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强斌,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曙光学者、上海打算机音乐协会会长、上海市育才奖得到者,创作有《飞歌——为弦乐六重奏而作》(2005全国音乐作品比赛“文华节目”室内乐一等奖)、《Line9——为舞者、竖琴、交互式电子音乐与视频而作》(2011)等作品,并创办了上海国际电子音乐周(EMW),主持创办了IEMC国际电子音乐大赛。

从贺绿汀经典音乐作品《上海第三次武装叛逆——混声四部合唱与交响乐队》(1998年版,陈强斌配器)聆听入手,比较百代当年录制的《义勇军进行曲》《天涯歌女》,陈强斌边播放音乐,边讲述录音艺术的演化与发展。

百代小楼建筑设计 材料设备

早期,百代唱片的录音办法紧张利用电气录音法,用麦克风将声音转化为电旗子暗记,再通过放大器和扬声器传输到录音机,将电旗子暗记刻录在蜡片上。
陈强斌表示,百代的录音技能在当时居天下领先水平,能够担保声音的清晰度和还原度,录制出高质量的唱片,百代留下的大量盛行歌曲、时期曲、电影歌曲和戏曲等,影响了中国音乐史的发展。

随着录音技能的发展,从留声机、多轨磁带录音机到数字录音,也带来了全新的音乐传播和展示办法。
埃德加·瓦雷兹的《电子音诗》是早期电子音乐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
电子音乐的技能改造和艺术家的创造推动了声音技能的发展,有人录下各种场景下的背景声,有人采集不同地区具有光鲜当地特色的声音制作成声音舆图,如今日常生活中普遍利用的声音导航也正是录音技能从腔调改动到声音克隆的结果。
20世纪80年代至今,电子音乐发达发展,其实验性、可塑性、丰富性已然拓展出一片精彩的音乐新生态。

“汇游徐家汇”活动是徐家汇源景区推出的海派文化体验品牌项目,每月末了一个周六向"大众年夜众免费开放,感兴趣的读者可关注“徐家汇源景区”微信"大众年夜众号,第一韶光获取活动及预约信息。

百代小楼——《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

开放韶光:

周二至周日9:00—17:00

(16:30停滞入馆)

门票:免费

地址:徐汇区衡山路811号

:张文菁、施悦炜

编辑:宁平英

校正:耿洁玉

审校:韦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