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力
杭州德胜新村落——一个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小区,如今成功“逆袭”:政府和居民对小区新貌赞不绝口,来自全国城市更新领域的参不雅观者更是相继而来。
逆袭的窍门,是德胜新村落老旧小区的“总设计师”泛城设计株式会社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王贵美,在这里的老旧小区改造中构建了一个“绿色生态、友邻关爱、安全聪慧、教诲学习、管理有序”的“完全居住社区”,让老旧小区公民群众真切感想熏染到美好生活“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
对高质量发展培植共同富余示范区的浙江来说,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培植,缩小老旧小区与新建小区中居民安全感、得到感、幸福感的差距,是示范区的题中之义。
日前,住房和城乡培植部科技委社区培植专委会委员、泛城设计株式会社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王贵美,带笔者走进德胜新村落,解读这个老旧小区“逆袭”的密码。
惊艳蝶变
30年迈旧小区改造玉成国标杆
“我们小区建成于1988年。”从1989年起就住在德胜新村落的老虞,是小区的第一任居委会主任。30多年来,眼见这个有85栋居民住宅、20栋公共配套用房、居民近万人的大型居住社区,从当初大家倾慕的“洋房”小区,逐步沦为“老破小”,老虞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根本举动步伐迂腐,消防安全隐患较大,绿化破坏严重,无障碍培植、安防培植、社区文化培植缺失落,居民的改造欲望十分强烈。”王贵美院长说。
从最初的拜访调研,到2020年5月开工改造,再到后续补充完善,王贵美院长带领泛城设计的团队,全身心扑进了德胜新村落。
去年底,改造顺利落成,德胜新村落惊艳亮相:大门充满了江南韵味,“万物育德,人以德胜”8个大字彰显出小区的文化秘闻;出入口人车分流、自动识别,小区道路拓宽、停车位增加,不畅的消防通道全部打通,担保了“生命的宽度”;“蜘蛛网”式的架空管线全部“上改下”;安装了整套的聪慧安防系统,连接“城市大脑”,生活更安心……“房屋不漏了、道路变宽了、举动步伐完备了、绿化俊秀了、小区通透亮堂了、生活环境变美了、安全隐患肃清了,老小区年轻了。”老虞和居民终于舒心了。
更多的赞颂,来自全国各地的业内人士。近年来,泛城设计依赖自身综合设计实力,整合城市方案、社会养老、社会成本、社会运营等多方面上风资源,在城市更新研究方面做足了文章,且在多地城市更新住区改造中展现了标杆形象。本次改造,正是泛城设计城市更新研究院王贵美院长提出的“完全居住社区”理念,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的首次全面落地。
王贵美院长还有一个身份,是住房和城乡培植部科技委社区培植专委会委员,业界“大咖”。在2020年7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事情的辅导见地》(国办发〔2020〕23号)文件中,他提出的老旧小区改造中构建“完全居住社区”理念也被写入个中,受到全国同行的瞩目。
以是,全国各地老旧小区改造参与者纷纭来到德胜新村落稽核:国务院文件中提出的“更好为社区居民供应精准化、风雅化做事”的“完全居住社区”,到底长什么样?详细要怎么改?
以人为本
植入“完全居住”大场景
“改造建筑本体和根本举动步伐,是老旧小区改造的条件和第一要素。但是,如果不给老旧小区授予功能,改得再俊秀也没用。”在王贵美院长的理念中,所谓“完全居住社区”,必须冲破以往小区只供人居住的大略功能,还要在小区内实现看病、养老、休闲、健身、学习确当地化、一体化。居民不出小区,就能享受生活圈的各种便民做事。
他说:“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德胜新村落最核心的问题不是举动步伐的老旧,而是功能的缺失落,包括社区养老、托幼、学习、休闲等。”
以是,德胜新村落重点改造完善了小区配套和市政根本举动步伐,构建了“五个圈”:知足老年人集“健养、乐养、膳养、休养、医养”于一体的“社区乐龄养须生态圈”;知足居民生活的“便民商业做事圈”;知足居民教诲学习的“文化教诲学习圈”;知足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的“无障碍生活圈”;知足居民就近休闲健身娱乐的“社区公共休闲圈”。
说着,王贵美院长带我们来到小区的中央公园“德胜公园”。此刻,“一剪梅”的音乐飘荡在公园里,十几位居民伴着歌声跳起扇子舞。“公园占地11亩,但长期得不到掩护,不能知足居民室外公共休憩的需求。”他先容,改造不仅提升了绿化品质,还新建了居民安歇凉亭、儿童活动园地、社区疏散广场、百姓舞台、居民健身等功能场所。
此外,德胜新村落打通了3.8公里的休闲环道,培植和改造了以“德胜八景”为主题的安歇凉亭8处和口袋小公园3处,休憩场所里还展示社区名人故事,小区“走得进、留得下、记得住,留得下乡愁”。
路边,一个灰色的小桩子引起了笔者的把稳。据先容,这是泛城设计自主研发的电子导盲系统“无障碍残疾人通道”,是小区信息化无障碍生活圈的根本举动步伐。小区在紧张通道、十字路口都布局了这种小桩子,戴着导航手环的残疾人一走到附近,手环就能语音提示视障人士通畅及休憩,也能帮助智力低落的老人找到归家之路。
“老旧小区要更关心院子。”王贵美强调,“完全居住社区”的核心,便是要从公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根本点出发,关心院子才是真正关心到了人。
破题可持续
引社会成本共建美好家园
相对付“硬件”上的更新,如何引入配套做事,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不少老旧小区在改造中,最难堪解的题。
德胜新村落老年人占比超过20%,而居家养老、托幼做事中央、社区食堂等公共配套做事性场所缺失落。以是,泛城设计将小区内废弃的自行车库改造成供居民居家养老的“阳光老人家”做事中央,一楼为社区食堂和公共活动区域,二、三层设置了18张照顾护士床位。
为实现社区养老做事的造血功能,“阳光老人家”交给了第三方机构运营。为此,该机构也投资600余万元参与内部改造,为街道减轻了资金压力。今年3月,德胜“乐龄家”养老园正式业务。
该机构卖力人郭福琴先容说:“居民每个月最少只需210元,就能得到6小时的居家养老做事,包括家政、医疗、康复等。也有托养床位,80元一天。”通过第三方供应社区做事,居民购买做事的办法,有效填补了社区的做事缺失落。
同时,德胜新村落在改造中培植了一个“阳光照顾护士中央”,成为浙江省首个“社区级照顾护士中央”。自此,德胜新村落实现了小区里的医养结合。
“老旧小区改造,绝不仅仅是一项建筑工程,而是民生、发展、改革、社会、管理和建筑‘六大工程’,个中,管理工程和社会工程一定是核心。一家设计院,如果只把老旧小区改造当做建筑工程,那它一定是失落败的。作为社会工程,设计院一定要牵头把所有协同单位的配套打通;作为管理工程,一定要在改造过程中预留接口,深挖资源、为社会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赋能。”王贵美说:“提高社会成本参与城市更新的积极性,还能将后期的长效管理和城市管理融入再方案中,探索城市运营商的城市开拓培植模式,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培植韧性城市,逐步实现培植未来城市。”
“这次改造,跟以前真的不一样了。不但是盯着刷刷墙壁、修修马路,小区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了。”在“老虞”们的眼里,德胜新村落通过根本举动步伐更新、做事配套完善、社区环境与做事提升,加上积淀个中的浓浓烟火气和人情味,一幅公民群众“看得见、摸得到、体会得到”的美好家园图景,已然成为现实。
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