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的中国书法,从赵孟頫、米芾一些传世名迹的先后首次公开展出,到唐代柳公权所书墓志的出土,再到中国书协换届、兰亭奖评奖、书法评论家批评谀文成为被告并“败诉”,刘晓庆书法展的被吹捧……可以看到,一方面,各种书法乱象仍在,但另一方面,从传统书法名迹受到的敬畏与追捧,一些被遮蔽的书法家重新被创造,仍让人感到温暖与欣慰。
书迹即心迹,书法一贯见证民气,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仍是如此。鼓噪与乱象终将过去,而值得沉淀下来的,韶光终会让其沉淀。
结合书法评论界、媒体界张瑞田、杨勇、顾村落言、李金豹、薛元明等的推举,澎湃新闻艺术评论编辑部从中选择整理出了2021年的十大书法事宜与热点,并进行评析。
从赵孟頫到米芾,一些传世书法名迹首次展出
历代书法名迹一贯备受器重,在2021年,元代赵孟頫《柔毛帖》、宋代米芾书法《行书道祖帖》先后首次公开展出。
台北故宫博物院2021年的“笔墨见真章——台北故宫博物院书法导赏”除了呈现东晋王羲之《奉橘帖》、苏轼《楚颂帖》(拓本)、赵孟頫《柔毛帖》、董其昌行书卷《答徐孝穆书》等二十余件古代书法珍品,揭示历代书法发展的历史脉络。此外,还有宋代黄庭坚书《李白诗卷》、宋代张即之书李衎墓志铭卷等
台北故宫展出的《奉橘帖》
元代赵孟頫《柔毛帖》
上海博物馆今年最重磅的字画特展——“万年长春:上海历代字画艺术特展”中 也展出了大量书法名迹,个中包括三国皇象《章草急就章册》、西晋陆机《草书平复帖》(拓本)、宋代米芾书法《行书道祖帖》(首次展览)、明代董其昌《行书天马赋卷》等。
主理方先容说,“一部文人画史,可谓半部与上海干系”,这次展览从文人画史角度对上海历代字画造诣进行梳理,稽核其美术史地位及影响。这次展览的一大亮点在于,重新发掘元末明初上海画坛的造诣,通过梳理并增考那些为画史忽略乃至几近淹没的人物,首次提出了上海吴门前渊/先驱的观点。展览亦对元末至清末民初近七百年间上海字画鉴藏史进行系统梳理与呈现。
首次展出的宋代米芾书法《行书道祖帖》,上海博物馆藏
“镇馆之宝”亮相,一系列金石石本特展受追捧
2021年,在书法界最值得影象的也包括一系列金石石本大展,而个中,分量最重的则是由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联合主理的“大唐气候: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今年夜展”,从唐碑宋拓本里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褚遂良等名家的笔法奥义,一贯读到李世民、武则天的书法气势,再读到历代收藏家董其昌、伊秉绶、何绍基、龚心钊等的题跋。
11月1日起,对外正式展出(2021年11月1日—11月14日),展出的65件(组)展品中,国宝级的唐碑善本倾囊而出。主理方表示,上图馆藏唐碑《四欧宝笈》《宋拓九成宫》《宋拓集王圣教序》《宋拓麓山寺碑》《宋拓多宝塔》《宋拓玄秘拓》等等一大批国宝级石本善本同时展出。据悉,上海图书馆馆藏石本的收藏品种险些席卷了整部“中国碑刻史”。其数量之丰富,质量之高超,堪称“石本博物馆”。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四欧本(局部),是海内孤本,国之重宝,列《四欧宝笈》之首
此外,国家博物馆“摩崖上的复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以永州地区的摩崖石刻为主题,精心挑选出具有永州地区代表性摩崖石刻拓片约60件(套)。个中最著名的有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复兴颂》和韩愈撰文、苏轼书写的《荔子碑》,这两件作品在中国历史上有“三绝”之誉。浙博“金石字画”系列展览(第五期)中的石本和书法部分,设有“清仪遗韵——张廷济鉴藏善本石本”和“张宗祥与《论书绝句》——纪念张宗祥师长西席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两大专题。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借展到了都城博物馆藏清仪阁旧藏南宋贾似道刻《宣示表》原石。此石自明代万历年间杭州葛岭贾氏半闲堂旧址出土后,历经四百多年沧桑流落,今年又重返故里展出。
