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另类建筑可不是什么无脑奇葩,你是否能一眼认出?
01来自德国的战役遗迹
这可不是什么水塔,也不是一样平常的堡垒,而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建筑的防空塔 ,这一处位于奥地利的维也纳
位于德国汉堡威廉斯堡和圣灵广场的两座防空塔,保存无缺
德国汉堡的防空塔G塔及剖面构造示意
首先上一组图,这些庞然大物可不是什么巨型水塔亦或是一样平常意义上堡垒,而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在柏林遭到空袭后,希特勒敕令于1940年起建造的巨型防空建筑,矗立于第三帝国都城柏林和主要城市汉堡、维也纳等地。
纳粹德国在战役期间建筑的防空塔楼,右下为柏林防空塔战后被盟军爆破摧毁的瞬间
纳粹德国在柏林防空G塔上的高射炮战斗支配
它的正式名称叫防空塔(德语Flaktürme),别号高射炮塔,全体战役期间德国共计建筑了8座:柏林地区3座,战后均被爆破已基本不存;汉堡地区2座,保存相对无缺;奥地利维也纳地区3座,保存无缺。防空塔常日由战斗塔G塔(Gefechtsturm)和指挥塔L塔(Leitturm)两座为一组构成一个战斗单位守卫一片空域,战斗塔配置重型高射炮用于防空反击,而指挥塔则侧重于侦测与作战指挥,两者之间以地下通道相连接。
战役结束时拍摄的汉堡圣灵广场防空塔组
防空塔组由战斗塔G塔和指挥塔L塔组成,图为柏林提尔加藤区动物园防空G塔与附近的L塔
从遗存的立面样貌和比拟的模型展示来看,它经历了三代的演化:第一代四方体型最为弘大,第二代身材瘦身变小,而发展至第三代则改成了圆柱形,不过高度拔高,乃至超过了第一代。
纳粹德国在战役期间先后设计建造的三代防控塔组模型展示
柏林三处防空塔组模型:分别位于提尔加藤、洪堡海因、弗雷德里希三处,每处罚别由战斗塔G塔和指挥塔L塔组成
以标准的第一代战斗G塔为例,塔长宽为70.5米,高39米,墙体厚2~3.5米。每座塔都配备有独立的供电、供水系统和配套的生活举动步伐,除了供平民躲避空袭用的面积广大的避弹区和士兵住宿区,它的内部还包含有医院、餐厅、艺术品储藏室、实验室、机器加工厂、无线电广播台、国防军指挥中央、弹药库、发电厂、水厂等等,每座塔都可以作为一座小型城市进行独立战斗。
位于奥地利维也纳奥嘉敦公园的防空塔组,由圆形的战斗G塔和指挥塔L塔组成
德国汉堡,改建中的巨型防空塔
这些巨型堡垒在残酷的战火中证明了其卓越的设计和坚固的实力,直至纳粹德国无条件屈膝降服佩服,没有一座防空塔在战役中被摧毁。盟军在接管德军的防空塔后,曾一度为摧毁这些象征德国法西斯政权的恢弘建筑伤透了脑筋。例如1947年8月对柏林“动物园”防空G塔爆破作业中,盟军工兵部队显然低估了摧毁这座钢筋砼堡垒所须要的炸药当量,首次利用25吨炸药进行的爆破作业并未彻底摧毁该塔。此后耗时4个月,在钻出数百个炮眼和填放了35吨炸药后,该防空塔才被彻底摧毁。此后盟军在柏林地区费时费力地摧毁了3座塔组后,终极放弃了对其它防空塔的爆破。
奥地利维也纳的防空塔组,保存无缺
奥地利维也纳的防空塔组,保存无缺,部分被改建
面对这些战役遗迹,不应该是一片倒的惊叹于其坚固耐久的设计,各种无限放大犹如神话般的夸赞之词更是令人惊诧莫名。它无声地警示着众人数十年前那场由纳粹德国发动的战役所带来的旷世年夜难,维也纳奥嘉敦公园防空塔下能干的“NEVER AGAIN”,大概彰显了它的存在对付反思战役的现实意义。
02印度的地下宫殿
印度位于拉贾斯坦邦艾芭奈丽村落的“玉轮水井”,俯瞰及平、剖面图
这座阶梯井,拱门回廊雕刻精细,犹如一座古老的地底宫殿
阶梯井3500个狭窄对称的阶梯,极具视觉震荡力
古印度文明之辉煌表示不仅在于医学、数学、天文学及华美的宗教建筑艺术方面,世俗建筑所展现出的聪慧也是不容小觑,上图展示的这座“地下宫殿”,其本色为一座水井,你能想象到?
