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炳华
(一)小引
这是我想过、但决定不提笔;可思考再三,又认定还是该当写的一篇文章。
曾想过,任何社会征象,都有它涌现、存在的情由。新疆考古人,总会想着新疆考古的奇迹。没有必要苛责曾在干系事情中涌现过的个人。尤其是已经谢世的奉献者。末了决定要写,是想:所有征象背后,都有可以汲取的精神财富。尤其,部分事宜中的浩瀚角色里,我又曾是关系人、乃至关键人物之一;不应该将许多值得吸取的文化营养,让它们稍稍寂灭。毕竟,笔者已届望九之年,末了化为飘散的轻烟,韶光也不会太久了。将这些亲历、亲见的故实,留给现实的天下,助有机会、也有兴趣翻读这篇小文的同道、朋侪,多一点素材、思考西城大地考古研究困难前行的步迹,该当还有一点积极的意义。
(二)难得机缘,新疆考古人步入罗布淖尔
作为在新疆考古舞台上踯躅60多年的考古人,对罗布淖尔大地,自然是心怀难以言说之分外感情的。1965年前后,因不知罗布淖尔当年已处于分外环境之中,曾向当年新疆科学院领导人谷苞教授请命:能让我前往罗布淖尔一行。还记得谷苞老师听后,相称沉着地告我:“那是军事禁区,不能进入了。”自此,彷佛就断了这个动机。
改变,是发生在1979年。当年,中心高层领导赞许了日本NHK希望与CCTV互助拍摄“丝绸之路”电视记录片的要求。绝对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多少人想吃的“馅饼”,猛的一下竟砸在了我的头上!
1978年,“改革、开放”,对中国公民至深至钜的计策转变也很快就影响到了表面看去与现实比较疏离的考古领域。
1979年,奉命,我被借调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马雍师长西席预备“中亚文化研究协会”。请干系专家谈论《中亚文明史》提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课题)。这次事情,留下了一篇马雍、王炳华合著的《公元前7-2世纪的新疆地区》,刊于《中亚文明史》英文版第二卷,1983年。成为了值得纪念的一章。
1979年10月23日,比较详细听到:中日合拍“丝绸之路”电视片,是国家最高领导赞许、批准,它表现历史,也呼应现实。丝路,不可能离开新疆考古。朋侪美意嘱我:“你该当有点思想准备。”
10月24日,中亚文明谈论会还在进行中,当时,新疆考古所卖力人穆舜英,也在会上。夏鼐师长西席是主持人。晚间,夏师长西席溘然找到我,负责告诫了三点:在大沙漠中考古,可以调查,不宜发掘;真有发掘的必要,一定要以抢救为主;如创造古尸,宜在干燥环境中保存、保护。他没有向在京的新疆考古所领导说这些见地,也没有说我可能要去罗布淖尔,而只是严明地对我提醒。当时相称纳闷,但不便多问。夏师长西席在和我们这些学生说话时,从来都是不苟言笑的。
10月26日,关照我离京返乌。稍后,CCTV摄制组几位大员,也到了新疆。住在新疆军区招待所,电话约见。卖力人是屠国壁,还有几位,没有记住大名,但王纪言,后来成为了喷鼻香港凤凰卫视卖力人之一,大名屡见,自然有了印象。屠国壁兄是初见,面对这一不平常的拍摄任务,他的愉快之情溢于言表,彼此可以说是相见恨晚、洽谈甚欢。他希望我帮助设计拍摄点,一定要找到楼兰;再说是无论如何,要找到一处早期墓地、发掘到一具西方学者早有过宣布的女尸,说这这天方再三表达的欲望,也会是来日诰日电视片的卖点。内心,虽清楚知道,在考古事情中,这是无法确定的结果,但也满口答允;毕竟,步入罗布淖尔的心愿,终是可以实现了。屠国壁在面商十分顺利的情形下,还动情地说:在他们卖力统统经费外,核试验地,谁也没有进入过,污染是免不了的。事情完成后,要让现场事情职员到海内最好的调理地,作适当康健调理。韶光可与野外事情时日相同。这是我们僻处新疆,从未听过、也没有想过的奢望。自然也禁不住传达给了和我同入沙漠、进行野外作业的所内同仁。那曾是我们大家十分愉快的一天!
为落实干系事情操持,11月6日,我受命专程去了马兰。
11月7日,见到了基地指挥部内定随我们事情的陈书元,一位团级、卖力宣扬的参谋;卖力后勤事务的邓处长,熟习地理环境的许主任。11月8日晚,得见回到基地的司令员张蕴玉将军。由于有过中心的指示,统统都十分顺利。除特殊指示,要工程处处长王宏超详细先容他曾把稳过的古代文化遗存情形外;特殊强调:所有进入职员,必须遵守基地规定,不得随意乱走;一些地点是绝对不能进入的,必须屈服陈书元的指挥。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学者进入罗布淖尔稽核。发育中的雅丹,让人深深感叹,行路难。(拍照李广宽)
11月10日,返回乌市,组队,准备进入罗布淖尔荒原。
11月16日,率队走向马兰。事情成员有吐尔逊·艾沙、伊弟利斯、邢开鼎、常喜恩、侯灿、刘玉生、陈树德。在理解考古所取得进入罗布淖尔事情的机会后,中科院系统彭加木、黄盛璋、王守春、夏训诚,气候局李江风等学者,千方百计希望可以一道进入,乃至说了“用随队工人”的名义也可。渴望进入罗布荒原稽核的激情、真情,非一样平常笔墨所可形容,但彼此心里相通,在已经有了基地领导的积极支持后,心中有了数,对虽与考古没有直接关系,但对认识罗布淖尔大地,均是不可或缺的干系学科专家,自然一律冠以“顾问学者”的名义,浩浩荡荡,走向了罗布泊。
王炳华(右)在基地战士帮助下做记录
详细任务有二:一是摸准楼兰故址所在;二是找到一处早期墓地,最好能创造保存无缺的古尸。
