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29日,中日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

五十载冷暖起伏,半世纪沧桑巨变。
共同的影象、特殊的联结、持续的接力,过往的中日友好瞬间,不雅观照着当下时期激流里的行与思。

本川空间建筑设计 施工技术

澎湃新闻联合中国公共外交协会,推出“50年50人”专题宣布,对话50载中日关系的塑造者、开拓者、践行者,展望未来环球变局下中日关系“下一个50年”。

50年前,中日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为了实现中日和平友好,作出邦交正常化的重大决议确定,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那时的孔铉佑正是乘着中日友好发展、各领域互换生动的这股势头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学习日语。

“我至今记得,当时同学们都是每天花费大量韶光随着录音机复听复述日本的时政新闻录音。
通过这种比较原始的学习办法,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日语听说能力,同时对日本社会以及中日关系有了一些初步理解。
”孔铉佑回顾道。

孔铉佑大使 澎湃新闻 图

大学毕业后,孔铉佑进入外交部。
如今近四十年过去,他也伴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逐渐从一名外交新兵发展为奔忙于两国关系第一线的关键青鸟使——中国驻日今年夜使。

50年里,中日双方互换互助不断扩大,也积累下了四个政治文件的主要原则精神。
当前中日关系机遇和寻衅并存,孔铉佑今年7月在谈及当前中日关系时说道,“回顾50年来,中日关系历经风风雨雨,始终在弯曲中向前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以及中美博弈、中日国力变革等新的时期背景下,中日之间新老抵牾繁芜交织。

面向未来和中日下一个50年,孔铉佑也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并呼吁两国青年到对方国家走走看看,他相信这一定会带来很多意外的惊喜和收成。

以史为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澎湃新闻:孔大使您好,1979年您开始学习日语,1985年开始从事对日外交事情。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您个人也见证并经历了这段历史。
最开始您是如何同中日关系结缘的?在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您对日本的认识与理解发生了若何的变革?

孔铉佑:履行改革开放的那一年,我有幸考入大学学习日语。
我至今记得,当时同学们都是每天花费大量韶光随着录音机复听复述日本的时政新闻录音。
通过这种比较原始的学习办法,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日语听说能力,同时对日本社会以及中日关系有了一些初步理解。
这期间,中日两国乘着和平友好条约缔结的势头,高层之间密集互访,经济文化各领域互换非常生动,两国关系得到长足发展。
这些更加引发了同学们刻苦学习专业知识的激情亲切。

我还记得,大学期间有一个小插曲,1981年底,在日今年夜阪,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佳绩首次夺得天下冠军,也是女排的第一个天下冠军。
当时我们每个人都是心潮澎湃,热血沸腾,险些所有人瞬间聚拢到校园,年夜声喊出“联络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每个人心中此刻都升腾起了挥洒青春、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
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态,我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外交部,至今在外交战线事情了近40年。

我事情后从事对日外交的韶光比较长,对日本的认识总结起来紧张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地缘附近,文缘相通的隔壁。
我们常用“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来形容两国间近在咫尺。
间隔上的靠近授予了中日互换得天独厚的上风,这种渊源从2000多年前的秦汉期间绵延至今。
来自中国的汉字、儒学、茶道、建筑、饮食等不仅深刻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也塑造了中日两国社会共同的文化交集。
在今年年初举行的北京冬奥会上,以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开幕式视频深深打动了许多日本民众,我想这种共鸣、共情就来自两国相似的文化源流。

其次,两国是互利共赢的互助伙伴。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初,双边贸易不敷10亿美元。
去年在新冠疫情持续冲击的繁芜形势下,这一数字达到了创记录的3700多亿美元。
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出口工具国,日本也位居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国。
近些年来,数字经济、节能环保、医疗康养等朝阳业态也正成为中白天互利互助的新增长点。
两国之间的经贸互助堪称互利共赢的典范,也反复印证着中日关系发展为两国公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再次是共担任务的国际社会主要成员。
中日作为天下紧张经济体,对掩护国际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振兴肩负着重要任务,对应对环球性课题和寻衅有着义不容辞的任务。
日本外交长期主见和平发展和国际折衷,推戴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系统编制。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以及“和平”、“发展”两大主题空前凸显,中日关系早已超越双边范畴,越来越具有天下性影响和意义。

