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是建筑与天空的连接,是空间主要的庇护,也是建筑的核心要素。屋顶的形式逻辑被两个自然要素所旁边,重力和雨水。重力作为历久存在的万物法则,雨水作为时候变革的自然之物。与重力的抵抗、与雨水的开导,决定了屋顶的形式演化。雨屋位于阔别城市的半山之中,周围被竹林和农田环抱。两座分开的村落宅用一片大屋顶覆盖。屋顶被圆柱撑起,雨水得以多种办法和路径导向地面,形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对仗。于此,我们称之为顺水六式:
举水
将屋顶高高举起,或从地面特立或从墙边承托,水波形连续的屋顶是导水的容器,将原来均匀落下的雨滴汇聚成线性的水路。
轴测草图
川水
水路沿竖直方向奔涌而下,形成最有力量的开导。“水滴石穿”是描述水力的古老形象。而在设计中则是让水路向下洞穿混凝土板,让水之力得以显形。
引水
反曲形水渠,渠之形即为水之形,渠之向引水而去。
散水
水从半层屋顶直接沿屋檐散落,跌入水塘之中,这种最朴实的落水办法是自由开释的水的原始形态。
踏水
在建筑二层,路径必经之处,要穿过一处水塘,水塘中圆形的汀步须要备好步伐超过而过,犹如雨天在野地里避开水坑的踏水而行。
跨水
桥是富有诗意的人造物,连接和超过:越涧,越塘,越层,是空间之间,身体层面的线性连接。在雨屋的顶层,有一间四面通透的大山亭,在屋中,将远山和身体贯串衔接。在檐下,于心中,留一片山水。
2016年设计的“川房”,将金属落水管坦白的表露在建筑外立面,来形成“川流而下”的关于水的隐喻,是第一次试图磋商重力与雨水的显形表达。“雨屋”则是对付重力和雨水的进一步磋商,不但是形式的“显露”,更是在践行一种对付自然的精心干预:“欲取之,先集之;欲驯之,先顺之。”
室内拍照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立面图
草图
剖面草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雨屋
设计方:来建筑设计事情室
用地面积:412.61m²
建筑面积:1081.63m²
设计周期:2019年9月-2020年12月
培植周期:2019年10月-2021年10月
项目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合岭村落
业主:桐庐·未迟·千山佳构民宿
主持建筑师:马岛
项目建筑师:樊宇
设计团队:樊宇、廖启贤、张莹
构造: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钢构造
拍照:赵奕龙、唐徐国、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