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式戏剧《米粉异想曲》中,参与互动的不雅观众在帐篷里一边谈天说地,一边品尝米粉。陈静 摄
□本报 胡晓诗
参与式艺术是一种可以直接将不雅观众吸引到创作过程中,从而使他们成为艺术创作参与者的艺术形式,是一种使公众年夜众参与艺术创作过程的办法。在这种创作办法中,艺术家被看作是这场艺术活动的互助者和与不雅观众参与者一起的共同制作者、不雅观察者。而这场艺术活动常日会有模糊的开始或结束韶光点。它可以发生在艺术场馆、城市公共空间。参与式艺术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的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演出,旨在激起公众年夜众的参与感和同理心。
不难明得,参与式戏院便是让不雅观众、让参与者投入这个故事的场景里以决定它的方向。
初见参与式戏院作品《城市的颜色-桂林:一起去桂林》这个剧名,很随意马虎让人好奇,桂林是什么颜色的?由于山水,很多人眼中的桂林是青绿色的,但这部作品的参演艺术家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在《米粉异想曲》的艺术家杨小乱看来,桂林的颜色有很多种,有山水的颜色,有米粉里酸笋、卤汁的颜色,有20元公民币的颜色,乃至有大街上电动车的颜色。这源于他在桂林数天的驻地创作经历。
而在《一只小兔子》的艺术家张笑晨看来,桂林是棕赤色的。她见告,在抵达桂林之前,她由于各种各样的缘故原由一贯在外演出,已经有几十天没有回到自己的定居地北京了,此前自己从没离开过北京这么久。当看到七星公园里的猕猴、山上的红叶,棕赤色就成了她当下情绪的寄托。
如此看来,你所看到的天下,实在是你内心的投射。
桂林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本剧的策展人安妮回答了这个问题:策展观点中的“颜色”并不是一个详细的答案,它更靠近于一次提问:一座城市的底色是什么?
在安妮看来,桂林是一座自然山水与当代建筑并置的城市,它们相互交融,共同营造生活空间。
2019年,安妮发起了“城市的颜色”这一参与式戏院项目。在进入超级都邑广州和杭州,或者前往景德镇茶山时,创作团队选择由艺术家集体创作一个可被不雅观看的作品,先后演出了《城市的颜色-杭州:土豪金山寺防潮工程》,《城市的颜色-广州:南园二街5号》,《城市的颜色-景德镇·浮梁:翻开美好的书,浮梁会见告你答案》等剧目。
“面对桂林,我们约请艺术家作为旅行者在当地著名的七星公园露营,用演出艺术交朋友。我深知,在山水面前,人类都是他者。感谢桂林将自然风貌保留得如此完全,它给了山呼海啸的城市化进程另一种答案:若自然足够强大,不如顺应。人居住于自然之中。”安妮说道。
其余,《桂林:一起去桂林》还想见告不雅观众,桂林这片地皮究竟为何令人如此心驰憧憬。当看完这场剧就会明白,原来,“去桂林”本身便是答案,心怀美好,保有探索欲和好奇心,寄情山水,出发永久比抵达更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