1950年4月,梁思成写给周总理的信,信中让总理早做决议确定,在北京古城外另建新的新政区域,以保护古城。
1956年,梁思成和周总理一起谈论城市的科学方案
▲抗降服利后,形销骨立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回到了阔别9年的北平,开始为保护北京古建而奔忙力争。当努力无果,北京古建被拆时,梁思成对当时北京的紧张领导说:“在保护北京城的问题上,我是前辈的,你是掉队的”“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
林徽因更是说:“如果拆了这三个城楼(指中华门和长安左门,长安右门),我就在城门吊颈。”他们去现场阻挡,林徽因争辩说:“你们真把古董给拆了,将来要后悔的!
纵然再把它规复起来,充其量也只是假古董!
”如今,我们不得不叹服两位师长西席的学者态度和远见卓识。
卧病在床的林徽因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大规模拆除古建,在一次文化界人士聚餐会议上,梁思成与当时北京副市长吴晗发生了激烈的辩论,由于吴晗的辞吐,梁思成被气得当场失落声痛哭,林徽因也和吴晗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可惜他们所竭力保护的古建,包括林徽因所说的那三个门,还是被拆除了,此后林徽因病情急剧恶化,末了谢绝吃药救治,一年多韶光后,年仅51岁就病逝了。
1950年,形销骨立的林徽因和同样躺在病床上的梁思成,在谈论国徽设计修正方案。
国徽(林徽因代表的清华营建系方案初版和终版及终稿墨线图和剖面图)
▲新中国成立后,向全国征集国徽方案,末了以林徽因代表的清华建筑系方案当选中,林徽由于了设计国徽,仅仅草图就有满满一箱,可惜后来在“十年”中遭到践踏,梁思成悲痛欲绝地让人烧掉。1950年6月17日,当国徽被国家领导人拍板后,得知的林徽因瞬间激动地哭了出来。
每年清明祭扫,八宝山革命义冢里,建筑师林徽因墓前的鲜花总是最多的。
1953年,林徽由于公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雕刻装饰,后来也成了墓碑上的装饰。
▲林徽因还卧病参与了公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与培植,碑座和碑身全套的饰纹都出自她之手。 八宝山革命义冢的最初设计,北京景泰蓝工艺的抢救……她的生平,为撰写建筑理论呕心沥血,为保护古建筑风餐露宿,却从未真正住过自己设计的屋子。她是才女,写过散文诗歌、出过小说剧本,会舞台设计,说一口纯洁俊秀的英文,却将自己的生平,献给了我国的建筑奇迹,这样的女子,怎不令人敬佩。
林徽因画的瓶花图,梁思成题写的宋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词,可谓是天作之合。
1931年,东北九一八事变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到北平,成了营造学社的骨干,那是营造学社最好的时候。
▲在抗降服利的前夕,梁思造诣曾写信给清华大学的校长梅贻琦,建议清华成立建筑系。梅贻琦接管了梁思成的建议,于1946年夏正式设立建筑系,聘请梁思成为系主任,林徽由于教授,暑期招收第一届学生15名,培养出了吴良镛、罗哲文、楼庆西等为国家培植和研究作出精彩贡献的大师。夫妇二人也是最早提出北京城市远景方案的人,以是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他们都是珠联璧合的绝配。
梁思成手稿篇1935年初,梁思成应邀调研测绘山东曲阜的孔庙,并做修葺操持。
清代北京碧玉寺金刚宝座塔旧照,及梁思成手绘图。
四川宜宾旧州坝的宋代白塔,及梁思成手绘图。
山西大同辽代善化寺大雄宝殿,及梁思成手绘图。
建于公元984年的的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不雅观音阁实景,及梁思成手绘图。
建于北齐或隋代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祖师塔,及梁思成手绘图。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实景,及梁思成手绘图。
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实景,及梁思成手绘图。
建于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实景,及梁思成手绘图,图上有林徽因的题记。
河北正定县隆兴寺实景,及梁思成所绘剖立面图。
河北赵县永通桥实景,及梁思成手绘稿。
河北易县清昌陵地宫实景,及梁思成所绘断面和平面图。
建于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的山西榆次县雨华宫,及梁思成手绘稿。
河北宝坻县,建于辽太平五年(1025年)的广济寺三大士殿,外不雅观非常严谨,内部却非常优雅。下图为梁思成手绘
清故宫三大殿及梁思成手绘平面图。
四川都江堰安澜桥,毁于明末战火,清代重修,图为安澜桥实景及梁思成手绘稿。
上图:1939年梁思成测绘四川雅安高颐阙;下图:梁思成手绘汉代不同种类的石阙。
梁思成手绘稿:历代木构殿堂外不雅观演化图
