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羊城全媒体 陈秋明

行走在荔湾,就像漫游于岭南文化的宝库。
这里有群星残酷的名人故地、古朴典雅的西关大屋、萦绕耳畔的声声粤韵、藏于街巷的西关美食、四季常青的南国风光……一步一故事,处处是好景。

西关现代建筑设计 施工工艺

近日,广州市荔湾区向市民推举三条研学路线——岭南寻迹、文化长廊、建筑奇旅,让市民可以换个角度读懂荔湾。

路线一:岭南寻迹

荔枝湾涌—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李小龙祖居—八和会馆—十三行博物馆

【荔枝湾涌】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荔枝湾涌作为西关文化的代表,沿岸存留了大量的岭南水乡特色建筑及民俗文化,周边的仁威庙、文塔、荔湾博物馆更添人文秘闻。
荔枝湾涌以水串联起不同期间、不同风格的十二座桥,每座桥各有故事,这是水乡独占的浪漫。

【永庆坊】

在荔枝湾可乘坐特色游船抵达永庆坊,在这片广州现存最古老、各个期间建筑保留最完全的历史文化街区中,传统非遗与潮流文化交融。
在沿路不雅观赏西关建筑之余,还能参与非尸首验教室,近间隔触摸非遗之美。

【粤剧艺术博物馆】

穿过写意的岭南园林,来到粤剧艺术博物馆,可以在一水相隔的舞台上不雅观赏连台好戏;也可以走进展厅,乘一艘红船回溯粤剧历史。
这里还生动着浩瀚前来体验学习的“小红豆”,把古老的粤韵不断传唱。

【李小龙祖居】

荔湾遍布名人足迹,功夫巨星李小龙是残酷群星中刺目耀眼的一颗。
位于恩宁路永庆一巷13号的李小龙祖居仍保留范例的西关大屋建筑风格,展陈了一代武术大师的传奇故事与生活片段。

【八和会馆】

听过粤剧,别忘了到八和会馆走一走,以柏木制成的两扇大门是它的标志。
八和会馆过去是粤剧行会所在,意为“八方和合,联络齐心专心”。
因旧馆毁于日军轰炸,1946年在恩宁路重修,浩瀚粤剧名伶都曾加入该馆。
如今,八和会馆成为环球粤剧艺人的精神家园。

【十三行博物馆】

曾经,广州十三行是清政府唯一的对欧美通商“特区”,这里人流如织、货如轮转,创造出“五花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的盛况。
馆内展示的物件融贯中西,生动地讲述着广州作为“千年商都”的商贸文化。

路线二:文化长廊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央—高下九步辇儿街—华林寺—陈家祠—泮塘五约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央】

在白鹅潭江畔,停泊了一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设计的文化巨轮。
在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央,可以参不雅观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领略广东文化的百花齐放。

【高下九步辇儿街】

高下九步辇儿街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辇儿街,有着“西关商廊”之称,在这里,可以自由探索多元的岭南商业文化。
“食在广州,味在西关”,这里的美食深受市民欢迎,走进广州酒家、陶陶居、莲喷鼻香楼、银记肠粉等老字号,能品尝隧道风味。

【华林寺】

华林寺拥有超过一千四百年的历史,听说中国佛教禅宗开山祖师达摩东渡传佛法,来到广州珠江北岸,结草为庵,潜心苦修,登岸处被称为“西来初地”,华林寺也被尊为岭南佛教圣地。
位于华林寺历史文化街区的玉器街,也别具市井风情。

【陈家祠】

陈家祠是广府文化中祠堂文化的生动展现,也是展示岭南传统工艺的窗口。
以陈家祠为馆址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有2万多件各种宝贵文物与当代工艺佳构,石湾陶器、广州彩瓷、广绣、潮绣等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

【泮塘五约】

泮塘五约完全保留了清代形成的格局和风貌,呈现出荔湾的另一种生活姿态。
市民可以在古树下溜达古街小巷,蜿蜒石板路、彩色满洲窗、青瓦灰檐相互映衬,处处是传统街区的古朴气息。
途中可以探索各种小店,和五湖四海的旅人共度愉悦光阴。

路线三:建筑奇旅

陈家祠—荔湾博物馆—沙面岛—沿江西路—聚龙古村落

【陈家祠】

陈家祠除了内部有丰富的藏品,本身也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俯仰之间可以不雅观赏到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工艺,岭南建筑的风雅汇聚于此。

【荔湾博物馆】

荔湾博物馆由蒋光鼐旧居、陈廉仲旧居、陈廉伯旧居和依托西关大屋而设的西关民俗馆四个部分组成,这里有欧式楼房典雅的立柱、拱券门洞和旋转楼梯,也有西关大屋古色古喷鼻香的木趟栊、青砖和满洲窗。

【沙面岛】

19世纪中叶,沙面岛沦为英、法租界,岛上150多栋欧洲风格建筑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沙面岛成为了“万国建筑博物馆”,一幢幢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坐落在葱郁的古树之间,诉说着近代风云。

【沿江西路】

与沙面岛连接的沿江西路曾是广州临江最繁华的商业中央,江畔伫立着邮政博物馆、塔影楼、“大钟楼”粤海关旧址、南方大厦等一系列老建筑,是广州历史变迁的缩影。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饱经风霜的建筑群又多一分浪漫。

【聚龙古村落】

聚龙古村落遍布青砖大屋、蚝壳屋等特色建筑,古村落内的民居建筑在材料选择、构造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溜达个中,可以沉浸式感想熏染岭南传统民居的生活气息。

编辑:严哲川

来源:金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