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构造的迭代,近几年彷佛是中国建筑师集体出圈的几年,各种标签纷至沓来,个中最引人瞩目的还数川渝地区的文旅巨变,这个曾经“盛产”文学年夜师、王侯将相的蜀地,如今也正孕育着新一代的国度栋梁。
吴文博,一位出生于重庆的建筑设计师,在过去几年数次拿下IDA(International Design Awards)美国国际设计大奖、AMP(Architecture Master Prize)美国建筑大师奖、Global Future Design Awards环球未来设计奖、WA Awards大奖等,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中国青年建筑师代表人物,也将80后建筑师推向了更高的舞台。
2018年,吴文博与建筑师陈涵非、方案师张滨,携手重庆长厦安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创立ORIA上海和睿方案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当主持设计师及创始合资人。陆续几年,由ORIA和睿方案设计的“孔明灯”、“书之帆”、“鲨鱼缸”等一系列建筑作品引发大量谈论。多个“出圈”创意设计作品的落成,实现了吴文博作为80后中国建筑师的城市探究进程,而“生于斯,长于斯”的在地文脉,亦触发了吴文博对“城市性情”的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沸腾里孔明灯
回溯过往,皆有迹可循
2003年,吴文博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毕业,并于2005年前往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进行建筑学术研究。同年,与“法首都市文化建筑事务所”开展“城市与建筑”联合设计。自此,开始了他对“城市性情”的感性思考。
江苏东台图书馆
他为成都带来了诸葛孔明的“礼物”——“沸腾小镇的孔明灯”,也给西安搭建了全新的城市门户——“西安立体城”,更为东台翻开了一页书帆——“东台图书馆综合体”…,每一处建筑都透露着与在地文化充分结合的当代化延伸。
西安立体城
在吴文博及团队的创作视角下,我们看到融贯中西的设计手腕,更创造了善用“文化传承”与“空间叙事”的表达办法,将一座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建构授予温度。犹如吴文博设计手稿所绘制的那样,一座建筑的落成不仅只有勒·柯布西耶所言的“机器”属性,更是带有独特故事、意见意义与城市干系气息的综互助品。
吴文博设计手稿
有趣的童年,养成有趣的性情
吴文博从小便开始学习画画,由于更喜好立体空间,这个众人眼中“捣鼓”折纸、汽车模型,且“颇有天赋的孩子”,终极报考了与画画和立体空间都干系的建筑学。
在川渝的烟火气中养成了他不雅观察生活、热爱创造的性情。从大学毕业后,吴文博便一头扎进研究了数年的空间布局,陆续参与了“重庆千厮门综合体”、“仙女山无顶图书馆”、“杭州湾融创主题乐园”等多元建筑项目类型。2018年,吴文博及团队应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单位——“环球艺术事务基金会之欧洲文化中央”约请,在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展出了干系建筑设计成果。由吴文博带领的和睿设计团队是80后建筑师中较早参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一批人物。
设计上海2021特殊策划艺术装置“TOUCH触及”
但建筑师并不是吴文博唯一的身份,2021年,吴文博开始创作艺术装置,他的装置作品“Touch”作为“设计上海”特殊呈现在设计周上进行展出。同年,装置行为作品“花河岛”作为上海时装周特邀艺术品在时装周上进行展示及演出。2022年,光电艺术装置作品“出身”作为“设计深圳”特邀艺术品在展会上展示并进行开幕灯光秀演出。
多件装置艺术作品的亮相,让吴文博开始迅速“破圈”,而将建筑理念融入艺术装置中,也是吴文博开始超越建筑本身,所进行思考与考试测验。
“设计深圳”艺术装置“COCO UNIVERSE”
上海时装周艺术装置“花河岛”
新的征程,扬帆起航
2020年,ORIA和睿设计与法国有名建筑师、方案师Cristiana Mazzoni教授联合,在巴黎开设了ORIA和睿设计法国办公室。正式开始了国际化的路线,此后ORIA和睿设计的足迹逐渐覆盖了欧洲、中东和大部分东南亚区域。
而吴文博的创新实践之路却远不止于此。
2023年,吴文博个人绘画展《梧桐树下》在上海举办,展出了近百幅绘画作品,再现上海建筑黄金时期的“文化痕迹”,与建筑大师邬达克“隔空互动”。同名建筑绘画散文集《梧桐树下》的出版,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梧桐树下city walk”热,浩瀚热爱建筑和绘画的年轻人纷纭参与,为这本具有诗性的城市溜达绘画集带来了大批拥趸。
吴文博及绘画作品
作为一位同时拥有多元身份的设计师、艺术家,乃至专业赛车手,这些生活体验无疑丰富了吴文博在设计中源源不断的奇思妙想。正如他本人提到:“建筑师的事情实在是一项关于韶光和空间的实验奇迹。建筑师在试图办理设想中未来利用需求与当下建筑空间之间抵牾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个人的一些意见和态度。每一个时期都会有它的问题和困扰,建筑师一定是不知足于现状,会去思考未来,考试测验更加多样的可能性的那群人。”就像ORIA的名字就源于“Option Runs,Infinite Architecture”吴文博希望设计有选择,设计供应给人们的生活空间也有更多样的选择。这也是他以是为的建筑师的义务。
诚然,建筑师唯有秉持超前的思考和多方位的考虑才能在一个以数年为单位的项目中始终保有“新意”,他那些奇思妙想才能不分开文化与时期特色。我们期待在建筑行业的下一个征程,看到吴文博更多更好的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