绍兴“会稽万古——越中金石拓片展”呈现的不仅有《建初买地刻石》《龙瑞宫记》《会稽刻石》《吕超墓志》《维卫尊佛》等摩崖碑拓名品代表,还有《徐自甬钟》《吴王之子带钩》《越王句石矛》《汉铜镜》等越中吉金贞玉、六朝瓦当、晋汉砖甓等金石拓片一同展出。
南宋贾似道刻《宣示表》原石
“颜筋柳骨”,西安新出土柳公权书法墓志
颜真卿柳公权都是对中国书法史影响深远的大家,继2020年1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目前首例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所书墓志——元大谦之妻罗婉顺墓志后,2021年3月17日,在位于西安市枣园北路一处工地挖出唐代书法名家柳公权书写的石碑。据悉,碑文撰者为唐代宰相王起、书者为书法名家柳公权,墓主是从一品官员杨承和。
有名碑石专家陈根远当时对澎湃新闻表示:从现有的资料以及陕西省文物局发的,柳公权碑的真伪该当没有问题。“王起、杨承和与柳公权属于同时期,新创造的石碑大约刻于公元836年。837年,柳公权写了玄秘塔碑,这么看来时期也对。”
西安市考古院职员创造散落于施工范围的三处石块,茬口均为旧茬,经拼对,为柳公权书写的石碑。
柳公权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神策军碑》、《大唐回元不雅观钟楼铭》等。个中《大唐回元不雅观钟楼铭》、《冯宿碑》、《玄秘塔碑》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回元不雅观钟楼铭》为柳公权58岁时所书,也是现存柳碑中最完全的。
西安市枣园北路一处工地挖出的柳公权书写的石碑(局部)
柳公权书写的石碑(局部)
柳公权
《大唐迴元不雅观钟楼铭》
据公开资料,现存柳碑中最完全的是柳公权58岁时所书的《迴元不雅观钟楼铭》碑。《大唐迴元不雅观钟楼铭》,1986年11月出土于西安市和平门外。令狐楚撰文,柳公权中楷正书。和《大唐回元不雅观钟楼铭》一样,杨承和墓志从未见于金石著录,在消耗千年之后重见天日,实为书法界一大幸事。
从游寿、周退密到应均,被遮蔽的寂寞书法家被重新创造
2021年值得影象的是,还有一些过去寂寞的书法家被重新创造与呈现,这份名单包括游寿、应均、周退密等。
游寿(1906—1994)是有名的教诲家、考古学家、古笔墨学家、历史学家、墨客和书法家,生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任黑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2021年新出版的《游寿传》全书以游寿师长西席为主线,展现游寿师长西席在不同历史期间,在教诲、考古、书法等领域的卓越造诣和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
作为金石书派第三代主要继续人,游寿书法最突出的造诣,在于她完成了李瑞清、胡小石对书法表现方法的探索与提炼,在继续的根本上,又自出新意,形成独特的“游体”,成为中国当代学者型书家的代表之一。沈鹏师长西席2000年在《游寿书法集·序》中说:“她是学者、墨客、历史学家和古笔墨学家,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认识,游寿师长西席堪称本世纪精彩的书法家之一,也应是中国书法史上霸占独特地位的人物。”
游寿挥毫
游寿书法
应均(1874-1941),浙江永康人。名万春,字敷华,又字仲华,晚年以“松石山民”为号。生平淡泊无争,磊落洒脱,诗文字画教化全凭自学不倦而致。为纪念应均师长西席辞世80周年,浙江省义乌春及草庐美术馆从12月开始推出“空谷生喷鼻香——松石山民字画展”并出版《松石山民字画集》。展览展出应均师长西席佳构力作60余幅,不仅有其代表性的石本领悟的书法和独具韵味的兰花作品,还有山水和梅花作品,同时还展出应均的篆刻作品及其所刻的文房用品等。应均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大变革的年代,康南海变法失落败,回广州“闭门却扫”研究书法,写出《广艺舟双楫》,想在书法上改革,提倡崇碑抑帖。这一主见在清末民初影响极大,再加于右任的力推,一韶光形成了民国初期的书风。在这书风中想跳出来并非易事,永康应均便是佼佼者,令人刮目,并折服了书坛威信于右任,一时成为佳话。应均书法诸体均工,擅画兰,好诗文篆刻,字画作品饱含金石之气。但由于各类缘故原由,曾一度被字画界遗忘。