当然,不可回避的是,中日两千年友好也曾伴随五十年兵戈。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役,给中华民族造成深重灾害,日本公民也深受其害。
这段历史是中日关系史上最为阴郁和沉重的一页。
日方该当切实汲取历史教训,承认加害任务,坚持和平发展,避免悲剧重演。
以史为鉴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特殊是更加武断两国公民共同掩护和平、实现世代友好的决心意志。

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中日之间应该坚持和平、友好、互助的精确方向,我与同事们也一贯在为此不懈努力。

希望中日关系稳定向好的“沉默大多数”始终存在

澎湃新闻:2019年5月28日,我们有幸在您出使日本之前采访了您,当时您就谈及中日关系的发展与弯曲。
在您出使日本的三年韶光里,我们经历了“山川他乡,风月同天”,也面临一些问题。
中日关系站在当前这个历史十字路口,涌现了哪些新的情形与寻衅?中日双方该当如何承上启下?

孔铉佑: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这是一个主要的历史节点。
回顾50年来,中日关系历经风风雨雨,始终在弯曲中向前发展。
我到任以来的三年多韶光里,中日关系同样经历了起伏。
在此期间,两国领导人达成了构建契合新时期哀求中日关系的主要共识。
我们见证了疫情之下中日双边贸易额逆势创下3700亿美元新高,也见证了疫情前双向职员往来打破1200万人次大关,两国关系该当说取得了新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当前百年变局、世纪疫情以及中美博弈、中日国力变革等新的时期背景下,中日之间新老抵牾繁芜交织。
双方政治安全互信依然非常薄弱,历史、台湾、钓鱼岛等老问题时时凸显。
同时受来自美方等外部成分滋扰,日方突出意识形态不合、干预正常经贸互助、利用多边场合责怪抹黑中国等悲观动向明显增多,两国关系面临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站在邦交正常化50周年新的历史出发点,展望下一个50年,中日关系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既迎来主要发展机遇,也难免碰着各种困难寻衅。
只要双方坚守邦交正常化初心,汲取历史履历教训,牢牢坚持把握和平、友好、互助的精确方向,就一定有聪慧、有能力首立异时期中日关系美好前景。
双方要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各项原则,坚持以两国领导人主要共识精神为指引,不断匆匆进政治互信,深化互利互助,扩大人文互换,不断为两国关系注入正面的积极动力。
同时,双方也要重信守诺,切实尊重彼此差异,有效管控抵牾不合,为两国关系行稳致远打消风险、隐患、障碍,共同努力打造更加成熟稳健、稳定坚韧的中日关系,我们对此有充分的信心。

澎湃新闻:我们此行采访了多位日本“知华派”政治家和学者,他们给我们的一种反馈是,日本海内现在反华或者说对华强硬成为了政治精确,反而“知华派”的声音相对付之前几年更少有人听,乃至没有日本政治家敢于对日本当前对华政策提出反思,您如何看待这样的情形?您以为在中日关系中,这些理解中国的人士发挥了若何的浸染?面向未来,上述情形该当如何战胜?

孔铉佑:回顾中日关系发展进程,日本各界浩瀚知华友华人士在对华关系上始终坚持发出理性声音,付出积极努力,为推动日本海内树立精确对华认知、促进中日关系改进发展作出了主要贡献。
你刚才提到日方“知华派”人士的担忧,反响出当前日本海内涉华政治、社会舆论环境的严厉现状。

一段期间以来,日方一些政治势力不断渲染“中国威胁”,鼓吹对华示强,积极合营美对华打压遏制,给两国关系稳定发展带来严重的悲观滋扰。
一些媒体推波助澜,散布传播对华偏见和不实、负面信息,严重误导涉华民意。
我拜访过日本很多地方,同日方社会各界和普通民众打仗时,明显感想熏染到日本民间和地方对华互换积极性很高,民众之中希望中日关系稳定向好的“沉默的大多数”始终存在,但受限于当前政治、社会舆论氛围,这些积极理性的声音每每难以浮出水面。

面对日本海内涉华政治舆论现状,我们一方面表明中方严肃态度,武断掩护自身利益,守住原则底线,敦促日方切实端正对华认知,奉行积极、培植性的对华政策,以实际行动表示中日“互为互助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不要走上移祸于人的歧途。
与此同时,我们面向日本社会和广大民众,积极讲好中国故事,通报中国声音,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我们希望日本媒体摒弃对华偏见,回归事实原形,向日本海内呈现一个客不雅观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
我们也愿同日本各界有识之士一道,积极发出更多理性声音,传播友好正能量,共同反对统统毁坏两国关系言行,悉心守护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