我带队找墓地,履行发掘;考古所常喜恩、侯灿及随队进入的彭加木、黄盛璋、夏训诚等,在基地事情职员陈书元、张占民等带领下,觅路进入楼兰城,不进行任何考古事情。只为稍后会开展的电视片拍摄供应准确现场。
在我们找到古墓沟,进行着发掘,进入楼兰的同道,胜利凯旋。参不雅观过发掘现场后,彭、黄、夏等各位,希望可以在周围进行地貌、河道、植被等科学稽核,不摧残浪费蹂躏这难得的宝贵机会。他们都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专家,干系欲望既十分合理、也更故意义。我这个卖力人自然也是完备支持、赞许的。侯灿提出要与黄盛璋一道稽核,不参与发掘,我也赞许。
古墓沟发掘测绘图
谁知,这却犯了基地管理的大忌。张司令员在得知干系情形后,十分恼火。对这么一批人,溘然消逝在基地管理职员鼻子底下,被视为是一件有可能影响基地安全的事件:司令部向周围单位发了“协查”文件。一点不客气的严令,我“不得随便离开电话”;同时,害怕故意想不到的问题,还安排了直升机、医护职员,可以在不测情形下救人。大概10天后,彭加木一行,沿孔雀河谷愉快西行后,终于涌如今了库尔勒一家理发馆中,情形立即报告到了基地,这才为这件事件画了句号。这是1979年楼兰考古中发生过的、但从未向外道及的花絮。我之以是细说,是由于侯灿教授在其《论楼兰城的发展及其衰变》[1]称:为研究楼兰,他于“1979年11月和1980年4月,两次深入罗布泊腹地进行考古稽核和调查”。还说:“1979年11月29日至12月7日,除笔者(侯自称)外,参加稽核的还有彭加木、黄盛璋、王守春、夏训诚……等24人”。将考古所的紧张成员履行着的发掘任务,不仅轻忽着没有提及一字,又将随考古所入罗布泊地区看看情形的顾问们,先容成了是与他同行完成着“考古”任务。其笔墨有点含混,但希望传达的信息还是清楚的。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失落实。这原是我十分不愿意提起的插曲。但如果按上引的阐述,先容新疆考古人1979年的罗布淖尔考古,就不仅完备背离了事实,而且真正在1979年辛辛劳苦进行过的调查、发掘事情,就成为了一个无法向学界交待的域外异谈了。
(三)1979年,新疆考古人罗布淖尔考古纪实
1979年11月17日,中心十分重视,考古事情职员十分负责、但详细难说充分,我们开始了新中国考古事情者第一次罗布淖尔考古。
该当感谢核试验基地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忙,在这第一次的罗布淖尔考古中,还是取得了成功。个别事情,深层改变了对罗布淖尔古代文明的传统认识。紧张收成有四:
1.在老开屏附近一处比较开阔的袒露河滩上,创造了一处旧石器时期晚期遗址点。共采集打制石片、刮削器、砍砸器23件[2]。考古者为王炳华、吐尔逊、邢开鼎。笔者在《孔雀河青铜时期考古文化》一文中,曾有大略先容[3]。
2.踏查、创造、全面发掘了青铜时期墓地“古墓沟”。墓地深埋在厚40厘米沙土下,保存无缺。对认识罗布淖尔地区早期文明,与古老欧洲居民南下的历史,有无可替代的代价[4]。
3.全队全力踏查、觅求孔雀河北岸早期墓葬遗存过程中,笔者在孔雀河北岸创造一座汉墓。竖穴沙室,丛葬。出土大量汉代锦、绸。这是笔者独自一人进行的清理;后由吐尔逊绘图。干系资料见《罗布淖尔地区东汉墓发掘及研究》,署名吐尔逊、笔墨整理王炳华[5]。干系墓葬揭示着东汉时由白龙堆循孔雀河西走的详细路线。
王炳华一个人发掘老开屏汉墓
4.得到一件值得深入剖析的古印拓片。基地司令员张蕴玉……命秘书硃拓印文多方, 嘱我“请人研究,告他结果”。我在离开罗布淖尔事情后,曾广请古印专家鉴定,均以“不识笔墨”为复。目前,手头已只存硃印拓文一片,未敢再释手。印方形,每边2.5厘米,全印形制,未得可能入目,因而印质、印纽等细节,均不详。从印拓清楚之笔墨看,似与汉字有关,但又绝不是汉文[6]。(附图)楼兰所见印章虽不是我们创造,但对深一步磋商古楼兰的历史,无疑有十分主要的代价。待我思及这些问题,苦寻已经离休的张蕴玉将军时,不虞老人竟已病逝,这成了笔者至今难以平复的遗憾。
古印拓片,1979年得之于楼兰事情过程中。
1979年的楼兰考古,结束事情时是极不愉快的。发掘、CCTV现场录像完成。但组队时的承诺(什么野外补助、相称于野外事情韶光的调理等等),虽言犹在耳,详细却成为了一个彩色的画饼。缘故原由是屠国壁作为总卖力人,并不管钱;管钱的制片却去了他处。最紧张的是当时真没有留下什么笔墨的协议或条约。只是口头议定:君子一诺!
作为现场事情卖力人,请示考古所领导,指示:“不能让步,要据理力争,由于事情还要连续。”据理力争也没有什么好结果,只有“被愚弄”“被欺骗”的觉得满溢心头。而且身后还有一批与我一道吃了不少沙,受了不少累的同人。对自己的失落误,只能以承担任务,退出这一项目为结局。事隔多年后,作为欣赏彼此事情的朋侪屠国壁,曾经坦言:他有失落误。但制片他去,已经没有办法挽回了。
一度轰轰烈烈的、大家关注的楼兰考古行,个人真完备没有想到会是刚刚开始,却又戛然而止。一些可以深谈的朋侪,曾穷诘详细缘故原由。在明白原委后,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竟有附近、相同的剖析:罗布淖尔考古,是众人企昐的好舞台,希望有可能在这片舞台上一展技艺,也可以一展技艺的人,是并不少的。凭什么你去当这个头?更让我汗颜的话语,还有:你并不明白,你根本不是一些人的对手。还是退出这小舞台,集中央力,做其他可以做的事,好多了!
