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他们牢记初心义务、肚量胸襟‘国之大者’,在重大工程培植、重大装备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能攻关、重大发明创造等事情中,矢志爱国奋斗、克意开拓创新,取得一批前辈工程技能成果,不断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更好知足公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须要……”
2024年初,“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公民大会堂隆重举行,81名个人荣膺“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叶浩文榜上有名。《中共中心 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卓越工程师和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的决定》这段陈述正是对他40余年在工程领域不懈求索的真实写照。日前,住房城乡培植部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对得到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的叶浩文进行了专访。本文带您走近他和他主持建造的卓越工程,感想熏染大国工匠和中国建造的魅力。
建筑杂志社社长文林峰(右)专访国家卓越工程师叶浩文(左)
创新科技引领中国建造
01
文林峰:
首先恭喜您荣获首批“国家卓越工程师”名誉称号,这是代表我们培植行业取得的名誉,更是国家对您在打造中国建造品牌、研讨智能建造、创新培植科技领域所作出主要贡献的充分肯定。首先请您谈谈获奖感言。
叶浩文:
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得到“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名誉,这不仅是对我个人40多年来在工程建造领域努力和造诣的认可,也是对我所在团队切实其实定。在过去的工程实践中,我和团队成员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取得了许多业界关注的成果,通过卓越工程为国家和城市发展献礼。没有他们的费力付出,就没有我本日的名誉。
这次表彰表示了国家支持工程技能创新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决心,大国建造须要大国工匠。名誉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任务。今后的事情中,我将尽己所能发挥行业影响力,为建筑行业的转型与发展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
叶浩文在公民大会堂领取“国家卓越工程师”名誉证书
02
文林峰:
您主持建造的重点工程项目广州国际金融中央(西塔)、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央(东塔)已经成为广州地标式建筑,这些超高层建筑有浩瀚的科技创新和亮点。请您谈谈在项目履行中紧张有哪些“独门绝技”的新打破。
叶浩文:
广州国际金融中央当时是2010年亚运会的一个配套项目,建筑高度超440 m,地上103层,品质哀求很高,工期非常紧张,寻衅非常大,难题特殊多。但我当时的想法是,这是我们好不容易竞争得来的项目,作为地标性建筑意义非凡,我们一定把它做好,为“中国建造”树立榜样典范。
为此,我们研发了智能化整体顶升事情平台(“空中造楼机”),首创了行业先河。同时,还研发了施工电梯直达顶层作业面提升技能、大型塔吊新型附着技能、塔吊高效自爬升技能、塔吊高空安全拆除技能、群塔协同安全作业技能等。这些技能都引领了百层高楼垂直运输配置技能的发展,使得核心筒的施工速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两天施工一层楼”的天下新速率。
广州国际金融中央、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央(建成后)
03
文林峰:
您带领团队创新研发了智能化整体顶升事情平台(“空中造楼机”),创造了“两天一层楼”的建造新速率。请您先容一下“空中造楼机”有哪些创新技能,在项目培植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主要浸染?
叶浩文:
想建造打破性的建筑,必须要有打破性的技能。在广州西塔项目中,我和我的团队面临着超高层建筑施工的巨大寻衅,繁芜多变的核心筒,传统的翻模、滑模、爬模、提模工艺是很难适应的。为了战胜这些难题,我们不断探索新的技能和方法,创新发明了智能化整体顶升事情平台,被媒体称为“空中造楼机”。首次将高空临边危险作业变成平台作业,工人在系统笼罩的空间内开展各项事情,即便是四五百米的高空,也没有担忧,如履平地,大大降落了高空作业的安全风险,实现百层高楼施工零去世亡目标。这个建造过程也让我感想熏染到,中国建造水平的持续提升,便是一个个工程项目不断创新实践干出来的。
培植中的“西塔”
培植中的“东塔”
04
文林峰:
我在一些干系资料中,看到您特殊重视文明、安全、以人为本的施工文化,比如,你们特意为高空作业的工人在高空设置了一些临时卫生间,这些举措紧张是出于哪些考虑?产生了哪些影响?
叶浩文:
是的,我一贯认为,技能创新离不开人文文化的支撑。我们在这些超高层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每隔2~3层设置了临时卫生间,有效办理了超高层施工过程中职员如厕的难题。这一创新在当时国际上也是非常前辈的。此举不仅提高了工人们的事情效率,而且提升了工地的整体安全水平,减少了安全隐患。这表示了对工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尊重和知足,有助于提升工人的满意度和事情积极性。
其余,我也一贯强调要践行绿色发展路线,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建筑业通过装置式建筑、建筑工业化、绿色化手段,掌握碳排放,保护生态环境,改造建造工艺,营造绿色生活空间,这是不可绕过的路线。我们的中国建造,无疑是“科技+人文+绿色”的结合体。
新技能、新理念、新模式
建造好屋子
05
文林峰:
还有一个项目必须要请您先容的,便是建筑工业化的标杆工程深圳长圳人才房项目,该项目把保障房从“住有所居”提升到“住有宜居”的新高度,可以说是“好屋子”的典范。请您先容一下如何在该项目践行一体化建造理念以及REMPC创新模式的?
