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玮

作品阐述:

棕黄和紫色建筑设计手绘 建筑设计

相传,阿修罗与帝释天之间由于妒忌、愤怒、以及对资源的争夺而持续进行了险些毁灭三界的战斗,他们战斗的地方即为修罗场。
当下碎片化的信息生活中,手机作为当代人日常不雅观察天下的窗口,成为消费主义掌握人希望的工具,也成为我们这个时期希望纠缠的修罗场。

作品题目:《修罗场系列之消费主义》

作品材质:木板综合股料

作品尺寸:60×120cm

导师:苏新平

尚友录

作品阐述:

《生产》系列作品是用水印版画的办法复制非关联的现成图像(这些图像紧张源自英国拍照师琼·泰伦特所著《新闻、图片和公关拍照》一书)。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水印版画表示为对物之实在性的揭示;非关联意味着对叙事的谢绝;复制则是打消审美履历的手段。
《生产》看似呈现为“机器体”,实则指向“有机体”。

作品名称:《生产》

作品材质: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86x62cm、118x88cm、88x75cm

辅导西席:陈琦

肖嘉伟

作品阐述:

一束光可以很强,强到使人在一瞬间只看到了光,而忘却了文本,忘却了韶光,忘却了形状……

作品名称:《黑夜里一棵被照亮的树》其一

作品材质:纸上银盐感光乳剂

作品尺寸:119x92cm

创作年份:2023

辅导老师:康剑飞

作品名称:《黑夜里一棵被照亮的树》其二

作品材质:纸上银盐感光乳剂、显示屏、数字影像、铝合金框架

作品尺寸:41.5x72cm

创作年份:2023

辅导老师:康剑飞

郭子建

作品阐述:

《生之赞》系列组画由四幅木刻作品组成,采取无主版绝版套色木刻的办法。
瘟疫、疾病、灾害,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时常涌现,带给人痛楚和绝望,然而人类却也能一次次地从这些磨难中崛起重生。
我通过表现疾病和瘟疫中人们的绝望和祈求,提醒我们核阅当下,以及对人、生命、自然和永恒的思考。

作品名称:《生之赞》

作品材质:绝版套色木刻

作品尺寸:50.137.5cm

辅导老师:李晓林

作品名称:《拟态》

作品材质:绝版套色木刻

作品尺寸:60.532cm

辅导老师:李晓林

作品名称:《深夜,深夜》

作品材质:绝版套色木刻

作品尺寸:4333cm

辅导老师:李晓林

作品名称:《大地的歌》

作品材质:绝版套色木刻

作品尺寸:60.529cm

辅导老师:李晓林

张玥达

作品阐述:

《La Vita è Bella》呈现了“向去世亡的存在”的“本己性”和“无所关联性”。
去世亡作为有去世、有限的存在,作为去去世、向去世的存在,构成生之意义的最基本源泉。
通过数码技能的繁芜性和丰富性强化了母题中繁复的状态,铜版技法又以传统实物拓印的墨点与痕迹为“生”的存在增加了物理的厚度。

作品名称:《La Vita è Bella生命万岁》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55CM×55CM×3

辅导老师:王华祥

苏嘉楠

作品阐述:

《凝变》受传统壁画的“韶光印痕”启示而创作,传统壁画因历史和环境等多种缘故原由涌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和脱落,这些破损和脱落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增长了壁画的美感,这表示了大自然和韶光的“二次造型”。
作品表达韶光的瞬间凝集与变革,一种物质和意识在韶光流动中的勾留和转化。
它展示了 韶光流动和凝固的形态和表现,韶光是一个不断流动的过程,但是在某个瞬间, 韶光会被凝固下来,形成一个独特的状态,而在不同的韶光段内又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革和转化,这些变革和转化也会对凝变的形态和表现产生影响。
韶光在任何节点的勾留都是故意义的。

作品名称:《凝变系列》

作品材质:丝网版画

作品尺寸:57x77cm(单幅)

辅导老师:周吉荣

《凝变之一》

《凝变之二》

《凝变之三》

姜骊

作品阐述:

