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林蜡像
看上去,《林徽因故居》该当不似当年的真实环境。故居并不大:三个小院,楼上楼下;几间厦屋,影壁亭子。所有陈设井井有条,物什干干净净;不经意间,表达着人们对这里曾经主人的喜好和尊敬。
林徽因其人集俏丽与才华于一身,在许多人的心里,她是女神一样的存在。作为著名建筑学家,她对祖国古典建筑研究保护付出的心血、做出的贡献一贯为人们津津乐道。在耀州期间,她不仅留下了很多事情成果,同时也留下倩影照片,真是挺难得!
(图片来自网上)
(图片来自网上)
(图片来自网上)
故居曾经的样子
林徽因曾受邀参加国徽的设计事情;有一则广为流传的故事说:林徽因首次提出、并且坚持国徽图案之线条必须采取“汉唐线条”,而不能采取“康乾线条”。
故居陈设的林徽因国画
从艺术的不雅观点看,所谓线条是艺术家的主不雅观产物,是一种精神表现,有着独立的审美代价;同时线条是最根本的造型成分,因此也是基本的视觉措辞。本日,我们的国徽之形体是如此的深入民气——是否也反响出,林徽因师长西席的艺术成绩之高,可见一斑。
故居陈设的林徽因手书
你来了,画里楼阁立在山边,
交响曲由风到风,草青到天!
阳光投多少个方向,谁管?你我
犹如画里人,掉转头便就不见!
你来了,花开到深深的深红,
绿萍遮住池塘上一层晓梦,
鸟唱着,树梢交织着枝柯,白云
却是我们,悠忽翻过几重天空!
一九三四
后记
我们在耀州的住处和“西仓巷11号”实在是太近了,巷口对巷口也就几十米间隔,我们却“几次三番”地才找到;西仓巷巷口确实比较“暗藏”,不好找哈哈。
再见,耀州!
感激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