初进罗布淖尔,背后,曾得到过不少师友的帮助。刚进就退,有过遗憾。但深一层想,真也不是什么不好的发展,摔过这一跤,总是成熟了一步。细想朋侪的忠言、阐发,权衡利弊,1979年后还真是一次也没有参加过新疆文物考古部门组织的罗布淖尔稽核活动。
罗布淖尔大地,近代,在中华民族知识精英认识华阴历史、认识西部天下历史的重大奇迹中,真可以说是一片伤心地。要做好罗布淖尔这篇文章,十分须要中国历史、考古学者诚挚协力、同心,才有可能更快、更深一点觅得其真谛。但实现这一目标,从详细过程阐发,我们前行得真是相称困难,相称困难!
(四)1980年的罗布淖尔考古收成
这一年,新疆考古人连续合营CCTV的电视片拍摄。做了不少事情,取得了重大成果。穆舜英、侯灿于此有过著作、文章[7]。本文,只条列其梗概,以便局外人把握楼兰考古之进展轨迹。
这一年的楼兰考古,根据CCTV拍摄丝路的哀求,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由穆舜英领队,自敦煌西行,至楼兰。希望可以多少感想熏染先贤们曾经的困难进程。西路,先入楼兰,实行考古任务,为CCTV准备拍摄现场。
穆舜英主领楼兰考古东支稽核队,由兰州部队及新疆基地部队承担护送、后勤的任务。行进详细路线,大方向是离敦煌、出玉门关、过三陇沙,缘疏勒河西行,至龙城雅丹,过土垠,抵楼兰。
途中主要收成是创造铁板河古冢,保存无缺的女尸。即日本学者习称的“楼兰美女”。在铁板河转龙城雅丹途中,又创造、采集近千枚保存无缺的“开元通宝”,是唐代丝路仍旧可行的明证。
进入楼兰后,穆舜英统辖了楼兰拍摄的干系任务。参加事情的职员还有艾尔肯、陈树德。
西支稽核队,由乌鲁木齐直抵楼兰古城。参加事情者有吐尔逊、侯灿、吕恩国、邢开鼎等人。穆舜英称这一分队“领队为吐尔逊”、“侯灿帮忙”。侯灿则坚称详细卖力人是他。紧张成果除调查、测绘、记录楼兰城遗址全貌外,侯灿为主发掘了三间房西南的西域长史府垃圾弃置处,新获简纸文书60多件;吐尔逊、吕恩国调查、发掘了古城东北两处墓地,获多量汉代文物。邢开鼎测了全图。大家均有不俗的奉献。
任何一件考古工程,有领队承担任务,但成果总是干系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参与事情的每个人,都有本色的奉献。对此,也是该当详细解释的。这既是对一线事情者的尊重,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也可以让详细事情者意识到自己的任务。但这在当年号召大家要作“驯服工具”、“不追求个人名利”的时期,稍不把稳,也真会是许多人成了“螺丝钉”,而个别可以主事的领导,则成了通盘通吃的大赢家。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作为楼兰考古之余波,还有一个插曲,可以在这里一提。1994年10月,瑞典斯文·赫定基金会卖力人罗森教授、奎尔沃斯特、阎幽碧师长西席,曾专程访问过新疆考古所。罗森教授面告:新疆库尔勒地区“楼兰文化研究会”会长穆舜英,作为“新疆研究楼兰文化的学术代表人”,曾与基金会联系,希望互助,在罗布淖尔地区展开全面深入的稽核、研究;另有侯灿教授,也曾与他们联系,他作为“研究楼兰的专家”,乐意与瑞典互助,深一步展开罗布淖尔地区稽核、研究。条件都是希望瑞典在经费一环供应支持。考古所,自然只能一听,而此后也未见下文。由此遐想:干系楼兰研究活动,如果进行,“楼兰研究专家”、主要考古活动的卖力人,这深具光彩的头衔,也确是可以发挥不可轻估之影响的。
(五)1988年新疆考古所的罗布淖尔稽核
两年的楼兰考古,随CCTV拍摄任务完成,复归沉寂。再一次主动进行的较大规模稽核,已到1988年。因应旅游开拓哀求,国家文物局指示,新疆文物局详细组织、领导,新疆考古所组织履行,对罗布淖尔地区进行较大规模考古调查。这次调查,伊弟利斯任队长,艾尔肯、雷永公(兰州军区第二测绘大队)任副队长。紧张成员有张玉忠、刘玉生、刘国瑞、陈树德及王健(新疆军区通讯团)等23人。事情韶光自4月6日至5月2日,历时22天。紧张任务是踏查自米兰至楼兰一线遗址,找到A.斯坦因编定的LK,摸清环境及沿途交通情形。
详细稽核了米兰吐蕃古堡,傍近的吐蕃墓地、米兰佛寺群、米兰古灌溉渠系、墩力克烽燧遗址,找到并详测了LK古址及傍近的遗址、水道。LK事情结束,北行,穿过荒原进入楼兰故城(LA)。
主要收成:
(1)详查、测绘了LK古城。此为海内首次。地在E 89°40´52″x N 40°05´15″处。东北距楼兰50公里,西南距米兰114公里。城址长方形,东墙长163、南墙长82、西墙长160、北墙长87米。城址西南300米旁边,有大片炼碴。城内存少量建筑遗迹。
(2)自米兰抵楼兰,直线间隔约164公里。实际踏查行程达300公里。途中荒原、盐漠、戈壁、雅丹相继,行进相称困难。汽车每小时只能前行4-10公里。
(3)力克烽燧:位于米兰东约35公里处。方形,残高5米。夯土。夹红柳、胡杨枝,叠筑,烽傍有半地穴式房舍4间[8]。
从LK形制、规模,地理位置,作为LA(西域长史府)与米兰(伊循屯地)间的交通联结点,是合理的;而作为统治当年西域大地政治、经济全局之“西域长史府”驻地,并不得当。
据考古所这次稽核,尤其是对干系交通路线的实际踏查,给人深刻印象:西汉王朝公元前77年,铁腕处理亲附匈奴之楼兰王安归,南迁楼兰于阿尔金山脚下的扜泥,改名“鄯善”。实际是利用步骑难越罗布荒原,使匈奴骑兵无法逞其勇。汉王朝直接统治这片地区,在楼兰故土建居卢訾仓,以担保交通东西所需的给养。长史所部以逸待劳,匈奴阻绝汉通西部天下的企图,将再难实现。罗布淖尔大地的历史,真正揭开了新页!
