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佳构长文创作季#平遥商业同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从明末清初起就成为了全国金融城市之一,曾经繁荣一时。
溜达古城街巷,处处都可以看到繁华过后留下的点点痕迹,那密集高阔的铺面,都是老字号的旧址,那雕梁画栋的楼阁和寺不雅观,都有碑记刻录着各店铺在重修时捐银的大纲,那跨街而立的市楼,象征着古城商业欣欣向荣,那气势威严的深宅大院,都是财东、掌柜的私宅。
随着商业的日益发达,平遥与全国各地的银钱往来日益频繁,数目也越来越弘大,银号账局、镖局等己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以经营汇兑和存款、放款三大业务的金融机构--票号,便应运而生了。
平遥作为山西票号的发祥地,家数最多,韶光最早,在中国票号史上霸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平遥票号在自日升昌票号创立之后的长达100多年的历史中,以其雄厚的实力,一度执全国金融之牛耳,创造了凝聚晋商文化之精髓的平遥票号文化,也留下了一批利用功能与建筑艺术完美统一的票号建筑佳构。
以是来到平遥,不能不提老票号,不能不看老票号。
日升昌--是中国第一家票号,被余秋雨发生称作今日中国大地上各式银行的"乡下祖父"。
其前身是西裕成颜料庄,经理是精明的雷履泰,他从拨兑业务中洞察出了经营汇兑前景,于是大胆向雇主李大全建议,将颜料庄改为专营汇兑的票号。
独具慧眼的雇主认为雷履泰的建议有理,便出资30万两白银,正式于清道光初年将西裕成颜料庄致为票号,取名"日升昌",专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
日升昌历经数百年,古迹辉煌,分号遍布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业务远至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而著称于世。
日升昌票号的旧址坐落在平遥古城的西大街南侧,建筑基本保存无缺,现已辟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在宽阔的五间门面正中,可见高悬的"日升昌记"金字牌匾,号名隐含四个"日"字("昇"为"升"的繁体字),喻意为朝阳东升,如日方升。
"日升昌"牌匾相传为清嘉庆末年状元陈沅亲笔书写。
当年湖北学子陈沅赴京赴考,却苦于盘缠用度告急,是由日升昌前身一西裕成颜料庄汉口分号为其垫支经费,使陈沅得以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后来西裕成颜料庄改组为日升昌票号,大掌柜雷履泰请新科状元题写号匾,自然手到擒来,为新开的日升昌又添了一道光环。
日升昌票号作为平遥群商之首,规模十分弘大,占地1400平方米,拥有建筑21座,建筑面积1240平方米。
正院沿南北纵轴线,由三进式穿堂楼院组合而成,东院为狭长的南北小跨院。
西侧为日新中票号的旧址,与日升昌票号连通,因均是达蒲李氏的财东,故一起并入中国票号博物馆。
日新中票号占地1000余平方米,为二进院落,均是二层楼阁式建筑。
两组院落建筑用地紧凑,布局严谨,具有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
日升昌建筑按利用性子分为业务用房,客房和赞助用房。
前院集中设置柜房、信房、账房等业务用房,后院设置客厅和客房,前后两院由过厅分隔为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连通的空间,小跨院则集中设置了雇员和佣人的居室、厨房、杂屋、厕所等赞助用房。
日升昌票号的建筑方案兼收并蓄,既采取三进式穿堂楼院,表示了晋中民居的传统特色,又接管了晋中商业店铺的风格,达到了利用功能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统一。
其铺面建筑、过厅和客厅都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庭院和厢房沿中轴线严格对称布局。
三进院落形状不一,沿中轴线纵横交错,有前序、有主体,辅以门庭、洞门、过厅和夹道等多种空间过渡办法,使本来面积不大的庭院在空间组合上形成了丰富的变革,创造了幽深安谧的舒适环境。
而高低错落的东西厢房对中轴线上的三座紧张建筑的衬托,使日升昌票号的建筑轮廓线跌岩起伏,富有强烈的韵律,成为我国北方传统建筑中颇具特色的艺术佳构。
