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她钟情不已、为之奋斗生平的实则是建筑奇迹。
她是新中国第一批建筑师之一,为中国建筑学的研究、教诲奇迹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宾大建筑系的旁听生

沈阳古建筑设计单元 新型材料

林徽因(1904-1955)出生于杭州的一个书喷鼻香门第,少女时期即随父卜居伦敦,并游历了欧洲大陆,不雅观赏了欧洲各地的自然景致、民俗风情。

在伦敦的日子里,林徽因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欧洲文艺复兴期间的建筑物深深地吸引着她。
对此十分爱慕,她产生了将来做一名女建筑师的强烈欲望。

1924年,已定下婚约的林徽因、梁思成二人一起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梁思成进了建筑系,而因宾大建筑系那时不收女学生,林徽因没能如愿去建筑系学习,只得进了美术系,但她的良好功底和成绩使她一入学就上了三年级。
恰好美术系和建筑系同属美术学院,林徽因得以便利旁听了建筑课程。

她用两年韶光,准期取得了美术学士学位,又作为建筑系旁听生,竟然不到两年就受聘担当建筑设计西席助理,不久更成为这门课程的辅导西席。
  

1927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双双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
梁思成拿到了建筑学士学位,接着得到硕士学位。
林徽因四年学业三年完成,以高分得到美术学士学位。
梁思成又到哈佛研读,立志返国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总领馆举行婚礼。
这一天是宋代建筑家李诫碑上的日期,他们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建筑师。
由此可见,林徽因和梁思成对建筑的热爱。
他们去欧洲度蜜月,并对西欧各国古建筑进行实地稽核。

执教第一个建筑系

1928年8月18日,梁思成与林徽因结束了欧洲旅游稽核,回到了北京。
此前他们已经接管东北大学的聘请,梁思成和林徽因便赶在东北大学上任。
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林徽因任教授。

东北大学创办于1923年,1926年张学良任校长后,把原有的文、法、理、工四科改为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和工程院,在工程院设建筑系。
这是当时全国仅有的两所建筑学演习中央之一。

任教东北大学建筑系是林徽因从事建筑奇迹的第一次考试测验,这里为她供应了一个广阔的建筑创作天地。
建筑系一共只有他们两个老师,教四十多个学生,任务十分繁重。

林徽因教美术课和建筑设计,不久又开了一门把泰西和中国建筑史融为一体的课程,他们采取的完备是英美式的传授教化方法。
林徽因常常把学生带到昭陵和沈阳故宫去上课,以现存的古建筑作为教具,讲建筑与美的关系。
接着,她给大家讲了八旗制度的传说。
林徽因以渊博的知识,非常锐利的谈锋,性情爽快的诙谐,使学生听得着迷。

过了许多年后,她的学生们也没有忘却打开他们艺术思维之门的八旗制度的故事。
林徽因传授教化任务繁重,还常常给学生补习英语,每天忙到深夜。
那时她已有身,她毫不顾惜自己,还常与梁思成一起到北陵测绘各种古建筑。

1929年夏,梁思成等人成立了“营造事务所”,不久便接到了两个项目,第一项是给吉林大学设计全体校舍,第二个是设计交通大学锦州分校校舍,后来毁于战火,林徽因自始至终参加了设计。
她还与梁思成在一项“公共设计”中互助,设计了沈阳郊区的一座公园—肖何园,并替沈阳一些军队将领设计私宅。
这对付林徽因是难得的建筑设计实战机会。

当时,东北大学校长张学良设立了奖金搜聚“东北大学校徽图案”,林徽因全身心努力设计,她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当选为东北大学校徽图案,还得到400元奖金。
林徽因的建筑才能在东北大学首次得到施展,使她对建筑的兴趣加倍浓郁。

稽核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然而,九一八事变让东北大学的传授教化难以连续,而林徽因得了肺病又不得不离开沈阳到北平治疗。
1931年9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回到北平接管中国营造学社的聘请,梁思成担当法度模范部主任,林徽因任校理和参校。

中国营造学社是一个专门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机构,也是中国最早研究古代建筑的学术团体。

1932年4月,梁思成、林徽因开始了他们在营造学社的第一次野外古建稽核,第一站是来到了离北平约90公里的蓟县调查独乐寺。

独乐寺始建于辽代统和二年(984),保存了不少唐代建筑风格。
独乐寺地处山麓,当时深山沟壑中常有强盗出没。
但林徽因不顾自己肺病未病愈,而且有身在身,毅然前往,与梁思成一起开展稽核事情。

林徽因曾记载当时的环境:“每去一处都是汗如雨下的跋涉,走路事情的时候又总是早八至晚六最热的韶光里,这三天来可真是累得不亦乐乎,吃的也不好,天太热也吃不大下,因此各类,我们比上星期的精神差多了……整天被跳蚤咬得慌,坐在三等火车中又不好意思伸手在身上各处乱抓,结果浑身是包!”

