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9时,随着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开工,由MAD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义乌大剧院正式开工培植。这座总投资19亿元,建筑用地总面积达70.5亩的当代化剧院,它的开建标志着义乌即将迎来一座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新地标。
基坑支护及土石方工程开工(图)
义乌大剧院设计解析
设计单位:MAD建筑事务所
义乌,环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央,是最为国际熟知的中国城市之一;这里同时也是浙江首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 “一带一起”的主要计策支点。为提升城市软实力,2018年义乌提出建造义乌大剧院,并约请了五家国际有名建筑事务所——法国包赞巴克事务所、日本矶崎新事情室、美国KDG、德国GMP及中国MAD参赛。由建筑师马岩松领衔的MAD终极赢得竞赛并得到设计权。
义乌大剧院位于丝路新区国际文化中央区块,西侧、北侧、东侧附近义乌江,南侧紧邻方案三号路。培植内容包含了1600座的大戏院、1200座的中戏院及可容纳2000人的国际会议中央。
MAD的设计中,大剧院借山为景、取水成台,犹如“一叶扁舟”,安然优雅地飘浮于清波之上,绸帆远影、微风重檐、水天一色,呼应了江南建筑形态,诠释了这片吴越之地的景致之美。
大剧院奥妙的幕墙设计丰富了建筑的体韵:材质的通透轻盈透出了 “绸”的质感;一片片幕墙层叠交错,形成“近是‘檐’,远是‘帆’”的不雅观感。“绸——檐——帆”的渐进形态,呼应了江南的片瓦式建筑形态。
义乌大剧院同时关注建筑的节能,采取多种方法实现节能理念:半透明的玻璃幕墙,既起到了遮阳浸染,又将柔和的自然光带入室内公共空间。幕墙的透风系统,增强了室内外空气流动。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光,冬天形成太阳温室效果,夏天实现自然透风。
大剧院同时也是一处四面八方都可通达的城市公共空间。位于江南的大剧院,除了同岸地面交通外,与江北通过跨江人行桥也实现了联通。剧院和会议中央以两岸视觉通廊为轴布局,人们如不进戏院不雅观看演出,可选择到达建筑的屋顶室外花园平台,或通过景不雅观通廊到达基地南真个水秀广场,欣赏这处城市中的人文自然空间。
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模型
总平轴测图
义乌大剧院建成后,能知足歌舞剧、音乐剧、戏曲、话剧等各种演出,丰富市民文化艺术生活,知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更高追求,打造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碰撞和互换的平台,促进义乌文化家当和会展家当繁荣发展。
项目概况
基地面积:47,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95,290 平方米主持设计师:马岩松,党群,早野洋介主持副合资人:傅昌瑞,刘会英设计团队:朱禹豪,郑程文,Kazushi Miyamoto,尚荔,马寅,Jordan Demer,郭文嘉,朱子潇
MAD建筑事务所的文化建筑作品:
北京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
状态:在建
哈尔滨大剧院
状态:已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