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妈妈团面向全区招募有钩织根本的志愿者,前后共有150位姨妈参与制作。如今团队不仅完成了2400朵冬奥会玫瑰,还承担下了残奥会2000朵花的“额外任务”。
一朵玫瑰花,包含多少工艺?黄宏英现场向进行了拆讲授明。“12片玫瑰花瓣分为三个尺寸,5.5厘米的大片花瓣共5片,5厘米的中片花瓣有4片,4.5厘米的小片花瓣有3片,加上花托和叶子,一支玫瑰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做下来,至少须要8小时。”后来,黄宏英想到了采取流水线操作的方法,把一朵花拆分身分歧的零部件,节约三分之一的韶光。
130多位姨妈每天“居家办公”编织玫瑰零件,完成的零部件从各个社区运到妇女儿童活动中央,再由这里的15位姨妈完成组装。而组装,是最关键的一步
童杏花每天早上7点从家里出发,乘坐公交车一个半小时才到妇女儿童中央。她已经来这里“上班”2个多月。编织是童杏花的爱好,退休后她在社区担当巧手妈妈发起人,给居民上编织课。四年前,她生了一场大病,目前正在规复阶段。“原来家里人是反对我来的,担心我身体吃不消,但我喜好和大家一起干活,以为还能发挥一点代价,我很愉快。”
为了追求最好的效果,姨妈们一贯在探索改进工艺。“最开始我们把花瓣一片片拼上去,不但难以包得均匀,还会高下松动。”黄宏英说,后来团队自主研发了一种新方法,把小片、中片和大片的花瓣分别缝好,固定在花杆上,再一层层套上去,做出来的花朵均匀立体,有一种含苞待放的觉得。
发明这个方法的是今年80岁的牟国英。“我卖力把末了四片大花瓣拼上去,这一步关系到花朵的整体造型。”每一朵花瓣拼上去时都有一个拉紧绒线的步骤,牟国英的手由于每天拉线而开裂,四根手指头都绑上了胶布。
牟国英的手由于每天拉线而开裂,四根手指头都绑上了胶布
牟国英是工艺坊里的第一批巧手妈妈。“我们曾给汶川地震的灾民织过衣服,给新疆的孤儿、本地社区的孤老编织围巾、帽子和鞋套。”2020年疫情暴发时,上海援鄂医疗队戴着的羊绒围巾也是出自她们之手。
“像我这么大的岁数,还能为冬奥会尽一分力,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牟国英说,“这一朵朵玫瑰花代表着中国传统工艺,让运动员们带到天下各地,成为对北京冬奥会的长久纪念,由于绒线花永久不会凋落。”
来源/上不雅观新闻
编辑/陶寅生
审签/谢威
监制/席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