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歌剧院,位于澳大利亚悉尼市区北部的便利朗角,1959年3月动工建造,1973年10月20日正式投入利用,是享誉天下的地标式建筑

歌剧院设计方案征集活动始于1955年9月13日,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州长向环球建筑师发出约请。
历时近两年,竞赛一共收到了来自32个国家的233件参赛作品,终极丹麦著名设计师约恩·乌松赢得了设计竞赛,“贝壳”式造型成为建筑史上经典之作。

落第的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

建筑大师约恩·乌松

被履行的方案,无疑是幸运且独享尊荣,“落选”的方案则永久勾留于图纸上。
悉尼歌剧院那剩下的232个方案,成为被淹没于历史的建筑构想。

2019年,澳大利亚预算直达公司(Budget Direct)与NeoMam Studios互助,为悉尼歌剧院竞赛的个中七个精良方案还原了方案效果图。
它们呈现了半个多世纪前,建筑师们对彼时建筑艺术的思考,以及对未来方向的探索,虽与建成机会失落之交臂,却不乏具独到之处。

七座图纸上的“悉尼歌剧院”

方案一

设计:费城互助小组

该方案灵感源自“海螺”,以混凝土为紧张材料,形成坚固的螺旋构造。
功能与形式兼具的造型、契合基地的设计,让该方案赢得当时竞赛的第二名,饱受赞誉。

费城互助小组是由费城七名设计师组成的临时团队。
只管方案没有履行,但费城团队在这次亮相后便连续互助,成立了屡获殊荣的gbqc建筑事务所。

方案二

设计:Paul Boissevain 和 Barbara Osmond

建筑师Paul Boissevain、Barbara Osmond 分别来自荷兰和英国。
简洁方正的“盒子”造型,尤其建筑的人性化尺度、长廊、步道给评委们留下深刻印象,终极赢得竞赛第三名。

虽该方案看来有些守旧,却绝不“过期”,纵然在当下,我们依然看到附近的设计。
如法国建筑师让·努维尔为上海设计的浦东美术馆,同样临水而建,方正形体、全玻璃立面,以及建筑的艺术类型,都延续这一风格。

方案三

设计:S. W. Milburn 及互助伙伴

同样是“矩形”设计,该方案的特点是将长廊塞进了楼下,并在屋顶上设置一块直升机护垫来应对紧急须要。

方案四

设计:Peter Kollar 和 Balthazar Korab’s

该方案由四座不规则的体块组成,建筑的虚实比拟、视觉节奏赢得评委们讴歌,评价方案是“非常闇练的设计”。

方案五

设计:Vine 和 Vine’s

英国公司Vine设计的歌剧院具有“工业风”特点,红、黄双色光鲜,户外空间充足,水边广场平行于海面。
该方案被反对的一大情由是,评委认为设计成两个听众席无疑太多了。

方案六

设计:Kelly 和 Gruzen’s

由凯利(Kelly)和格鲁岑(Gruzen)组合的美国小组,以入口具有拉斯维加斯风格为特点,试图给悉尼带来他乡风情。

方案七

设计:尤金·古森

尤金·古森并非专业建筑设计师。
他是悉尼交响乐团的指挥,也是新南威尔士州音乐学院的主管,更是发起建造歌剧院的关键人物之一。

他的方案领悟了浩瀚古典符号,具有强烈的多元文化性。
由于他在政治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一方案在当时履行的可能性很大。
不过,这一方案严格来讲并没有参与竞赛。

通过这7个方案的比拟,约翰·伍重“离经叛道”的反传统构造方案当选定为终极方案,在有时中有其一定的成分。
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无与伦比的设计和建造,卓越的工程造诣和技能创新,更是一个大胆而富有远见的实验,对20世纪末的新兴建筑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2007年6月28日,悉尼歌剧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天下文化遗产名录》,作为20世纪建筑的精品,该建筑是一个归属于全体社会的伟大艺术纪念碑和雕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