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东启西,连南接北。
在中国地理版图上,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正奋发崛起,挺起中部“脊梁”。

中部地区以约占全国1/1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约1/4的人口数量,创造了约1/5的经济总量,是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当代装备制造及高技能家当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合肥彦设建筑设计 施工工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道为核心的党中心高度重视中部地区发展。
2019年5月、2024年3月,习近平总布告两次主持召开漫谈会,亲自擘画宏伟蓝图,踏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近日,习近平总布告主持召开中共中心政治局会议,审议《新时期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多少政策方法》,对这一重大计策决策作出进一步谋划支配。

五年来,中部地区向“新”而行,因变而兴,破立之间闯出新路。
如今,“大国粮仓”根基夯得更实,当代化家当体系加快构建,低碳发展的底色更浓,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一幅奋发崛起的壮美画卷正垂垂铺开。

聚焦中部地区过去5年景长进程,新华社即日起推出“新时期中国调研行之看区域·中部篇”行进式宣布,全景展示中部地区这片中国腹地的新发展、新变革。

万物凝新绿,江山入画图。
从空中俯瞰,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六省像一只丰盈饱满的纺锤,静卧在江河之间。
五年来,以创新为“丝线”、绿色作画图,一幅中国式当代化的中部锦绣画卷正垂垂织就。

2019年5月,习近平总布告在江西南昌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事情漫谈会。
今年3月20日,总布告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期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漫谈会,在推进中国式当代化新征程上,对踏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新的计策支配。
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出发点上。

新出发点上看崛起。
跟随新华社的脚步,寻“田”、访“谷”、问“路”,触摸中部地区创新驱动、区域协同、绿色崛起的奋进脉搏。

视频加载中...

从一块“田”看“大国粮仓”之变

“夏粮丰则整年稳”。
当下,夏粮产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河南麦收过半。
只管今年小麦灌浆期遭遇干热风,但河南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心中悬着的“石头”还是落了地:2100亩小麦喜获丰收,均匀亩产1400斤,与往年比较,量质齐增。

2024年5月28日,在河南省邓州市文渠镇的一处麦田里,村落民将收成的小麦装车。
新华社 郝源 摄

邱守先指着面前2020年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说出了丰收窍门:智能化程度高、集约化力度大、防灾减灾能力强。

目之所及,田间喷灌设备林立,还有虫情、墒情、苗情、灾情监测等“硬核装备”。
只需一部手机,即便不在田间地头也能“云种地”。

邱守先的“科技田”,是中部地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缩影。

仓廪殷实是百姓之盼。
我国人均耕地数量少,让老百姓“吃好饭”从来都不是一件随意马虎事。
作为我国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五年来,中部地区以田为抓手,大力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履行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用全国约四分之一的耕地,生产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粮食,每年总产量稳定在4000亿斤旁边,“大国粮仓”根基更加稳固。

从大河之南到洞庭之滨,伟大的高标准农田培植工程铺展开来,实现粮食生产高产稳产、农人增收。

2024年5月16日,事情职员在河南省中原农谷高标准农田查看农业物联网数据。
新华社 李嘉南 摄

在湖南益阳市赫山区一处省级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集中连片、灌渠纵横的稻田长势喜人,一排排白色的诱虫灯整洁分布。

“90后”江苏青年刘晓宇看中了这里的“良田”,两年前承包了3400多亩高标准农田。
近期钻心虫等防控形势严厉,但他一点不慌,田中数百台诱虫灯是他的丰收“法宝”。

种粮也能增收。
刘晓宇给算了一笔账:按亩产1200斤湿谷算,高标准农田比一样平常田每亩增产100多斤,机器费每亩省90元,一增一减,每亩净增加200元收入,3400亩合计增收68万元。

五年来,中部地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培植,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定。
个中,安徽建成高标准农田625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5%,实现“二十连丰”,每年净调出优质粮达到200亿斤旁边。

2024年5月29日,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朱顶镇淮河岸边,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
新华社 黄博涵 摄

“麦秀两歧、穰穰满家”。
近年来,中部地区又扭住种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在“丰粮仓”的同时着力“优粮仓”,破解粮仓大而不优的问题。

2021年起,河南高位推进中原农谷培植,有37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累计推广1.5亿亩,部分优质小麦、玉米品种成为黄淮海区域主导品种;2023年,湖南低镉水稻品种“臻两优8612”试种全面成功,“西子3号”率先通过国家审定……

在“优质粮仓”支撑下,河南、湖北、安徽等地推进“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家当链培植,崛起万亿级当代食品家当集群,让“大国粮仓”迈向“国人厨房”,进入“天下餐桌”。

从一串“谷”看中部发展之新

武汉光谷、合肥声谷、太原晋创谷……一个个科创地标勾画出中部地区依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深层逻辑。

2019年召开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事情漫谈会上,习近平总布告强调“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总布告主持召开新时期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漫谈会时,进一步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家当创新,积极造就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中部地区壮大前辈制造业指明方向。

五年来,中部地区牢记嘱托,推动创新发展要素加快集聚,当代化家当体系加速构建。
国家级计策性新兴家当集群和国家前辈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经济总量稳定在全国21%以上,个中,河南、湖北、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十。

2024年2月28日,在位于武汉中国光谷的高德红外智感科技民品生产线上,事情职员对红外热成像仪进行程序烧录。
新华社 杜子璇 摄

“以光为名,因光而兴”,到2022年底,武汉光谷电子打算机整机产量已达1339万台、光缆产量达5769万芯千米、集成电路圆片产量达156万片,发展成为环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制基地、光器件研制基地。