应均字画
2020年以107岁高龄辞世的周退密师长西席曾被郑逸梅称为“海上寓公”,其诗词、书法,双峰并峙。2021年,在其辞世一周年之际,《笔墨之福——周退密百岁人生》在北京编辑出版。正如艺术评论人顾村落言所言,周退老诗词见出的气韵与生命境界,实在对其书法的气息影响尤大。退老书法无论是形韵与气质,都是有东坡旷达的气质与影子的,读其书信行草,平淡自然,随意而发,骨子里却又豪迈纵横,疏朗峻拔,方寸短札,却寓千里之势。退隐型的独立人格与文史诗词的涵养,也使得其书法,全无当下那些书协类书家与展览类书家的习气,尤其是诗稿与信札,纯任自然,一片本色,全然不见一丝一毫的习气,这样的气息与境界,实在是难而又难的。
周退密103岁时题字
无论是周退密,还是应均,从为人与诗词、书法,不仅对当下的诗坛与书法界,对当下的文化界,实在都是一壁巨大的镜子。
兰亭奖颁奖及学术论坛,针对抄袭取消获奖者
202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三,上巳节,在中国书法名迹《兰亭序》的出身地浙江绍兴兰亭,“第三十七届兰亭书法节暨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系列活动包括兰亭奖颁奖、大展和兰亭奖学术论坛。本届兰亭奖共评比出69位获奖及入选作者,包括书法创作和理论研究两个方向,共评出金奖两名,获奖作者共15人,入选作者54人。个中,上海有名篆刻研究学者、书法篆刻家孙慰祖获兰亭奖金奖。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展览现场
据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布告、驻会副主席李昕先容,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自2020年9月启动,经由了宣扬发动、组织征稿等,共收到1835位作者的投稿材料,符合参评哀求者1741人,个中书法创作方向参评作者1592人,理论研究方向参评作者149人。2021年3月中旬,按照评审程序及一系列评审制度,共评比出69位获奖及入选作者,“本届兰亭奖倡导雅正书风、彰显时期精神、展示正大气候,力求以佳构奉献公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把德艺双馨、技道并重的综合考量标准纳入评奖体系中,在坚持艺术、学术第一的同时,还综合稽核投稿作者的文化素养、艺术积累、创新意识、风致操守以及对书法艺术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与造诣等。
金奖得主孙慰祖授奖现场
金奖得主之一的孙慰祖是理论研究方向得主,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是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与创作的代表人物。孙慰祖长期致力于中国印史研究,对付历代玺印、封泥、篆刻文物的断代辨伪与资料整理颇多创获。在利用印章笔墨展开古代官制、历史地理与艺术研究方面,形成了中外专业领域内具有突出影响的成果体系。
这次兰亭奖把关颇严,此前曾得到提名奖的作者因抄袭嫌疑而被取消大奖,而在颁奖不到一个月后,中国书法家协会发布通报称,因接到实名举报,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选作者曾锦溪作品《自作诗三首》涉嫌文本内容抄袭。经组织专家核实,情形属实。按照《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奖办法》和《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征稿缘由》规定,决定取消曾锦溪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选资格。
评论者批评书法谀文被起诉,书法如何评论
真正的艺术评论,在当下是极其稀缺与名贵的。
2021年初书法评论者长安居(白爽)针对安徽省书协吴雪作品及干系表扬性文章写了一些评论文章,结果惹来了一场官司。故意味的是,紧张被批评工具不在起诉者之列,倒是为书法家写了七千字表扬文章的作者,用一纸诉状将书法评论者告上当地法庭,表示评论文章导致其个人丢失与精神危害,索赔数十万元。如果遐想起去年中国书协原副主席赵长青对受贿一案的认罪到一些错字别字连篇的书协名人,背后的缘故原由让人寻思。
