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荔湾区乐贤坊小学举办“科创我未来,乐贤新样态”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展示该校引入STEM教诲项目、开设“校园建筑设计抗震安全研究”课程的成果。

“你们知道天下上最长的悬索式吊桥在哪里吗?”

智能抗震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设计

“法国?英国?”

“不对,在中国喷鼻香港,叫青马大桥。

“这个是什么类型的桥梁?”

“Arch bridge(圆拱桥梁).”

“那它的浸染呢?”

“可以把受力引向两端。

5月30日乐贤坊小学科技活动日,走进教室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对话发生在喷鼻香港STEAM课程导师与学校 “探索地球”社团小成员之间,通过不雅观看演示及动手实践,小学生们不仅可以准确辨认出各种桥梁的类型,而且能够讲出其事理,并互助搭建出模型。
在隔壁教室,来自美国的喷鼻香港STEM课程导师Dale Graff正在给学生们上Scratch编程课。

据理解, 2017年底广州开始大力实行STEM教诲,作为试点学校之一的乐贤坊小学结合本校特色进行STEM课程开拓,开设地球探索、神经元智造家、立体纸艺、机器人编程、Scratch编程、3D模型打印等多个日常传授教化或社团实践课程,而“关于抗震建筑设计在未来学校运用方面的研究”课程是这些课程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社团小成员分组搭建桥梁模型。

乐贤坊小学教导主任梁伟茵先容,该课程环绕“抗震建筑”这一主题,结合科学、 技能、工程、艺术和数学等多个学科,约请喷鼻香港导师任教或对本校老师进行辅导,进行传授教化。
三到六年级的学生们在综合实践课和科学课上,不仅可以探索地震的发生机制、研究不同建筑构造的抗震效果,还可以结合数学丈量和几何知识进行房屋设计,结合编程技能设计抗震感应警报器,以及结合立体纸艺进行建筑外表设计提升。

活动日当天,学校还举行了中港STEM科技创意搭建比赛,主题为抗震校舍。
在几个教室里,乐贤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们正用热熔胶固定木条,一层一层往上搭出一个个造型互异的建筑模型,“我们以六边形为基座,往上搭建许多三角形,拼接成塔形建筑。
” 一位同学向先容,这样的构造具有非常好的承重和抗震性能。
学生们在已有构建立体空间能力和对学校校容校舍的初步理解根本上,考试测验利用框架式构造和数学的丈量进行设计和构建未来学校方案模型,设计未来学校的设计方案图。

在一楼的展示区域还看到各式各样的用纸张、木条搭建的校园模型以及3D打印、立体折纸作品。
一个快递箱或者普通纸箱经由同学们的妙思和巧手,变成了俏丽的岭南校园样子容貌,让人称奇。

“STEM教诲在喷鼻香港比较前辈,在广州只起步了两三年。
来自喷鼻香港的教授及研究生团队会定期来校辅导,我们也去喷鼻香港做过STEM案例分享。
” 梁伟茵表示,通过互换互动以及一年多来的实践,乐贤坊小学的孩子们确实在思维和视野上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到增强。

广州日报全媒体笔墨 吴多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 吴多

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 吴多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周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