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扬州大明寺,有一个地方我是一定要去的,那便是鉴真纪念堂。

值得一提的是,鉴真纪念堂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师长西席设计而成的。
他接管任务之后专程到日本参不雅观奈良唐招提寺和其他的一些古建筑,返国后又对我国唐代寺院建筑风格进行研究。

鉴真东渡建筑设计 常用建材

鉴真纪念堂的建造,肇端于1963年,完成于1973年。

2016年,鉴真纪念堂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一进鉴真纪念堂,就看到横式的石碑。
纪念碑是梁思成师长西席一夜之间设计而成。
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居多,而鉴真纪念碑采取横式,底座采取莲花样式,莲花座之上有以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
这些花饰采取的图案是唐朝特有的草,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

走进鉴真纪念堂,会有一种穿越到唐代的错觉。

鉴真纪念堂正殿仿照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设计而成,由于园地限定,形制由七楹变为五楹,单檐庑殿顶、腰鼓柱、方棂窗,屋顶正脊两端设有一对鸱尾,风格秉承盛唐建筑样式,糅合了日本当时建筑特点,表示了中日文化相互交融。

殿内正中是鉴真大师坐像,仿大师圆寂前塑造的干漆纻像制作而成。
殿内四周悬挂四幅绢本壁画,分别是西安大雁塔、肇庆七星岩、日本九州秋妻屋浦和奈良唐招提寺金堂——这些地方都适宜鉴真大师生前曾经去过的地方。

殿内设有关于鉴真大师的展览。

鉴真生于唐垂拱四年(688年),是扬州江阳县(现在的扬州市区)人,俗姓淳于,14岁时在大云寺出家为沙弥,20岁游学洛阳、长安,遍访名刹古寺,求教大德高僧。

公元708年,20岁的鉴真在长安实际寺师从弘景状师受具足戒,然后游历了长安、洛阳,还曾登上大雁塔俯瞰长安风光。
鉴真还在长安西明寺、禅定寺潜心学习过。

后来,鉴真回到扬州,建寺造塔,讲律授戒。

公元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等人专程到扬州拜访鉴真,请他推举几位高僧去日本帮助整顿戒律、弘扬佛法。
在那个年代,从中国到日本,海路凶险,一去难回,以是许多人都不愿前去。
当时五十几岁的鉴真见无人应答,便表示:“诸人不去,我即去耳!
” 从此,鉴真开始了六次东渡。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鉴真多次考试测验东渡,屡遭失落败,仍不改初衷,终极在第六次东渡时到达日本。

广东肇庆是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路子的地方,当时称“端州”。
在这里,日本僧人荣睿不幸病故。

鉴真终极成功东渡,是在第六次东渡。
那一年是公元753年,他在日本九州秋妻屋浦登岸。

鉴真和他的弟子在日本除了讲律、传戒之外,还在建筑、雕塑、医药、文学、书法、音乐、印刷、饮食等方面做出了精彩的贡献,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因此,鉴真被日本公民奉为律宗开山祖、晒台宗先驱、医药开山祖师、豆食业祖师和日本文化恩人。

公元759年,鉴真大师设计建造奈良唐招提寺金堂。
770年,唐招提寺金堂建成,最盛时曾有僧徒3000人。
金堂建造精美,是寺内最大的建筑物,被誉为国宝。

殿内还陈设了遣唐使船模型。
遣唐使船是隋唐期间日本向中国叮嘱消磨遣唐使的主要交通工具,见证了那段期间的中日互换。
殿内展示的遣唐使船模型是唐代风格的三桅帆船,红白相间,船型较大,长达三四十米,排水量达300公吨,可坐一二百人,能储存大量的水和物资。

这个模型是木质构造,由日方职员制作,于1980年赠予大明寺。

总之,如果你对鉴真大师东渡的历史感兴趣的话,那么来到大明寺,一定不要错过鉴真纪念堂,不管是从建筑还是历史的角度,这里都非常值得一看。

(图文皆为【过期游记】原创,欢迎关注、评论、互换和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