在合肥声谷,对着鼠标发出语音指令,一份表达简练、配色简约的简历随即天生;依托讯飞机器人超脑平台和讯飞星火大模型,AI扫拖机器人能识别繁芜语音和手势指令,“说哪扫哪、指哪扫哪”。

2024年1月19日,事情职员在科大讯飞株式会社先容一款智能办公本。
新华社 张端 摄

在科大讯飞带动下,截至2022年底,声谷入驻企业数打破2000户,年产值超2000亿元,形成以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家当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能家当集群。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聚拢全省创新资源要素,打造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在高速飞车、8英寸碳化硅长晶炉等关键核心技能上取得新打破。

郑州牢牢捉住区位上风,培植算力枢纽,赋能千行百业。
国家超级打算郑州中央配备的新一代嵩山超级打算机,每秒可进行10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项目正加紧培植……

在算力根本举动步伐等支撑下,中部地区传统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区高端装备出口增长42.6%。

2024年5月22日,位于湖南长沙的三一重工18号工厂内机器臂在进行无人化焊接作业。
新华社 白田田 摄

在长沙的三一重工,其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1.6万台设备、4.6万个摄像头实时在线接入,通过数据剖析与系统优化实现降本增效,去年节约能源用度1.12亿元。
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三一重工成功开拓无人驾驶自卸车、智能全地面起重机等,让产品变身移动智能体。

在江西,位于长江之滨的九江石化,通过技能升级,“不让一滴油和一滴污水流进长江”,成为全国石化行业首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标杆企业。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喻新安表示,从大国当代化发展进程看,经济圈紧张在“边”,中部发展一贯是个难题。
在创新驱动下,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正撑起中国发展版图的“脊梁”,为中国式当代化培植打造主要计策支撑。

从一条“路”看协作发展之效

驱车前往安徽金寨县的路上,河南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落党支部布告陈启鑫一起感慨。
20年前到一岭之隔的金寨县,要跋山涉水、走上大半天,现在只需半个小时。
如今,这条“路”已经成为共同富余、协作发展之路。

位于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里罗城村落,处在豫鄂皖三省交界处,大山阻隔,曾让这里交通闭塞、穷苦掉队。
十年来,里罗城村落与湖北麻城市、安徽金寨县间的断头路被打通;2020年,当地投资3300万元培植一条7米宽3.5公里长的循环旅游路,当年,这个省级穷苦村落180户建档立卡穷苦户全部脱贫。

交通“末梢”被打通,里罗城村落与麻城、金寨的村落落抱团发展跨区旅游,相互引流,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火红,茶叶、油茶、黑木耳等农产品有了出路,村落民腰包鼓了,纷纭住上小洋楼。
里罗城村落村落民陈先福,感念交通带来的变革,将自己的田舍乐取名“交通酒家”,一年收入10多万元。

里罗城村落的故事是中部地区协作发展的真实写照。
作为我国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中部地区公路四通八达,铁路便捷高效,“空中丝路”联通环球。
新发展格局下,中部地区正把交通上风转化为协同发展上风。

去年,江淮运河全线贯通,结束了淮河中游与长江中下贱之间水运不畅的历史,让安徽、河南协作发展更紧密,也让中部地区更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一辆货车只能运输七八辆汽车,而一艘内河滚装船一次可运输300多辆汽车,降本增效显著。
”合肥市发展改革委总经济师李浩淼说,同一批次的货色,与公路运输比较,通过江淮运河水路运输的物流本钱可节约50%旁边。

2024年5月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新桥智能电动汽车家当园蔚来第二工厂,蔚来第50万台量产车下线。
新华社 张端 摄

依托江淮运河,占地6000多亩的合肥生产做事型国家物流枢纽于去年7月获批。
以派河港为圆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布局了江淮、蔚来、大众3个整车基地;半径10公里范围内,覆盖了合肥七成的前辈制造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超7000亿元。

中部通,路路通。
中部交通四通八达,为东部家当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互换互助供应广阔通道,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培植中浸染不可或缺。

这是河南省郑州东站附近纵横交错的高铁线路(2024年5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 李安 摄

如今,以郑州为中央,高铁通达全国,形成覆盖周边省会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的2个半小时经济圈,覆盖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4小时至6小时经济圈。

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事情职员驾驶新能源拖车为一架卢森堡货航货机卸货(2023年8月1日摄)。
新华社 李嘉南 摄

货运航空枢纽加快形成,让要地本地腹地变开放前沿。
中部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等货运机场群,个中,花湖国际机场是我国首个获批的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拥有亚洲规模最大的快递包裹处理系统,货色从这里出发,一日达全国,越日达环球。
近5年,中部地区机场货运总量近700万吨。

2024年5月25日凌晨,工人在湖北鄂州花湖国际机场转运中央进行分拣作业。
新华社 肖艺九 摄

为进一步强化区域协作,今年3月,豫皖两省共同签署交通运输领域互助协议;江西、湖北、湖南共同签订了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操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计策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

笔墨:李俊、双瑞、孙清清、张浩然、周勉、汪海月

视频:王年夜水、尚昆仑、杨琳、李俞辉、曹彦语、白斌、原勋、苏晓洲、姚羽、周勉、余国庆、潘志伟、王自宸、丁春雨、程济安、余刚

海报设计:谢悦

编辑:郝亚琳、唐兴、赵鹏昊、鲁鹏、宋为伟、钱一、王浩程、姜子炜

统筹:方思贤、王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