玉轮水井总览,始建于公元10世纪,拥有1100余年的历史
玉轮水井地下构造一览,13层阶梯井深达30米
这座玉轮水井坐落于印度拉贾斯坦邦艾芭奈丽村落,放眼望去拱门回廊雕刻精细,看起来就像是座古老的地底宫殿,但实在它是一口千年人造阶梯井,拥有1100余年的历史。
玉轮水井地下构造一览,由上而下逐级紧缩,俯瞰犹如一座倒扣的金字塔
玉轮水井地下构造细节展示
玉轮水井由3500个狭窄的对称阶梯构成,深入地下,犹如一座没有尽头的迷宫。俯瞰水井,13层的阶梯井深达30米,阶梯井底部有闸门用以提升水位,在须要用水的时令可将水位升至3~4层的位置。公元10世纪时,印度夏特王为了保存宝贵雨水,在沙漠复兴建了这座当地人口中的玉轮水井,其地面部份最宽,随着深度向下往内逐级紧缩,整体建筑宛如一座倒扣的金字塔,设计风雅繁芜极具震荡力。
极度惊艳的巴坦王后阶梯井,领悟了古印度的宗教建筑艺术,堪称印度的“万神庙”
2巴坦王后阶梯井,实质上一座水井,硬是被印度人修成了一座惊世骇俗的地下宫殿
巴坦王后阶梯井中随处可见的神祇雕塑
印度的阶梯水井是为古印度文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当然绝不止拉贾斯坦邦的这一处,另有代表性的巴坦王后阶梯井。这座空前绝后的阶梯井领悟了古印度的宗教建筑艺术,精雕细刻险些席卷了印度神殿所有紧张的神祇,堪称印度的“万神殿”。一座水井硬生生地被建筑成了一座地下神庙,不得不惊叹于古印度人对付宗教神奇般的执著。
03奥地利童话般的宫殿?
这不是童话里的城堡,而是位处奥地利维也纳施比特劳的一座垃圾点火厂
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点火厂紧邻办公写字楼区,是一座集艺术、时尚、科技、环保于一身的当代化工业建筑
在奥地利维也纳,有一座别具一格的垃圾点火处理厂,犹如从童话里走出的城堡--金色的圆珠穿过蓝色的“塔楼”,不规则的黑白棋盘花纹分布在主体建筑四周,险些每一扇窗户都被画成了五彩斑斓的不规则模样形状,它便是著名的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点火厂。
维也纳施比特劳垃圾点火厂,色彩斑斓的外不雅观以及独特的艺术气息使它成为了维也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与人们传统印象中地处偏僻、散发异味的垃圾处理厂不同,这座垃圾处理厂紧邻办公写字楼区,是一座集艺术、时尚、科技、环保于一身的当代化工业建筑。它既是垃圾处理厂,又是远程供热中央,在环保方面发挥了重大浸染。同时,它色彩斑斓的外不雅观以及独特的艺术气息使它成为了维也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着无数来自天下各地的慕名者。
同样的风格运用在了日今年夜阪的舞州垃圾点火工厂,整体效果颇为梦幻惊艳
丹麦罗斯基勒的能源之塔
丹麦罗斯基勒的能源之塔,被誉为“天下最美垃圾点火厂”
丹麦哥本哈根哥本山,集固废处理、发电、景不雅观及体育娱乐为一体的低碳环保典范建筑
事实上,这类“点火炉建筑艺术的精品”并非奥地利所独占,例如出自同一设计师同样建筑风格的日今年夜阪的舞州垃圾点火工厂、丹麦罗斯基勒的能源之塔(被誉为“天下最美垃圾点火厂”)、丹麦哥本哈根的哥本山(集废物处理、发电、景不雅观及体育娱乐为一体的低碳环保典范建筑)等正对传统印象中的“垃圾点火”进行了亘古未有的颠覆。
“水蓝宝盒”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央
北京通州循环经济家当园
“蜂窝工厂”宁波鄞州生活垃圾点火发电厂