2021年元月份,长安居(白爽)批评安徽省书协主席吴雪的“俗书”,2021年1月21日,金肽频写了一篇关于安徽省书协主席吴雪的书法评论《纸上犁陌开,烟云入墨来》,据干系书法界人士统计,“金肽频这篇7000多字的书法评论,光是用四个字的赞颂词,就有158个,如果加上两字、三字、多字赞词,更是无法计数。可以毫无夸年夜地说,金肽频师长西席的这篇对安徽省书协吴雪师长西席书法的评述创造了一项记录。 ”
吴雪缮写的“姚鼐《出池州》”,将“姚鼐”书为“姚鼎”
吴雪缮写的宋代徐冲渊《题清音亭》
白爽随即于1月23日写了《滥拍“马屁”也是“罪”》,不过文章微有不雅观观用语,其后金肽频以名誉侵权为诉由提起诉讼。安徽安庆市迎江区公民法院于2月19日正式备案,并于6月24日第一次正式开庭审理,7月10日对此案公开进行第二次开庭审理。9月8日,安徽金肽频诉长安居(白爽)“书法批评名誉侵权案”,由安徽安庆市迎江区公民法院当庭公开宣判《民事讯断书》,哀求讯断生效之日起七日内删除“书法雅言”等微信"大众年夜众号上发布的44篇文章;被告白爽应于本讯断生效之日起7日内在微信"大众号“雅风传习”连续15日刊登报歉声明,赔付原告金肽频经济丢失50000元、精神危害抚慰金20000元;驳回原告金肽频的其他诉讼要求。
长安居(白爽)年末发文说:“我乐意诚挚地面对亲爱的读者诸君坦承,由于我的学力所限,包括我在书法批评战术上的履历不敷,我批评江湖骗子金肽频‘谀文’的那篇小文章,存在着某些微弱的瑕疵。诚如我的好朋友、著名王功尚老哥所教者,拙文如能去掉随意马虎被‘小人’捉住‘小辫子’的那些痛处,批评的威力不会减弱一分,而更能向读者展示自我的文明形象。从一样平常的常态上来说,初审已经落下帷幕,作为完‘败’一方的我理应非常尴尬,遭到书法界的普遍鄙弃,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书法评论家马啸其后发文说:“文艺批评引起的轇轕,属于‘笔墨官司’,而‘笔墨官司’按老例都不上法庭的。笔墨官司是一个传统,历史至少有几千年了。很少听说有由于写篇文章,就打官司打到法庭上去的。我热衷于艺术批评的时期,是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那时,大家有激情亲切,也至心做艺术和学术,以是,批评事宜习认为常。而如今不同了,这是表扬的时期,或者说是一个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的时期。”
2021年11月,“中国书法评论第一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法律界、书法家、新闻界部分专家,就金肽频起诉长安居一案进行研讨。有名书法评论家张瑞田认为,目前,在非常势利和功利的语境下,评论家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敢于直言,值得尊重和肯定。当代书法不能短缺批评,每一位书法家对批评该当有平常心。在文学界,许多经典作家和作品,常常被「批评」,这是学术常态,不能大惊小怪。
书法乱象仍在,一些展览沦为秀场、谀场
在书法艺术日渐走向平面化、技工化、娱乐化的现时文化语境下,书法专业也在遭遇各种困境与“嘻戏”,一些书法展览沦为秀场。
一贯喜好挥舞巨笔“乱书”的书法家王冬龄2021年10月举办了一次“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的展览,展出了其大量“乱书”以及与泰西美术接轨的书法创新艺术。王冬龄的“乱书”历来备受争议,当作个人“考试测验”当然未尝不可,不过,书法学者陈振濂在发言时却说它“办理了书法的未来出路”,让书法界不少人感到意外。
王冬龄的“乱书”
王冬龄的弟子鲁大东今年也举办过多次展览,如“真诰”展,声称展览以全新的一种展示形式,冲破艺术与宗教的藩篱,将声音和行为演出、书法拓印、字形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交融贯通,冲破空间与韶光的展陈布局。在评论者赵涛看来,现场展览的图片,让人想起之前的“无相道场”展览,一如既往的阴森觉得就迎面而来,彷佛有一种妖气,“鲁大东之前曾自称:‘自己的短期目标是超越所有活着的书法家。’我们想问一下:当下书法家共有多少人?鲁大东是在某一方面超越,还是超越所有人的所有方面?鲁大东有这么大的能耐和能量吗?”