叶浩文:
长圳项目被誉为创造了“深圳速率”和“深圳质量”,建造过程同样也是一个持续创新的过程。我和我的团队在业内率先提出并实践了“研发+设计+制造+采购+施工(管理)”一体化的装置式建筑REMPC“五位一体”工程总承包模式。在产品成套技能根本上,以成熟前辈的技能体系(R)为支撑,以广为市场认可的设计产品(E)为引领,以智能化制造工艺(M)为依托,以全国创始的装置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为支撑,有效履行统一集采(P)和全过程施工管理(C),形成与传统施工企业不同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长圳项目自主研发可持续“无限系”户型,采取四个标准化的设计方法,原则是模数统一、模块协同、少规格、多组合,各专业一体化考虑,实现平面标准化、立面标准化、构件标准化、部品部件标准化。通过标准化设计减少预制构件和部品的种类,通过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可以组拼成浩瀚平面立面,既能防止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又有助于提高构件标准化,降落建造本钱,提高生产与施工效率。
长圳项目采取了数字化设计,在设计阶段实现生产、施工、运维的前置参与,生产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各参与方的需求与哀求前置,即在设计阶段就可以进行全过程的仿照预演,生产、施工、运维阶段通过BIM信息化模型实现信息交互。
绿色、低碳的建造办法,则真正实现了让建造从工地走进工厂。与传统施工比较,建造现场用工减少了五成以上,比传统办法节约三分之一旁边韶光。同时,由于预制构件均在工厂生产,现场精益装置,安装偏差能够掌握在毫米级。在装修方面,项目全面运用干式法装置式装修,较传统装修韶光缩短30%~50%,能担保质量和品质的均好性,后期掩护用度可降落80%。
项目通过运用聪慧建造平台打通了设计、商务、制造、建造、运维百口当链各环节,办理了建造家当链高下游彼此独立、数据不共享、业务不能同步开展的问题,实现对工程项目质量、安全、进度、本钱等全过程管控。
深圳长圳公共住房项目
06
文林峰:
长圳项目还有一大亮点,便是实现了全过程信息化和四个标准化。请您先容一下这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运用情形。
叶浩文:
长圳项目是用工业化思维做装置式建筑的典范,建筑面积115万㎡,最大建筑高度为150 m,由24栋住宅楼组成,住宅数量9 672套,是全国最大的装置式公共住房项目。项目采取三种符合国家标准、成熟的装置式建筑体系,个中钢混组合构造装置式住宅装置率为92%,综合指标达到AAA级;100 m装置式剪力墙构造住宅装置率为81%,综合指标达到AA级;150 m住宅不参与国标评价,符合深圳市装置式标准哀求。
如果要和同行互换的话,我们总结了几条履历。
首先是标准化设计方法。第一是平面标准化。长圳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遵照了“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以基本套型为模块进行组合设计,在标准化设计的根本上实现系列化和多样化。第二是立面标准化。长圳项目通过设计出4种窗、8种墙板、3种阳台板、4种空调板及4种色彩的排列组合,最大可形成1 536种立面组合效果,通过“少规格、多组合”,实现项目层面的立面多样化。第三是构件标准化。长圳项目充分利用了构件标准化设计,实现了预制构件的高重复利用率(如仅有66种预制构件)。降落了预制构件的生产和装置本钱。第四是部品部件标准化。长圳项目设计过程中,厨房、卫生间等功能模块实现了标准化设计,详细表示为设计了4种标准化的厨房和卫生间,覆盖9 600套标准户型,标准化程度极高。
其次是工业化生产办法。长圳项目采取的所有预制构件均来自工厂生产的标准化产品。例如,双面叠合剪力墙预制构件产品产自于德国入口的双皮墙生产线,可实现排产、设计、管理全流程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预制预应力空心板产品产自于德国入口的预应力空心板生产线,生产线具有施工速率快、产品适应性强、产品承载力高、经济性好等特点,可根据客户需求生产不同厚度和长度的水平受力构件。
再次是数字化管理办法。长圳项目利用聪慧建造平台,实现了生产、施工、运维的前置参与。通过聪慧建造平台,进行各专业协同建模、各专业模型碰撞检讨、预制构件拆分设计,以及精装设计等,然后对项目全过程进行仿照预演,尤其是进行了基于BIM信息化模型的信息实时交互。在生产阶段,利用BIM信息驱动工厂自动生产线及工业化机器人设备智能化生产,实现从设计、排产、品控到物流的全链条自动化并实现云端可追溯。
在施工阶段,通过云端建立以项目真实数据为根本的数字孪生建筑。现场质量检测自动扮装备数据自动对接至聪慧建造平台,结合设计信息,天生施工偏差报告,为建筑施工质量报告供应数据依据。运维阶段则整合设计、采购、生产、施工、运维数据形成建筑建造全生命周期数据池,实现工程信息全记录、管理行为留痕,将数据对接多方线上做事,从而打造以工程项目为主体的数据资产。
双皮墙生产线
双预应力空心板生产线
07
文林峰:
业界一贯关心装置式建筑的本钱问题,请您结合项目案例先容一低落本增效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叶浩文:
结合我们的长圳项目,采纳的干系方法实现的成效比较显著。
首先是采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采取从方案阶段开始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充分发挥工程总承包工程中设计牵头、引领的浸染,从设计源头有效掌握项目本钱。
其次是采取标准化设计。通过“四个标准化”的设计方法,统一标准和模数,减少预制构件和部品的种类和规格。该项目根据户型种别设计有7类预制构件,总预制构件有62 122件,同一类型的预制构件在该构件中最大占比达50%,提高单个构件重复率,减少构件均匀加工生产本钱。
再次是运用装置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通过装置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实现建筑在设计、生产、施工百口当链的信息交互和共享。通过BIM技能一键出量、整合采购清单、网上公开招采的全过程流水作业,使项目在采购及本钱掌握上更加便捷、有序。
终极实现了规模化效益。长圳项目作为全国最大装置式建筑公共住房项目,总建筑面积115万㎡,中标价43.78亿元,比传统现浇体系的竞标价还低,充分表示了装置式建筑的规模化效应。
08
文林峰:
我看过你们在深圳坪山建的三个学校项目:坪山锦龙学校、实验学校南校区和竹坑学校,这些学校项目通过采取装置式建造办法,实现了最高品质、康健环保、快速培植的目标。叨教在这方面您有哪些打破和体会?
