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1959年的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是泉州历史上的第一座博物馆,也是我国第一座海事类专题博物馆,是首个反响“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博物馆,2008年至今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来泉州旅游的游客,许多都会把海交馆作为打卡的首站。在这里,不仅可以读懂泉州,更能在个中体悟中国的航海精神和海丝文明。
走进海交馆,劈面是一幅两层楼高的影壁,上面5艘张帆的福船彰显著这座博物馆的特色和主题。
一楼的世遗展示馆入口处是壮不雅观的长幅画卷《刺桐梦华图》。“这幅图再现了10至14世纪泉州的繁荣景象。其时的泉州,作为东方大港,天下各地成百上千艘商船满载着各国的货品和贩子纷至沓来。”中泉集团的培训老师梁国明正在为25名甲板机舱的演习船员讲解,他已经多次带学员来海交馆。“既是参不雅观学习,也是实地培训,在这里可以理解泉州、福建乃至中国的海航贸易历史。”梁国明说。
2021年7月26日,“泉州:宋元中国的天下海洋商贸中央”申遗成功的第二日,世遗展示馆全新亮相。通过663件文物展品和形式丰富的展陈,直不雅观地展示了泉州22个遗产点的历史背景及丰富的遗产代价。
泉州有“天下宗教博物馆”的美誉。海交馆中“宝贝”数量最多的,便是泉州宗教石刻陈设馆。
“我们是中国收藏外来宗教(除佛教外)石刻种类最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从中,可解读出宋元期间外国侨民在泉州做生意、传教、通婚的情形,亦透露出中外文化之间相互领悟的痕迹。”泉州海交馆副馆长陈颖艳先容,馆中收藏的宗教石刻种类之丰、数量之多、代价之高,在全天下享有盛名。伊斯兰文化陈设馆中,还展出了宋元期间移民到泉州的阿拉伯及波斯人遗留下的伊斯兰教石刻300多方,紧张为教寺建筑石刻和墓葬建筑石刻。个中,有几十方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二楼的“中国舟船天下”有近200件精美的船模及随船属具、12艘从全国各地征集来的独具特色的实船。专题展将舟船文化、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元素融入展陈空间,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东方海洋大国舟船历史的动人故事。
“泉州入列天下遗产城市后,到馆人数激增,每逢节假日,每天6000个预约号秒光。我们将开放韶光延至晚上7点,还推出4至5场公益讲解,以担保参不雅观体验。”陈颖艳说。
泉州湾宋代沉船,是海交馆的镇馆之宝。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发掘出宋代沉船。1979年,海交馆历史上的第一个固定展馆“泉州湾古船陈设馆”正式对外开放。
“泉州湾宋代海船是我国迄今为止已出土唯一外洋归航的古沉船,无论是外洋贸易史,还是古代舟船史,泉州湾宋代海船都是主要的历史坐标。目前泉州湾古船陈设馆正在闭关修护中。”陈颖艳说,今年恰逢泉州湾宋船出土50周年,海交馆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纪念展、文创大赛、主题研讨会、研学夏令营等系列活动。
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福船的故事:郑和由此向大海”展览在甘肃玉门市博物馆开展。这已经不是“福船展”第一次走出去。2023年7月25日,在泉州申遗成功两周年之际,“福船的故事:从泉州驶向马六甲”在泉州和马六甲进行双城展,反响热烈。该展览以福船为线索,串联起两座天下遗产之城的航海商贸历史。接下来,“福船展”还将走进学校、社区。
“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佳构展”也是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之一。这场由长沙市博物馆与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联办的展览,展出展品189件,均为长沙博物馆多年考古发掘、采集、征集的馆藏佳构。
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开放式办展,泉州海交馆日益成为泉州、福建乃至中国与天下文化互换互鉴的主要窗口。共建“一带一起”倡议提出10年来,泉州海交馆每年均有2场以上的外洋展览活动,展览足迹遍及美洲、欧洲、亚洲及非洲等地。
为进一步推动博物馆资源面向"大众开放,泉州海交馆每年还开展不同主题的夏令营、深度研学等社教活动上百场,参与人数超万人次。“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将海交馆打造成为探索中国海洋文明、研究中国海洋文化、展示文化互换互鉴、开展海丝文化家当、推动海丝研学旅游等复合功能的互换平台和代表性窗口。”陈颖艳说。
来源:福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