一些书法展变成了秀场
书法展变成了秀场
书法秀场里少不了的还有影视明星,刘晓庆2021年纪末以电影明星的身份在北京一得阁举办了个人书法展,乍一听,作为老一代的影视明星,在晚年挚爱练习羊毫字,弘扬几千万的中国笔墨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一件好事。但所谓的刘晓庆书法读后却让人大为失落望,字体江湖化,短缺基本功,错别字颇多……
刘晓庆写的字“宁静致远”局部,“宁”的繁体写法为错字
正如一些评论所言,书法创作首先得尊重书法艺术本体固有的统统法则。刘晓庆文化秘闻的缺失落,导致了她从根本上就无法理解书法究竟是一门若何的艺术。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书协理事曾来德在刘晓庆书法展开幕式上说:“(刘)晓庆她天生便是文人,当之无愧的书法家,刘晓庆已经成了当之无愧的书法家,她的影响力乃至超过了一样平常的书法家……”
同样是影视明星,老一辈演出艺术家王铁成、年轻一代电影明星孙俪的书法等却颇受好评,不知刘晓庆明白个华夏因吗?
中国书协换届,苏士澍卸任,孙晓云当选主席
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月2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书协换届,苏士澍卸任,孙晓云当选主席。
与过去老一辈书法家启功等担当书协主席时备受尊重不同的是,当下担当书协主席或许处于聚光灯下,一举一动,一件作品的瑕疵或错字,都会成为话题,苏士澍对此无疑感想熏染颇多。
孙晓云,女,汉族,1955年8月生,中共党员。中国书协第七届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书协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
对付成为中国书协第一位女主席,孙晓云接管采访时说:“书法自傲是文化自傲的一部分,中国书法须要我们生平去积极实践、细细品味、努力宣扬。我将践行以公民为中央的事情导向,努力为全国广大书法家和书法事情者创造更好的学习、研究书法的条件,营造书法学习的氛围,让书法遍及和惠民等活动更加深入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努力让每一个中国人感到写好书法是一个时期风尚,是一种精神追求,要让书法成为全天下人仰慕的中国文化的象征。”
事实上,虽然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但书法家协会等机构却是近几十年才涌现的。
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建于1981年,书协建立以来,一方面,书法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书法教诲、对外交流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确有发展之处,另一方面,在老一辈书法家如启功师长西席辞世后,对付这一机构的议论与褒贬同时并存。
此前曾有评论针对原中国书协原主席张海、苏士澍的书写缺点及其书法价格与系统编制问题。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当下书协主席的条件和其书法水平、学问高低,并无关系。
书法到苦旅与乐旅,周慧珺、谢云等老一辈书法家辞世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有名书法家周慧珺于2021年12月27日上午在上海安详离世,享年83岁。周慧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影响较大,其《行书字帖——鲁迅诗歌选》曾创下总印数一百多万册的记录 。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周慧珺的影响极大。不过对付周慧珺晚年的书风,书法界也有着多角度的评价。有评论认为,周慧珺受米字影响较大,从前的书风清新典雅,但在晚年,一些作品彷佛还是颇多刻意之处,这可能还是与书法背后的文化、学术教化有关。
周慧珺也曾如是说:“老了,有很多想法,对自己的作品越来越不满意,总觉得自己可以写得更好一些,但是精神、体力、思想力却衰退了。……你知道该变,但是你不清楚该如何变,打破不了,这便是所谓的‘书法苦旅’,这种‘苦’伴随人终生。”
对付周慧珺晚年的书风,书法界有着多角度的评价