(六)探索塔兵戈壁环境变革,再进罗布淖尔荒原
1979年初涉罗布淖尔考古,旋即又自觉离开。但内心对楼兰考古的思考,并未停息。
1980年,应中科院沙漠地理研究所之邀,参与了他们组织的“塔里木盆地历史期间沙漠化研究”课题,希望以考古为切入点,不雅观察历史期间考古遗址兴废与罗布淖尔环境变革的关联。
真正投入较多精力进入罗布淖尔干系科考活动,是1989年国家科委立项进行的“新疆塔克拉玛兵戈壁综合稽核”课题。其下有子课题“塔克拉玛兵戈壁古代城镇兴废 -人类活动与环境变革的关系”,笔者受命为课题卖力人,成员有刘文锁、肖小勇。疏松联系成员何德修、钱国旗等。这一课题之设立、展开,得之于当年国家科委宋健主任睿智的决策。
课题持续熟年,得机会全面梳理了塔兵戈壁周缘诸多古代城镇的干系资料。涉及罗布淖尔地区,重点稽核了米兰河、若羌河、且末河流域诸多城镇遗址:如米兰河下贱古代灌溉渠系,创造了汉代伊循都尉府故址、扜泥城傍近残留之遗迹、安迪尔古城,探求且末县境塔地让河下贱可能的且末故城遗址等。紧张收成是:
(1)验饶瑞符首先创造、报导了的米兰河下贱古代灌溉渠系遗迹。由于渠址叠压在东汉往后的佛寺下,可以剖断古渠为汉代遗存,纠正了称渠址为“汉—唐期间遗址”误判。逻辑可推定与汉代伊循屯田有关[9]。
(2)创造可能为汉“伊循都尉府”故址。地在米兰吐蕃戍堡东偏南5°,距约2公里处。城址南北长200、东西宽500米。城内广布汉代遗物[10]。
(3)史载:“太平真君三年(442)鄯善王比龙避沮渠安周之乱,率国人之半奔且末”(《魏书》卷102且末传)。为认识鄯善文明末了的篇章,曾至且末县塔地让北部沙漠觅求且末故城。据兰州沙漠所朱震达教授告,他在稽核、研究这片地区沙漠时,曾入塔地让北沙漠,得见一古城,并在城内采集得佉卢文木简。我们自塔地让北行,踏查中,唯见沙丘纵横,不见古城踪影。沙漠学家告,在塔克拉玛兵戈壁东南偶,紧张在且末县境,环境变革至巨。关于且末故城之调查,至今,未获详细进展。
(4)在安迪尔古城郊,采获贵霜风格木雕佛像、汉佉二体钱[11]。
(七)应平山郁夫邀,稽核楼兰故城
1988年11月23日,日本朝日新闻社为后援,平山郁夫组织“楼兰学术稽核团”获批进入楼兰故城,坚邀同行。
23日,直升机由乌鲁木齐飞库尔勒。24日,由库尔勒飞楼兰。
翱翔路线按稽核哀求,自库尔勒市沿孔雀河谷东飞,复迁移转变向南抵楼兰故城。机组降落了翱翔高度,加之天晴气朗,孔雀河谷地貌、地物,可一览无余。河道迂曲廻环,胡杨红柳密布,买卖盎然。折转南飞后,眼底立即成为少见生命迹象的荒原。转瞬之间,LA古城的地标性遗迹——佛塔,已展现在机身下。翱翔员美意,在古城上空缓转了两圈。古城西郊稀疏的、已成干枝的小胡杨林,也给人留下了印象。末了,飞机降落在了佛塔傍近、已选定好的一块比较平缓的无沙泥滩上。楼兰古城与孔雀河水系牢牢依存的关系,感想熏染至深。
王炳华(右一)陪平山郁夫夫妇在楼兰古城中
这次楼兰行,是了却平山郁夫师长西席的宿愿。同行者中,除平山夫人外,还有朝日新闻社的卖力人谷久光师长西席、日本有名考古学家樱井清彦师长西席等。我们在此整整活动了72个小时,没有虚费过一点韶光,在城内外穿梭、踯躅,对古城有了虽只是大要、但却主要的印象:
1.不少著述、文章说楼兰城墙为“夯筑”[12]。实在古城墙不是“夯筑”物。是实实在在的、取大小不一的垜泥块,层层堆叠成的。垜泥层厚薄不匀。负责不雅观察,薄者40厘米旁边,厚者可达70-80厘米。其间,夹置红柳枝、芦苇、胡杨枝。许多地段,已在长期季风吹蚀下,成为缺口。这种筑城工艺早于汉代。汉代疏勒河长城,是夯土间杂芦苇。楼兰城墙工艺,较城内仍基本无缺的佛塔、西域长史府故址(三间房)明显不同,是较汉—晋要早、更原始的工艺。
2.古城所在是罗布淖尔荒原北部孔雀河下贱、河网密布地带,生态较好。是荒原北部经济中央。古城南北,孔雀河支流、河床仍清晰可见。古城供水,也是引孔雀河水,自西北角入城、东南角流出,末了入罗布泊。河道流贯全城,担保了生活用水。河床底部,还可见到河螺空壳。
3.古城区内居民住室,构建大略:枋木为基,其上凿孔立柱,木柱间红柳、芦苇编结成墙,内外敷泥。居室规模、大小不一,主人社会身份不同。
4.古城东门外,有大型晚期建筑基址。古城北郊,见砖窑、青灰色方砖,具汉代风格,是可以进一步事情的遗址点。
5.最难忘怀、深深铭刻在心的是,时断时续与平山郁夫师长西席的互换。当年,他是“国际文物保护恳谈会”成员。他曾不止一次提及:“政府干事,动作慢”,“个人间的联系比较方便,也比较快”,“日本军费少,有可能在文物保护一环多尽一点力”。还说:“日中学者,可以考虑成立一个西域文明研究中央”(均大意)。在这次稽核结束,临返国前,他嘱人告我:他的“平山郁夫基金会”,可以供应经费,希望我负责考虑,选一个人到日本去学习(后一年,决定选送了李肖)。
在楼兰古城中与平山师长西席共处的3天里,十分难忘的还有他瞩目古城中的断垣残壁,轻稍微语:“总感到这里有一种久经风霜的美”,一种它处难觅的“分外的美”,“可以深层思考人与天下、人与环境的关系”。还说:“这里,曾是人类生活的空间,是可以交通天下的要站;但终沦为了一处空漠的天下。我们在这里,真有会被吞噬的觉得”,“该当让人可以品尝这种分外的觉得”。平山师长西席是感情丰富的艺术家,我总感到自己在古代遗存中泡得太久了,彷佛已经变得僵化。但平山师长西席当年那满怀深情的目光,想起来,仍如在面前。
难忘1988年与平山郁夫师长西席、樱井清彦师长西席等一行的楼兰行!