测绘的条件极其简陋而危险,他们用的还是从清华大学土木系借的测绘工具,事情时的安全保护也没有保障。
便是在这种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林徽因和梁思成坚持着繁芜繁重的古建测绘事情,并一起把测绘事情做的踏实、细致,决不留下遗憾。

在稽核云冈石窟时,呈现在林徽因、梁思成和队员们面前的是一片荒凉景象,周围的山上光秃秃的,他们连旅社住都没有,只好在庄家连门窗都没有的屋子里住了三天,当地的景象让他们难以忍受,中午酷热,晚上寒冷,吃得是田舍为他们煮的土豆和玉米面糊糊,事情环境虽然艰巨,但云冈艺术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林徽因他们。

林徽因等人每天不顾风吹日晒,爬到石窟提高行负责的稽核、测绘,作了许多素描和拓片,对云冈石窟的建筑艺术作了系统的研究,个中包括洞窟的支配、布局及年代,还有石窟的塔、柱、阑额、斗拱、屋顶、栏杆、踏步、藻井等。

从1932年到1937年的五年间,以林徽由于主的营造学社成员走过137个县市,经调查的古建殿堂房舍有1823座,详细测绘的建筑有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为我国后来的古建研究留下了一套科学完备的宝贵资料。

参与撰写中国建筑史

抗战开始后,林徽因一家过起了流亡生活。
从1940年到1944年,林徽因和莫宗江、卢绳等人一起,参加了由梁思成总卖力的《中国建筑史》的撰写事情,这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多年来的夙愿,为了这部书的写作,他们在几年前就开始搜集资料做准备了。

此前的1939年天津发大水,他们保存宝贵建筑资料的天津银行的地下保险库被淹,所存资料险些全部被毁。
只管如此,他们仍未灰心。
当时,林徽因随梁思成的事情单位中心研究院迁到四川宜宾附近的李庄,住在低矮破旧的农舍里。

他们请来当地的木匠,做了几张原始的白木头绘画桌,放开了他们手头现有的资料,决心动手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他们战前的调查成果,开始撰写《中国建筑史》。

同时,为了实现他们多年来的宿愿,又决定用英文撰写并绘制一部《图像中国建筑史》,以便向西方天下科学地先容中国古代建筑的奥秘和造诣。

那时,林徽因的肺病也越来越严重,常常大口大口地咳血,病情轻微好些的时候,她就躺在小帆布床上整理资料,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资料文籍,做读书条记,为书稿做各类补充、修正、润色事情。

在林徽因和营造学社其他成员的帮忙下,梁思成终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编写。
这不仅是林徽因与梁思成建筑奇迹的成功,也是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多年来对古代建筑实地稽核的一项主要成果。

林徽因承担了《中国建筑史》全部书稿的校阅和补充事情,并执笔撰写了书中的第六章,五代、宋、辽、金部分。

这部巨著中,林徽因撰写的字数虽然只有一点五万字,但资料丰富翔实,她所引证的资料和有关书本多达50多种,加上他们在野外稽核所得的第一手资料,以是文章论证严密、踏实,颇具学术功底。
林徽因在当时战役的恶劣环境下,再加上她自己的身体状况,她却以百倍的毅力,来完成这项事情,实在是难能名贵。

梁思成后来在油印本《中国建筑史》的序言中说:“这部稿子是一部集体劳动的果实……林徽因同道除了对辽、宋的文献部分卖力搜集资料并执笔外,全稿都经由她的校阅补充。

编纂保护文物建筑简目

1945年,抗降服利,林徽因一家的流亡生活也终于结束。
1946年,林徽因、梁思成回到了阔别十年的北京。
梁思成担当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随即赴美稽核、讲学。

此时,林徽因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她的肺病已经到了晚期,而且一个肾已经受到传染,生命危在夙夜迟早。
直到1947年12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手术,才有所好转。
她险些是在病床上,为创立营建系做了大量的组织事情,同青年西席们建立了亲密的同事情谊。

1948年12月,公民解放军进驻清华园,准备北京城的解放工作。
不久,解放军代表由张奚若陪同登门,要求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军用北平舆图上标明须要保护的古建筑,划出禁止炮火轰击的地区,万一和谈不成,解放军攻城时避开炮火,以免古建筑遭破坏。
他们听后十分激动,说这正是他们昼夜担心的事情,你们来得太好了,太感谢你们了!

1949年1月,北京和平解放,北平的古建筑得以保存。
此后,解放全中国的战斗连续进行,为保护全国各地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解放军又派人来请林徽因和梁思成把各地须要保护的古建筑列出,以便保护。

他们绝不犹豫地答应下来,立即调集了营建系的部分西席学生,根据他们多年稽核取得的资料,同时发动大家共同搜集建筑有关文献记载,大家夜以继日第事情,从翻书,查资料,到刻钢板,折纸业,装订,就像出版中国营造学社七卷汇刻那样,硬是用手工劳动,仅用了一个月韶光,便编出了厚厚一本《全国主要文物建筑简目》和《古建筑保护须知》。

在简目中,北平城、故宫、敦煌、龙门石窟、山东曲阜孔庙等古建筑被列为一级保护文物,条款头上加注了四个小圈的大家都戏称为“四星将”,次之的三个小圈,以此类推,总计条款450多条,主要的加圈的就近200条。
条眼前附有详细所在地点,文物性子,建造和重修年代,以及分外意义和代价等。

林徽因对全书的条款,逐一作了审核,并建议在解释中特殊指出:“本简目紧张目的,在供公民解放军作战及接管时保护文物之用。
”这两本小册子,1949年6月由华北高档教诲委员会图书文物处印行,发给各路解放大军,成为解放军转战南北,在战火中保护文物建筑免遭毁坏的指令和依据。

不仅如此,这两本册子,还成为1961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两个文件的最初原本。

林徽因还参与设计了国徽图案及国徽实物浮雕;与梁思成一起主持组织设计了公民英雄纪念碑,并亲自设计了碑座和碑身的全套纹饰和纪念碑小须弥座上的一系列花环浮雕;她还参与了我国的传统工艺景泰蓝的创新设计事情,并为保护北京古城而呕心沥血,为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各项预备及社会主义培植期间作出了突出贡献。

林徽因既是一位作家、墨客,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和当代建筑教诲的首创者。
她对中国建筑奇迹的执着追求,和对青年学生的激情亲切关怀,对付鼓励青年热爱专业,树立良好的学风和为祖国的建筑奇迹献身,具有极大的传染力,教诲影响了新中国的一代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