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方案模型

巴楚博物馆新馆总建筑面积4923.06㎡,选址在巴楚的区域文化核心片区,紧邻迎宾路,是城市风貌发展轴上的主要节点。
项目基地是一块东西向的带状园地,博物馆建筑落位在基地东侧,沿迎宾路设置入口广场;西侧是未来图书馆预留的发展空间,中间是衔接二者的中央广场,园地的布局构建了一个公共文化长廊。
博物馆的外围未设围墙,旨在为市民的文化生活供应开放、舒适的活动空间。

巴楚县建筑设计 常见问题

核心理念

巴楚博物馆是一座三层建筑,平面顺应环境和地形而呈现梯形,它是一座高效率的集中式建筑。
从整体上看,四座高低错落的“石塔”从一个坚实的基座上升起,形成了博物馆特色光鲜的建筑整体形象。

文化符号

位于巴楚境内的托库孜萨来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久远,具有极高的考古代价。

“再现托库孜萨来”是博物馆设计的文化理念,建筑外不雅观表示了古与今的对话,既是对巴楚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的再现,也寄托了重塑巴楚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繁荣盛世的美好愿景。
同时表明包括巴楚在内的新疆自古便是中国领士,新疆地区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建筑师提炼了托库孜萨来古城的紧张特色,将厚重的石山基座、封闭坚实的城墙以及烽火台形象,通过当代建筑手腕的演绎,塑造了终极的建筑造型,使博物馆既当代简约,又端庄而富有历史感。

空间构造

博物馆的内部空间,建筑师设置了一个大尺度的中庭,以新疆地区常见的传统民居形式“阿以旺”为原型。
在维吾尔语中,阿以旺寓意为“通亮的处所”。
民居中的所有房间都以“阿以旺”为中央环绕排列,它是家庭生活和社走运动的中央。
参不雅观者进入博物馆中庭,就会被这个空间吸引,它是博物馆的核心,所有的活动都通过环绕中庭串联起来。
中庭的正上方设置了天窗,引入了自然采光,使得全体空间氛围明快,并具有丰富的光影变革。

不同标高、不同角度的回廊,既连接各个展厅的交通空间,也供应了从不同位置看中庭的视角,在全体参不雅观过程中,形成了多维度的互换和对话,期待博物馆的这个中庭成为巴楚的市民文化生活的中央。

立面工艺

巴楚博物馆的立面和细部设计独具匠心。

石材的拼接办法:竖向每三个大板块和一个小板块形成一个单元,通过错拼办法,形成整体的韵律和肌理感。
空斗墙的细部:磨砖装饰是维吾尔族建筑艺术中一项主要工艺,工匠采取高超的技艺对砖进行切割,拼砌而成各种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图案花饰,在光影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文雅。
建筑四个立面的中部均采取了空斗墙,选用高度为200mm的预切割的3种不同形状的块状石材,通过有韵律感的排列,呈现出远看有质感、中看有韵律、近看有细节的独特立面效果。

艺术表现

旋转楼梯是中庭设计当中的画龙点睛之笔。
楼梯外侧采取玻璃栏板,内部采取实体栏板,整体造型轻盈灵动,提升了全体中庭的艺术渲染力。

巴楚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将当代建筑措辞和巴楚地域文化紧密结合。
华东院作为海内领先型设计企业标杆,以“创新中国设计,引领美好生活”作为企业义务和品牌宣言,巴楚博物馆这座特色光鲜且极具文化意义的建筑作品,也是华东院打响中国原创设计品牌的一大主要实践。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华建集团华东院ECA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