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山西省来说,又何止是这么一些著名古建筑,在很多不出名的非景点地区,乃至是偏僻贫穷的山村落中,也散落了许多年代久远的古建筑,如各种寺庙、祠堂,曾经记录和见证了当地的时期发展和乡亲们的生活变革。
而在这些不起眼的村落庄废旧古建筑中,却蕴藏着一个弘大的“艺术宝库”,也是古建筑艺术“遗珠”——古壁画。
但如今,这些零落地附着在古旧破损的墙壁上的古老壁画,却由于缺少掩护,在岁月的风雨中逐渐颓败荒废,大概终极会消逝在无人在意的断瓦残垣中。
山西村落庄的壁画占我国现存古代壁画的70%多,但很多都随着古建筑的弃用、荒废、坍塌而被毁坏损毁,命运岌岌可危。
幸好有这么一位热爱古建筑和古壁画的爱好者,竟花费了近10年的韶光,去探求藏身在山村落古建筑中的壁画,将它们逐一拍摄下来,再进行精心复原。她便是本身是山西人的杨平女士。
这么多年来,杨平踏足各地,探求了20多处古村落里荒废的古建筑壁画,并记录下它们。如今这些宝贵的影像和画作,都被记录在她的新书《高堂粉墙烛下见:中国山西村落庄古壁画探幽》中。书中有大量现场和壁画复原后的图片,尤显宝贵,值得收藏。
那些藏身在山野古建筑里的古老壁画,在当年它们被画上去时,那里曾经是高堂粉墙,光鲜靓丽,画作在通亮的烛光映照下显得鲜活生动。
那些表现了乡间民俗的各色神仙、历史传说人物、各种物件和典故,都是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题材,自由大胆,精细细腻,充满了想象力,被画匠精心地描绘在粉墙上,既寄托了当地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也记录下往年民间艺术创作的辉煌。
书中记录了杨平寻访和拍摄这些古老壁画的各类经历。她带着专业拍照器材,深入到偏远乡野之间,踏过荒漠的野草和黄泥地,去到一个个已经坍塌荒废的古建筑内,费心征采幸存的壁画,细细清理被泥浆等杂物蒙蔽的墙面,然后负责仔细地拍下来。
这一刻,这些靠近消逝的古老壁画仿佛重新得到了新生命,它们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美,又一次得以通过电子影像在岁月中延续下去,诉说着华阴历史文明的故事,也让我们这些后人有机会得以一窥其艺术之美,感想熏染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
在寻访和拍摄的过程中,杨平常常会被当地不明原形的村落民们围不雅观。他们不明白,这些他们每天可见的平凡景象,有什么值得拍下来?
只管不明白,但淳厚的村落民们仍旧以朴素的办法来接待这些来自村落外的陌生人,给他们煮面条、做饭,一起谈天、讲过往故事,帮忙清理壁画、做引导……
杨平记录下她和村落民们的交涉和交谈,也是一种很故意思的“野外调查”和文化互换过程。中华文明艺术便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下去。
书中记录的“寻宝”经历既有趣又让我感慨不已。大概这一辈子我没有机会前往这些偏远山区乡野去亲眼一睹现场,但从这本书里,我依然得到了宝贵的传统文化艺术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