叶浩文:
深圳坪山三个学校项目是建筑工业化思维、标准化设计的代表作。我们采取“像造汽车一样造屋子”的理念,用工业化产品的思维统领装置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全过程,将建筑当作“工业化产品”来打造,才能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高质量快速培植,从而提高效率、降落本钱,表示建筑工业化的上风。
这些项目采取装置式框架钢混组合构造体系,通过平面、立面标准化,从而实现构件标准化,这些项目的预制柱、钢梁、预应力叠合楼板、楼梯、阳台等标准构件全部通用。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百口当链各参建单位在设计阶段通过BIM精益设计和优化,将现场可能涌现的问题前置办理,从而避免由于返工造成的资源摧残浪费蹂躏以及窝工等征象,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本钱。
在这三个学校项目中,我们的心得体会紧张还是得益于技能和模式的创新。比如采取从方案阶段就开始的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中标价13.89亿元,合每平方米6 000元,比同期该地区其他学校每平方米造价7 300元大幅降落。同时建造速率快,项目2018年9月尾中标,2019年7月30日通过竣工初验,9月1日正式开学,供应8 100个学位,办理了该地区学位紧张的难题。
创新性新技能方面,这三个学校项目采取PC构件与型钢构造的组合体系,预制柱与钢梁水平连接节点采取高强螺栓干法连接,节点施工大略、安全可靠,提高建造效率,总工期为10.5个月。同时,通过平面、立面标准化,从而实现构件标准化,减少模具类型,提高模具周转次数,降落构件生产本钱。
深圳坪山区实验学校南校区
深圳坪山竹坑学校
深圳坪山区锦龙学校
创转型正当时 未来仍可期
09
文林峰:
您在培植行业从业几十年,承建了很多重大工程,叨教您对付培植行业未来的转型发展方向,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叶浩文:
我认为,建筑工业化的未来发展方向离不开几个关键点:智能化与数字化、绿色化与可持续发展、模块化技能,以及与其他行业的跨界领悟。
工程技能方面还须要不断打破,一是技能标准的统一,建立和完善建筑工业化的技能标准体系,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供应标准化支持;二是加强家当链高下游企业的协同互助,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三是要加强干系领域的人才培养和教诲改革,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我也一贯强调,我们建筑人不变的任务是尽己所能为国建造卓越工程,为公民打造优质建筑,推动中国建造进步,增强品牌竞争力。这势必提出哀求,在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上,须要具有创新思维、跨学科知识、技能闇练度、团队互助精神、持续学习能力、实践履历、环保意识和国际视野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将在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中发挥关键浸染,也为行业转型升级作出更大贡献。
10
文林峰:
请您结合自身的发展成才经历,给年轻的培植者、工程师提提发展和发展的建议,让广大的年轻人也能发展为国家栋梁,为中国建造贡献力量。
叶浩文:
当前的社会和行业发展环境都在发生巨大的变革,高质量发展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哀求,建造好屋子,授予了建筑人更重大的义务。我认为年轻人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断学习。始终心怀梦想,始终保持学习的激情亲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要在学校里学习,还要在事情中学习,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理解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等。
二是勤奋实践。实践是考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事情中,通过不断实践,积累履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三是敢于创新。面对行业发展的寻衅,要敢于创新,勇于考试测验新的方法和技能。在办理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履历,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是始终保持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奇迹成功的关键。要热爱自己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始终保持敬业精神,为实现空想目标而努力。
原文见《建筑》2024年5期
笔墨整理:王玉洁
摄 影:文 丽
项目图片供应: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编 辑:王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