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之滨,松口镇郊,坐落着一所历史悠久、文脉深厚的育人殿堂——梅县松口中学。
自1906年建校至今,113个春秋岁月悄然而过,松口中学秉承“联络、诚朴、勤奋、进取”的校训,“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办学理念,造就出万千桃李。一批又一批精良学子走出校门,走向了天下。
如今溜达于松口中学,美楼林立,花繁草绿,书声琅琅,一派活气勃勃景象。二十一世纪以来,松口中学不改育人初心,薪火相传,先后得到省前辈学校、广东省一级学校、省绿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梅州市艺术特色学校等称号,在与时俱进、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效益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何苑妮 刘洪桥
厚植文脉
薪火相传韵不改
从梅州城区沿梅江河向东出发,行至梅县区松口镇,微微清风,如黛青山,仿佛穿越时空,置身昔日繁华商贸重镇。
素有“自古不认州”美誉的松口镇,地处闽赣粤三省交会处,水陆交通发达,孕育了“千年古镇”的灵山秀水,壮盛人文。自古以来,松口镇崇文重教氛围浓厚,历代英才辈出。
这样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开放的办学环境。早在南宋年间,松口镇就开始兴办学堂。成长在这里的客家人,世世代代秉承“家无隔夜粮,也要办学堂”“卖谷卖猪,也要供儿女读书”的优秀传统,潜心办学,发展教诲。
松口中学便出身在这样一片地皮上。
创办于1906年12月18日的松口中学,前身是私立松江中学和私立国光中学,饶一梅出任第一任校长。
松口中学创办于清末风云激荡之际,办学先贤如饶芙裳、谢逸桥、谢良牧、饶一梅等人,多为同盟会会员、革命志士,具有前辈的民主革命思想,因而从建校起,松口中学的办学理念中就贯穿着爱国和革命的“红线”。
翻开松口中学的百年纪念册,开头几页便能看到几张宝贵的黑白照片:1918年,孙中山师长西席到松口中学揭橥演说,传播革命火种,鼓舞革命斗志。在之后的历次革命运动中,学校师生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谱写了一曲曲动听肺腑、叱咤风云的英雄乐章。
“黄花岗七十二义士中,就有3名是松中校友。”松口中学党支部布告、校长麦建说,因此,松口中学又有“革命摇篮”的美誉。
岐山巍巍,梅水汤汤。
建校以来,松口中学以规模大、传授教化质量高有名海内外,被誉为“侨乡教诲一枝花”。在其一百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呈现了著名爱国人士丘哲,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喷鼻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喷鼻香港广东社团总会主席梁亮胜,港珠澳大桥培植总工程师卢永昌等精良人才不计其数,他们做事于社会,做事于公民,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和祖国的富强,发挥聪明才智,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
兴学育才
热心华侨捐资办学
裕华楼、锡央图书馆、梁锡佑纪念大楼、连庆礼堂……溜达于松口中学,随处可见一栋栋由校友的名字命名的传授教化楼。“松中的每一处,都可以说是包含了华侨的爱心,这也成了松中的一大特点。”麦建见告笔者,松口中学的发展长久以来一贯得到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以及浩瀚乡贤的关心支持和热心帮助。
1980年,松中校友会港澳联结处代表余连庆、余国春、梁禄麟、李儒等人集资140多万元,扩建校舍,新建连庆礼堂、裕华科学馆、锡央图书馆、八十周年纪念大楼;1985年,侨贤谢贤元捐资兴建松中体育馆;2000年后,校友钟文恩、汤凤兰夫妻捐资40万元,翻修锡央图书馆;校友梁世桢捐资960万元兴建梁锡佑纪念大楼和新校门,乡贤何中华捐资140万元兴建100周年纪念楼,校友余国春与梁世桢捐资138万元兴建升旗广场……
今日的松口中学,校园占地面积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5219平方米。传授教化楼、图书馆、办公楼、科学馆、实验室、礼堂、食堂、学生宿舍等根本举动步伐一应俱全,传授教化区、运动区、生活区兼备,为松口当地以及周边州里的学子供应了舒适的就学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松口中学从自身实际出发,一边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一边独立重生走社会捐资办学之路,先后掀起数次捐资办学高潮,分别有余连庆、余国春、余鹏春父子三人,钟锡央、梁世桢、张通南、梁亮胜、何中华、梁惠梅等仁人志士踊跃捐资。
“松中之以是能够得到诸多校友、华侨的大力支持,与它本身实行的‘三情’教诲有紧密的联系。”98岁高龄的松口中学退休西席梁思明见告笔者,在松口中学历来的教诲不雅观念中,非常看重培养学子的同学情、校交情、师生情,历代学子也较好地传承了这一理念,因此松中学子的母校情结总是特殊浓厚。
振兴教诲
百年迈校觅新机
近几年来,由于城村落夫口发展的不平衡,教诲资源差距的迅速拉大,松口中学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困境。
“现在大家都更乐意把孩子送到城里去读书,大家以为在那里接管教诲,彷佛离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能更近一步。”麦建说,如何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吸引精良生源到学校里来就读,是松口中学当下要思考的问题。
梳理梅州教诲发展史不难创造,松口中学只是浩瀚老校的个中之一。
“在梅州地区,百年迈校不止一所。松口中学一贯有‘革命摇篮’之称,这里有别于其他校园的、掩映不住浓浓的‘赤色气质’,以是革命传统教诲我们必须坚持做下去。”麦建说道。
一贯以来,松口中学充分挖掘本地、本校的赤色教诲资源,营造良好的革命教诲环境,创新赤色教诲形式,力求把赤色革命教诲做实、做出特色。
每逢清明等分外节日,松口中学便会组织全校师生到校内的“松苑”,全体职员在革命义士纪念碑前祭奠校友,多年来,学校一贯保留着这一传统。
百年大计,教诲为本。为了勉励广大西席安教乐教,万千学子刻苦攻读,近年来,松口全镇高下不断加大教诲投入,积极履行“人才强镇”计策,预备成立全市首个镇级教诲基金会——梅州市松口教诲基金会,为该镇教诲振兴发展供应了强有力的保障。
“客不雅观条件改变了,但松口镇高下全心办教诲的精神不会变,在社会各界的热心支持下,不仅是松口中学,各间学校的发展仍旧要靠自身努力,在继续和发扬优秀校风,强化管理,积极推进本色教诲的同时,创新教诲形式、发展新时期特色教诲,探索出一条适宜自身的道路。”松口镇党委副布告、镇长宋铁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