望两国青年积极走近对方,更客不雅观全面准确认识彼此

澎湃新闻:与此同时,我们在采访中,更多感想熏染到的是中日两国民间友好以及两国公民之间友情的力量。
有几件事令我们尤为印象深刻,首先是在汶川地震、“3·11”东日今年夜地震的抗震救灾以及近年的新冠抗疫过程中,中日之间的志同志合、守望相助。
再比如在体育互换中,我们看到中国教练没有保留地教授日本儿童乒乓球,日本教练同样也在冰雪运动、花样拍浮等项目上同我们分享履历。
还有大熊猫,我们感想熏染到日本朋友们对付中国国宝大熊猫格外喜好,在上野、在和歌山,在神户的大熊猫都得到了双方悉心呵护和民众欢迎。
在这些方面您的感想熏染和体会是什么?

孔铉佑: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日友好的根基和希望在民间。
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的独特上风。
这既源于两国悠久的文化渊源,长期的交往历史,当然也凝聚着各界友好人士长期以来的费力汗水和无私奉献。
对此,我有几方面比较深的感触:

中日友好深深植根于两国社会。
虽然两国在发展,时期在变革,但中日友好的土壤始终深厚。
除了大家熟习的日中友好七团体之外,险些日本所有的都道府县都建有日中友好团体。
在中国各地也都有推动中日友好的民间机构。
我还记得,本世纪初,2001年,两国友好团体代表汇聚北京,共同揭橥《新世纪中日民间友好宣言》,联合发出推动新世纪中日友好互换与互助的倡议。
今年适逢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主要节点,我应邀参加了新时期中日地方民间友好组织卖力人互换大会、西日本地区中日友好互换大会、九州中日友好大会以及双方友城举办的一系列互换纪念活动,与大家重温邦交正常化初心,思虑描述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前景,从中深深感想熏染到两国各界对发展中日友好奇迹的激情亲切和信念。

中日友好迸发于患难之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日本接济队是第一支进入灾区的国际接济队。
当时在日本海内,许多民众自发走上街头为灾区捐献善款。
“3·11”大地震发生后,中方第一韶光向日本灾区叮嘱消磨了国际接济队,声援了大量救灾物资,中国企业三一重工为日方应对福岛核事件无偿捐献应急装备,华为公司为灾区规复通信供应了坚实保障。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日携手抗疫的佳话也有很多,日本女孩小美身着红旗袍在寒风中为武汉频频鞠躬募捐,无锡“十倍奉还”日本友城丰川口罩,中日为救助罹患心脏病的中国研修生小孙展开“爱心接力”,这些故事都凸显了患难之中中日友好的力量。

中日友好成长于互学共进。
近年来,体育互换成为中日互学互鉴,深化友好的主要平台。
福原爱、石川佳纯等许多日本运动员曾在中国的乒超联赛中历练发展。
不少中国精良乒乓球运动员长年扎根日本社区和企业队执教,为日本乒乓球总体水平提高作出了主要贡献。
冰雪运动虽在中国起步较晚,但中日“冰雪奇缘”却有长达40余年的历史。
1980年,中国首次参加冬奥会的赛前集训便是在日本长野县白马村落完成的。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苏翊鸣与日本教练佐藤康弘协力为中日冰雪运动互换添加了沉甸甸的金牌。
而在赛前,日本花滑爱好者拜托中国不雅观众为日本运动员羽生结弦加油声援得到中方的热烈回应。
这也不禁让我遐想到1998年长野冬奥会时,日本朋侪们特意安排中国同胞赴赛场为中国花滑名将陈露助势叫好的动人往事。

我作为中国大使在日本履职,肩负着促进两国睦邻友好互助关系的义务,但如果请日本民众选出一个中日友好互换青鸟使的话,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大概得票会比我更高。
大熊猫在中国是国宝,在日本同样也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1972年,第一对旅日大熊猫“康康”和“兰兰” 作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和平青鸟使”被送往东京上野动物园,由此掀起了一股耐久不息的“熊猫热”。
此前,得知上野动物园明星大熊猫“喷鼻香喷鼻香”租借期满要返国,数百名日本民众向使馆寄来联署信件,对“喷鼻香喷鼻香”极力挽留。
去年6月,一对大熊猫龙凤胎在上野动物园降生,吸引了近20万名日本民众参与征名活动。
令“晓晓”和“蕾蕾”体验了“出道即顶峰”的超高人气。

在长期的对日外交事情中,我有幸结识了日本各界的许多朋侪,也经历了中日友好交往的许多动听瞬间,深感中日友好是民气所向。
在我看来,中日关系蕴含着无数的闪光点值得去聚焦,也有无数的正能量值得去发掘,我们该当器重中日友好的精神和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

孔铉佑大使接管采访 澎湃新闻 图

澎湃新闻:最新民调显示,中日两国民众整体的好感度近年来处于低点,您以为直接和深层次缘故原由是什么?从两国的角度来说,该当如何改进这一情形?对付肩负着中日关系未来50年的两国年轻一代,您有何寄语和期待?