我国生态环保领域的固废处理技能虽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不俗的造诣,例如“水蓝宝盒”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央、北京通州循环经济家当园、“蜂窝工厂”宁波鄞州生活垃圾点火发电厂等典范项目,它们将民众的视线吸引到环境、垃圾分类、能源再生等关系到民生的主要环保问题中,并指明这一发展方向为人类与环境和谐共生的永恒主题。
04立陶宛的纸币大楼
立陶宛考纳斯的纸币大楼,这种赤裸裸以货币图案为原型装饰立面的建筑,放眼天下可能找不到第二处
设计师采取4500片釉瓷玻璃为众人呈现了大厦1000立特大钞的建筑造型,独特另类的视觉效果足以令人侧目
立陶宛考纳斯的纸币大楼建成于2008年,设计师采取数千片釉瓷玻璃为众人呈现了大厦1000立特大钞的建筑造型,独特另类的视觉效果足以令人侧目。打消纯粹的具象型建筑,这种“赤裸裸”以货币图案为原型装饰立面的建筑,放眼天下可能找不到第二处。
这种钞票图案的设计可不是为了表现“钞票的伟大力量”,设计的出发点仅仅是为纪念立陶宛纸币的历史而已
夜间的纸币大楼在灯光的映射下透明交织、如梦如幻、美艳动人,与“金钱之上”的庸俗质疑彷佛扯不上半点联系
建筑外立面的钞票图案是由4500块不同形状的玻璃板组成,这种钞票图案的设计可不是为了表现“钞票的伟大力量”,设计的出发点仅仅是为纪念立陶宛纸币发行的历史而已。不过有一说一,夜间的纸币大楼其立面图案在灯光的映射下如梦幻般交织,美艳动人,被千元大钞环抱呈现出的“纸醉金迷”的视觉效果,极为惊艳。
05美国纽约曼哈顿托马斯街33号
美国纽约曼哈顿托马斯街33号的“长线大厦”,建于1969~1974年间
这是纽约最为神秘的一栋大楼,放眼望去满满的当代粗野主义风格,整座大楼除了为数不多的几处透风口,浑身高下被厚重的钢筋砼裹了个严严实实。其外表粗犷有力、坚固霸实,与周边建筑风貌扞格难入,犹如一座巨型摩天堡垒矗立于纽约曼哈顿托马斯街33号。
当代粗野主义风格,外表粗犷有力的外表与周边建筑风貌扞格难入,犹如一座巨型摩天堡垒矗立于纽约的天涯线
长线大厦,由美国最大的电信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投资设计建造
大楼由于过度神秘,至今公开信息都极其有限,因而公众年夜众对其引发的好奇心有增无减。有限的信息表明:大楼被称为长线大厦(Long Lines Building),由美国最大的电信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投资设计建造于1969~1974年间;建筑地下3层,地上29层,标准层高5.5米;它显然是按防核标准设计的,其目是为保护美国最主要的电信资产,使其在核战役期间内部功能强大的打算机、电缆和交流机依旧能正常事情。
按防核标准设计的长线大厦,其核心目的是确保美国最主要的电信资产,使其在核战役期间依旧正常运转
无数证据表明,自美国国家安全局接手后,一贯为用来进行监听电话、传真、卫星通讯、互联网数据的情报基地
嫡黄花,随着通讯移动技能的飞速发展和AT&T公司业务的拓展,长线大厦的浸染日渐衰落,随后此楼被出租。如果以上是公开的信息,那下面便是“剖析揣测”,至少人家官方永久不可能承认:在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接手此楼后,一贯为NSA用来进行监听电话、传真、卫星通讯、互联网数据的情报基地。
长线大厦仰视效果一览
项目代号“Project X”,是为“20世纪的堡垒,用质子和中子代替矛和箭,对里面的机器军队进行无声的围护”
世上没有欠亨风的墙,来自AT&T前雇员透露的楼内设置的所谓国际“门户开关”、美国有名调查新闻网站(The Intercept)的大量调查剖析、前NSA剖析员斯诺登揭秘的“Titanpointe”监视站点、大楼屋顶的NSA专用卫星吸收装置等,无不指向它神秘的监听功能。