在教孩子画画的过程中,我关注到被利用过的丙烯颜料大都摧残浪费蹂躏了,不是被冲洗掉便是附着在调色盘上。
而我们只看画面画什么却较少不雅观察调色盘上自然形成的图示,当干燥的废丙烯颜料可以像薄膜一样被直接撕下,当被揭开的瞬间,里面层层叠叠的笔触和颜色像开盲盒一样让人惊喜,那些浑然天成的效果是人无法刻意而为之的。
这次展览的作品大都是通过网络大量的废颜料重新进行拼贴组合,并改变其存在形式,使这些废弃的颜料拥有二次生命,并形成新的视觉可能。
这种办法既符合我不摧残浪费蹂躏东西的习气,也符合我对自然、有时的视觉诉求。

作品名称:《色彩的碎片》

作品材质:丙烯 树脂

作品尺寸:8080cm/副 共八副

辅导老师:李帆

蒋强

作品阐述:

梁启超写了一篇《动物谈》,把睡狮和中国联系在一起,曾纪泽把它翻译成了“睡狮”,是一只“沉睡之后醒来的庞然大物”沉睡的狮子被唤醒或者唤醒,被认为是唤醒民族和振奋民族精神的标志。
“睡狮、醒狮、狮吼”三种不同的形态,都是由同一个人组成的,也便是中国人。
中国原来没有出产的雄狮,到了当代,已经变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这一主题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一作品的艺术形式,并一起磋商其时代的创新性温柔应性。
它汲取了有关的知识养分,提炼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艺术原则,把“吉祥”的文化性和“俗韵”的艺术性都继续下来,把它“与时俱进”地领悟到了版画的艺术创造之中。

作品名称:《一元复始》

作品尺寸:50X70cm

作品材质:木口木刻

辅导西席:杨宏伟

作品名称:《万象更新》

作品尺寸:50X70cm

作品材质:木口木刻

辅导西席:杨宏伟

作品名称:《行而不辍》

作品尺寸:50X70cm

作品材质:木口木刻

辅导西席:杨宏伟

苗水仙

作品阐述:

《丛中作梗》系列作品由9幅画组成,画面表现了一个超现实主义的抱负天下——“丛天下”,在这里长着蛾子翅膀的人做着一些荒诞奇怪的事情。
个中《丛中作梗——痣臆图(阳)、(阴)》这两幅画作为对“丛天下”中长有不同翅膀的人物进行了特色上的阐释,其他7幅画表现“丛天下”的场景,这些作品是作者对现实天下与超现实天下的思考与反响。

作品名称:《丛中作梗——痣臆图(阳)》

作品材质:美柔汀铜版画

作品尺寸:45×55cm

辅导西席:杨宏伟

作品名称:《丛中作梗——痣臆图(阴)》

作品材质:美柔汀铜版画

作品尺寸:45×55cm

辅导西席:杨宏伟

作品名称:《丛中作梗——飞蛾赴火,坠兔收光》

作品材质:美柔汀铜版画

作品尺寸:90×110cm

辅导西席:杨宏伟

作品名称:《丛中作梗——苫眼》《丛中作梗——扪心》《丛中作梗——霁月》《丛中作梗——忘机》《丛中作梗——沤浮》《丛中作梗——捕风》

作品材质:美柔汀铜版画

作品尺寸:23cm×28cm,6幅

辅导西席:杨宏伟

延艺

作品阐述:

伴随着数码时期的到来,我们的视觉认知也在真实与虚拟中来回徘徊。
本作品从自身对付事物的意象感想熏染中提取形体、色块,并将他们故意识地重组、叠加,利用水印这一措辞独特的清透质感,营造出光影流淌于事物上时,所呈现的迷离、破碎又梦幻的画面,试图磋商现实与虚幻的边界,图像来源于现实又超脱于现实。

作品名称:《浮华》

作品材质:水印木刻

作品尺寸:6245cm,9幅

辅导老师:张烨

朱玄

作品阐述:

“psuche”在希腊语中是魂的意思,即精神的,生理的生命,包含情绪、心思和意志三个部分,画面以黑白棕黄为主色是对人本身色彩的一种概括,交织的形状是对精神及生理的写照,感性结合理性共同描述对抗下的秩序与韵律。

作品名称:PSUCHE

作品尺寸:120×140cm

作品材质:木板水印

辅导老师:张烨

蒋越

作品阐述:

建筑如人类的镜子,热闹繁华与寂静生僻都可从这种无生命的形式中表现出犹如与人共生一样平常。
人潮中的建筑透露出生气,而当人类的活动足迹隐没,留下孤独的建筑时,便透露出一种清冷感,这些场所仿佛陷入沉睡一样平常。

作品名称:无人等待

作品材质:套色木刻

作品尺寸:5072cm,5067cm,5072cm

辅导西席:刘丽萍

丁浩若

作品阐述:

当日常生活中的物象被创作者的目光锁定的时候,潜伏在创作者内心的冲动,恐怖或假象,都会持续地被剖析出来,并被持续体认,而且会被隐蔽在彷佛不会遗忘的视觉影象中。
一旦再次经历相似的物象的时候,这种感想熏染或者说是视觉影象会更加地强烈。

作品名称:《如山罪愆》

作品材质:纸本水印蜡彩

作品尺寸:76cm200cm

辅导西席:祝彦春

《如山罪愆》(局部)

《如山罪愆》(局部)

尹伊阳

作品阐述:

不雅观看之道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绘画之眼。
正如中国山水画以“卧游”的形式体味山水,而西方绘画则多以写实的笔触再造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我们的创作思绪,作品以铜版画的形式重新核阅风景,旨在触摸式地塑造自然之美,通报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本体性思考。

作品名称:《云雾敛》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60x80cm

辅导老师:王华祥、孔亮

作品名称:《云山乱·一》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60x80cm

辅导老师:王华祥、孔亮

作品名称:《云山乱·二》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60x80cm

辅导老师:王华祥、孔亮

作品名称:《远山长·一》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160x60cm

辅导老师:王华祥、孔亮

作品名称:《远山长·二》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120x80cm

辅导老师:王华祥、孔亮

2023年版画系研究生毕业作品推介(二)

丛浚枫

作品阐述:

快节奏的时期下,人们物欲的增加逐日愈甚,人性的自私和贪婪也在逐渐浮现。
在这组作品中,我采取点、线、面的元素,它们分别代表着事宜的节点和结束、事物之间的贯串衔接、和它们所组成的宏不雅观天下。
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在这个天下中都是微小且独一无二的,我们都是四维空间的一枚棋子,被确定了出发点和终点,按部就班地运行着。
以是在画面中我想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一个小空间,不管表面的天下多么喧华,总要歇下脚来,做做属于自己的梦。

作品名称:《空壳》

作品材质:铜版蚀刻

作品尺寸:67.2x26.5cm

辅导西席:孔亮

作品名称:《省》

作品材质:铜版蚀刻

作品尺寸:60x23cm

辅导西席:孔亮

作品名称:《水族箱》

作品材质:铜版蚀刻

作品尺寸:27x38.5cm

辅导西席:孔亮

作品名称:《水族箱》

作品材质:铜版蚀刻

作品尺寸:29.7x30cm

辅导西席:孔亮

赵若琳

作品阐述:

人总在面临生命里无数个必经的阶段,漫长到学业、家庭和情绪沟通的苦旅,短暂到天下某个角削产生的突发事宜、一次悄无声息的雨滴的坠落、一场未经思考的日常晚餐,随着韶光流动而终止的前者同时也预示着后者的新的开始,更主要的是,对这些事物的不雅观察、体验、组合与提炼也成为了我生命主线上的存在动能,成为了我在面对艺术实践时能够转入丰富沉思的契机。
《重生》系列用不同技法下的石版措辞呈现出万物重生的流动面貌,在黑与白的层次关系中展现物的从未停滞的存在样态,以及这种存在样态对付画面本体措辞的供给与再生产,从而策略性地抽离了划定在具象和抽象之间的那条线,在具象和抽象间捕捉绘画操作过程中的少焉一瞬,对我以及我的绘画来说,这既是恍然的悸动,也是悠长的旅程。