孔铉佑:中日民众对彼此国家的好感度涌现下滑令人遗憾。
日方在历史、台湾、领土主权等问题上的悲观动向不断刺激着中国民众的感情,寻衅中方的原则底线。
同时,日本海内的一些对华偏见和涉华负面辞吐带偏了舆论焦点,毒化了民意环境。
这种局势是任何关注中日关系,期待中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人都不肯望看到的。
究其缘故原由,归根结底在于日本对华的认知问题。
特殊这天方能否客不雅观、积极、精确看待中国发展,能否精确定位契合新时期哀求的中日关系,能否把两国在地区的角色任务定位清楚。

我长期在对日外交一线事情,可以负任务地讲,中方始终践行“中日互为互助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从未把日本当本钱身的对手或仇敌,始终主见中日和平友好、互助共赢。
在这方面,日方应该及早纠正缺点认识,调度好对华心态,真正化竞争为折衷,不要任由对中国的误解误读影响两国民意,滋扰两国关系正常发展。

须要特殊指出的是,多项民调显示日本民众认为日媒的涉华宣布不足客不雅观。
很多人表示,访华后的感想熏染与自己从媒体上得到的涉华信息和中国印象差异巨大。
考虑到媒体在塑造社会思潮过程中的独特浸染,这一点该当引起日本传媒界深刻反思。
改进民意是一项须要两国社会共同参与的、繁芜的系统工程,也是推动中日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成分。
在疫情得到有效掌握的情形下,双方可以积极磋商激活各领域互换,创造增信释疑的机会条件。
当前应以纪念邦交正常化50周年为主要契机,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推动两国民众良性互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青年是中日关系的希望和未来所在。
习近平主席鼓励中日两国青年加强互换互鉴、匆匆进相互理解、发展长久友情,为首创两国关系更加美好的来日诰日作出积极贡献。
作为过来人,我希望两国青年能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是中日世代友好的传承人。
中日友好既是传统悠久的历史财富,也是须要接续传承的“希望工程”。
青年时期播撒的友情种子会随着岁月积淀参天发展,终极成为支撑中日关系大厦的栋梁。
希望两国青年主动接过推进中日世代友好的接力棒,肩负起时期授予的任务,把友好互换的“朋友圈”越扩越大,让友好奇迹的原动力越来越足。

二是中日理解互信的促进者。
青年人对彼此国家的认知对付塑造两国关系未来具有主要影响。
大家思想生动,长于接管新鲜事物,应该秉持开放原谅心态,培养独立自主的思考。
希望两国青年积极走近对方,通过主动打仗和实地体验,更加客不雅观全面准确认识彼此,积极通报掩护和发展中日关系的理性声音,为两国社会匆匆进理解互信注入活力。

三是中日互利互助的新力量。
以数字化为特色的第四次家当革命朝阳东升,5G、大数据等新业态层出不穷,这为青年们供应了广阔的互换互助空间。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掩护人类卫生康健、构建低碳社会、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等环球性课题须要两国青年携手贡献聪慧力量。
希望大家把握时期脉搏,不断探求和创造互利共赢的契合点,在携手共进中实现各自梦想,造福两国公民。

在这我还想讲一个故事。
“3·11”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曾约请多批日本灾区青少年访华调理,宫城县石卷市的本川启也是个中一位。
由于亲历地震,本川曾一度对人生陷入迷茫。
2011年12月,本川应邀访华,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国门。
在华期间,他跟中国同龄人一起踢足球、爬万里长城,还到中国少年徐扬家投止。
在与徐扬的互换过程中,中国学生在学业上的勤奋刻苦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返国后,本川发奋努力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大学期间他曾到许多国家游学,并决心在毕业后从事国际教诲事情。
用他自己的话说,与中国少年的相遇给了他努力奋斗的契机,也让自己未来的天下变得更为广阔。

在这里我愿通过你们向两国青年发出呼吁,希望两国青年有机会到对方国家走走看看,相信一定会有很多意外的惊喜和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