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之美

承载的是不同历史期间的人文特色

保定古建筑设计详情 建筑设计

流传的是碧瓦朱檐间亘古流传的故事

传承的是中华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

走进保定古建筑

你会创造

它远比你想象的更惊艳

01清西陵

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落成于1915年,历时185年,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天子及皇后、妃嫔、王爷、公主、阿哥,共计80余人。
形成了以14座陵寝为主,行宫、永福寺、营房、衙署为辅的83平方公里的广袤陵区,是现存规模伟大、保存最完全、陵寝建筑类型最完好的古代皇家陵墓群。

目前开放的景点有泰陵、崇陵、昌西陵、慕陵以及永福寺。

雍正的泰陵——清西陵的首陵,建有天下上单体规模最大的“品”字形石牌坊

北京老夏 摄

光绪的崇陵——清西陵唯一地宫开放的陵寝

北京老夏 摄

道光的慕陵——建有天下最大的金丝楠木雕龙隆恩殿

杨爱军 摄

嘉庆的昌西陵——建有中国古代陵寝中唯一的覆信壁

张志军 摄

清代皇家寺庙永福寺——陵寝附属建筑仅存的孤例

02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是我国全国唯一一座保存最为完全的清代省级衙署,是清代直隶省最高军政主座——直隶总督的办公处所。
直隶总督位高权重,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洋务于一身,可谓疆臣领袖。
其历史内涵极其丰富,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直隶总督署的前身可追溯至元代,元代为顺天路总管府所在地,明代为保定府署与大宁都司署、参将署,雍正七年(1729年),原来的直隶巡抚升任直隶总督,仍驻保定,于是在原根本上重修了总督衙署。
清朝灭亡之后,这里先后为直隶督军署、直鲁豫巡阅使署、河北省公民政府、中共保定市委等机关所在地。

历经沧桑的直隶总督署,不仅承载了这些总督们的功过是非,也丰富了保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秘闻,使其成为清王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缩影。

03古莲花池

古莲花池坐落在保定市老城中央,是上谷八景之一,称“荡漾夏艳”。
古莲花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
它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有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

这座上千年的历史名园,几度兴衰之后,基本上保持了漪碧涵虚的独特风格。
如今它不仅以荡漾夏艳的旖旎风光取胜,而且透过园中若隐若现的历史烟云,展现出浩瀚文物珍品。
私家园林、官府园林、书院园林、皇家园林和公众年夜众园林的不同经历,使其有丰硕的文化积淀。

04大慈阁

大慈阁原名大悲阁,由蔡国公张柔始建于公元1227年,经清顺治四年、顺治五年、道光廿六年,民国三十一年四次修缮,是一组寺庙建筑群体。

05西大街

保定西大街形成于保定建城之初,是城市中央直达西城门的唯一通道。
大街全长850米,因位于城区西部,是通往西城门的紧张道路而得名。

西大街是目前保定乃至全国保存较好的具有清末民初特点的独特建筑画廊,因此商业建筑为主的兼有衙署、学府、祠堂、金融、民居建筑的一条历史文化街区,素有“北方名街”之称。

06淮军公所

淮军公所是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后,为了纪念淮军将士,于1888年至1891年兴建的一处昭忠祠,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

淮军公所的建筑模样形状,也深深影响了保定市区内的建筑风格。
比如淮军公所的马头墙,被周围的淮军公所小区所沿用。
东大街的部分墙面也能看到马头墙。
北二环建筑的徽园,也将徽式建筑的风格表示得淋漓尽致。

清风,古道,灰墙,黛瓦,豪门,淮军公所的美充满了安谧、深奥深厚。
这里的每一帧,都值得定格欣赏。

07北岳庙

北岳庙规模伟大,古建成群,按庙内现存明嘉靖二十六年刻《北岳庙图》碑所载,当时北岳庙的占地面积为260.48亩,约合173982平方米,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紧张建筑呈“田”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上。

除古建筑外,北岳庙现在还保存有大量碑、碣、经幢、石雕等,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专家、学者研究碑刻和书法供应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北岳庙自南北朝北魏时迁于今址,自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公元500-512年)建成后的1500余年间,历代的重修和比较大规模的维修、扩建就多达16次。

沧海桑田,千年历史的古北岳庙,因敬拜而生,也因帝王敬拜、王朝鼎革、版图变迁而在历史波涛中几兴几废、几沉几浮。
而本日,它依然代表着中国人对风调雨顺、盛世清平的无限神往。
矗立在这里,连续见证着中华文化的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