在这次楼兰行程中,平山师长西席、樱井师长西席、谷久光师长西席等,随便谈过的想法不少。我想到自己处境,实在并没有干系能量,于是总未作详细回应。细想,彷佛错失落他设想的不少值得器重的机会。生活中,要做好、做成一件事,确实须要内外多方面成分的契合。现在回忆这些事,自然也只能徒叹奈何了!
(八)居卢訾仓考古新创造
2000年3月28日至4月3日。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楼兰研究学会”卖力人何德修,组织“走进罗布泊——楼兰历史文化稽核”,坚邀参与其事。
稽核路线是从库尔勒市沿孔雀河谷东行,先入楼兰,再穿罗布荒原,南下若羌。可以全面见识罗布荒原上已知的遗址点,设计是引人的。组织者目的是推介旅游。因此,请的外国学者不少;但末了能得进入的却只有日本学者金子民雄一人。对我们这些每每只是曾“匆匆走过”的研究者来说,可以重履故地,再一次思考、验证深积心头的诸多问题,自然还是大好事。
我在这次稽核中的最大收成,是对土垠为居卢訾仓故址,有了比较全面,也比较深入认识。
土垠,黄文弼师长西席曾在《罗布淖尔考古记》中,有详细报告。只是它的阵势很低,险些淹没在层层雅丹之中,视野受到障蔽,是很难肩承不雅观察、报警之烽燧义务的。出土之西汉木简,也比较详细展示了它曾经屯田、积谷、接待东来西走、南下北上的各式官员、青鸟使的景况。卖力邮传的义务等。
我在土垠古城西缘水湾边,新创造了一处保存还基本无缺的划子埠:残长30米、宽3米、高0.4米。以土块垒就。(图)码头所在,地近居卢訾仓地穴,得收纳、发运之便[13]。
在干旱非常的罗布淖尔荒原上,至少,在土垠(居卢訾仓故址)与楼兰(LA、西域长史府故址)之间,曾经存在水运,这是据考古遗存可以肯定的史实。在楼兰历史文化研究中,它推开了值得重视的一个新视窗。由此想到,仍有幸存留在罗布荒原上的楼兰历史遗痕,较之十分有限的笔墨记录,真是丰富得太多、太多的。有志于楼兰研究的学界师友,能离开书斋、步入荒原,负责、细致、深入不雅观察(绝不能只是走马不雅观花),可以入目的地貌迹象,实在是十分、十分主要的一环。
(九)觅见小河
2000年7月24日。导因于李铁映、费孝通的创意,国家民委决定组织摄制《西域历史文化》电视记录片,求增强人们对西域大地的认识、理解。民委决定,由下属之“民族拍照艺术出版社”组织履行。刘鸣远社长领队,请屠国壁顾问、戴露阳卖力经费。新疆武警部队、塔克拉玛干油田后援。屠与我在1979年拍摄丝路电视片时,有过不短的相处,抵乌后,立即将我拉进了这一操持之中。这一工程,也是开始得轰轰烈烈,但经费却不能及时到位,以是稍稍铺开,旋又停滞。
但课题的代价,是大家都认同的。挫折过后,详细任务转由深圳《古大唐》接手。经费得到民间资助;屠国壁因此离开了剧组,回去了北京,我则接手了完成剧本、顾问其事的任务。
与罗布淖尔古代文明直接关联的一辑,是决心一定要找到“小河”,完成自1934年F.贝格曼发掘小河后,再没有中国学者进入小河、认识小河的遗憾。
2000年12月尾,新疆考古人走到了小河墓地。
自2000年12月6日至12月12日,备历艰辛,终于实现了这一宿愿!
走到了小河古冢沙丘之下,共同经历了这一艰辛稽核的有方军、余楠、曹东江、李学亮、何德修、吴士广、彭戈侠、张树春、才外等人。我卖力领队。当年,我已满65岁。事后想,有过一点后怕,但多的还是骄傲、自满:终于在20世纪末了的几天,我们实现了这发自中国公民、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深涵伤痛、绝不甘心掉队的宿愿!
当我们站在F.贝格曼向天下报导过的“小河五号墓地”前,看到没有一点新的人类足迹,沙面沉着无波。除暴露的棺板、一具红发少年半残干尸、少数几根已被抛弃良久、骨质已经极度松脆的人体肢骨外,统统,彷佛是营墓当年的景况。
我们全队职员,在墓前、墓周勾留了相称一段韶光,力求刻印下现场的统统。
1979年发掘的古墓沟,是从沙尘掩覆下取出来的,作为全程发掘者,将它与小河比较:大略与繁芜、普通平常与精心建构,丛立的“建木”、巨型男根、整洁的隔墙、加工的巨型木棺,不仅可直感时期早晚不同,而且还有朴素入葬与繁芜营构之理念差异。研究罗布淖尔早期文明,我们不仅是来对了,而且,真是来迟了[14]!
