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乐高MOC玩家Rocco Buttliere,非常善于用乐高砖块形式来重现大型地标建筑
Buttlie毕业于芝加哥伊利诺伊工学院,从2009年开始搭建各种地标建筑,特殊强调细节和准确性,努力打破乐高零件利用的界线。
过去他建造了拉什莫尔山、梵蒂冈城,乃至古罗马。

最近Buttliere又一次寻衅自己,成功地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大的项目,以1:650比例还原了公元一世纪涌现的耶路撒冷城
这个弘大的乐高积木由11万多块砖组成,设计韶光超过500小时,搭建韶光超过400小时,尺寸达到260cm×178cm。

耶路撒冷建筑设计 施工技术

这是一件不但弘大,而且充满细节的作品,险些每个可以查证的建筑都无一年夜小的表示,深入不雅观赏它,会让你迷失落在公元一世纪的街巷中。

耶路撒冷城中的古建筑,包括位于市中央的圣殿山上的第二圣殿、户勒大门(Huldah Gates)、大卫城、基训泉(Gihon Spring)等等,就连民居也相称精细。

在全体构建过程中,Buttliere出色地将小人仔的腿用作墙壁和建筑物的一部分,这一技能在大卫城一个角落的特写中最为明显。

基训泉是耶路撒冷城这座处在干旱景象中必不可少的一处水源。
堆叠在两侧的面板在弹簧边缘重新搭建,构建出比例得当的出色的阶梯图案。

在户勒大门,Buttliere创造性地利用印有舆图图案的多块光面砖,在重修铺路石方面非常有效。

到了大卫塔,我们可以看到代表巨树的小植物零件碎片。
这些塔楼也是Buttliere在全体作品中,对付色彩和分外零件的奇妙利用,但这只是个中一例。

这款作品的细节远不止这些,仔细不雅观赏实在是让人叹为不雅观止。

恰好这两天某些媒体在宣布某位乐高玩家搭建的微缩故宫。
这位玩家在先容这个名为“我是中国人”的作品时,声称要“把这个作品作为一个中国力量、中国创造,还有民族的光彩,来推向天下的舞台”。
不过看看四处漏风的故宫屋顶,和缺少美感的建筑堆砌,如果就它来代表中国乐高玩家的水平,实在有些不知从何提及。

恰好上面这座耶路撒冷城的作者Rocco Buttliere,之前已经有多个1:650比例的作品,个中就包括故宫,虽然比例不同,但孰优孰劣,还是一览无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