夜色中的长线大厦,幽暗而又神秘,是当年冷战思维下的产物
引用参与大楼设计的建筑师事务所John Carl Warnecke & Associates建筑师的评论,当年代号“Project X”的项目,旨在把这处通讯神经中枢设计成“20世纪的堡垒,用质子和中子代替矛和箭,对里面的机器军队进行无声的围护。”以是,它是不折不扣的冷战期间、冷战思维下的产物。
06法国蒙彼利埃的“白色树塔”
“白色巨树”立面效果,可能会让密集恐怖症患者稍有不适
这座通体纯白的建筑矗立于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的一处湖畔边,大小规格不一的悬挑露台,形同一片片插板密集钉在了这座不规则曲面的建筑外立面,“刺猬”般的立面造型,令人阵阵头皮发麻。
建筑通体白色,矗立于法国南部城市蒙彼利埃的一处湖畔边,你第一觉得它像什么?
大小规格不一的悬挑露台,形同一片片插板密集钉在了这座不规则曲面的建筑外立面
它并非纯挚的公寓楼,这处总建筑面积1万平、高达17层的塔楼,是一座集居住单元、办公空间、艺术画廊、餐厅和全景酒吧的综合体。白色建筑从底部到顶部探出了浩瀚“猖獗”的露台,这些露台犹如密密麻麻成长在树木的枝条,为此称之为“白色巨树”。
它是一座集居住单元、办公空间、艺术画廊、餐厅和全景酒吧的综合体
建筑设计团队声称汲取自然树木的灵感,设计了这座巨型树屋,开敞式的露台显然是该建筑最大的特色亮点:“阳台的尺度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室外空间,就像是向着阳光奋力成长的树叶一样。这些宽敞的阳台是针对生态哀求所设计的,兼作外立面的防护层,不仅能够供应必要的遮阳,还能够将室外的风分散到各个室内空间中去,从而更好地组织建筑的自然透风”。
建筑立面及露台设计效果展示
密集不规则的建筑露台,任由你发挥想象,会想到是一棵树?
“阳台和藤架不仅丰富了住户们的户外生活,更让他们彼此建立了一种新型的邻里关系。每套公寓都拥有至少7平的室外空间,有趣的是复式公寓设有两个室外露台,住户可以通过楼梯从一个阳台直接去向另一个阳台。这些出人意料的室外露台将起居空间延伸到了室外,模糊了室内外居住环境的边界,从而使得住户可以肆意地沐浴在阳光之下”。
整座建筑最大的亮点--悬挑的露台
有趣的是复式公寓设有两个室外露台,住户可以通过楼梯从一个阳台直接去向另一个阳台
开敞式的露台,高下旁边一览无遗,几无私密性可言,是为缺陷也可理解为构建“新型邻里关系”的优点
不过,至少从露台的展示效果来看,开敞式的氛围让人高下旁边一览无遗,毫无私密性可言,这可以说是最大的缺陷,也可以理解为设计师眼中最大的亮点。总之前卫大胆的设计对付传统守旧的住户而言,在此体验生活可能须要有足够的勇气。
07法国博涯堡垒
博涯堡垒地理位置卫星图,位于法国夏朗德省大泰西中艾克斯岛与奥莱龙岛之间
法国博涯堡垒,正式启动于1804年,1857年落成,历经整整半个世纪
没错,这处一看便是一堡垒,犹如一座大浴缸,又似一艘巨轮,悄悄地飘浮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最初称之为“博涯堡垒”(Fort Boyard),位于法国夏朗德省大泰西中艾克斯岛与奥莱龙岛之间,是法国倾注心血建筑,用来抵御英国海上入侵的防御基地。
博涯堡垒最初为法国人用来抵御英国海上入侵的防御基地
这座巨型堡垒,犹如一座大浴缸,又似一艘巨轮,悄悄地飘浮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建成后的椭圆形堡垒,在19世纪中后期因科技的发展和武器的迭代,而逐渐失落去了其军事海防的浸染
