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贤
东京大学博士
美国绿色建筑认证专家
PLAT ASIA创始人
设计理念:
致力于当代东方建筑的实践与研究,在设计中挖掘日渐消弭的东方建筑精髓,糅合中日韩的学习事情背景,用当代的设计手腕和深厚的东方文化积淀探索设计。设计建成的项目包括酒店,会所,文化中央,展示中央等,做面向未来的东方建筑,坚持为下一代而设计的理念, 以人文关怀为本,用设计品质提升建筑代价。
专访内容:
Q1:您有中日韩三国的设计背景,叨教您认为三国在设计上有什么相同点吗?
A1:虽然中日韩三国有不同的措辞、文化,但这三个国家实在处在同一个文化圈当中。我和我的朋友虽然来自三个国家,但是我们之间基本没有代价不雅观上的差异,这是最大的一个共同点。
Q2:您的中文说得很好,您当时是如何决定前来中国发展的?
A2:04年一个中国的研究生朋友建议我来中国事情,但是当时我已经在矶崎新的事情室事情了,以是没有立时下定决心。接下来的一年里我来回于东京、北京两地,以为在韩国和日本年轻的建筑师得到的机会并不多,能打仗的东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中国我有更多的机会、可以挖掘的东西更深更多,以是末了决定在中国发展。
Q3:您的设计理念是致力于当代东方建筑的实践与研究,您以为近期有什么作品很好地表示了这个理念,可以先容一下吗?
A3:这方面我还在探索的过程当中,最近做的一些项目也都是在思考,怎么让自然和建筑的关系表示出东方的特点、如何把这种方向变成建筑的手腕或者是措辞,这还须要很长的韶光。最近做的阿那亚槐树餐饮会所、峦美术馆都是这种探索开始的出发点。
Q4:您认为人口趋势的变革会对设计有什么影响吗?
A4:由于我紧张做的是一些与旅游或是度假干系联的事情,我以为在这些方面比较之前需求会越来越大,在设计的层次上可能会拉开更大的差距。此外我比较关注的地方在于,要为下一代人的到来做好准备,思考他们的需求会是怎么样的。
Q5:您知道中国的移动支付和电商发展得很快,像阛阓这样的线下的空间人流量在大量减少,那么线下空间有复兴的可能吗?如果可能的话,怎么让它再次茂盛发达起来?
A5:我觉得这种支付办法的变革这天夕会发生的趋势,虽然线下空间的复兴可能性不大,但是老百姓的需求在变革。比如说人们交易都在手机上完成,不用去阛阓了,那他们多出的韶光去哪儿?这是我们须要关心的,这一点可能也表示在旅游、度假干系项目需求的增长上。
Q6:您曾师从安藤忠雄与矶崎新两位大师,您对他们有什么评价?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A6:安藤老师在东大很少提及理论,他的设计更多来自于他到现场时的觉得,以是上课时会画草图,阐述项目的全体思考过程。经由一段韶光积累后就会创造,每个项目都可以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如何创造自己的直觉、怎么把它表示到自己的建筑中。
矶崎新老师更倾向于理论,他做设计的时候常常面向未来,由于他认为以现在的审美、根本、功能来规定这个建筑的话,这个建筑的生命便是比较短暂的。他常常强调设计的准确,而且不能仅知足于当代的需求,要考虑到对未来的预测。
Q7:关于未来的设计趋势,您有什么意见吗?
A7:我们东方在近100年中丢失、忘却了太多的东西,我以为下一步我们要规复这个状态。过去100年里西方的东西可以接管,比如做建筑的技能都是从西方来的,但是我们几千年的东方的积淀要挖掘出来,我以为这是当下很主要的一个事情。我希望东方同一个文化圈的人能够一起参与进来、设计我们自己的东西。
-END-
延伸阅读
1.【专访】台湾设计师-唐正国谈超级城市群和永续化设计
2.苹果发布新耳机;佐藤大在东京盖起一座“山”;旺仔推出调味料…【设计烩报102期】
3.故宫上新雍正再出马;北京电影节海报令人发指;米兰设计周…【设计烩报101期】
4. 【专访】中意设计:一个在中国生活12年的意大利设计师所思所想
新开微信公众号:【软装学堂】
软装色彩专业知识分享者
充分互换,请加软装色彩创建人
/私人微信:huixiaomian
/备注:软装设计师
5天学会专业做软装!
第11期火热报名中!
!
详情咨询张老师
微信=电话:16621156495
这是一堂软装经理、软装设计师都要听的课!
↓↓↓ 逐日课程精要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