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韦军民扶贫济困,捐赠资金累计超 过900万元。
而出于对家乡的眷恋,他选择将企业迁回家乡——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在当地培植毛竹家当园,成立毛竹栽种互助社,扶持群众发展毛竹栽种,通过竹子精加工等办法为当地供应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制作精美的工艺品油纸伞

韦军平易近建筑设计 新型材料

有时机会创造商机

年前,韦军民出生在中里乡大山深处一穷苦田舍。
家境的穷苦,让他的求学之路多有波折。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韦军民曾先后 4 次辍学,但这并未能浇灭他对知识的渴望,每次,他都靠打工凑足学费重返校园。

韦军民从中心民族大学毕业后, 不仅当过中心电视台“走近科学”节目的编导,还“下海”创办了一家承接工程的小企业。
他带领工程队做过酒店装修工程。
在工程队没有业务时,喜好绘画的韦军民就组织员工画画开辟新市场。

一次有时的机会,韦军民创造了一个大商机——当时,市场上出售的宫灯、油纸伞多属低端产品,高端市场不仅需求大,且尚处于待开拓阶段。
于是, 2008 年,他在江苏苏州创办了一家公司,建起了厂房,专学临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品——宫灯和油纸伞。

产品登上国际舞台

韦军民的努力得到了丰硕回报。
经由多年景长,他的公司已成为一家集产品研发、生产、发卖和毛竹栽种为一体的文化家当公司,年生产艺术宫灯 300万盏、油纸伞 200 万把,在全国及外洋市场已拥有浩瀚经销商。

“值得自满的是,我们的油纸伞走出国门登上了国际舞台。
”韦军民的助理覃祚优说,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 强,国外一些大型活动或设计中,都喜好加入中国元素。
油纸伞便是一种很好的载体。
去年10 月,国际奢侈品牌古驰方面欲在中国订购数百把油纸伞,用于 2017 年秋冬米兰时装周 T台秀,几经筛选,终极选择了他们公司的产品。

对付为何国际大品牌会选择他们公司的产品,覃祚优认为,紧张有两大 成分:一是从造型、伞沿、穿线等多个方面对传统的油纸伞进行了改良;二是聘请专业画师,伞面手绘画作精美。
覃祚优坦言,对付产品登上国际舞台,他们并不知足,而是希望通过努力, 让油纸伞、宫灯这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 产”活“起来,火起来,让它们不再只是产品,而是走进大众生活变成洋溢着生命气息的文化。

宫灯上的 画作,是工人一笔 一划在宣纸上精心描述出来的。

家当成型还乡办厂

月 11 日下午,在港北区中里 乡一栋宽敞的厂房内,数十名工人们各司其职,有的在挑选得当的竹篾,有的在将竹篾按步骤编织成型……不远 处,一件件落成的作品整洁地排列在桌上。
这是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位于中里乡的厂房,韦军民于2014年底将公司从苏州迁回贵港。

为什么将工厂从富庶的苏州迁回贵港,韦军民表示“有私心”。
他见告 ,目前公司家当成型且走上轨道, 但当他得知中里乡全乡有1000多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一些家 庭长期因病致贫,孩子因贫而辍学,便总想为家乡做点什么。
“将家当与当地的上风充分、紧密连接,让乡亲们脱贫致富!
”韦军民脑海里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韦军民说,贵港地处西江流域,具 有相对悠久的竹子栽种和开拓利用历史。
特殊是中里乡,周围山上成长的大量毛竹,以前多被村落民砍伐作为建筑材料利用,险些没人将这些竹子和 脱贫致富联系起来,而毛竹,正是生产油纸伞和宫灯的原材料。

中里乡乡长韦威华表示,韦军民 将公司迁回贵港后,在当地培植毛竹家当园,成立毛竹栽种互助社,扶持当 地群众发展毛竹生产。
目前在坦阳村落 等村落,首批毛竹栽种面积已达 1500 亩,辐命中里乡 23 个村落,通过毛竹原材料生产、竹精加工等办法给当地群众供应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2015年9 月,韦军民相应国家精准扶贫干系方 案和政策,首期投资3000多万元,开 创了一条“公司+基地+庄家”的文化 家当扶贫路子。

“这门手艺得到传承的同时,也给 大家带来致富的希望!
”现年 62 岁的 中里乡竹制品制作手艺人廖孟是厂里的老师傅,他专门向工人传授竹篾编 织技能,目前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他 们制作好的油纸伞和宫灯半成品,公司按照市场价格回收。
“这里离家比较近,工人除了来工 厂外,也可以把事情带回家中,方便照 顾家人和小孩,一个月的人为有两三千 元。
”工人黄娇兰见告。

一丝丝竹篾,经由工人巧手编织,将变成样式多变的宫灯或油纸伞。

热心公益热爱慈善

幼年困苦甚至数度辍学的经历,在韦军民成为一名企业家 后,仍让他影象犹新。
为了使贫 困地区的孩子不再因贫失落去读 书的机会,他一贯热心于公益奇迹。

韦军民表示,一个人的力量 是有限的,为了筹集更多的爱心款项,号召更多有实力、有爱心 的企业家加入公益活动,他会不定期举办字画展,在展示自己一 些画作的同时,通过拍卖字画的 形式筹集善款。
他坦言,虽然自己的习作达不到名家水准,但一些企业家得知拍卖的款项是用来捐帮助学后,纷纭年夜方解囊。
韦军民表示,要给穷苦山区的儿童带去温暖,光有物质上的帮助还不足,还需供应精神上的帮扶。
为此,他多次爬山涉水到山区给学生授课。

据理解,多年来,韦军民捐赠的用于扶贫济困的资金超过 900 万元。
在 2014 年中国慈善 榜评比中,韦军民以800万元的 捐赠额位列第149位。
“这是一名企业家对社会责 任的担当!
”对付如何评价自己 的公益行为时,韦军民如是说。
附近采访结束,给韦军 民抛出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 什么?”他的回答是:“撑起一把伞,点亮一盏灯,指明一条路,带动一方富。

来源 | 南国早报 周如雨/文 邹财麟/图

点赞(1)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