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承志,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2017级本科生。曾获东南大学三好学生、东南大学精良学习生等名誉称号,曾获校长奖学金、CASC公益奖学金,共卖力并参与5项SRTP项目,个中一项得到国家级结题精良,曾参加各种比赛并取得精良成绩,在斯坦福大学召开的首届打算与数据科学国际会议(CONF-CDS 2020)揭橥了题为"A novel multi-attribute face-to-cartoonmodel for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的EI会议论文。获2020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一等奖、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高档数学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等。
广泛考试测验,高下求索在一个日益内卷化的时期,即便经历了三年高中的艰辛,进入大学后还是有很多人在冒死刷GPA,却忘却了探求什么是最适宜自己的。
“对我而言,进入大学以来最紧张的事情便是找准自身的定位,就像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
’”大学三年间,蔡承志凭借吴健雄学院的上风,在灵巧的培养体系下,他不断考试测验、不断超越、不断归零。广泛学习了不同院系的根本或是核心课程,包括土木、信息、数学和人工智能。
绘画作品
“这些经历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感想熏染到学科交叉的魅力。而这种多元化的思维办法,就好比一支万花筒,让你看到无穷的可能性。拿折纸艺术来说,土木人会自然的想到可折叠式建筑设计;信息人会想到可折叠式天线构造;数学人会想到如何通过算法和理论折叠出想要的形状;打算机人会想到如何通过建模软件实现仿照折纸,而当这些结合在一起就可以是一个创新模式。”
得益于这种多元化的思维和多学科的学习经历,蔡承志成功报告了一项题为《基于Penrose三维拼图的空间网格构造几何构成、形态优化及其力学性能研究》国家级SRTP项目,结合物理、数学、土木和打算机等学科,系统研究准晶构型在参数化天生空间网格构造上的利用。
“这段项目经历也使我有幸结识了诸多良师良朋,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项目以精良结题。对我来说,大概专注于任何一个领域我都可以做到很好,但是我更享受在不同领域间牵线搭桥的那种觉得。”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虽然深入探索是一件不那么随意马虎的事,但仅仅做到浮光掠影和浅尝辄止,也是无法令我自己满意的。我对自己的哀求,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都要身体力行的深入实践。”
在学习土木的课程时,蔡承志最喜好的一门课程便是陆金钰老师的“构造体系创新与实践”,在这门课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构造创新点子,并制作一个实物模型。他有幸能够凭借自己的作品得到了2019江苏力学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省级二等奖。
在学习信息根本课“旗子暗记与系统”时,在孟桥老师辅导下,他和同学组成的三人小组,用旗子暗记的理论探究了“茅山军号”这一建筑声学征象。
茅山军号理论推导
在学习人工智能学院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时,蔡承志也与几位同学一起,共同完成了一个图像识别的SRTP项目。
“正是在这样的积累过程,我逐渐培养了自身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模式。知行合一才可学有所成,永不言弃方能战胜万难。”
心怀国际,着眼未来“当现代界是一个日益国际化、多元化的社会。多次国际互换的经历使我的眼界更加宽广,看问题的视角更加长远。”
大一时蔡承志积极把握学院供应的国际互换机会,凭借精良的物理课题设计,赴美参加了美国物理西席协会夏季年会,这一经历让他初次感想熏染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学者们,是如何深入互换思想;
AAPT合影
大二又同本校团队一同赴欧洲,参加了SAF组织的日内瓦-维也纳国际组织参访项目。大三时他参加了哈佛大学远程实验室项目,得到了Munib Wober教授认可,并收成了一枚推举信。
“国际名校的教诲理念令我印象深刻,也让我感想熏染到博采众长的主要性。这些国际互换的经历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选择可以是很多样的,但想成为一流领军人才,就必须要建立国际化的视野。”
心之所向,无往不至本科四年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小段旅程,要让灵魂指引自己身体奔跑的方向。
“我犹记得自己初中时给习近平总布告写过一封信,那时候很多同学都以为,像我这样的小角色是不会有人答理的。主要的是,我那时以为同学们说的还是挺在理的,当时的我的确普通而不出众。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错的,由于三周后我收到了国家信访局的复书。”
国家信访局回答信
从此蔡承志建立了这样的信念:没有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有不敢想的人。
“有谁规定工科生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专业方向里?大学期间我演奏过古筝、学习了绘画;有谁规定了精良只能用GPA定义?我从零起步学习设计,帮忙班级和院科协设计了徽章;又有谁规定了专业之间的横断高不可攀?我终极选择参加本校的建筑学院夏令营并成功保研到建筑学院。”
大一到大三的三年光阴间,蔡承志在各专业间反复横跳,拾级而上,有时受众人的裹挟,有时坚持己见,但始终没有放弃过他对学科交叉的追求,跌跌撞撞一起走来,终于寻得了一条通向建筑的康庄大道。
关注“东南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来自东南学工家、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