1804年,在拿破仑一世的命令下这项工程正式启动,但由于耗资巨大、受限于建造技能以及战役的影响,直到半个世纪后的1857年才堪堪得以落成。建成后的椭圆形堡垒长边直径65米、短边直径33米,高20米,可支持250绅士兵并装备74门大炮进行防御作战。但操持赶不上变革,法国大革命后,科技的飞速发展让武器迅速更新迭代,尤其是大炮的射程早已可覆盖堡垒所处的整片海疆,由此博涯堡垒逐渐失落去了其军事海防的浸染。
博涯堡垒剖立面设计草图与早期建成后的面貌
博涯堡垒平面设计与剖面构造示意图
博涯堡垒全方位多角度一览,1871~1872年期间博涯堡垒被改建成了与世隔绝的海上监狱
1871~1872年期间博涯堡垒被改建成了与世隔绝的海上监狱,因监狱不配备任何预警及监管职员,犯人可在其内自由活动,故而被称之为“天下上最自由的监狱”而引起许多人的好奇与关注。到了1913年博涯堡垒正式被官方废弃,在两次天下大战中完备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逐渐成为了被人们遗忘的荒岛。
堡垒在改为监狱后,曾因不配备任何预警及监管职员,犯人可在其内自由活动,被称之为“天下上最自由的监狱”
博涯堡垒内景,1913年正式被官方废弃,逐渐成为了被人们遗忘的荒岛
到了1961年法国国防部正式决议不再保留这座历史建筑,1962年以7500法郎底价公开拍卖。终极牙医艾瑞克•阿尔特(Eric Aerts)以28000法郎竞拍得手,不过其购买完备是出于对城堡的某种情结,压根儿就没想过这座城堡将来的方案用场。由于建筑氛围四面环海,与世隔绝颇有神秘感,此后成为影视作品争相取景的宠儿。
1962年法国官方以7500法郎底价公开拍卖,法国牙医艾瑞克•阿尔特(Eric Aerts)以28000法郎竞拍得手
堡垒内景,1962年被拍卖,从堡垒到监狱,到私人城堡,再到如今热门的IP背景,无不见证了这座建筑传奇的历史
从堡垒到监狱,从监狱到私人城堡,再到成为如今热门的影视、游戏IP背景,无不见证了这座建筑传奇的历史。
08美国堪萨斯市公共图书馆
美国堪萨斯城公共图书馆停车场外立面
确切地说,这标志性的“书架”只是这座图书馆的停车场外墙立面,而并非图书馆的主立面。不过,具象型的建筑艺术表达得到如此成功,在环球范围可能找不到第二处,由此这座图书馆被誉为“美国最酷图书馆”。
堪萨斯城公共图书馆停车场俯瞰,模拟22本古典文学书本做成的外墙立面
2004年在改建图书馆停车场时,设计师将其设计成独特的书架样式。22本古典文学的书本被严格按比例做成大约7.6米高、2.7米宽的大小立于墙面,两本“书”之间夹着楼梯井,形象地模拟了书挡;“书本”均采取钢筋砼和铝材构建,立面装饰利用彩漆结合细部立体处理做到了对书本原貌最虔诚的还原,远不雅观效果极为逼真。
停车场中段“书档”处外立面
停车场“书档”一侧外立面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书目可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实实在在由堪萨斯城中心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从会员的推举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停车场“书档”左首第一本居然是老子的《道德经》,绿色精装版“道德經”三个大字把稳到没?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之一,是全天下最早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著作,也是环球被翻译和阅读最广的哲学书本之一。
停车场中段入口处细节
停车场入口处楼梯,装饰性的台阶亦被设计成了书本的样式
极具特色的书架外不雅观与图书馆氛围高度契合,并成为堪萨斯城区能干的文化标志,这也是具象型建筑少见的成功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