然而,日升昌票号在展示其总体建筑艺术风貌的同时,却并未因其资财雄厚而刻意追求华美的建筑装饰,无论其大门、照壁、屋面、梁枋、柱础、门窗,还是其他室外装修,都少见晋中民居中常见繁杂讲究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而是看重建筑的实用功能,以古朴典雅的装饰为主。
比较之下,票号讲究效益、踏实端庄的经营风格显而易见,也从一个侧面反响了我国早期成本主义抽芽思想对传统建筑在思想不雅观念和建筑风格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日升昌辟为博物馆也便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事,布展形式采取原状陈设的办法,按原建筑的利用功能逐屋陈设,为我们理解票号供应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范例。
日升昌票号设有两处入口。
紧张入口临西大街,供客商进出联系汇兑业务。
临街建筑长15.45米,高7.8米,高下二层,门庭居中,进深8米,穿楼而入。
院内地坪与西大街高差1米,为方便客商运送银两的车辆通畅,除铺面前砌筑三级石阶外,门洞内以砂岩石铺装成坡道。
这种做法和常日店铺正门均置石阶明显不同,更加适用。
次要入口设于后街东郭家巷,门洞处理为券拱状,上置垂花门罩,此门直通南跨院,供票号货运,马车可驶院内。
南跨院为封闭式的狭长通道,两侧墙高10.2米,无窗,既为防火,又可防盗。
通道正对马厩。
从南跨院进入主院或北院,必须通过洞门或安装有两道板门的小夹道,足见票号设计建造设防之严密。
日升昌所有外墙只有临西大街的铺面为宽厚的木板门,别的均为高大厚实的砖石墙体,外不雅观封闭,大院深深。
这种安全防护方法处理与晋中民居的传统风格同等,但是其墙体厚度和高度都大大超过民居建筑,同时也为一样平常店铺所不及。
票号前院由一进院和二进院构成,其间以短墙门隔断。
一进院设柜房,对外业务,二进院设信房和账房,紧张用于内部经营管理。
柜房分东西两面,东侧陈设近代研究票号发展的专著和先容著名的研究专家,西侧柜房塑有人物蜡像,置有柜台及称银两的天平等,重视当年的业务场景。
西侧柜房进门对面墙吊颈挂着几幅古建筑中常见的诗文牌匾,可别鄙视这几行诗文,个中大有乾坤。
这实在是中国最早的银行密押度,即用汉字代表数字的密码法,而且这些代码不断变更,不是个中人,很难识其真面孔。
比如,整年12月的代码为"严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每月30天的代码为"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正,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代表银两的10个数目分别是"赵氏连城壁,由下世界传"或"生客多察看,推敲而后行",而"万千百两"的数字单位由"国宝流利"四个字分别代替。
如果票号3月25日为某号汇出银两3858两,汇票上写的却是"假报连宝天流壁传天通",乍一看都是似是而非的汉字,让人摸不着头脑。
即便外人拣到,也不会认为是一张几千两银子的汇票。
当然还有隐含在纸里的水印、印章及汇票书写人的固定字迹等等保密防伪的方法,构成多道防线。
一旦见票付款后此票即毁,现在仍旧找不到当年的汇出银两的汇票原件,缘故原由即在此。
现在日升昌展柜中还可看到当年印在麻纸中的"水印",对着阳光才能看到纸中的"日升昌记"四个大字。
从西柜房到进入金库,门很特殊,很难从外边打开,里边有中国早期的保险柜原物和地下金库,金库阁下是一盘土炕,晚上保安职员睡在阁下,看守着地窖。
这只是存放日常流水所用的小金库,据传院内还有一个较大的金库,到底藏在何处至今仍是个丕解之谜。
日升昌自1823年由西裕成颜料庄改营汇兑以来的一百余年间,一贯雄居票号之首,为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写下了浓笔重彩的华章,日升昌票号成立后买卖日渐兴隆,在近180年的历史中创中国古代经济之最,从开业至1932年歇业,先后有500多名伙友,涉及400余个家庭,分布在平遥城内外的50余个村落,如果从平遥的22家票号和设立在全国的400多个分支机构算来,更是一个弘大的数字,这样一大批票号人才的悲欢离合和他们生活、居住、事情场所的大量历史遗存,存留在古城内外岂是一两个景点先容的内容所能涵盖,仅完全的票号旧址在城内就多达18处,另有上百所票号掌柜的家宅院落分布在城内外,他们的后裔更是不计其数,如果韶光宽松不妨多走走,多看看,大概你会有惊人的创造,创造一些淹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动人故事。

日升昌建筑设计 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