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还没有手机的时候,相互之间约着见面,每每是镇上有集的时候,约在塔底下见面。
也因此,那个塔下面在很永劫光里是相亲圣地。
那时候人都穷,相亲也不用像现在城里孩子一样,在茶馆咖啡馆餐厅什么的地方见面,便是在表面相互见面聊一聊就完了,没什么本钱,结束了各自骑自行车回家。
有个中学同学,后来在外地事情,二十多年前,春节回家的时候,也是在塔底下,一天连地方都没挪,就见了六个姑娘。末了选了一个结婚了,现在孩子该当都上大学了。
由于这个塔在我们镇上,以是就叫肖金塔。当地还有个传说,塔是神仙驮来的,塔身驮来了,但塔尖没驮过来,留在隔壁县了。
实在那时候我们都知道,这个塔原来叫金城寺塔,是由于当地有个庙,就叫金城寺,以是塔叫金城寺塔。
这个塔是个砖塔,年久失落修,我们小时候知道是个古迹,但那时候也没什么保护,上面长满了蒿子,里面全是燕子。
尤其是我上高中的时候,镇上的路被扒掉沥青,但重修却隔了两三年。冬天,晚高下了晚自习,我们踩着路上的泥泞出来,在阴暗的路灯下,还能看到燕子在来回盘旋。
这个塔当时算是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但也没什么人管,只是下面装了个栅栏门,常年锁着,也有人翻过去,看里面没什么东西,就出来了。
由于有名,我们庆阳的香烟厂当时出过一个烟,品牌就叫肖金塔,一块钱一包,也曾经在我们当地风靡一时。
对付这个塔的建筑年代,以前的说法一贯是隋朝,至少从我上中学到大学毕业那几年,都知道它是隋朝留下的,以是有段韶光就叫隋塔。
从西峰去隔壁的镇原要从我们镇上穿过,下了马头坡,有个石窟群,叫北石窟寺,是西魏时期留下的。
后来不知道经由什么人考证,又说是宋朝建筑的,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的,清朝维修过几次,又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按照专家的说法,这个塔的建筑风格是从木塔向砖塔过渡的范例风格。这我不太懂,但庆阳离兰州远,离西安近,历史上和西安的来往也更密切,大雁塔我去过,也是砖塔。
自从专家考证说是宋朝留下的之后,就改名叫宋塔了。现在的保护就隆重多了,以前塔后面的一排商铺都被拆了,改建了绿化带,搞成了一个小广场,阁下便是镇政府。
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应有的报酬,周围十五米的环境都属于保护范围,后面那排发廊、摄影馆、烟酒店、电器门市之类,就没有了。
不只周围环境改造和保护了,镇上对这个塔也重视多了,很多活动都冠以宋塔的名义。
比如我们小时候,镇上每年农历六月都会有大型的物资互换会,当地俗称六月会,会来各种杂耍、马戏之类的演出,戏园子更是连续每天两场秦腔,人隐士海,热闹非凡。现在六月会也改名叫宋塔文化节了,听着洋气多了。
现在塔身上的蒿草什么的也没了,里面的燕子也早都没了,年轻人相亲也不用约在塔底下了,但镇上本身人也很少了。有一年五一回去,去镇上两次,觉得是一派冷落景象。
每次途经,我都会拍个照片,但现在总觉得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以前这个塔确实土气,也没有维修,但和我们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连在一起,而现在保护了之后,总觉得塔和我们当地人的生活没什么关系了。
虽然夏天的晚上,也有当地老百姓在阁下的广场上唱戏,跳广场舞,但总觉得塔和我们中间有了间隔,变得陌生起来了。
这种觉得怎么说呢,就像我们当地人平时都说土话,但有个从外地打工回来的人总是讲普通话。互换也能互换,但总觉得觉得不对劲了,不那么亲近了。