古墓沟女尸刚出土。她头戴尖顶毡帽,身裹毛线毯。
(十)再访楼兰
2012年4月到4月20日,再得机会,又一次步入楼兰。
中日规复邦交30周年。为纪念这一对中、日两国公民有深远意义的大事,平山郁夫曾向江泽民建议,为此可以办“丝绸之路文物展”、拍摄大型记录片。记录片要有好画面,要能引发不雅观者丰富、深刻的遐想。由日本NHK组织拍摄西域文化记录片,很快获中国政府赞许,日方坚请我作为干系记录片的“首席顾问”。为顺利实现,日方通过外事部门约请。久在广大日本公民思念中的楼兰古城、孔雀河一线景致、古墓、古烽,不能不进入镜头。同时,也接管了我的建议:孔雀河中游尉犁县喀尔曲尕可以作为古代西域遗存的参照物:一处交通仍旧闭塞、与外界联系不多,村落居溪流纵横、胡杨广布、红柳丛丛,民间古朴(也是架木为樑、苇草、红柳枝编结、内外敷泥为墙),还用着独木舟来去捕鱼,只在河滩小块地上分布小麦,入秋再收的粗放农业……作绝对不事润色、不人为加工,实拍统统。希望可助益人们对古代罗布淖尔荒原上居民散处、有农、有牧、有猎、有渔生活的遐想。建议得导演万一、拍照师佐藤的赞许,实拍也进行得比较顺利,反响不错。
再一个收成,是在拍摄楼兰古城时,在汉晋西域长史府故址、三间房的北侧苇墙下,觅得一处早期文化层。晋时西域长史府北侧苇墙,高仍有50厘米,其下,为土坯地面,厚约10厘米。其下30厘米处,见含草屑、碳粒、羊粪、驼粪、碎骨片的早期人类活动文化层,最深可及地下1.3米。逻辑上可以推论:在楼兰南迁,古城成为汉晋西域长史府之前,这片地区曾是羊、驼散处的空空地带。自然,无法否定它在西汉通西域前,曾是楼兰王国早期经济、政治活动之中央。
(十一)又作楼兰行
2005年9月20日至10月10日,诸多成分,又作楼兰行。
这次楼兰行,核心点是冯其庸师长西席亟望亲历、目验久蓄心头的玄奘西行返国之途。纳缚波(罗布淖尔)、楼兰城、白龙堆、三陇沙、玉门关、敦煌,其间的环境实态、路线景况,是不能或缺的环节。我有几次相称粗浅的罗布荒原稽核体验,该当伴驾随行。同行者中,还有同道荣新江、罗新、朱玉麒、孟宪实等诸位教授。加上新疆部队朋侪的后勤帮忙,一起,堪称顺利。
王炳华(左)向冯其庸师长西席先容古建筑遗址下的早期文化层
其庸师长西席是玄奘精神的崇拜者,也是践行者。为寻求心目中的佛学义理,渡同胞出迷津,玄奘可以说是绝对不惧统统困难险阻。这种精神,在完成任何奇迹面前,实在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我们生活的现实天下,暴躁之风漫滛,以物质利益为终极依归的各色人群,随处可见。其庸师长西席内心深处,是十分希望,厚重凝集在玄奘身上那种为寻真理而万去世不悔的精神,能在中华民族之精英群体心灵深处激起波澜。亟望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能在中国大地上抖擞新的光彩。因此,不少次曾听他提及过,要去楼兰、罗布淖尔,能直接感想熏染玄奘的情怀、精神天下。
这次楼兰行,真是从罗布淖尔穿过荒原、楼兰、白龙堆、三陇沙,经由玉门关,回到敦煌的。虽然,没有步辇儿,而是有了越野车,但遍望纵目标荒凉,没有水,只有一个大方向,没有详细的可以遵行的路,真是步步惊心、步步有险象相随。这旅程,放在1300多年前,放在孤身只影西走的玄奘身上,该有若何强大的精神支撑,才可能不惧不畏,走向了印度文明?!
这次楼兰行,印象最深的又一件事,是在楼兰故城郊野的宿营大帐中。其庸师长西席通过卫星电话,听到了夏师母传来的:中心领导人赞许了他和季羡林师长西席筹建“国学院”的创议,下拨了专款。其庸师长西席愉快难已,很快向我们这批随行者宣告了喜讯,他深情说:“本日,弘扬国学,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不同于一样平常的精神力量!
”“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是绝不可以轻忽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根基。”还告我,他想在国学院内成立西域研究所,请我也步入这一奇迹中。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与亚欧大陆西部天下是有关联的。其庸师长西席心心念念的“国学”,中华民族文化之复兴大业,背后热得发烫的感情、形象,至今仍如在面前。
斯人已远行,其情永难忘!
