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王 哲 王晓婷
如今,在莒县经济开拓区锦泰家园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工地上,中国交通培植集团四公局莒县项目的党员们有了分外的“家”。
这个家看似有点简陋,便是工地上临时搭建的一个大略单纯板房,十几平方米的屋子,踩在地板上“咯噔咯噔”响。但作为党支部,配置却很完好:党章、党规、党旗、党支部分工细则、职员组成等一应俱全。
“我们外来企业,刚来时人生地不熟,组织活动也限于内部开展,没有家的归属感。”四公局莒县项目党小组组长付飚回顾初来乍到的无奈,感慨万千。
“企业的事再小都是大事,做好做事便是推动发展。企业反响的难题、提出的建议就要第一韶光办理。”莒县经济开拓区工委委员、党群事情部主任于文国说。经由反复研究、谈论,“工地先锋”联合党支部在工地上挂牌成立。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事情暂行条例》的规定,从莒县经济开拓区党建事情的实际出发,由经济开拓区锦泰家园社区、税务部门、中交四公局等三家单位,联合成立“工地先锋”联合党支部,党支部配备布告1名,委员3名。
支部建在了项目里,党旗飘在工地上,流动党员找到了“家”,培植一线有了“主心骨”。
“工地先锋”联合党支部,还将做事送到了企业的“心田”里。联合党支部以做事企业发展、项目培植为宗旨,把企业反响的难题、提出的建议第一韶光办理,当好做事企业的“店小二”,让外来施工企业更安心,把党群联建的上风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今年4月,棚改项目资金紧张,涌现资金压力。在联合党支部的积极折衷下,申请拨付的棚改资金于5月3日到账3000万元,比正常提速十几天,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
5月,税收政策涌现较大变动,联合党支部组织开展业务互换会,对税收政策进行精准通报,对企业账务处理和发票取得把稳事变进行辅导,让企业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
锦泰家园社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地跨牛家村落、丰家村落两个村落,涉及群众的安置面积、迁居费、临时安置费等问题盘根错节,锦泰家园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一遍遍登门讲政策,做事情,用行动铺平棚改路,确保了项目按时开工。
“公司业务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在莒县的项目部党员人数少,联合党支部的成立,不仅确保了党员正常参加学习、参加党组织生活,还将多家人变为一家人,把一家事变成多家的事,有党员带头,很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付飚说。
“有‘家’后,身边的党员个个创先争优,争做范例。群众都在看着,我们不带头,谁带头?不能辜负组织培养,更不能给组织抹黑。”项目常务副经理万建新寥寥数语,道出了所有党员的心声。
让党员在关键岗位挑大梁当先锋。来自江苏的顾晖是一名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从到建筑工地上开工以来,还没过上像样的组织生活。随着联合党支部的成立,他亮明了身份,形象和心态都不一样了。
顾晖说,他在工地上担当物资部长,以前只想着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别的并不愿意多插手,现在“亮明”身份后,碰着以前以为不干系的事也以为有任务指出来,“看到工地上有安全隐患、质量问题,会主动见告干系卖力人。”现在,主管部门有关工程和党建的事都找他,工人们心里有疙瘩了也乐意和他倾诉。
来自四川的入党积极分子李颜在知道工地成立临时党支部后,积极向组织靠拢:“我生活在党员之家,父亲便是老党员,我一定好好表现,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工地作为党建活动阵地,严格按照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共上党课、联合培养和教诲党员,共同营造‘支部是个大家庭,党建凝聚众人心的和谐氛围’。”“工地先锋”联合党支部布告许成德说。
通过搭建“工地先锋”微信群,方便项目部和各部门随时沟通,共同召开项目推进会、开展组织生活会,将“党务+业务”作为沟通的重点,充分发挥联合党支部在参与税收事情、企业发展各个环节的积极浸染。
“工地先锋”联合党支部坚持把党组织培植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来抓,强化一岗双责,冲破部门、行业界线,多家聚焦项目发展,为莒县经济开拓区在建项目供应了强有力的组织担保,让党支部的先锋堡垒浸染发挥得更加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