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霞浦沿着海岸线一起走过来,走过平潭跨海大桥来到海坛岛,这是福建第一大岛,而平潭为福州下辖县,素有“百屿千礁”之称,海坛南街有一块平坦的巨石,民间称该石为“平磹”,这也便是平潭名称的由来。

来到海坛岛,环岛公路走下来,一个很有特色的村落庄在我的面前,只见一座座石头屋错落有致,与无垠的大海相映成趣,构成一幅浓淡合适的山水画。

平潭特点居平易近建筑设计 常见问题

墨客海子写到:“建一所屋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春夏交错之时,暖暖的晨光洒向海面,并悄悄爬到海边的一片由花岗岩砌成的石屋,如果石屋前一簇簇鲜花盛开,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

走进村落庄,知道这里是平潭流水镇北港村落,而那些石头屋子,当地人成为石厝,是人们世世代代居住的房屋,在平潭只要有村落的地方就有石厝,石厝犹如自然景物分布在海岛的各个角落。

在村落里人眼中,石厝并没有像诗中描写的那么美好,平潭有一则古老的民谣:“平潭岛,光长石头不长草,风沙满地跑,屋子像堡垒……”

有人问:平潭特产是什么?一个有趣的答案是:石头和风沙。
这里的风沙有多么恐怖?海风大得让人险些无法站稳,沙尘满天,海浪四溅,风沙是这里的紧张自然磨难。

这里的先人利用岛上的花岗岩石,造起了城堡般坚固的房屋,闽语中“厝”便是房屋的意思,与岛外砖木或土木构造的厝不同,平潭的厝是用石头砌成的,以是叫石厝。

北港村落里的石头厝的屋顶以赤色和灰色瓦片覆盖,排列整洁,覆以鹅卵石,大小不一,形态互异。
从高处看错落有致的鹅卵石压着,排列整洁却色彩斑斓,弥漫着一种沧桑古朴的气氛。

我走在村落庄里参不雅观石厝,四扇厝是民居最紧张的形式,属于“一明二暗”类型,以单进四扇房为主,房内旁边两侧为居室,中间为厅堂,分前厅与后厅,后厅一样平常用作厨房、杂物间,这种布局的房屋特殊适宜旧式大家庭居住。

北港村落石厝特点是屋顶瓦片压石块,窗户一律开小窗,并辅有石条窗栏,远了望去,宛若神秘的“堡垒”,抗战期间,石厝发挥了上风,从小窗伸出的长枪短炮,打击侵略者。
不过,这样的设计还是为了遮挡风沙,虽然外表简陋,里面却大有文章。

北港村落依山傍海而建,村落庄里的路都是在上坡或下坡,仔细不雅观看一座座石厝,那花岗岩石的纹理很有质感,与绿色植物的优柔映渲染,形成一幅比拟度极高的水彩画。

如果我是一位画家,只需给这些景致套上一个镜框,就即是创作了一幅天然油画,这里的花岗岩与常见的灰白色花岗岩不同,这种岩石经由风吹雨打,逐步地由青墨色变成了墨色,远了望去便是水墨画卷。

堡垒般的石厝,以古朴亘古的身姿造诣了布景般的原生态景致,它不仅是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也是海岛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聪慧的结晶,承载着平潭岛的浓浓乡愁。

北港村落保存一个十分完全的传统村落石厝景不雅观,实在是弥足宝贵,那湛蓝色的天空下,蔚蓝的大海边,一座座五颜六色石头组合的民居,勾勒出散淡的传统村落,无疑是人们心目中最美的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