(十二)探索精绝文明
汉代鄯善王国兴起,尼雅河流域之精绝,成为了鄯善王国西境的政治中央。
深一步理解楼兰—鄯善文明,精绝成为了不可轻忽的一环。
尼雅,是改革开放过程中,新疆文化厅文物处与日本企业家小岛康誉互助,逐步展开的一个考古项目。1988年开始、1990、1991年持续,文物管理部门破格赞许日本客人由游览、至初步稽核。199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双方共同展开文物调查。考古所奉命,参与此事。1994年,进一步批准,中日双方可深入一步互助展开尼雅考古,新疆考古所可以在调查根本上择点发掘,资料归中方管理,日方参不雅观,成果共享,经费由日方承担。笔者当年已任新疆考古研究所所长,自然步入了尼雅互助考古项目之中,卖力业务指挥,名义为考古队中方“业务队长”。文物处长任尼雅“考古队队长”,卖力管理经费之重任。这是当年新疆涉外考古中的一个“创举”。
看似相称完美的设计,但实际运行也会有诸多出乎猜想的抵牾。
……
幸好,这类不愉快还不是太多;持续熟年的尼雅考古,收成还是巨大的。
尼雅考古,A.斯坦因自1934年,曾断续进行过4次。有开拓之劳。但4次实际事情韶光,统共不过40多天。得到的成果,尤其是总数近千件的佉卢文简牍,惊动过天下。我们的尼雅考古,如何前行一步,迈入新境,是当年受命后,反复思考的一件大事。持续多年的事情,在中日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已有多卷报告,成果具列,本文不赘。拙文只择少数曾经寻思、自感值得一说、还没有形成专文的不雅观点,奉献于此,供读者批驳。
⒈.精绝王国所在的尼雅河绿洲,西距克里雅河、东距安迪尔河均在100公里以上,其间是浩莽无际的沙漠。因此,尼雅河绿洲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它由自然绿洲发展为人居绿洲,自古远至本日,绿洲居民的发展、运行轨迹,利用考古学手段,一步步调查、展开,不同学科学者互助研究,认识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之联系、打仗、碰撞、抵牾、发展的过程,是深具学术代价的。由于空间不大,只要捉住不放,持续展开,当可取得有益于绿洲文明研究的大成果。主持尼雅事情中,曾经粗放的、大线条的做过这一事情,但没有得到比较充分、令人更满意的收成,这是来日诰日的尼雅考古工程,还值得连续进行的一个课题。
⒉.年夜公元前1000年中期,尼雅河居民,可能已选择定居在了目前精绝王国所在空间。这是一处水流丰沛、四裔有天然樊篱、可助益安全的地理单元:北部,为无垠沙漠;东、西两边,有两道高100米以上、稳定不动的沙梁拱卫;南部,是一片地域广阔的原始胡杨林。1991年,笔者第一次进尼雅,竟因无路可行而在胡杨林中东穿西突,末了还是中途折返。在这片约200平方千米的地域范围内,尼雅河直通南北,支流河网密布。农业、园艺、家庭喂养……均可得其便。加之四边不是人为却赛过人为的天然阻障,是可寻而难得的安全围篱。精绝王国在此,不仅表明了他们对尼雅河谷地理形势已有比较全面的理解;而且解释,随塔里木盆地周缘绿洲步入文明,异己力量间的联系日增;抵牾冲突,也自然随生。精绝王国统治层的安全防卫不雅观点,详细表明了他们对这一形势的感想熏染、戒备。
在尼雅遗址南部原始胡杨林中
⒊.主持尼雅考古,虽经费可以无虑,但沙漠动土用费难以轻估。以是在这一点上,我是慎之又慎。不必要、不发掘;终极也便是在A.斯坦因编定之N5、N2、其余不期而遇的几处墓地,进行了抢救性的事情。但这几处发掘,还是深深烙印下了我们新疆考古人的辉煌。在认识精绝文明一环,确步入了新的殿堂。
这里,稍多说几句,1995年对精绝王陵的发掘。
天道酬勤。1995年10月11日,可以说纯属有时,在我与几位同道操持再次感想熏染、认识N14(精绝王廷故址)的道途中,创造并立即捉住了墓地出露之痕迹,随即决定改变安排,调动中方队员,不用民工,对墓地发掘。
精绝王陵发掘,出土了大量从无所见的精美丝锦,不仅表明了汉王朝政权在西域大地实行“安辑”政策取得的巨大成功,精绝对汉文化的广泛吸纳;丝路畅通,为精绝王国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清楚捕捉到了她已面临的严重危急。精绝王国,虽只能算是塔兵戈壁中的弹丸之地,此时却成为了中亚大地诸多绿洲王国东向汉王朝互换的中央。甘肃悬泉置出土汉简,于此有过详细、生动的揭示。数百人东向长安的团队,每每要先在精绝集结。精绝在这盛大奇迹中,得到了刺目耀眼的光环,明显居于舞台的中央。只是,头头不好当。负责注目,在光环的阴影下,明显已诱发新的抵牾、发生新的变故。
值得关注、寻思的考古征象有:精绝王廷故址所在的N14,溘然废毁,证明是显示王室成员间亲密关联、彼此礼赠珢玕的汉文木简,被丢弃在了故址一边的垃圾箱中;与王廷临近的王室墓地,主人配饰的珢玕(蜻蜓眼玻璃珠)数,与王廷垃圾箱中8枚汉简所载相同。可以推见:它们是在同一韶光、干系同一事宜的不同细节;再,精绝王廷弃毁,王国的政治中央很快南迁,由N14南迁到了A.斯坦因编号的N1、N2,佛塔所在地区。以是作如此大胆推定,是A.斯坦因在精绝所获大量王室佉卢文档案,就十分集中出土在N1的狭小档案室内。也是由这一时段开始,曾经以汉文为主的精绝,很快转变为以佉卢文为主、汉文退居为次要地位。这变革,明白无误的表现了精绝王廷政治、文化生活的剧变。与这一剧变可以呼应,是与N1紧密相连的N2,其建筑布局,与精绝故址多见的独院、分散居住风格,完备不同。它是在一处直径近达百米的环形广场上,20栋建筑物近环状布列[15]。广场四周有多座稳定沙包围绕,北缘,有以栅栏围护的蓄水洼池。西侧为大型佛寺、佛塔。更大范围不雅观察,还可以见到断续分布的土筑围垣,似城墙遗迹。凡此各类,可以解释:N2是值得把稳的、地位不同于一样平常、也异于王境北部的建筑遗存。联系前述王廷故址废毁、精绝王被杀身,可以增强一场政变确曾发生,政治中央南迁的推理。
这一不雅观点,萌生在精绝王陵文物整理过程之中,但只能说是一个形式逻辑的推演,还不能作为肯定的考古学结论。曾经设想过可以进一步展开考古事情时,对之进行验证,但退休年事已届,我的新疆野外考古,已经不容许再作大的铺展,干系设想,自然也就胎去世在腹中。这次将其书之于此,是祈来日诰日的尼雅考古人,能接管这一不雅观点中的合理身分,在得当地点设计,发掘,取得进一步证明。这对认识精绝历史进程,当可作出主要的贡献。
王炳华(前)向研究佉卢文专家先容精绝王国故址
还有一件事,值得在这里一说:2014年12月13日至12月23日,应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老友段晴教授之邀,再一次进入了尼雅—精绝王国故址之中。任务是陪同她邀约的“佉卢文世俗文书国际研讨会”的欧美专家,了却他们终生从事佉卢文研究,却无缘亲履佉卢文世俗文书最紧张的出地皮——尼雅之域。这一过程中,我也再负责巡礼了N1、N2遗址,伴着、拉着段老师的手,看着、说着我深藏在心的、对精绝后期历史文化研究构想。以是如此,是深知在世俗佉卢文研究中,可以自由来去的段晴,是我在这一探索研究中,必须联手的同道。而世俗佉卢文,当是解开干系谜团的核心。
稍有遗憾的是这次精绝行,段晴是绝对的中央、明星,西方专家、中方学者,谁都想捉住机会,让她说感触、希望。我的议题,她把稳听过、想了,也说“一定要互助进行”,“找机会再深谈”。没有想到的只是:她终是太忙,这一机会竟再未来到我们跟前。现在提笔说尼雅,段晴教授已无法不丢下她怀有深情的西域、精绝研究,驾鹤西行!
