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被誉为民族工业之星的山西晋华纺织厂建厂整整100周年。它虽已于2010年被宣告破产而不复存在,同样曾矗立长达50年之久的晋华礼堂,也于上世纪90年代初被征用拆除(后在原址上建起颐景国际酒店)。但它留给人们的影象,却依然是那般清晰与难忘。
据理解,欧式建筑风格的晋华礼堂,系1955年投资23万元所建。建筑面积1703.5平方米。它体形弘大,坐落在高高的台阶之上,坐南朝北,面朝榆次城区的主干道——东顺城街,整日车水马龙,行人不绝于途。礼堂门面高大而持重,四根半圆形的浮雕柱子顶着三角形的屋顶,贴金的装饰和纺织象征图案显得格外富丽堂皇。通过礼堂前厅便可进入演出大厅,劈面是高大宽敞的舞台,下面是依次渐高的不雅观众座位,面对舞台的是二层楼看台,计有座位1600个。全体设计流畅大方,布局合理,确系晋中地区当时一流的演艺会所与影院,同时也是全厂职工开大会的场所。
由于晋华礼堂与本人居住的寇家巷相距不远,因而这里也就成为当年自己常常玩耍与看热闹的去处之一。当时正值文革期间,礼堂内常有各种演出与电影放映,不雅观众出出进进,熙熙攘攘,有时也会涌现一票难求、售票窗前前拥后挤的征象。
岁月如歌,影象难忘。随着光阴的流逝,现已记不清自己曾在此看过多少演出与电影,但他留给自己深刻印象的,还是晋华厂宣扬队的多次精彩演出。晋华文艺宣扬队只管是由职工文艺骨干组成的业余团队,但人才济济,各有千秋,吹拉弹唱样样在行,所演节目,既紧跟形势,又形式多样,演艺水准较高,因而很受欢迎。据理解,当时的晋华宣扬队,不仅在榆次很有名声,还时时应邀前往外地演出,同样受到欢迎。例如当年在昔阳大寨演出时,就受到在此体验生活的《公民音乐》编辑部职员的好评,并看中了独唱演员卢秀梅。晋华是个人才荟萃的地方,文艺人才更不例外。早在上世纪50年代,织布工人郝凌云(女),就先后2次赴京参加全国职工文艺会演,荣获精良演员称号。再如1979年当选调到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独唱演员卢秀梅,在都城舞台很快打响,成为享誉歌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自己当年在晋华礼堂不雅观看演出时,就曾多次亲耳聆听过她声情并茂、字正腔圆的演唱。在每次演出中,她每每要唱四五首以至六七首歌曲,才能完美谢幕,否则不雅观众就会一直地鼓掌。可见,她的演唱技巧是何等的高超与大受欢迎!
文革后期,在分外的历史条件下,参加事情不久的自己,也曾在此参加了两次地直单位举行的对敌斗争大会。
在长达十几年的日子里,晋华礼堂作为自己的一处常常光顾之地,曾留不少难忘的回顾,同时接管了难忘的艺术享受与文化熏陶,嫡黄花,斗转星移。昔日场景现早已不在。但它留给自己与广大不雅观众的影象,却是那么令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