作品名称:重生III

作品材质:石版画

作品尺寸:45x61cm

辅导西席:孔亮

作品名称:重生II

作品材质:石版画

作品尺寸:45x62cm

辅导西席:孔亮

作品名称:重生I

作品材质:石版画

作品尺寸:48x 60cm

辅导西席:孔亮

苗杨

作品阐述:

作品利用多种铜版技法,在无序的变革中探求有序,在自由的流动中探求无限的可能性。
并没有强调详细的物象显现,而是喜好在不雅观看中与流动、细腻的铜版分外措辞性逐渐拥抱,体会更为自由、变革的整体和谐的生命感想熏染。
希望在个中追求并表示蕴含着“白”的艺术、哲学与生活的理解。

作品名称:“空·白”系列之一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55.5cm38.6cm

辅导西席:孔亮

作品名称:“空·白”系列之二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72.5cm124cm

辅导西席:孔亮

作品名称:“空·白”系列之三

作品材质:铜版

作品尺寸:59.4cm67.6cm

辅导西席:孔亮

胡灏聪

作品简介:

亚里士多德曾道“认知与思考都不可能离开影像(imagines)而存在。

《论渴望:对远东游记(〈天真的与感伤的偷影人〉系列丛书、舶来品、纪念品与收藏的叙事》如同一份文本,图像和草稿的随机组合的视觉档案,废墟的阅读者回望着这段虚实参半的历史,回溯制像的历史、眼睛被规训的历史,逐渐地创造出故事,又随时随地地对他提出质疑。

作品名称:《论渴望:对远东游记(〈天真的与感伤的偷影人〉系列丛书书稿)、舶来品、纪念品与收藏的叙事》

作品尺寸:200x300cm

作品材质:布面丙烯

辅导老师:苏新平、黄洋

巴莫遥遥

作品阐述:

我的创作构思来源于两首彝族民间歌谣——嫁女唱的挽留歌和民间叙事诗《阿依阿芝》。
作品以彝族三色文化(红、黄、黑)为基调,利用水印木刻、油印木刻和丝网版画形式措辞形成系列组画,结合展览现场的歌谣音频和笔墨、字幕屏,多媒介、多维度讲述主人公阿芝解脱鄙俗桎梏、追求个体自由的传奇故事。

作品名称:《阿依阿芝》组画

作品材质:综合版画

作品尺寸:30x47cm,12幅

辅导老师:苏新平、黄洋

王德彬

作品阐述:

此系列作品技法的根基是本人所研究的英国浪漫主义先驱艺术家威廉·布莱克独创的彩色印刷技法(colour printing,现亦可称为彩色独幅技法),在此技法不愿定性的引发下进行了个人的拓展与改进,使得画面中每一部分的肌理都可进行人为手段与手腕的参与,在介于可控性与不可控性之间的肌理印痕上来描述出心眼下的天下。

(建议横屏不雅观看)

作品名称:《我与这个天下》系列

作品材质:综合股料

作品尺寸:67cm67cm、60cm63cm、91cm91cm、55cm28cm、44cm33cm、(均为带框尺寸,共五幅,四幅异形)

辅导老师:周吉荣、张战地

赵桐语

作品阐述:

Shirin是波斯文学中主要的女主人公,其爱情故事中寻衅、神秘、危急、灾害的情结,深深打动吸引了我。
这组装置作品中融入了自身对生命的探索,将感性的一壁与装置作品的理性子感相结合,作品中的不雅观念与版画创作中不可确定性的效果相结合也是我对艺术研究的打破。
希望天下文明不仅能像花火一样残酷,也能留存到我们的末了一个世纪。

作品名称:《Shirin》

作品材质:丝网印刷 亚克力 玻璃颜料 丙烯 喷漆 LED 影像

作品尺寸:12070cm、4570cm、6575cm、4570 cm,尺寸可变

辅导西席:周吉荣、张战地

李小薇

作品阐述:

“谧空”系列,选取了风景这一物象,更多地关注海、天、建筑、植物间的安谧关系。

在该系列作品中,紧张采取了平面化的构成办法,希望呈现给不雅观者的画面是更纯粹,更直不雅观的。
通过降落作品空间上的暗示,形成画面纯挚直不雅观的形式美感。
这种纯挚的平面感,使不雅观者能更加轻松愉悦地欣赏画面,放下过多的思考,感想熏染艺术的纯粹美好。

作品名称:“谧空”系列

作品材质:丝网版画

作品尺寸:3650cm、4150cm、4550cm、5050cm、5050cm、5090cm

辅导老师:唐承华

唐安里

作品阐述:

看似不合理又梦幻的画面中又隐含逻辑,生活的真实性与繁芜多变的精神天下之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交织关系——令人为之神往的为之努力的、彷佛触手可得的,但不知何时到达乃至终极也不一定能到达的前方。
作品《到灯塔去》系列名称取自Virginia Woolf的同名小说。

作品名称:《到灯塔去-1》

作品材质:综合版画

作品尺寸:60120cm

辅导西席:武宏

作品名称:《到灯塔去-2》

作品材质:综合版画

作品尺寸:60120cm

辅导西席:武宏

作品名称:《到灯塔去-3》

作品材质:综合版画

作品尺寸:20.524.5cm

辅导西席:武宏

作品名称:《到灯塔去-4》

作品材质:综合版画

作品尺寸:28.531.5cm

辅导西席:武宏

马赫

作品阐述:

《不愿定性是唯一的确定性 》是一件有关版画观点的动态装置作品。
在社会学层面上深入磋商了脱嵌理论、不愿定性、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的观点,通过对机器装置的运动和空间表达,该作品为版画观点的供应了新的可能性。
这是对当代社会的繁芜性以及版画和社会学理论之间的一次交集和探索

作品名称:《不愿定是唯一的确定性》

作品材质:木头、钢筋、墨滚、刮刀、步进电机

展览形式:动态装置

辅导老师:武宏

张蒙萌

作品阐述:

“本”字在“木”字的下部加一横,本义指树根,又指草木的茎、干。
本草插图作为功能型插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古籍中一样平常都是本草的全株形态。
《全草绣像》在保留植物原来科学性的根本上,又增加了视觉上的审美性和装饰性,本草插图同样可以具备艺术美感。

作品名称:《全草绣像》

作品材质:宣纸

作品尺寸:20cm×27.5cm

辅导老师:武将

罗潘

作品阐述:

这是一段韶光的数字绘画合集,包含我平时生活中的点滴。
仿照电子显示屏的图像天生事理,每张画都是生活中的一个像素,排列出来凌乱无章,却又是极真实的生活。
在如今被AI绘画冲击的数字绘画领域中,诸多从业者感到迷茫,此系列作品通过手绘或实或虚的各种场景,再以碎片化的像素排列,突出人工绘制图像的窘迫,我们到底该何去何从?

作品名称:《碎片“堆”》

作品材质:数字绘画

作品尺寸:(23881688p)201

辅导老师:冯梦波

余飞

作品阐述:

即将消逝的版画系六事情室(门牌号:F2-310)将连续被保存在虚拟空间中,原来严禁入内的封闭事情室现在开放供人随意游览。

作品名称:《F2-310》

作品材质:VR

作品尺寸:2mX1.5m

辅导西席:冯梦波

邹洁

作品阐述:

作品表现的是植物。
通过对自己所养植物的不雅观察、记录,深感每栽种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样子。
在阳光、雨露下,植物每天都在发展,展现自己,开释自己!

作品用套色水印的办法呈现。
在用色上,选择了较残酷的颜色,给人一种七彩阳光的绚丽;在构图上,采取了比较丰满的形式,给人一种发展的力量!

旭日而生,有自己的样子容貌!

作品名称:《旭日而生系列二》

作品材质:水粉、夹宣

作品尺寸:5050cm

辅导老师:王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