王炳华与段晴教授细议进一步阐发精绝文明设计
我自己也已步近90高龄之大门,再进入沙漠,已险些是抱负了。念及于此,真是情难以堪!
行文至此,还是得再一次感激老友段晴:是她在我近80岁之时,得再一次进入自己曾经魂牵梦绕的尼雅绿洲,并为我供应了一个高光汇聚的舞台,让我在一个最适宜的场合,与我热爱过的楼兰—鄯善研究作别!
难忘段晴!
(十三)并非多余的话
拙文,不是什么研究。个中,虽也录下了不少师友对楼兰大地寄托的深情、期许。吉光片羽,弥足宝贵。笔者有幸,亲历亲听,获过教益,心有所得,曾大助于个人的认识,但并不是个人思考的结晶。
串起这篇笔墨的主线,是罗布淖尔、是楼兰。但通读全文,这些琐记式的笔墨中,读者可敏锐捕捉:它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光阴中,新疆考古事情者紧张是被动的承应着国外、海内特定的须要,多是做着一些做事性的事情。顺带着有了一点考古发掘、一点文物收成。在楼兰,与历史研究的期许比较,贡献是很少的,彷佛手脚曾经被捆绑,难有作为。后面的驱动力,说得难听、俗气一点,是干系管理部门一些人十分看重的经济效益,真不是学术的追求。是日然不能说是全部,但比例确不能说小。对认识罗布荒原、探求楼兰历史文化展开的轨迹,这些专业事情者该当承担的根本性研究义务,他们的手脚并没有被放开,无法全力、虔心前行。
这是一个很难让人愉快的事实。回顾这统统,在那特定的时段,不能、也不必苛任务何个人。经济是根本。没有迁徙改变事情必需的润滑剂,文化奇迹的繁荣是无根、无基,难有前行之资的!
干旱、生命薄弱的罗布淖尔大地,以及在这一舞台上涌现的人类。去今一万年以来,经历过楼兰前、楼兰—鄯善时、鄯善往后的悠长历史篇页,有断层,但总又再生。这也是有认识代价的征象。这过程,以及它们内涵的根据,是个性独具、它处难觅,多有值得阐发之处。有太多须要认识、研究的大大小小空间。唯其有光鲜、独特的个性,也就更具研究的代价。有机会承担这一研究义务,是新疆考古人的幸运,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找到这一舞台的!
改革、开放,中国考古学的春天,已真正降临在中原大地!
新疆考古舞台上的新一辈探索者,可以放开膀子、大展技艺的时期大幕,已经拉开。钱,已经不缺了,前行,自然少了困难。在科学技能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不再有战胜不了的困难。面对罗布淖尔、楼兰文化的前世今生,须要的是一个强大的大脑、一个计策性的设想、能科学有序展开的操持……使这片连接着中原与西部天下的大地,其上烙印的深深浅浅的历史痕迹,能在我们的手铲下,一步步、一点点重见天日,抖擞光彩,让更多层面的、可资认识古代亚欧旧大陆人群曾经存在的文化、经济互换、心灵沟通的鳞爪,多一些、更多一些呈现在今人面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考古学者的奉献!
期待来日诰日!
2022年5月初稿,2022年6月24日改定。
时在上海青浦朱家角玲珑坊
注释
[1] 侯灿《楼兰文化研究论集》第20-52页。新疆公民出版社,1995年。
[2] 干系标本,存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对年代,曾请法国科研中央315所旧石器研究专家不雅观察、鉴定,初判,时期在去今两万年前后。北京联合大学有学者希望进一步研究,但论文仍未见刊布。
[3] 《孔雀河青铜时期与吐火罗假想》第7页,科学出版社,2017年,北京。
[4] 王炳华《古墓沟》,新疆公民出版社,2014年,乌鲁木齐。
[5] 文载《新疆社会科学研究》1993年1期。
[6] 拜会汪涛、汪海岚《安瑙印章及其引出的问题》,载《西城文史》第六辑。
[7] 穆舜英《神秘古城楼兰》,新疆公民出版社,1987年,乌鲁木齐;《楼兰古墓地发掘简报》,见《楼兰文化研究文集》第122-127页,新疆公民出版社,1995年,乌鲁木齐;侯灿执笔《楼兰古城址调查与试掘简报》、《楼兰城郊古墓群发掘简报》,均署名“新疆楼兰考古队”,刊《文物》1988年第7辑。
[8] 楼兰文物普查队《罗布泊地区文物普查简报》,执笔张玉忠、伊弟利斯,载《新疆文物》1988年3期。
[9] 饶瑞符《米兰汉唐屯田水利工程查勘——从伊循灌溉系统遗址看汉唐时期的屯田培植》,《新疆巴州科技》1981年1期。
[10] 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兵戈壁综合稽核队考古组《若羌县古代文化遗存稽核》,《新疆文物》1990年4期。
[11] 中国科学院塔克拉玛兵戈壁综合稽核队考古组《安迪尔遗址稽核》,《新疆文物》1990年4期。
[12] 拜会穆舜英《神秘的古城——楼兰》第88页,新疆公民出版社,1987年。
[13] 王炳华《居卢訾仓故址研究》,《丝路考古两题》,喷鼻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
[14] 王炳华《小河:探求失落落66年的神奇墓地》,载《新疆访古散记》,中华书局,2007年。
[15] 吉崎伸《从N2的调查》,载《中日共同尼雅遗迹学术调查报告书,第二卷(笔墨)》第42-54页。
任务编辑:黄晓峰
校正: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