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团队子繇

一、来自战国的王陵设计

战国建筑设计讲授 施工技术

这是一个来自两千多年前的战国黑科技:《错金银铜板兆域图》。
作为中国乃至天下上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设计图实物,它不仅向我们展现出春秋战国期间高超的建筑设计技艺,同时还揭开了战火烽烟中一个国家的百年浮沉。

“兆域”是墓地四周的疆界,而兆域图实在便是一幅王陵设计图。
早在周朝期间,就已经设置了专门卖力墓穴陵堂方案与制图的官员——“冢人”。
《周礼·春官·冢人》记载,冢人“掌义冢之地,辨兆域而为之图”。
周代的这种做法被各诸侯国所沿袭,后世也在朝廷中设置有墓穴陵堂建筑方案的官员,他们卖力勘测地形以及绘制陵墓的方案图。
由于历史缘故原由,能流传至今的古代建筑设计图十分罕见,而这幅中山国的王陵设计图是现存最早的建筑平面设计图,不仅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主要的地位,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极其珍稀的档案资料。

二、高超的技艺与前辈的理念

《错金银铜板兆域图》的主体材质是青铜,铜版的正面利用了金银错的技艺。
金、银的利用不仅仅是为了表示全体设计图的华贵,还是为了利用金银的不同材质和颜色,对不同部分加以差异或强调。

整件铜板图长94厘米、宽48厘米、厚1厘米,采取正投影的绘制方法,利用1:500的比例尺,将主体部分的建筑布局精确地展现个中。
据图可知,陵园大致分为四个部分:中山王及配偶的五座堂室、两重宫垣、四座宫室以及主体建筑下的高台。
兆域图还在诸建筑物各部分之间以“尺”、“步”两种单位标呈现实尺度,总计达38处。
兆域图在绘制布局上,明显屈服着轴对称的版式排布特点。
不仅是宫室建筑的布局,就连图注笔墨的排布也是对称而规整的,于整体呈现出一种形式感之美。

除了建筑图画,兆域图上还附有多处笔墨,个中较主要的是“中山王律令”,说的是中山王为图版的详细施行所下的命令:“王命赒为兆法,阔狭小大之制,有事者官图之,进退违法者去世无赦,弗成王命者殃连子孙,其一从,其一藏府”。
大意是说,中山王命令司马赒制订建造陵墓的长宽、大小标准,建造时要严格按照此规格来施工;一旦发生问题,要依法重办;有擅自增减规格者处去世;违犯王命者罪及子孙,建造落成后将此铜板图一件随葬,一件藏于府库之中。
此足可见当时的“兆法”与制图已达到十分完备的程度了。

兆域图中所设计的王陵,本是中山王身后的空想陵寝,可实际上这座王陵并没有终极完成。
在建造完王墓和王后墓之后,中山国便遭覆灭,从此永久消逝在历史之中。
而兆域图的创造,仿佛洞开了中山国的另一扇神秘大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迢遥的国度在战国纷争中的兴衰兴废。

三、中山国的几度浮沉

中山国本是鲜虞族在春秋末年建立的一个国度,其前身是北狄鲜虞部落,最早在陕北绥德一带活动,后转移到太行山区。
中山国从立国之初就处于中原强国的环伺之中。
而到了战国中期,却以“地方五百里”而致“千乘之国”。
在200 余年的国祚中,中山国可谓数度起落。
其国土虽狭,计策位置却十分主要。
它在各诸侯国的纵横纷争中,起到了平衡实力的关键性浸染,但注定还是成为大国争霸下的捐躯品。

“中山”最初是指今河北省平山、正定一带的地区,到鲜虞族立国,中山始为国名。
中山建国初期紧张受到来自晋国的压制。
从公元前505年开始,晋国多次进攻中山国,直到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内讧,中山国才迎来了喘息之机,开始参与列国纷争。
此后中山国不仅与齐、鲁、卫三国共同伐晋,将晋国的棘蒲纳入自己版图之中,还收受接管了从晋国出逃的大夫荀寅。
晋国在平息内乱后,迅速对中山国展开剧烈反击,眼看中山国就要招架不住之时,韩赵魏“三家分晋”,使中山国又一次躲过了覆灭的危急。

此后魏国一贯想要攻灭中山国,由于受到与中山比邻的赵国的掣肘而久未成行。
公元前414年,魏文侯趁赵烈侯刚刚登基政局不稳之机,又重新打起了攻打中山国的主张。
在得到赵国的默许后,魏文侯派大将乐羊率兵北上,经由三年的负隅顽抗,中山国还是被魏国所灭。
据《史记》记载,魏文侯在灭亡中山后,将其封于灵寿地区。
但魏国与中山国相距甚远,中间又隔着一个赵国,再加上中山国国君在亡国后一贯“身勤社稷,行四方,忧劳邦家”,昼夜忧思光复故国,终于待到“魏与赵、楚混战时,无力越赵而制中山”的机遇,得以复国。

战国期间,中山国一贯处于燕、赵两国之间,生存环境十分困难。
而复兴后的中山国所处之地,又将赵国南北两部分的领土分割开来,由此成为赵国的心腹之患。
为防御赵国的攻击,中山国还曾修建长城。
但饶是如此,还是没能阻挡赵国吞并中山之心。
在牵一发动全身的战役环境中,赵灭中山国的战役,无疑会牵扯到更多的诸侯势力。
起初帮助中山国抗击赵国的齐、燕两国,随着战役形势的变革,终极在利益的权衡下转而选择站在赵国一方,帮助赵国攻灭了中山国。
在历经二百余年的兴衰沉浮后,中山国的历史止步于公元前296年。

纵不雅观中山国起起落落的二百多年,虽然曾经一度达到“千乘之国”的国力,但依然无法与实力强劲的七雄相对抗。
位于强国环伺的地理位置之中,就注定了中山国成为各国借以进行势力斡旋的工具,也终难避免成为各国争雄势力下的捐躯品的命运。

参考资料:《战国策》、《史记》、《中山国兴衰与<兆域图>》、《中山<兆域图>:我国古代实用图的例证》、《鲜虞中山国研究》

战国时被称作“蛮子”的楚国,为何能成为超级大国?

这个国家拳打齐国脚踢楚国,差点灭掉秦国终极却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