▲以上手绘图,出自梁思成手绘《图像中国建筑史》,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这些手绘稿比CAD绘图有过之而无不及,也由此可见梁思成作为一代建筑宗师的匠心精神。梁思成说:“研究古建筑,非作遗物之实地调查测绘不可。”稽核蓟县独乐寺后,他写道:“其风格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罕见之瑰宝也。”林徽因在给小姑子梁思庄的信中,也说:“每一次稽核中的新创造,显然是解除统统旅途艰辛的良药。”他们夫妇爱建筑深入到了骨子里,毕生的心血也都耗尽在了建筑上,他们是历史文化真正的传承者。
林徽因手稿篇林徽因险些是个全才,但她首先是一位伟大的建筑师,她绝不仅是一位贤内助,而是和梁思成并驾齐驱的人物。
林徽因书法对联,字迹娟秀,功底深厚
▲左边联:宵清籁灭黄鹤时警,山空迹孤白雁忽来。右边联:不雅观鱼知道性,道心静似山藏玉;养鹤悟禅心,书味犹如水养鱼。
林徽因手绘古建稽核舆图
林徽因古建纹饰稽核手稿
林徽因著作的《敦煌边饰初步研究稿》内,亲自绘制的敦煌壁画纹饰,呈现了她深厚的艺术秘闻和学术能力。
1934年,林徽因诗歌《你来了》手稿
林徽因诗歌《山中一个夏夜》手稿
▲诗中:满山的风全巅着脚,像是走路一样。这是多么奇妙而又动人的想象呵!
1924年林徽因诗歌《灵感》手稿
林徽因诗《灵感》:
是你,是花,是梦,打这儿过, 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 见告日子重叠盘盘的山窝; 清泉潺潺流动转狂放的河; 孤僻林里闲开着鲜妍花, 细喷鼻香常伴着圆月静天里挂; 且有神仙纷繁的浮出紫烟, 衫裾飘忽映影在山溪前; 给人的空想和空想上 铺满喷鼻香,叫民气和心合着唱; 直到灵魂伸展成条银河, 长长流在天上一千首歌!
是你,是花,是梦,打这里儿过, 此刻像风,在摇动着我; 见告日子是这样的不复苏; 当中偏响着想不到的一串铃, 树枝里轻声摇荡;金镶上翠, 低了头的斜阳,又一抹光辉。 难怪阶古人忘掉薄暮,脚下草, 高阁古松,望着天上点骄傲; 留下檀喷鼻香,木鱼,合掌 在神龛前,在蒲团上, 楼外又楼外,抱负彩霞却缀成 凤凰栏杆,挂起了塔顶上灯!
林徽因写给梁思成信的手稿
林徽因写给傅斯年信的手稿
▲抗战期间,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在西南大后方做学术研究,写《中国建筑史》,病入膏肓,生活险些陷入困境,傅斯年知道后大为震荡,写信向中心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乞助,希望能救助梁家,事后卧病在床的林徽因写信,对傅斯年雪中送炭深表感谢。
1936年,林徽因写给好友费正清和费慰梅夫妇的英文信,这英文书写水平,让人叹为不雅观止。
▲抗战期间,费慰梅知道林徽因病重,担心林徽因身体垮掉,多次让林徽因去美国养病,都被林徽因谢绝了,她说国家正在受难,便是去世也要去世在祖国的地皮上。这等气概和骨气,令我辈汗颜。
林徽由于鼓励女儿梁再冰多读书,而作的漫画。
林徽因画的画,梁思成题写的诗。
20世纪30年代的林徽因在书房
今人所绘一代女神林徽因像
▲上图为1950年,身为清华建筑系教授的林徽因和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合影;下图为50年后,林徽因的女儿梁再冰与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合影;照片仍是按照当时的排序,但早已物是人非,看到这些照片恍如梦境。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不仅为国建筑奇迹耗尽了心血,还把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学生,培养出了许多建筑大师。
后记1932年7月,梁思成给“九一八事变”后流亡到上海的东北大学建筑系第一班毕业生写去一信,信中说:“你们的业是什么,你们的业便是建筑师的业,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的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办理衣食住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的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以是,你们的问题是十分的繁难,你们的任务是十分的重大”“你们创造力产生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建筑’,不但是建筑,我们换一句话,可以说是‘文化的记录’——是历史”。梁思成与林徽因终其生平,便是为了成为并造就在这个意义上的建筑师;他们探索中国建筑史也是怀着培植的愿景,希望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上世纪50年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在北平
你对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理解多少?欢迎留言谈论。
于历史中见天地,于文化中见真知。
我是王官令仪,专注文史、评论写作,欢迎转发评论收藏本文,关注@王官令仪话文史,我们一起品读精彩的历史故事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