另一位老一辈书法家,中国书协顾问谢云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8月30日2时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谢云1929年10月生于浙江省温州龙港市三大庙。幼遵家教习字习诗,广涉汉、魏晋碑及鸟虫篆等异体字,融篆、隶、行于一体,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独步当代。紧张著作有《谢云篆书》《灯前遗墨》《谢云书法集》《谢云八十字画》《谢云新诗》《谢云鸟虫篆书法艺术》《谢云字画艺术》《谢云画集》(一、二、三卷)等。有评论认为,谢云因此墨为文,以笔为质,“先文而后墨”。谢云是复合型艺术家,他是墨客、书法家,迩来作画,也是脱手非凡,引人遐思。由于他在中国书法家协会担当过秘书长,他的书名更被众人重视,人前称书法家的时候,远远多于被称为墨客的时候。
正如评论家张瑞田所言:“先文而后墨”,此语会让那些短视的书法家们汗颜。于此,我们也找到了认知和理解谢云师长西席书法的路径,看到了一位文人书法家的精神境界。
从《中国砖铭全集》到《山东书法全集》,一批书法专著出版
从《中国砖铭全集》到《山东书法全集》,一批书法专著在2021年出版后颇有影响。
上海字画出版社2021年新出版的《中国砖铭全集》(全十五册)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方案项目,网络整理我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砖铭约七千件,全书按地域朝代编排,历史跨度由战国至民国,分为战国砖铭、秦砖铭、西汉新莽砖铭、东汉砖铭、洛阳东汉刑徒葬砖铭、亳州东汉曹操宗族墓群砖铭、三国砖铭、两晋砖铭、南朝砖铭、北朝砖铭、高昌地区砖铭、隋唐五代十国砖铭、两宋砖铭、辽金元砖铭、明清民国砖铭,全书十五册。《中国砖铭全集》从历史与艺术的双重代价角度构建成书框架,接管古人学术研究成果并汇总新出土的古代砖铭的主要材料,是研究汉字书体演化的主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代价和文献代价,在中国砖铭书法艺术研究领域有较高的代表性。
《中国砖铭全集》
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庋藏中国古籍善本宏富著称,个中清代《赵之谦稿书:章安杂说》即是馆藏主要文献。凡碑石书法、诗文花草、逸闻趣事,多载个中。杂说内容博杂,共八十五则,议论与书艺皆精彩,是赵之谦范例“颜底魏面”风格转换期间的手稿,信手拈来,点画纷披。国家图书馆古籍馆2021年授权止不雅观书局方案高清典藏本以行世,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戴家妙整理此书,排比后先,复作释文标点,犁然成编,且经高清、原大、原色、原貌印刷出版。
《章安杂说》 局部
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理的编纂完成的《山东书法全集》是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帮助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方案重大项目,其编纂、出版完成,历经十年,得到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全集》共18卷23册。《全集》不但搜集了山东书法文化遗存、山东籍书法家作品,还收录了山东文博单位保存的书法文化遗存。重新石器时期的刻画笔墨雏形到明清法书,韶光越六千年;陶器、甲骨、青铜、石刻、简牍、玺印、法书,材质逾十余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文字宝贝•上海图书馆藏珍本石本丛刊(第六、七辑)”。
《祝嘉书学论著全集》包括“书学史”1卷、“书法理论”3卷、“历代书学论著疏证”3卷、“书法批评、书信、新旧诗等”1卷。书中除收录祝嘉已出版的《书学》《书学史》《愚盦书话》《愚盦碑话》《书学新论》《书学论集》等著作外,还收入大量由其手稿整理出的遗著、遗文,以及200多首诗词作品、200多封与海内外名家往来的书信,同时,八卷以彩插形式刊出祝嘉书法作品等100多件。该书不仅是研究祝嘉个人学术与创作的威信资料,也是研究中国书法尤其是20世纪中国书法的宝贵文献。
任务编辑:李梅
校正: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